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效利用研究
2022-11-17吕英海崔志芳高中政
吕英海,崔志芳,高中政
(山东科技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0 引言
虽然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具有简便经济、内容相对系统、情感交流充分等天然优势,但是也具有明显缺点,例如: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形式单一、知识本位、内容预成化、方法死板、学生参与度低、评价机制不合理等。这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养成等问题。自从1999年美国提出了Online Learning,电子化学习方式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特别是2008年MOOC提出以后,电子化学习方式开始在全球高速发展。MOOCs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等理论为基础,采用碎片化教学方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集短视频学习、在线自由讨论、辅导、考核等教学方式为一体[1]。它的教学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教学内容趋于碎片化;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教师评价转变为多元的客观评价体系。随后,MOOCs又发展出了cMOOC(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xMOOC(行为主义学理论)两种教学方式[2],其中xMOOC更符合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2014年“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从此MOOC在中国受到了更多关注。但是MOOC学习易出现“高参与度,低完成率”的情况[3],这就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成就感。MOOC还具有针对性较差,教学互动性少等缺点。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学习者,MOOC走向通识化的发展方向,优秀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在“后MOOC”时代,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SPOC ) 因其具有高效灵活、经济实用与针对性强等优点,深受师生的欢迎。这种电子学习方式还具备交互性、即时性、资源共享、知识快速更新等特点。但是单纯网络教学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电子学习所提供的虚拟学习环境、人际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虚拟文化、心理与价值观等,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可能使人们更远离现实环境而“自闭”,从而加大人际关系的裂痕[4]。此外,在线学习也存在监管措施不到位,技术条件限制;网络资源陈旧;网络平台交互性、智能性不足;网络学习氛围欠佳;学生缺乏自律;易生孤独感等问题。可见,当今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平台远未发挥好其知识管理、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和教学协同等多重功能,没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手段[5]。
相对于不够完善的OnLine (OL)教学模式,Online to Offline(O2O)则是一种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实体课堂)双向互动、立体的教学模式[6],它可以满足学习者深度学习的要求。随后,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很多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在国内外兴起,例如Khan的混合式学习八边形结构[1]。我国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方式是由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譬如,运行繁杂、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本文针对大学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设计原则、工作模式、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论述如何高效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1 前期工作
学校要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第一,要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主要包括:(1)个性学习与共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原则。(3)融合原则,包括教学环境、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4)多元评价与及时反馈原则[1]。
第二,要明确属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平台主要包括:基于MOOC微课的教学平台,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基于创新工场的实践教学平台。前两者重点关注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的过程,探讨教师的导论、示范、讨论、评论等方法技术,引导学生建立导学、自学、互学等自主学习习惯[7]。基于创新工场的教学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室、创意制作室、学科竞赛等方式,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明确各种学习方式所占比重。依据学习方式所占的比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线下主导型混合式教学、线上主导型混合式教学、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8]。一般情况下,抽象、深奥、公式烦琐的课程建议线下主导型为主,便于老师面对面指导。图片、视频等内容占比大,网络资源丰富的课程建议使用线上主导型。
第四,明确适宜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又可以分为讲授式、协作式、自主式等方式。不同课程要探讨适用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内容也要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以“分子生物学”为例,如果向学生讲清楚不同层次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使用讲授式会比较合适。
2 运行过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要建立教学与辅导团队、技术维护团队,负责视频录制,资料上传,批改作业和网络答疑和维护等活动。课堂教学前,团队要检查基础设施、技术服务与师资等各项要素是否到位。教师要依据课程大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修改多媒体课件,整理视频资料,将学生预习题目等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团队要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平台网络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和学习方式移动化[9]。这其中的教学资源包括指导性资源如教学大纲,内容性资源如教学课件,生成性资源如课堂讨论等。学习目标设立要注意考查学生知识构建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指标。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料查询,了解基础知识点,并及时反馈预习问题。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现出知识框架或知识体系,要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知识思维导图,理顺知识的前后联系,完善学生的系统学习。同时讲授课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把重点和难点讲透讲深。专业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讨论式、探究式为辅,讲课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疑点。除了要掌握知识脉络,学生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辩论或者学术沙龙等活动,及时反馈教学问题。课堂辩论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线上教学内容所占比重是有明确要求的,25%以上的教学内容要采用线上教学才能算作真正的混合式教学,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好适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内容。第三,在线复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推送到网上的练习题既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时还要保留少量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研讨可以以在线答疑、微信、QQ群等手段方便快捷地进行。课后复习和练习主要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进行。第四,课后考核要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两套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团队评价、企业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10]。线上考核要综合考查学生视频观看时间和次数、发帖数、在线测验等数据,课堂活动考察指标包括学生课堂活跃度、提问、回答质量等。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评价要做到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形成性评价要有依据,同时不要忘记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励。评价结果最好能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技术,对在线学习表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绩效相关模型[11]。比如利用LOCO-Analyst,Socrato等专用工具,科学测量和解读学习过程中难以捕捉的隐性学习力度,预测预判潜在问题和隐患,为教学决策提供数字化依据[5]。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学习者之间的合作(Peer-to-Peer);学习者与指导教师之间(Peer-to-Mentor)的合作[4]。
3 影响因素
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各教学要素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一是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技能,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线上线下资源整理,同时还要良好的教学团队的协作运转。在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行中,学习者能否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和较大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了基本的混合式学习的能力和素养。这些能力和素养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管理能力、成熟度与责任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等[8]。所以,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需要教育学生提前掌握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效果。
4 效果与前景
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遵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又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离线学习也有在线学习,既有协作学习也有自定步调学习,既有结构化学习也有碎片化学习。它突破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局限性,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和便捷性[9]。因此,混合式教学的高效利用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0];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说,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习环境中各要素的潜能,具有优势互补、灵活高效、便捷经济等优点。它还能通过在线学习的大数据,反馈信息,监测学情,科学指导,发现问题,调整方式,评判成果,及时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真正实现在线课堂的常态化和规模化,自主学习的泛在化和定制化,教学管理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共享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