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及VOSviewer 的骨肿瘤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2-11-17田晟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9期
关键词:机构国家

张 强 田晟源 李 青

1.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贵州贵阳 550004

骨肿瘤是来源于骨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转移性3 种,以骨转移肿瘤最常见,且多由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转移所至[1-2]。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辅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及中药等内科治疗手段[3-4]。虽然骨肿瘤研究文献日益增多,但缺乏文献计量学对其研究内容和热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因此本研究基于CiteSpace[5-6]及VOSviewer[7-8]软件对近20 年骨肿瘤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对其文献的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系统性分析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以WoSCC 的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来源用于分析。检索策略为:“TS=bone tumor”“language=English”“Type=article”“Publication date=2000—2020”。仅纳入语言为英文、类型为论著文章,其他语言及综述、会议、图书等文章未收录。数据采集于2022 年1 月20 日完成。

将全纪录纯文本信息导入CiteSpace 5.8.R3 软件,VOSviewer 1.6.16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别选取关键词、国家、作者、机构、文献及期刊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国家地区、机构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共纳入文献2 852 篇,发文量处于平稳的上升趋势。见图1。如表1 所示,中国是骨肿瘤研究的主要贡献者,H 指数为49,仅次于美国,其H 指数为63。国家/地区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可视化图谱见图2,合作贡献者排序依次为中国(852),美国(549)、日本(237);中心性>0.1 被认为是关键节点,其中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主要贡献者。在机构合作网络中见图3,共纳入285 所机构,按频次排序为上海交通大学(105),第二军医大学(91)、中国医科大学(53)。作者发文量贡献见表2,合作关系见图4。

图4 文献发表作者群体的可视化视图谱

表2 作者合作排名前10 位分布

图1 发文量趋势

图2 国家/地区研究合作关系

图3 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表1 国家发文量前10 分布

2.2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对同义词进行合并后可视化见图5。骨肉瘤、骨转移瘤为主要研究热点。主要辅助治疗方式以化疗为主;分子作用机制以细胞凋亡为主。时间线图(图6)聚类主要包括#0 骨肿瘤、#1 乳腺癌、#2 骨肉瘤及#3细胞凋亡等。

图5 关键词共现视图

图6 关键词聚类引时间线图

2.3 共被引文献与期刊分析

对共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见图7。包括#0 增殖(化疗、软骨肉瘤、MicroRNA、基质金属蛋白酶)、#1STAT3(骨肉瘤、circRNA、软骨肉瘤)及#2 信号通路(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癌症干细胞)等。期刊发表情况见表3。

表3 骨肿瘤研究期刊发文量前10 位

图7 共被引网络中引文文献聚类图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骨肿瘤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骨肉瘤、骨转移瘤、细胞凋亡、氧化石墨烯、免疫疗法等领域;文献被引热点聚焦在增殖、STAT3 及信号通路等。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5 年生存率仅为六成[9]。骨肉瘤按转移部位分为肺型或肺外型,也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10-12]。目前治疗多为完整性切除手术,治疗目的为姑息减瘤、骨折修复及止痛等[13]。以上方法虽能缓解疼痛,但副作用大,疗效有限。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及预后陷入瓶颈,因此亟须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及策略。近年来,除手术、放化疗外,还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14-16]。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需要同时去除骨肿瘤和再生肿瘤引发的骨缺损,而以氧化石墨烯为主,3D 打印制备的复合支架、骨水泥等可显著提高成骨分化能力,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17-19]。同时,PD-1 等免疫疗法可减轻T 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生成,预防骨破坏,减轻骨肿瘤疼痛[20-22]。STAT3 也是潜在治疗靶点,研究表明,抑制STAT3通路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进一步诱导耐药骨肉瘤细胞凋亡,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23-25]。

综上所述,骨肉瘤仍是当下骨肿瘤研究主流,近年来向骨转移瘤、生物材料、免疫疗法等分子学研究扩展。但基于本研究数量有限,且仅检索了WoSCC 核心数据库,导致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猜你喜欢

机构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机构鉴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