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新冠高危人群

2022-11-17应琛

新民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抗病毒变异新冠

应琛

2022年1月5日,美国俄亥俄州萨米特县凯霍加福尔斯,Western Reserve医院内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新冠疫情即将走完第三个年头。

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大流行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2亿,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55万。

疫情中,医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动新冠预防和治疗的创新,通过全球合作,人类对于新冠病毒已经不再是完全束手无策的状态了。

新冠疫情发生后,围绕新冠后遗症的讨论一直很热。

“不要自满” “不要过早宣布战胜疫情大流行”。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总统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10月18日在英国《卫报》刊出的独家专访中发出警告,称美国正处于“潜伏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遭受“长期新冠”影响。这种被漠视的危机和可能即将到来的新一波冬季疫情,与美国眼下几近“躺平”的抗疫态度对比鲜明。

2022年2月4日,韩国首尔,民众排队接受核酸检测。

“长期新冠”(Long COVID),科学界出现的一个新词,又被称为“后新冠综合征”。它与新冠后遗症较为相似,也是一种在感染病毒被治愈后仍能持续攻击人体各个器官,从而表现出来的种种长期症状。

比起感染新冠病毒时短时间的痛苦,转阴后仍长期存在的各种疾病症状才是压垮无数普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专家阿克拉米带领的团队发现,在3500多名感染长期新冠的人身上发现了多达205种不同的症状。这些症状中,最常见的是疲劳、运动后的不适和认知功能障碍。更可怕的是,这些症状还会不断地产生波动,人们经常会在好转后,突发下一次更加严重的症状。

而在《卫报》的报道中,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0%至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留下了呼吸困难、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急性感染治愈后持续很长时间。据估计,750万至2300万美国人已发展为“长期新冠”。

由于“长期新冠”对正常人的生命活动造成了很大影响,去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DA)将它划入残疾的范围,可归类为身体障碍或精神障碍。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能在短期之内不会结束,而长期新冠综合征会一直影响少部分患者,是隐藏在大流行中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此,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寻被称为“长期新冠”的神秘病症,努力为世人寻找答案。去年,《自然》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关于“长期新冠”的四个最紧迫的问题》(The four most urgent questions about long COVID),提供了一些问题的答案——

新冠病毒的传播可能在短期之内不会结束,而长期新冠综合征会一直影响少部分患者,是隐藏在大流行中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危机。

第一,有多少人会出现“长期新冠”症状?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发现,在2020年4月病毒检测呈阳性的2万人里, 12周后至少仍有13.7%的人报告出现症状,且持续不下。

第二,哪些人得“长期新冠”的风险更大?统计结果表示,“长期新冠”在女性和中年人中更常见,同时需要注意,儿童也可以长期感染新冠病毒。

第三,“长期新冠”的生物学基础能告诉我们什么?研究表明,许多长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体内的多个器官都有问题,这表明“长期新冠”是多种疾病合并在一起的多系统疾病,或者很有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

第四,“长期新冠”与其它类型的感染后综合征之间有什么关系?一项针对253名被诊断患有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患者的研究发现,6个月后有12% 的人报告了持续的症状,该百分比与 英国国家统计局观察到的感染“长期新冠”的百分比达到了惊人地相似。也就是说,“长期新冠”的存在与其他感染后综合征具有普遍相似性。

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长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惜目前,选择相当有限——人们普遍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和降低这些症状的产生。

今年3月25日,《自然》最新一篇文章《药物能减轻长期新冠的风险吗?》(Can drugs reduce the risk of long COVID? What scientists know so far”)也证明了,在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的人群中,接种疫苗可以将长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一半左右。

由于“长期新冠”的特殊性,迄今临床上仍没有足够有效的药物能给予针对性治疗,但根据目前研究的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研究都会迎来新的进展。

据统计,此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疫情中死亡病例占感染者總数的比例,仍然要比季节性流感高很多,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是新冠肺炎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

“说到底还是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清除,导致持续病毒血症、脏器衰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介绍,如果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脏器不健全的患者,综合的免疫功能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病毒持续在体内病毒血症可能会导致大量病毒性炎症,导致很多功能器官衰竭,最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并发症。

专家介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原理,是抑制病毒一种特定的酶,这种酶被抑制后病毒复制就不能完成。因为酶的位点相对保守,目前看,哪怕是病毒继续变异,现有的药物还是会有效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22年3月24日将首批进入国内的新冠治疗口服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用于患者的治疗,共有43名患者接受了该药物治疗。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感染者,转阴周期明显缩短,目前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卢洪洲表示,无论是哪种变异的新冠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检测出核酸阳性的头一个星期,患者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者轻症,到了7至10天的时候,绝大部分病人体内的病毒已经被清除,康复了。但是,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肥胖、孕妇等人群可能在这个时候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我们对这些患者早期预判,对于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的,即使现在没有症状,也提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卢洪洲说,没有病毒就不会造成损伤,就不会出现多功能脏器衰竭,没有病毒就没有传染性,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3至5天后,病毒就测不出来,核酸转阴了,患者就不至于发展成重症,因此提倡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专家介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原理,是抑制病毒一种特定的酶,这种酶被抑制后病毒复制就不能完成。因为酶的位点相对保守,目前看,哪怕是病毒继续变异,现有的药物还是会有效的。

2021年11月26日,西班牙马德里,医护人员治疗新冠患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向天新教授表示,绝不能把奥密克戎当成大号流感,“我们经历了新冠病毒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到奥密克戎这个变化的过程,从个体病例来看,症状比以前轻了一些,奥密克戎感染以轻型为主,但很多是有症状的”,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一旦感染以后,会出现断崖式病情加重,我们国家免疫功能低下、脑梗长期卧床的人群基数很大,如果很多人感染病毒,绝对的死亡人数会很大。从目前收治的境外病例来看,病毒还在变异中,病人感染病毒的传染性更强,有时候症状会重一些,不确定性的东西还很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

目前,防控举措、诊疗方案随着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药物相继上市,治疗经验和治疗手段进一步丰富。未来,借助新冠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分级诊疗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事实上,作为近年来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过去近3年里,新冠疫苗和相关药物,几乎是所有的制药巨头的必争赛道。

在炙手可热的新冠口服药赛道中,辉瑞的PAXLOVID无疑最为人瞩目。辉瑞官网回顾了PAXLOVID的开发过程。PAXLOVID由3CL蛋白酶抑制剂奈玛特韦(PF-07321332)和利托那韦组成,奈玛特韦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利托那韦通过抑制奈玛特韦的体内代谢,延长其体内有效血药浓度。

2022年4月14日,PAXLOVID的II/III期临床数据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该研究共有2246例患者参与,按1:1随机分组接受PAXLOVIDTM或安慰剂治疗,每12小时给药一次,持续5天治疗。治疗开始后第28天安慰剂组住院66例,其中12例死亡;治疗组住院8例,无死亡事件,住院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此外,PAXLOVIDTM在今年第二季度成为目前用量最大的新冠小分子药,上半年销售额已经接近百亿美元,在美国处方量增长了5倍,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

2022年,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全球流行,该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致病性弱、隐匿性强的特点,不利于早期发现,容易造成扩散和外溢。人们不禁要问,毒株不断变异,现有的抗病毒特效药未来还会有效吗?

卢洪洲今年4月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原理,是抑制病毒一种特定的酶,这种酶被抑制后病毒复制就不能完成。因为酶的位点相对保守,目前看,哪怕是病毒继续变异,现有的药物还是会有效的。

据卢洪洲介绍,其他的抗病毒特效药也正在研发当中。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临床上对早期新冠患者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又可加速转阴的办法——鼻腔冲洗。他解释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侵染上呼吸道,很少侵犯至肺部。经研究发现,经过鼻腔冲洗的轻症患者比未冲洗患者病毒转阴时间大大缩短,住院时间也减少5天。

梁万年坦言,现阶段还要再加一把劲,把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弱势人群、老年人群的接种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快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口服的,在老百姓家庭就能用的一些药,“这些都是我们期盼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药物的丰富,卢洪洲认为未来新冠的治疗效果将更加乐观,有效的治疗是社会恢复正常运转的前提,因此还会有更多的新药物和新方法加入到新冠治疗的方案中。

新药之外,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也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4月21日,WHO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更新新冠肺炎治疗指南。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张维杰教授进一步分析道,WHO发布的新冠肺炎治疗指南与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在临床分型上,WHO指南将患者分为非重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非重型包括轻症型和无症状感染者,而国内第九版《诊疗方案》已将无症状感染者去除。

在治疗方面,两份指导文件均将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纳入治疗方法,我国《诊疗方案》中标明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而WHO指南中的适用人群为有极高住院风险的非重症患者。

10月12日晚,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央视“新闻1+1”专访时表示:动态清零是一个总的方针,它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理念下所确立的,其核心问题不是说病毒的清除,也不是说一例病例都不能发生,而是对于疫情的清零。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让它不出现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反弹,这就是动态清零。

梁万年坦言,现阶段还要再加一把劲,把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弱势人群、老年人群的接種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快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口服的,在老百姓家庭就能用的一些药,“这些都是我们期盼的”。

猜你喜欢

抗病毒变异新冠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新冠疫苗怎么打?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变异危机
变异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对抗病毒之歌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