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

2022-11-17许娜娜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粮油产品质量毒素

许娜娜

(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和军队粮油供应中心,山东青岛 266042)

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我国的粮油生产与消费量每年都在快速增加,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要确保粮油的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我国科学家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与研究便捷、成本低、精确度高的新型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也为粮油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人们的食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 影响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 原粮方面

原粮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加工质量,而土壤、气候、作物品种和农业化肥等都会对原粮质量产生影响。如农民选用较差的作物品种、灌溉时使用污水、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原粮不科学存放等,都会导致原粮质量降低[1]。

1.2 物流运输方面

粮油产品在搬运、储存与运输过程中若缺乏规范性,也会导致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搬运过程中未依据相关规定处理散落的粮食,将其与成品混合在一起,将会出现污染问题;储存环境不佳会使米面产品受潮,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食用油和米面运输无专门的车辆,导致粮油产品在运输途中被污染;物流运输管理不规范也会给食品埋下安全隐患,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1.3 产品销售方面

粮油销售环节若没有把控好,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市场中的粮油产品源自各个地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经销商为牟取更多利益以次充好,甚至掺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稳定[2]。

总之,粮油产品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且这些影响因素较复杂,始终贯彻在购、销、调和存等环节,需由各部门共同监管。为对粮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相关部门需重点对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严格监控,从根源上确保流入市场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

2 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2.1 粮油质量检测可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粮油质量检测只要切实做到位,可为粮食安全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粮油质量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企业单位会随之遭受经济损失,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须灵活应用粮油质量检测技术,做好检测工作,为食品安全奠定良好基础。检测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相关人员须科学评价粮油的营养、品质、卫生等多方面内容。粮油质量检测是保障粮油安全的关键基础,贯穿各工作环节。粮油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部分单位为增加经济效益,时常以次充好,因此积极进行质量检测,可使相关部门明确管理内容,以科学方式从根源上消除不法行为。总之,粮油产品和实际需求是否相符合,应明确检测技术,做好安全检测工作,不仅给产品质量提供保障,也使购买者获得安全保障[3]。

2.2 优化粮油质量监控体系

对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有更详细的了解,可使粮油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获得技术保障。目前,很多企业的粮油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人员职责不清晰,义务履行不到位,质量监控效果不显著。加上某些单位并未统一规划,只考虑自身利益,出现重复检测的情况,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监控体系的作用。粮油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相关部门须落实好检测工作。粮油质检机构具有权威性,因此积极建设粮油质检体系,可促使粮油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通过对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了解与应用,可使相关人员更好地履行个人职能,结合社会具体需要,明确各部门设置的意义,从而不断优化监控体系,切实发挥体系的监控价值[4]。

3 常用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粮油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是必需物品,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较快,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可靠技术也在不断增加。

3.1 真菌毒素指标检测技术

真菌毒素是降低粮油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如黄曲霉素是一种有极强致癌性的毒素。若无法及时发现粮油产品中的真菌毒素,产品受到污染后流入市场,消费者购买后食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于真菌毒素的检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1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串联质谱法

酶联免疫法是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成本较低、操作便捷的快速筛选方法,但其存在假阳性,因此用其来检测真菌毒素,检测结果缺乏可靠性。液相色谱法在检测时存在一定的不足,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所需时间短、操作便捷,能对多个样品进行同时检测,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将其用于粮油产品的真菌毒素检测较为合适[5]。

3.1.2 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

为对粮油中有无真菌霉素进行有效检测,技术人员可采用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达到检测的目标。该方法的应用可对大豆、花生、葵花等多种粮油产品进行有效检测,从而确定产品中有无真菌毒素。在粮油产品质量检测方面,该方法的检测效果显著,且准确性相对较高,短时间就可检测较多的粮油 产品[6]。

3.1.3 免疫传感器检测法

该检测方法极具针对性,如曾有学者通过此方法检测粮油产品是否存在黄曲霉素,通过检测验证了此方法可行,检测的精准度也较高。在所有粮油安全检测技术中,该检测法也属于较常应用的方法,和其他检测方法相比有明显优势。

3.2 粮油产品中掺假的检测技术

3.2.1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技术融合了光谱测量、计算机等众多技术,在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检测产品有无掺假的现象。例如花生油,若有其他物质掺杂到花生油中,通过红外光谱法可进行有效鉴别。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构建植物油定性判别模型,有很高的精确度,但在检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检测粮油产品时,样品的状态和周边测量条件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无法保证检测的效率与质量[7]。

3.2.2 电子鼻检测技术

该技术在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主要利用气味扫描仪检测粮油产品挥发的气体,并将检测出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相关设备分析这些数字信号,从而得出有无掺杂其他物质[8]。电子鼻技术可使安全检测准确度大大提升,但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如检测效率相对较低,技术人员应深入研究与实践该技术,从而提高其检测效率[9]。

3.3 粮油重金属检测技术

粮油主要有铅、汞等重金属污染,而土壤是其主要污染源。在工业化发展愈发迅速的同时,土壤中的重金属也会不断增加,粮油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愈发严峻。检测粮油产品有无重金属污染,可采用原子光谱、生物传感等检验技术。原子光谱技术适用性强、灵敏度较高,外界因素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应用较广泛。电感耦合技术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灵敏度也较高,但由于检测时会有诸多电子离子产生,所以仪器会有一定的腐蚀。生物传感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样品,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操作成本不高,但普及度还需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粮油食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粮油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充分地认识粮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应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及时采用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国外的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与实践时间较长,取得的成绩也非常明显,而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数字化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空间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粮油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也将更广泛。

猜你喜欢

粮油产品质量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