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题中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知识点考查

2022-11-17王书建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环流热力风向

□王书建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核心素养定位上,综合思维方面主要体现在典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变化;人地协调观方面主要体现在科学调整人类活动,减轻热力环流之弊端,如热岛效应的缓解等。在高中地理课标中对热力环流要求很高,各版本的课本解释都很详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考查方向主要有: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等压面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变化、影响等;以等压线图、风向标为背景,考查风向、风速的判断。

一、高考原题导入——从试题分析看对知识点考查的特点

2022年全国乙卷热力环流相关题目: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这组题考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新课标的表述为:“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进一步分析,该试题来源于真实情境,考查热力环流基础知识,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学生要想不出错,就要对热力环流等必备知识理解通透,并形成关键能力,具备地理学科素养。

二、必备知识、原理回顾——提升关键能力,内化地理素养,落实核心价值

对于主干知识,同学们先要构建简单的知识网络图,并确定重点、难点:然后回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归纳如下: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一)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二)以真实情境来探究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

大家可以实践费曼学习法,同学之间相互讲解和聆听,透彻理解地理原理,准确认识地理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步骤:

结合高中地理主要原理、规律示意图,一边绘图,一边给同学讲原理、规律、形成过程等,等他听懂了,再给你复述,你做纠正。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讲解,促使双方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分享中学会共赢,在实践中学会行动。

三、高考原题尝试——从试题分析中进行巩固与提升

我们首先尝试做本文开头的那组题。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9.C 根据已有的必备知识,同学们都知道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飘,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飘。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7时、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

10.D 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故选D。

11.B 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大尺度的大气环流较弱,如果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海陆风将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越大,由图可知,在高空1000m处,全天基本都是2—3级的偏北风,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选B。

该组题隐藏了海陆风的转换问题,一般转换时间段在上午和上半夜,实际情况很复杂,此城市该日5时吹陆风,15时—19时吹海风,其余时段属于过渡期。该题反映了地理过程的重要性。

与海陆风原理相同的山谷风,在2019年海南地理卷考查了其转换问题,试题如下: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19.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该题组首先给出了山谷风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山谷风的风向、山谷段的走向及地形特征。同学们可以这样思考:

1 8.C 祁连山中段地处1 0 0°E附近,与北京时间相差约1.5h。由图可知,北京时间8:30—11:30,即当地地方时7点—10点完成了风向转换,由南南东风转换成北风,上午完成山谷风的转变,白天吹谷风,故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偏北风。

19.D 由谷底吹向山坡的谷风是偏北风,则山谷走向是东西走向,北低南高(如下图)。

该组题涉及了地方时的计算问题,当然,如果不这样换算,因时差相对较小,对本题过程的解析影响也小,也能做出相应正确答案。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地理7—8题和2020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地理卷Ⅱ6—8题的图类似,考查的也都是热力环流,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一个以相对湿度的年内月变化为情境,一个从地温的日变化切入。这些题目都以新概念、新情境切入,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

四、2023年考点前瞻——利用真实新情境、新切入点,考查基本原理、综合思维、关键能力、地理素养

热力环流作为高中地理的主干内容,未来的高考还会频频涉及,只不过情境有变化,切入点有差异,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运用的基本原理、规律不变。比如冰川风(如下图)。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较稳定而下沉的气流。其根本原因是冰川表面温度低,近冰面的气团冷而重故下沉。该知识点可以考查在静稳天气状况下,冰川风的产生过程,一天中冰川风的风力变化。

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试题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加强了开放性、辩证性,促使同学们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环流热力风向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逆风歌
一种风电变流器并联环流抑制方法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后的直企监管风向
谜底大揭秘
确定风向
南太平洋环流区底层水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