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2022-11-17林家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文_林家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自2014年国家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全国中小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扎实有序,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加快推进。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国家坚持高起点谋划、多元化发展。经过多年的试点工作,先后涌现出一批典型模式: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的成都模式;利用农村土地集约升值,把农村人口集聚、居住环境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深度融合的天津模式;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实现城市周边地区人口迅速上升的珠三角模式。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到以农民为根本、以农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区域规模效应、基础设施共享效应,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就业、生产生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发展迅速,农产品电商数量在全国电商中占比不断增长。农产品电商能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厘清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机理,明确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是解决乡村振兴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区域规模效应
农村电商通过深挖当地特色农产品卖点,帮助农产品实体经济转型,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电商品牌,吸引大量人才,为城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农产品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企业进一步集群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乡镇的生产力水平。
(二)产业链聚集效应
农村电商产业基础牢固,电商布局和招商优势明显,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优势,并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仓储基地,打造富有特色的电商村、电商镇。电商产业的集群带来的原材料集群、人才集群、商业集群、物流业集群等,将农业品产、供、销、游、乐、购等产业有机结合,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聚集。
(三)基础设施共享效应
农业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将带动中国城镇电商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农村电商涉及网上贸易服务、网上销售服务、物流配送服务、贷款服务、会计咨询服务等,新型城镇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5G网络的普及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村村通”公路、高速公路的基础建设为农村电商提供物流基础和效率保障,为农产品运输构建好“最初一公里”。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水平发展、城镇地区人口集聚为农村消费市场创造了需求。
二、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强调人是城镇化的核心,要适应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注重人与大自然和谐,尤其注重产业和城镇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
(一)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生态与文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城镇移动互联网和光纤网络。由于生鲜农产品对保鲜技术与时间的要求较高,农产品电商产业集群需合理规划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回收、分拣和加工的物流园区,完善农村物流设施,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共享冷链物流,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电商产业的特点和电子交易的普及对实现自然资源节约有一定作用。在城乡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农村的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文化正在慢慢消失,电商通过互联网宣传和推广传统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能够挖掘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服务产品,有利于促进城乡生态与文化发展。
(二)打造现代农村特色电商产业“小镇”
打造现代化农村特色电商产业“小镇”。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给小镇提供了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型就业岗位,吸引村民返乡就业创业,让村民“离土不离乡”,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大数据显示,农村电商就业氛围浓厚。电商产业小镇除了为中青年提供就业岗位,还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包装、分拣等简单性工作岗位,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了乡村和谐发展。建设电商产业小镇,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聚集,实现“就地城镇化”,可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就地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品质。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相较2020年提高0.83%(见图1)。
(三)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商服务主体
农产品电商产业聚集,进而带动电商平台公司、物流配送、贸易加工、金融服务、快递等各种运营主体向农村发展,以完善农村商贸、加工、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网上交易服务、线上销售服务、城乡物流配送服务、投融资服务、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等各服务主体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在服务农业生产上行的同时带动工业品下乡,加快社会城镇化进程。
(四)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电商在农村的发展,让广大农民接触互联网,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及时对接农产品市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电商产业集群将带动我国农村特色农业的开发,通过直播发展电商产业,使大量的农户登录电子商务平台,打破地域局限,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实现“人口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五)促进城乡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提高经济收入,农民在电商产业小镇中扮演着生产者、销售者、主播、仓管员等多重角色。新型城镇化通过区域战略将人口聚集,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以带动一系列消费增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可支配收入方面,城镇居民人均47412元,比2020年增长8.20%,农村居民人均18931元,增长10.50%。而在消费支出方面,城镇居民人均30307元,增长12.20%;农村居民人均15916元,增长16.10%。农产品电商将助力我国农村繁荣。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2016年增涨2.30倍(见图2)。
(六)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让分散、小规模的农村打破时空限制,以农产品、农村电商联入移动互联网网络,构建协同价值网络,对接国内、国际市场。打造“一县一品”“一村一品”,使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有利于突破中国传统城市相互割裂的经营格局,有效推动了第三产业在乡村地区的蓬勃发展,使农民实现“工作+商业+日常生活”不出农村的转变。
三、柳州螺蛳粉小镇建设实践分析
柳州螺蛳粉小镇位于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通过大力推进螺蛳粉行业的融合和聚集,以“互联网+”形式推进原料供给、生产制造、整体包装、网上营销、物流配送等的一条龙发展,不断完善包装储运、物流配送等的基础设施建设(见图3)。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创新高,达到501.60亿元,袋装螺蛳粉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51.97亿元,其他相关产品及衍生产业收入达142.83亿元(见图4)。
(一)产业融合,合理布局
螺蛳粉小镇呈现“一区一镇多项目基地”的布局(见图5),一是以水稻、螺蛳、豆角、竹笋等螺蛳粉加工材料种养生产基地作为第一产业;二是以螺蛳粉生产加工行业作为第二产业;三是以传统休闲农业与农村生态旅游、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三大重要主导产业协同开发,已基本形成螺蛳粉种养、研发、制造、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三个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以“螺蛳粉小镇”为中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一区”是螺蛳粉企业生产加工聚集区域,是袋装螺蛳粉的生产地。“一镇”是螺蛳粉小镇核心区,通过整合三产要素,促进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入发展。“多基地”是多元化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基地,将螺蛳粉的原料基地集中进行大规模化建设。目前,竹笋种植规模已达到300公顷,豆角种植面积达66公顷以上,田螺养殖面积66公顷以上(见图6)。
(二)土地整治,释放空间
建设螺蛳粉小镇之前,柳南区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太阳村开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项目,组建“金色太阳”项目有限公司、建设投融资平台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投资平台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将项目建成后的各项建设用地指标收益获得的6亿元,作为土地增减挂钩村民集中安置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同时加快了产业的建设,得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见图7)。
(三)产业城镇,协同发展
确立“螺蛳粉+”产业链辐射状扩张的核心思维。根据开发螺蛳粉加工业,政府确定了第二产业引领第三产业,并带动第一产业发展的规划:一是利用第二产业倒推第一产业的规模种植,实现富民增收;二是利用第二产业引领第三产业,形成观光、康养、娱乐、度假等多元化的第三产业。
以螺蛳粉的全产业链为基础合理延伸产品业态功能,融合研究、观摩学习、设计创新、展览、娱乐等多元化空间,为就业人群、商务人士和游客提供以研发生产为主、以参观为辅的产品业态功能集聚区域(见图8)。
在优化城镇生活功能的基础上,把螺蛳粉小镇建成多功能社区。以满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融入科教、医学、健康、养老、度假、娱乐等丰富功能,形成“泛田园式”社区空间。
以大块自然空间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最大化为基础,建设以自然生态景观区为基础的高品质生态空间片区;同时突出“景镇融合”,借助小镇良好的环境优势,将零星生态空间融入工作与生活空间中,突显小城镇整体生态环境价值。(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