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对抗下欧洲局势的演进

2022-11-17

军事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联姻王朝

刘 谕

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在十五、十六世纪的争端以及两者关系的演进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改革、资本主义发展等使得欧洲各帝国之间的关系处于既在经济上联合又在政治上对立的状态,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在此期间,哈布斯堡王朝联姻政策的实施与奥斯曼帝国军事扩张的推进,使得两个帝国几乎同时受到来自于对方的威胁。除此之外,欧洲均势的影响造成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竞争关系激化,使得两者之间由对立转变为直接冲突。本文对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陆上扩张历程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演进的背景进行分析,以探究时代背景下两个帝国对立的应然性与演进脉络。

哈布斯堡王朝通过联姻扩大其版图

陆上扩张及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十五世纪中期,“民族国家”“官僚政治”“保持势力均衡”等近代国家特征出现,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等新技术的应用说明欧洲文明开始进入充满活力的“青春期”,躁动与竞争成为欧洲社会生活的主旋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功利主义”的盛行与“罗马—日耳曼”思想体系与秩序的崩溃使得此秩序内的各政治实体从基督教共和国的成员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世俗王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争夺、扩张及兼并成为欧洲世界的主旋律。随着欧洲多个帝国呈现鼎立之势,在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催动之下,各国之间的战争始终未能停止,即使处于相对和平时期,小规模冲突依旧时有发生。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作为欧洲中世纪极为强大的帝国,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同样参与到扩张纷争之中。下面从战争的角度出发阐述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在此时期进行陆上扩张的原因、方式以及影响等。

利益是两国实施陆上扩张的原因。首先,国家利益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进行陆上扩张最为重要的原因,其不仅源于帝国的扩张性与对抗性,还源于帝国的实体性。作为帝国实体,首要任务是保持自身的强盛与最低限度的存在,这使得陆上扩张成为维持帝国实体的相应手段,是本质意义上的大势所趋。其次,政治利益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进行陆上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奥斯曼帝国一向以军事力量为存在的基础,哈布斯堡王朝则依靠联姻等巧妙的政治手段进行扩张,但双方的意图都在于扩大自己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力,在维护自身安全稳定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与国际话语权。最后,经济利益也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进行陆上扩张的驱动力。陆上扩张尽管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与人力,但其所带来的成果是疆域的进一步扩张,使得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经济实力通过广阔的土地、内部一体的经济循环等因素支撑而进一步稳固。

奥斯曼帝国重视军事实力,多以战争扩张

陆上扩张方式逐步演进。不论是奥斯曼帝国抑或是哈布斯堡王朝,其在中世纪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对扩张方式的调整与改进,主要集中于对火药武器的更新应用之上。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其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中娴熟运用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成为攻克君士坦丁堡的重要因素。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军队的内部组织、个人及不同种属的军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火器技术进步冲淡了士兵对长官绝对性的依赖关系。铁盔铁甲、无懈可击的骑术、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都消逝了,冷兵器时代那种以一当十的个人英雄主义观念土崩瓦解,一种新的协同关系、合作关系随之产生。战争进入了技术阶段,个人的英勇抵不过机械的技术:谁能使用比较优越的兵器,谁就是比较可怕的敌人,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勇气都无关紧要。因此,属于贵族以外的另一个阶级——工程师、枪炮铸造师和炮手等,在当时的战役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国的陆上扩张改变了欧洲局势。各个帝国之间的战争、摩擦使得整个欧洲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态势之中,尽管各个帝国之间有商业上的交往,甚至于政治上的往来,但此时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欲望战胜了对和平的渴望,而帝国的侵略性使得欧洲整体上处于动荡之中。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版图相邻,欧洲整体上的动荡使得两大帝国之间的摩擦难以避免,进一步助长了欧洲战争连绵的风向。除此之外,欧洲的态势以及两国之间的积怨使得维也纳战争绵延近一个半世纪之久,最终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

两国的联姻及其影响

在欧洲均势的时代影响下,除战争之外,联姻同样是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稳固自己地位的重要政治手段。根据已有史料来看,哈布斯堡王朝深谙此道,“自阿布喜勒特迎娶查理四世的孙女伊始,哈布斯堡王朝便与联姻这一词汇紧密结合在一起。”奥斯曼帝国更注重自身军事实力的积累以及通过战争而进行扩张。即便如此,该国同样存在联姻史。

1648年的欧洲地图

联姻是哈布斯堡王朝扩张的重要手段。“在腓特烈三世的安排下,其子马克西米与勃艮第公爵查理其女玛丽的联姻使得包括尼德兰地区在内的勃艮第领土被作为陪嫁并入哈布斯堡王朝的版图。”勃艮第地理位置优越,向南可直取意大利,向西可以威胁到法兰西,获得它不仅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代表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话语权的进一步增强。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马克西米安排其子腓力迎娶了西班牙公主约翰纳,又将其女嫁与西班牙王子,在此双重联姻的驱使下,哈布斯堡王朝凭借西班牙富庶的经济实力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增强自身在欧洲的地位。作为与西班牙联姻的结果,马克西米的孙子查理五世出生并成为继承者。查理五世即位后,即诉诸武力以扩张领土,又试图通过联姻这一方式扩大领土并维护和平,西班牙成为欧洲绝对的霸主,但这一情况的出现无疑威胁到奥斯曼帝国的地位。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比邻,两者之间时常爆发冲突,两国难以通过联姻的方式获取局势的缓和以实现共赢,相反,其矛盾日益加深,最终促使奥斯曼帝国与法国组成联盟,对哈布斯堡王朝进行牵制,极大削弱了其实力,为欧洲均势的恢复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联姻对于哈布斯堡王朝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体现在哈布斯堡王朝并未动用武力,而是通过联姻政策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从最初的微弱帝国成长为欧洲霸主,这种政治智慧无疑十分出色。就负面影响而言,哈布斯堡王朝的危机也从联姻之中产生。第一,子嗣薄弱,继承人稀少。对于哈布斯堡王朝而言,其统治者大多注重自身正统血脉的延续,往往试图将皇室子女与其他高贵的皇室子女联姻,但并非在各个时期都有合适的未婚配的人选,在此情况之下,不得不近亲结婚,比如弗兰滋二世迎娶了双重亲表妹,而这种畸形的近亲结婚策略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所生的子嗣往往具有生理缺陷,存活率大大降低。子嗣数量的稀少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即使有明显的生理缺陷,但依旧可以登上皇位,并将自身血脉以近亲联姻的方式进行传递。比如斐迪南一世出生时便存在身体畸形、脑积水与羊癫疯,无法自主进食,并且智力极为低下,但依旧在位18年之久。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与这一情况的出现关系重大。第二,国家以联姻为主要的政治手段,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为家族统治,基础较为薄弱。在哈布斯堡王朝版图扩张的脉络中,各个重大的联姻成为极为重要的节点。与奥斯曼帝国不同,哈布斯堡王朝运用和平手段所换来的版图使其对于自身的军事力量并不过于注重,这也是维也纳之战中哈布斯堡王朝的士兵大量折损的重要原因所在。

联姻是其他国家换取奥斯曼帝国武力支援或者庇佑的手段。对奥斯曼帝国而言,联姻是以与哈布斯堡王朝不同内涵的形式出现的。联姻是哈布斯堡王朝扩大疆域的重要手段,而奥斯曼帝国大多数的联姻是其他国家为了换取武力支援或者庇佑。“比如在十四世纪,尽管奥斯曼帝国军事力量已经足够强大,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东海岸,但其依旧采取小心谨慎的策略,直至约翰·坎塔库尊邀请才挺进欧洲,而约翰·坎塔库尊对奥斯曼帝国的所谓邀请,正是将女儿迪奥多拉许配给奥尔汗,使得奥尔汗最终与其结为同盟。”

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联姻目的与内涵大相径庭,而这也正是两者之间的重要分歧所在。分歧一是文化传统的差异。奥斯曼帝国继承突厥的风俗文化,重视自身的军事力量,且行为举止皆较为剽悍。哈布斯堡王朝尽管在鲁道夫时代国力较为微弱,但鲁道夫一向以仁者正统自居,其所采取的联姻政策便是兵不血刃地获取领土,行事风格与自身定位皆较为文明与绅士,这便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将联姻视为自身手段,而奥斯曼帝国则将联姻作为缔结契约的一部分。分歧二是两者缔结婚姻的方式不同。奥斯曼帝国的联姻大多为被动接受,而哈布斯堡王朝则大多为主动缔结。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讲,联姻的作用并非是以和平手段开拓疆土,更多的是稳固自身在欧洲的地位,以正当的方式存在于基督教国家的世界之中,或者为侵略扩张寻找较为合适的理由,以婚姻缔结为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这使奥斯曼帝国得以融入欧洲世界,顺利开展扩张活动,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哈布斯堡王朝产生摩擦,且双方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呈现加剧的趋势。

奥斯曼帝国领土内不同种族的联姻为其称霸欧洲奠定了基础。

奥斯曼帝国的种族政策并非过于严苛,并且有苏丹与拜占庭的联姻在先,因此未在法律或者制度层面出台对所管辖地区内不同人种的婚姻政策,不同种族居民的结合大多依据本人意愿。但需要注意的是,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制度层面上并未对不同种族的人有所偏颇,但实质上对不同种族的子民有所倚重,进而形成等级性的社会风气,从而影响到不同种族人群的联姻问题。“比如库尔德人与亚美尼亚人之间便存在流血与冲突关系,而两族之间的通婚也必然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总体上,不论是奥斯曼帝国的王室还是普通平民,在社会风气与国家传统的影响下并未固执于“纯洁的王室血脉”,因此并未像哈布斯堡王朝一般普遍进行近亲通婚,由此使得奥斯曼帝国的尚武传统得以保持,为其日后牵制哈布斯堡王朝而称霸欧洲奠定了基础。

欧洲均势的作用及演进

腓特烈三世

欧洲各国之间的均势产生于意大利城邦体系,后随着1494年法军入侵意大利而在更为广阔的欧洲范围内发挥作用。“到十五世纪后半期,意大利半岛上逐渐出现了米兰公国、威尼斯、教皇国、那不勒斯王国和佛罗伦萨等力量大致相同且相互牵制的五个城市国家,其相互之间的提防与牵制使得尽管五个国家并不能统一意大利,但可以有效防止意大利被其他国家统一。”法国入侵意大利之后,均势被打破,“一个欧洲体系代替了意大利体系”,欧洲的国际均势开始形成,主要表现为法国与西班牙的两极对抗均势,而当双方的力量不足以对等时,次等国家通常通过转移自身力量而维护两者之间的平衡。三十年战争是处于转折时期欧洲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其背景主要为“基督教—日耳曼世界”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以基督教精神为核心的原有秩序和相应的原则却依旧较为顽固,使得欧洲处于整体竞争的多中心态势,以形成更为复杂高级的均势系统。

欧洲在中世纪前后的均势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备不同的内涵。尽管均势理论在中世纪时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谱系,但其作为政治策略的手段早已被政治家认识并运用,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准则。早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便因为两者之间所夹隔着匈牙利的马提亚而相互忌惮,三者始终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态势,而此不可不谓是均势这一政治智慧的具体运用。

在法国—西班牙之间的均势形成之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法国逐渐丧失自身原有的中心地位而处于相对弱势。在查理五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后,法国在地缘政治方面便被查理五世的领土包围。查理五世于1521年同教皇力奥十世、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签订协议,使得法国在外交方面同样处于失衡态势。1525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在帕维亚战败被俘,并被查理五世囚禁,加重了欧洲均势的失衡态势。在此情况之下,法国将目光投向正在急剧成长之中的奥斯曼帝国,试图维持自身的政治地位。经过1525年至1536年两国之间的多次接触,1536年2月,法国—奥斯曼同盟正式建立,尽管其受到基督教世界的强烈谴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同盟的确立对于欧洲均势具有重要意义。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以及与法国同盟的建立有利于法国—西班牙两极格局的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皆以维持或者扩大天主教帝国势力的方式达成对欧洲的统一为己任。奥斯曼帝国在宗教方面属于伊斯兰教阵营,这与哈布斯堡王朝呈现出天然的敌对态势。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结盟,则代表“以法国为首的基督教阵营与以哈布斯堡王朝为首的基督教阵营开始割裂,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在宗教战争的角度面临着外战与内战同时产生的不利局面。”一方面,奥斯曼帝国在西地中海—意大利—匈牙利一线对查理五世进行牵制,迫使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奥斯曼帝国进行碰撞。另一方面,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作战,比如1536年法国侵袭萨伏依与都灵公国,使查理五世腹背受敌。这一情况的出现尽管对于基督教派而言属于分裂局面,并且最终结果为法国与西班牙两败俱伤并且无法再大规模动用武力,来进行威慑或解决问题,但其对于维持欧洲的均势具有重要意义。

白山战役——三十年战争早期的一场战役

三十年战争各国参与的时间

奥斯曼扩张有利于英国与荷兰的崛起,进而有利于十六世纪末欧洲均势的恢复。事实上,法国于意大利战争结束之后,便陷入了经济、政治等多重危机,综合国力大大削弱,难以与西班牙相抗衡。在此情况下,西班牙运用多种手段以增强自身的政治地位,并最终使得欧洲形成一国独霸的国际体系,而奥斯曼的扩张极大地牵制并削弱着菲利普的力量。比如奥斯曼在1563年大规模进攻奥兰、1565年进攻马耳他岛、1566年进攻亚得里亚海沿岸,使得西班牙始终处于紧张的戒备状态,付出惨烈的代价。比如奥斯曼军队在杰尔巴岛战役中使西班牙损耗了上万名士兵以及几十艘帆船,在1574年消灭近8000名西班牙官兵。由于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攻击,西班牙的债务于1575年达到了5000万杜卡特,政府也因此走向了第三次破产。这使得菲利普难以对其他国家进行严密控制,进而为荷兰与英国的崛起以及欧洲均势的恢复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其主要表现为西北欧的尼德兰得以更为有效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英格兰在此期间扩大了波罗的海与地中海等地区的贸易范围,增强了财政储备与综合国力,减少了对西班牙的依赖,为其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奠定了前提。1604年,西班牙同英格兰停战,1609年与荷兰停战,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西班牙在欧洲绝对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欧洲均势的相对恢复。

奥斯曼扩张有助于十六世纪欧洲由两极均势向多元均势的转变。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哈布斯堡王朝产生分裂,使其产生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支系,加速了查理五世帝国的解体。得益于奥斯曼帝国对西班牙的牵制,荷兰、英格兰、法国等在十六世纪逐渐强盛,使得欧洲以西班牙为主导的均势格局开始向多元均势格局进行转变。

“在三十年战争爆发时,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依然具备控制整个基督教—日耳曼世界的构想与组织手段,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秩序难以满足欧洲发展的需要。多中心生态、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对传统旧秩序提出了挑战。”在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进入了绝对主义王权占据主导的时代,追求利益成为大部分帝国的首要准则。三十年战争对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削弱使得它与奥斯曼帝国同样处于欧洲多元化均势的时代洪流之中,进而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之下进行陆上扩张,以巩固政治地位,增强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奥斯曼帝国联姻王朝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奥斯曼帝国后期为何要囚禁继承人
评《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十九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儿童职业教育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非遗,与互联网“联姻”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当文化联姻标准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