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对新生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评价

2022-11-17郭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向实习生新生儿

郭玲

在医院中,新生儿科是非常重要的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新生儿看护方面,护理人员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教学法方式,从而提高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时间短,且专业性比较强。在教学期间,教学人员为了完成教学计划,需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1]。针对新生儿科学生实施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带教人员积极收集护理实习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带教方式持续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文章择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接收的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观察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对新生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学方式满意度、考核成绩、教学质量、专业素质,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接收的新生儿科学生进行分析,共计50 名女生,将其分为实施常规教学的对照组25 名和实施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的观察组25 名,在对照组中:年龄21~24 岁,平均(22.36±0.08)岁。观察组:年龄22~23 岁,平均(22.45±0.07)岁,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教学,带教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展开常规教学。观察组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教学反馈方法:带教人员对新生儿科实习生人数进行控制,在进入病房内的第1 天,针对全体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由带教人员实施入科宣教,带教人员告知病房环境、实习注意事项、科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考核要求等,带教人员对基础护理操作加强培训[2]。带教老师通过口头宣教的范式可书面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新生儿科的实习目标实施全面地了解[3]。与此同时,带教老师发放师生评价表,并指导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逐项填写。在新生儿科学生实习结束之后,带教老师将学生集中考核,并实施相应的座谈会。带教老师对评价表统一收取,对学生的实习想法充分了解,并及时收获学生的实习反馈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持续提高带教质量[4]。除此之外,带教老师也对护生评价表进行填写,从而反馈护生实习情况。(2)实施教师评价护生方法:相关带教人员对护理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带教方案。在实施带教2 周后,带教人员对实习情况实施综合评价,同时在离科之前,对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分析,熟悉掌握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5]。在护理实习生的床旁实境考核过程中,合理使用护理程序,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护理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能力。(3)实施护生评价教师方法:实施专职培训的方法,针对性的了解护理实习生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护理实习生组长将实习意见集合在一起,在组长反馈会上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带教人员督促护理实习生将评价表及时完成,在实施座谈会的时候,评价带教人员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目标等,强化教学质量[6]。

1.3 观察指标

分析教学方式满意度,于干预后,使用自制问卷对教学方式满意程度调查表评价,共21 项主观选择题,2 项主观问答题,1~21 项每项分值分别为3 分、2 分、0 分,依次记非常满意级别、基本满意基本级别、不满意级别,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7]。(2)分析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出科时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操作考核分为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评分标准统一参照《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专科操作由带教老师考核,基础操作统一由带教组长考核,每项100 分,然后统计平均分,得分越高带教效果越好,密切观察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8]。(3)分析带教结束采用科室统一制定的带教效果调查表,内容包括教学能力、护理能力、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配合能力、应急能力、其他能力八方面评价教学质量,每项50 分,得分越高教学质量越理想[9]。(4)分析专业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技术素质、礼仪素质,分数越高专业素质越高,密切观察护理实习生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检验新生儿科学生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方式满意度分析

表1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72.00%)相比,观察组(96.00%)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教学方式满意度[名(%)]

2.2 考核成绩分析

表2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考核成绩(分,)

表2 考核成绩(分,)

2.3 专业素质分析

表3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优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专业素质成绩(分,)

表3 专业素质成绩(分,)

2.4 教学质量分析

表4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教学质量对比(分,)

表4 教学质量对比(分,)

表4(续)

3 讨论

在新生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常规教学方式不符合护理实习生的实际需求,需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新生儿护理实习生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满足新生儿需求。在实施传统带教方式期间,教师作为主体,讲授教学知识。在此期间护理实习生自主思考过程缺乏,且学习积极性较差。实施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注重学生和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有效地互动和沟通,对教学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可提高其教学水平。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索水平逐渐提升,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和成熟,在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0]。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相关带教人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习生的能力。实施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习反馈主要是指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带教老师和护理实习生通过不断互动和沟通,客观真实的评价教学效果[11]。对于部分护理实习生,带教老师与其实施面对面的沟通,分清主次问题,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积极主动的改进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带教人员不可在其他人面前说教,充分保护护理实习生的自尊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安全性,从而提高了护理教学的接受性[12]。

研究结果显示,分析教学方式满意度,和对照组(72.00%)相比,观察组(96.00%)更高,P<0.05。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的方法,能够激发带教老师的教学热情,有助于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教学方式满意度。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带教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能够避免带教老师主观教学[13]。在面对护理实习生的时候,带教老师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找出护理实习生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分析考核成绩,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培训,且注重操作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提高考核成绩。分析专业素质,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使用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注重培养护理实习生的个人修养,带教老师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也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双向的评价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日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水平[14]。分析带教效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教学能力、护理能力、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配合能力、应急能力、其他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对教学质量实施阶段性的总结,并检查、反馈和评价带教老师的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价值,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指导护理实习生解决突发事件,并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将护理实习生作为主体,将“教”和“学”密切结合在一起,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信息交流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15-1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常规教学方法,护理实习生缺乏自主思考过程,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可实现护理实习生能力的转化,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其带教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实施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带教老师和护理实习生开展真实的评价内容,持续优化教学方式的不足,并主动改正,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使用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教学方式满意度,且实习生专业素质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向实习生新生儿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关于单、双向板梁板用钢量的对比分析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最牛实习生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