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豌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2-11-17胡朝芹吕梅媛于海天王玉宝王丽萍罗高仕兰郑爱清代正明唐永生何玉华

中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鲜食豌豆籽粒

胡朝芹 吕梅媛 杨 峰 于海天 杨 新 王玉宝 王丽萍罗 斌 高仕兰 郑爱清 代正明 唐永生 何玉华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2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易门 651100;3 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曲靖 655000)

豌豆是云南省种植面积第二大的豆类作物,仅次于蚕豆,是云南省主要的小春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最高水平。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6.67 万~20.00 万hm2(250万~300万亩)之间,2020 年 达到17.34 万hm2(260.1 万亩),占云南省食用豆类的37.0%,占我国豌豆种植面积的10.4%以上,产量223.8 万t,占全国的16.7%[1]。种植区域遍及云南省所有县,海拔360~3000m 均有种植,以鲜荚(食用鲜籽粒)、食荚(菜豌豆)、食用嫩梢(豌豆尖)的蔬菜生产和干籽粒生产为主。目前云南省是我国鲜食豌豆主产区,历史上是全国干籽粒的主产区。

1 云南省豌豆产业发展现状

1.1 鲜食豌豆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干籽粒豌豆生产规模缩小鲜食豌豆生产方面,自2003 年以来,国内对鲜食豌豆的需求比较旺盛,种植鲜食豌豆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云南省鲜食豌豆生产占豌豆总生产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昆明、曲靖、玉溪、大理、保山、蒙自、丽江、昭通等地,上述区域种植面积超过全省豌豆生产总面积的80%以上,种植面积约13.93 万hm2(208.96万亩)。2020 年玉溪、保山、曲靖、大理、楚雄的鲜食豌豆产业发展效益显著,农户经济收益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种植品种以自有育成的云豌18 号等“云豌”系列,保丰2 号等“保丰”系列、靖豌2 号等“靖豌”系列为主,种植面积6.67 万hm2(100 万亩)以上,此外还有市场上不同公司提供的长寿仁豌豆种子。种植方式主要以“烤烟/玉米+豌豆”的短时套作和搭架牵蔓的模式种植。目前鲜食豌豆产品基本能够满足自身消费所需,总体情况供不应求,主要供应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2020 年鲜荚平均收购价格为3.5~12.0 元/kg,市场价格为8.0~20.0 元/kg。每667m2豌豆鲜荚产量650~1200kg,产值达到3000~9000 元,平均为3500元以上,在部分区域实现了“小春”收入高于“大春”的新局面,已经成为云南省冬季山区农户种植和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并且通过规模化发展,在保山市和玉溪市分别已经发展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两青”产业和“山地蔬菜”产业模式。

豌豆干籽粒生产方面,以高产抗病性好的云豌21 号、云豌35 号等半无叶品种和地方品种为主,种植面积为1.3 万hm2(19.5 万亩)左右,干籽粒豌豆的生产以满足自身需要或者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干籽粒生产面积和产量下跌,导致我国干豌豆进口量平均每年增加23 万t,2020 年干豌豆进口量达到293.2 万t[2]。并且干籽粒单产水平低,每667m2平均产量80~120kg,收益为500~2000 元,云南省鲜食豌豆和干籽粒生产区域互相重叠,导致干豌豆单产损失率高,收益更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

1.2 品种选育情况选育的品种类型多样。通过杂交选育、系统选育等方法选育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包括云豌18 号、保丰2 号等鲜食籽粒型,云豌1 号等鲜食茎叶型,云豌21 号(半无叶)等干籽粒类型,云豌26 号等鲜食荚(菜豌豆)类型,滇豌1 号(碎叶粉红花)和云豌52 号等农旅兼用型品种,这些优质豌豆品种在曲靖、玉溪、保山、楚雄等地推广种植,农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这对云南省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种植技术应用被评为云南省2020 年度“十大农业新技术”之一的“山区旱地鲜食豌豆免耕套作高效生产技术”在玉溪市易门县和华宁县推广应用,同时研发创新烤烟/玉米+豌豆间作套种技术、蔓生型豌豆抗旱减灾节本增效技术、豌豆绿色防控病虫害等绿色高效技术并进行应用,以良种、良法、良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1.4 种质资源创新通过岗岗联合研发南北方冷季豆类穿梭育种技术,获得豌豆等育种新材料共计3000 余份。并针对豌豆白粉病、锈病、黑斑病等开展种质资源鉴定创新和评价研究,2021 年获得豌豆抗性材料20 余份。

1.5 生产示范通过省内外岗站联合协作进行新品种及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示范。2021 年在专家顾问团服务区域的楚雄州武定县以“科研单位+种植户+合作社”运作形式和“烤烟/玉米+豌豆”的短时套作模式开展种植,鲜食豌豆2021 年12 月上市,收购单价20 元/kg(脱皮豆米),惠及农户200余户,经济效益显著。在玉溪市易门县和华宁县主推的“山区旱地豌豆免耕高效生产技术”套轮种模式,实施44hm2豌豆种植,涉及农户136 户,合计684 人,产值达到204.6 万元。每667m2鲜荚产量1000~1200kg,有的种植户种植一季豌豆收入超过10 万元。以豌豆为代表的食用豆产业已经成为玉溪市、保山市、楚雄州等山区农户发家致富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同时借助云南省“三区三州”等项目平台,在国家特困连片山区的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石漠化区等地区引入研发的豌豆新品种,通过稻茬免耕直播、旱地条播、烟后套作等技术,结合项目平台积极发挥优质品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

2 云南省豌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早熟优质抗性豌豆品种缺乏大多数豌豆品种抗霜冻能力差且生育期长,而云南省70%以上豌豆在山区、半山区种植。这些地区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绿色生态健康,但是这些地区容易干旱、冬季霜冻明显,这会影响豌豆的品质和产量,经济效益下降,而目前优质抗逆性品种仍然缺乏。

2.2 品种混杂,优质专用品种市场占有率低云南省豌豆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鲜食豌豆种植模式发生改变,由坝区种植逐渐向山区和半山区转移,面积逐年扩大,规模化发展明显。但是种植的品种普遍混杂,很多品种优势不突出,导致种植户经济效益无法提高。

2.3 豌豆干籽粒生产供不应求干籽粒豌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少,产品多依赖进口,并且干籽粒和鲜食籽粒生产区域重叠,纯干籽粒豌豆生产效益低,种植者积极性不高。

2.4 机械化创新不足鲜食豌豆生产主要通过搭架栽培,人工采摘,干籽粒生产也以人工收获为主,适合豌豆生产的机械少,除了在壤土和沙壤土且平整的地块用小型机械播种外,其他地块从种植、管理、采摘到收获均为人工,生产成本增加,这对云南省豌豆产业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5 相关政策扶持少豌豆等食用豆类产业是云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但因其归属于小宗作物体系,与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相比,在政策扶持、科研投入、成果推广示范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少,扶持力度小。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云南省食用豆/杂粮产业技术体系,以便更好发挥豌豆等优势豆类产业发展效能。云南省是我国食用豆的主产区,豌豆、蚕豆和菜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 位,目前云南省成立了玉米、水稻、麦类、油菜等省级产业技术体系,而食用豆产业一直未被纳入省级体系范畴中规划,目前出现了各州市豌豆等食用豆研发实际需求与经费来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豌豆育种岗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关于加强体系外协作研究,然而以中央财政为单一来源的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在没有地方经费的长期补充下会制约豌豆等豆类优势产业的发展。此外,继续加强豌豆种质创新研究投入力度,选育更多早熟高产抗性优质豌豆品种供产业需求。

3.2 加大宣传,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定位,加大适宜鲜食籽粒生产和干籽粒生产的优质豌豆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模式提高优质品种在云南鲜食豌豆连片区或主产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增强竞争优势[3],着重打造云南省优质豌豆品牌,扩大影响力。

3.3 多部门联动,打通豌豆产业出口通道充分利用云南省的开放门户区位优势和豌豆产业优势,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云南省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的政策措施实施,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为契机,让云南省的优质豌豆品种及产品不仅满足国内人民需求,也让其作为蔬菜走上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人民的餐桌。同时与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国家开展豌豆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等方面合作,促进豌豆等豆类产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鲜食豌豆籽粒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豌豆
豌豆笑传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