5G端网业协同优化提升研究
2022-11-17徐明达
张 燕 徐明达 周 炜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0 引言
随着5G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等新特性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目前5G网络的分流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如何提升5G网络的分流比是当前工作中亟需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分别从用户业务分布及使用情况入手,探索网络与业务的关系紧密性,对端网业(用户终端、网络与业务的关系分析)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定位影响5G分流比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加快流量迁移,提升5G网络分流比。
1 5G分流比提升研究
5G分流比的提升,就是5G流量的提升。如何提升流量,要从影响流量的三要素“端、网、业”进行细化分析。一是通过线下线上营销推广发展5G用户,二是将用户的业务使用习惯作为模型,精准提升DOU值,三是优化5G网络用户感知体验,提升用户对5G网络的依赖性,打造差异化感知体验。如何精准发展用户,如何提升用户DOU值,如何打造精品网络是端网业协同优化提升5G分流比研究的主要方向。
5G分流比计算公式:5G分流比=5G网络流量/(5G网络流量+4G网络流量)。决定网络流量的三要素:用户数(端),5G流量驻流比(网),5G DOU值(业)。基于公式和三要素推导出5G分流比演进公式,如图1所示。从公式中推导出端(终端渗透率登网率)、网(5G流量驻留比)、业(DOU值)的优化提升是分流比改善的重要原因。
图1 端网业与分流比关系
2 端网业问题分析提升分流比
2.1 5G终端渗透率研究分析
关键举措1:精准识别5G高潜力用户
通过业务质量平台用户信息,运用六维度评估法构建5G用户画像,对比识别4G高潜价值用户,指导精准营销。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画像六维度评估法
根据画像对高潜用户进行换机和升级套餐引导:(1)分析存量客户的消费行为特征,推测其5G业务的消费意愿;(2)根据高潜用户业务使用习惯,整理其业务使用倾向,根据输出结果,给出符合客户使用习惯与偏好的资费套餐,从而为高潜用户换机和升级套餐做好铺垫。
关键举措2:精准识别5G用户开关状态
通过业务质量数据平台,精准识别5G开关关闭价值用户,以用户画像为依据,对此类用户进行5G终端开关打开引导。如表2所示。
表2 开关引导方案
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各型号终端打开SA开关方法,如短信推送、公众号推送终端SA开关操作手册等,引导客户迁转5G网络。
关键举措3:精准识别机套不匹配
通过业务质量平台对高潜用户的机套使用情况进行匹配(5G终端非5G套餐用户识别,5G套餐非5G终端用户识别),分别从客户消费意愿、信用购机、GPON千兆加5G双千兆宽带进行引导,差异化引导客户完成5G终端和套餐匹配。
2.2 5G网络能力研究分析提升分流比
关键举措1:精准建设提升分流比
5G站点的精准规划建设包括三部分:(1)有4G站点的区域无5G站;(2)4G站点多,5G站点少区域;(3)4G室分站点流量高的区域。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识别4G基站下5G终端用户数,对建设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促进高潜用户迁转5G。
关键举措2:优化提升TOP差小区提升分流比
日常重点关注辅站添加、变更、掉线、接通、速率等指标的优化,保证用户持续稳定驻留在5G网络。
关键举措3:高倒流原因排查,“优建”并举提升分流比
优先针对5G用户聚集、高潜5G用户多区域,重点针对高回落低驻留区域,通过5大类根因分析,提升用户驻留水平和分流能力。
告警类问题:核查是否有影响性能的告警,如小区不可用、单板硬件告警等。
干扰类问题:核查是否存在干扰,5G基站平均上行干扰电平≥-105dBm,则认为存在干扰问题,若有干扰则进行干扰排查。
参数类问题:核查NSA/SA影响驻留比指标的相关参数,优化SCG添加删除门限、小包测量时延门限等,优化SA与4G驻留、重选、互操作门限。
覆盖类问题:高回落问题站点周边300米是否有5G共站覆盖,若无则采用软优化和硬优化方式解决。(1)软优化:AAU场景化波束调优;通过SSB功率汇聚增强覆盖。(2)硬优化:RF优化;NSA下的锚点规划(回落锚点,说明5G覆盖不足,回落非锚点,说明无锚点小区覆盖,需进行锚点规划新建),新建站电联共享等手段。
其他类问题:现场测试定位。
2.3 业务端,通过提升5G DOU值改善分流比
DOU主要受套餐、应用需求、网络体验影响,套餐决定DOU上限,应用需求决定DOU的大致区间,网络体验是基础,三者关系相辅相成。
关键举措1:市场引导5G用户使用习惯提升DOU值
根据某一市场调研情况,视频业务在所有业务中的比重最高,占比超过50%,如图2所示。可通过市场引导5G用户高清视频使用习惯,提升5G DOU值。
图2 各业务在DOU比重
3 端网业协同优化提升5G分流比
5G分流比提升围绕两大途径进行:一是通过市场对客户终端进行精准营销、5G开关营销、高潜用户挖掘等,完成用户迁转;二是加大网络侧的建设与改造,参数优化、锚点优化和其他特性优化,进一步夯实5G网络基础,提升5G网络的健壮性,打造5G差异化良好体验。
5G网络分流比的提升需要市场与网络相互配合,联合发力。
3.1 终端与业务关系协调,市场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提升分流比
市场部可对客户使用5G终端但5G开关关闭的用户进行跟踪,通过外呼引导和线下推广互动,了解客户需求,引导用户打开5G开关,达到用户体验5G、使用5G的目的。具体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5G开关关闭引导方案
案例介绍:世硕家园是世硕电子的员工宿舍,人口密集,高潜5G用户量巨大,该区域住宅密集分布有规则,周边宏站无法有效覆盖室内,5G深度覆盖差。结合此情况,利旧原有4G分布系统,快速合路5G设备,在室内形成5G有效覆盖,为市场部营销5G打好基础。
Step1:基于用户画像对苏州世硕电子园区用户进行分层,通过线上外呼引导用户迁转5G。使用六种维度构建用户画像,形成目标用户群,如表3所示。
表3 用户画像构建
Setp2:基于用户画像,识别终端换机、开关打开用户,进行线下营销,助力提升5G分流比。
通过对世硕电子厂园区5G业务推广和普及,园区内5G分流比由6%提升到13%,通过线上外呼和线下业务引导共转化388个用户迁转5G网络,有效提升了5G分流比,同时降低4G网络负荷,用户感知得到明显改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这也为市场引导用户迁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2 网络性能优化提升分流比
如何提升全网的分流比,除了市场部引导迁转外,也可通过对网络侧关键参数的优化提升5G分流比。
关键举措1:主站基于业务缓存大小触发辅载波添加
在配置业务判定开关的情况下,eNodeb基于缓存大小判定是否下发B1事件,如果小包业务过多,基站侧无法下发B1事件,影响UE的初始接入、切换。
优化方案:(1)调整业务量触发门限,使基站更容易触发B1下发;(2)关闭基于业务触发开关;(3)调整SCG周期性时延门限,更快触发SCG添加。
关闭基于业务量添加SCG功能开关,全网5G分流比整体改善1.31pp,效果显著。
关键举措2:互操作参数门限调优改善分流比
B1门限调整:通过调整5G用户SCG添加难度(B1),在保证用户边缘感知情况下,通过门限下探,使NSA用户更容易上5G网络。
A2门限调整:当用户驻留5G后,通过调整A2门限,让用户在覆盖边缘区域保证感知的情况下驻留在5G网络。
互操作门限试点验证:
场景1:郊区场景站点少,干扰少,在SSB RSRP=-118dBm时,上行速率在5Mbs,下行在50Mbps,完全能够满足主流业务的感知。
场景2:密集城区用户集中、干扰较强,调度和MSC等级相比郊区场景略低,在电平值为-118dBm时,基本能满足主流业务需求。
建议NSA:B1=-118dBm,A2=-121dBm,TTI=512ms;SA:B1=-115dBm,A2=-118dBm。
通过调整互操作门限,全网5G流量相比调整前增加8TB,5G分流比改善3.1pp。
关键举措3:挖掘AAU功率余量,提升5G分流比
住宅小区深度覆盖不足,挖掘AAU功率,提升分流比。根据住宅微网格内的站点分布情况,结合AAU型号梳理现网AAU功率余量,建议对AAU功率进行如表4的设置。
表4 AAU功率挖掘范围
案例:功率挖掘提升分流比
对全网住宅小区网格划分后,优化对MR弱覆盖占比较高的网格进行打分判断优先级,对TA无差点的小区优先进行功率挖掘,共挖掘2786个小区,优化后流量提升12.31%,5G分流比改善2.1pp。
关键举措4:场景化SSB波束优化提升分流比
SSB波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调整,根据不同场景的覆盖需求对SSB波束进行场景化管理,如何优选场景化波束,可以借助工具进行优化,合理对不同场景进行波束调整。如图4、图5所示。
图4 SSB广波波束场景化
图5 SSB广波波束场景化调优
对全网波束进行优化,共优化300个小区的波束,调整后流量增加8%。现场实测覆盖情况,调优后电平增益明显,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实际覆盖场景进行RF优化,满足不同场景覆盖需求,共RF调整135个小区,调整后流量增长25%。
表5 场景化波束优化前后实测
关键举措5:邻区和X2持续优化提升分流比
邻区和X2的优化和NSA添加变更指标有强相关性,是保证NSA用户持续稳定驻留在5G网络的必要条件,对让渡区域场景和其他异厂家共享场景完成添加电信5G站点邻区3000条,4G邻区2600条,全网5G分流比提升1.32pp,如图6所示。
图6 全网5G分流比提升情况
4 结束语
本次端网业的协同优化提升研究达到了提升5G分流比的目的,通过持续6个月的端网业协同优化,5G业务分流比从21.32%提升至27.96%。在此次工作中,运用了用户画像构建、精准识别高潜用户等手段,实践了大量有效的引流方案,为提升5G分流比积累了丰富经验。后续继续深耕网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与网络两部门相互配合、协同优化,从端网业入手进一步提升5G分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