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和县地区菜青虫的防效研究
2022-11-17翁良宏翟勤刘苏
翁良宏翟勤*刘苏
(1和县植保植检站,安徽和县 238200;2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菜青虫是菜粉蝶(Pieris rapae)的幼虫,是重要的蔬菜害虫之一[1]。此虫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为普遍。菜青虫寄主有9科35种,但其偏爱的寄主是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是厚叶片的花椰菜和甘蓝[2]。菜青虫主要取食寄主叶片,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危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尽,仅留较粗的叶脉和叶柄,造成蔬菜绝产。除直接取食为害之外,此虫还会排出粪便污染菜叶或菜心,其为害蔬菜造成的伤口有利于软腐病病原菌的侵入,引起蔬菜病害的流行[3]。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4]。菜青虫是和县地区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主要害虫[5]。为了减轻菜青虫危害、减少产量损失,菜农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但是,化学杀虫剂的频繁使用和超剂量使用不仅会导致一些常用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防效逐年降低,而且会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不利于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6]。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新品种并应用于菜青虫的防治实践显得十分必要。
四氯虫酰胺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产品,其作用靶标是昆虫的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作用方式是诱导鱼尼丁受体活化,使细胞内源钙离子库失控,进而使昆虫死亡[7]。国内有关四氯虫酰胺防治菜青虫的研究较少,目前仅见利用此药剂防治北京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报道[8-9]。本试验研究了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和县地区花椰菜田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和县地区菜青虫的合理化学防治和四氯虫酰胺的大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安徽省和县历阳镇蔬菜科技示范园种植基地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质地为壤土,pH值为6.8,有机质含量1.83%,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花椰菜,品种为高宝山65天,行株距为50 cm×40 cm。
供试药剂为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71751),对照药剂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097495)。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 30 g/hm2(A)、45 g/hm2(B)、60 g/hm2(C)以及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9.4g/hm2(D)、清水对照(CK)。 每个处理设 4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20 m2,各小区之间均设有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试验各处理施药时均兑水750 kg/hm2稀释,整个试验期间共施药1次。使用电动喷雾器对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所用喷雾器为科农3WBD-20型,扇形喷头,工作电压12 V,工作压力0.15~0.40 MPa。施药当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施药后14 d内均为晴或多云天气,无降雨。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和水肥管理条件一致,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各小区在试验前30 d均未使用任何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参考占建仁等[10]的方法进行田间调查。在每个小区分别以五点取样法定点选取15株花椰菜,施药前1 d调查整个植株上菜青虫的虫口基数,施药后3、7、14 d分别调查植株上残存的活虫数。同时,分别于药后3、7、14 d调查各小区天敌瓢虫幼虫数量和作物生长情况。虫口减退率和药剂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数-药剂处理区虫口数)/空白对照区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6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输入WPS 2019软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使用数据处理系统DPS V9.0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处理间药剂防治效果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天敌和作物的安全性
药剂处理后不同时间小区天敌瓢虫幼虫数量见表1。药后3 d,处理B和处理D天敌瓢虫数量显著高于CK(P<0.05),处理A和处理C天敌瓢虫数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药后7 d,仅处理C天敌数量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P>0.05)。药后14 d,处理B和处理D天敌数量显著高于 CK(P<0.05),其他处理与 CK 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天敌瓢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药剂处理3、7、14 d后观察花椰菜生长状况,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处理的花椰菜生长均正常,未见药害发生,表明供试药剂对花椰菜的安全性良好。
表1 不同处理对天敌瓢虫幼虫数量的影响 单位:(头·株-1)
2.2 不同处理对菜青虫的防效
不同处理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如表2所示。药后3 d,处理A、B和C的防效分别为93.61%、97.07%和97.13%,其中处理B和处理C的防效显著高于处理A(P<0.05),但处理B和处理C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 D的防效为 83.30%,显著低于处理A、B 和 C(P<0.05)。 药后 7 d,处理 A、B 和 C 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87.21%、93.97%和 94.88%,其中处理B和处理C的防效显著高于处理A(P<0.05),但处理B和处理C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D的防效为 74.01%,显著低于处理 A、B 和 C(P<0.05)。药后14 d,处理B和处理C田间防效较高,分别为86.38%和 87.3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处理B和处理C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45 g/hm2时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将有效成分用量增加至60 g/hm2并不能显著提升防效。
表2 不同处理对菜青虫的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了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和县地区花椰菜田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降低菜青虫的田间种群数量,在有效成分用量为45 g/hm2时能够达到较高的防效(药后3、7、14 d防效分别为97.07%、93.97%和86.38%);将有效成分用量增加至60 g/hm2时,其防效并无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5 g/hm2(有效成分用量)兑水750 kg/hm2防治菜青虫能够获得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此外,药后调查发现,该药剂对花椰菜安全,且施药后14 d内对田间天敌瓢虫幼虫数量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未调查天敌瓢虫成虫数量,原因是瓢虫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在调查期间可能会迁入周边处理小区,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综上所述,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目标害虫防效高,对作物和天敌安全,在花椰菜田菜青虫防治中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一类以芳香环为核心,且在芳香环的2个不同位点分别连接1个酰胺结构的活性分子[11]。氟苯虫酰胺是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双酰胺类杀虫剂,随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以及四氯虫酰胺等陆续开发成功并商品化[7]。该类杀虫剂作用靶标新颖,为昆虫的鱼尼丁受体,且对鳞翅目昆虫防效极佳[12]。但是,随着该类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田间害虫种群很快产生抗性。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鳞翅目害虫小菜蛾[13]、二化螟[14]和甜菜夜蛾[15]等均对双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主要抗性机制包括鱼尼丁受体氨基酸突变导致的药剂亲力性下降以及解毒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等)活性升高等[16]。四氯虫酰胺属双酰胺类杀虫剂,和县地区菜青虫也存在对四氯虫酰胺产生抗性的风险。因此,在田间防治实践中,应当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以及生物防治等措施,并辅以合理的化学防治,在有效控制菜青虫种群数量的前提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或使用四氯虫酰胺时与其他种类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