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2022-11-16李本建邓梦玮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程阳古村落村落

李本建 邓梦玮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地理分区之一,由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直辖市5个省区市组成,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在此分布十分广泛,按照单位面积来说,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密度比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密度高,有着藏族、苗族、回族、瑶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形成相对密集的传统村落。在少数民族丰富的西南地区,传统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提出和实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古村落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的外在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推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系列图解之总揽中,提出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古村落保护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1],这些战略规划的推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

1.1 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概况

根据自然区概念的划分,西南地区主要分为两广丘陵西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南部、四川盆地等,总面积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4.5%,地理位置为97°21’E~110°11’E,21°08’N~33°41’N。由于崎岖险峻的地形、复杂的自然条件等自然因素将西南地区分隔成了相对闭塞、互不相通的地域,地域地区之间交往稀少、交流零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区域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差异,少数民族众多并且各民族风貌各异,经过长期的发展,多元化文化并存西南地域,传统村落颇具特色。目前中国一共有6 819个传统村落,西南地区一共有1 912个传统村落,其中,贵州省为725个,云南省为709个,四川省为333个,重庆市为110个,西藏自治区为35个,其中被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数量约占全国保护名录总数的28%[2]。

1.2 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的分布特征

古村落是建筑与景观经过历史演变和发展留存下来的历史悠久的群落景观形式,各民族历史演进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使其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古村落。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居民住房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身的经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可分为流动房屋、花园房屋、干栏式房屋、土屋和石屋四大类[3]。干栏式建筑主要是广西地区壮族的特色建筑,“干”指的上面,“栏”意思是房屋、干栏式建筑就是建在上面的房屋,上边用于居住,下边架空用来存放杂物和饲养牲畜,同时这种建筑可以用来驱除毒虫野兽和驱风散热。石屋和土屋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彝族和哈尼族。流动房屋在北部的草原上常见,通常指蒙古族的蒙古包和藏族的帐篷,适宜于人们经常迁徙的游牧生活。花园房屋是指园林风格的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族和纳西族人们的住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古村落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表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古村落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型,呈现出多中心聚集的状态,大体上呈现出滇西北聚集区、黔东南到黔东北聚集区、云南红河州聚集区和黔南聚集区四大聚集区域。

表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分布

1.2.1 自然环境因素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分布基本与西南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区的地形起伏一致,在青藏高原、滇西北高原等海拔高的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呈现出高聚集的状态;相反在滇南谷地和川东丘陵等海拔低的地方和黔东、黔南地区以及黔川渝交界处这些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少,没有呈现明显的村落聚集状态。同时也受坡向的影响,向阳处传统村落的数量较多于背阳处的传统村落数量,但背阳处的地理条件更能满足传统村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河流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早期人类聚居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或河岸毗邻区[4]。由于河流能给人们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易于居民住宅和建筑的搭建,所以人们会选择靠近河流聚集,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同样也有着沿河分布的特点。

1.2.2 人文社会因素 人口分布的密度与传统村落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村落作为人们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受到人口分布的影响。一般人口密集的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数量多于人口零散的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情况也有不同,如西南地区的滇西北人口相对较少,但是其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是由于滇西北位于高海拔区,所能利用的空间较小,再加上交通系统闭塞,与外界交流过少,形成了相对封闭且独立的生存空间,更加有利于传统村落的形成。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影响西南传统村落空间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传统村落的保留数量较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南地区云南省的保山市、重庆市的酉阳县、四川省的甘孜州、贵州省的黔东南州等经济水平低于各省内的均值,但这些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数量最多。民族的地域文化和社会风俗也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分布,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少数民族众多,其传统村落分布的数量也较多,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文化底蕴深厚和地域特征明显的传统村落。

1.3 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价值分析

随着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由单纯的建筑、景观发展到对其整体村落空间以及所包含文化的认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所存在的价值也要进行重新认知[5]。以下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3个方面来分析。

1.3.1 历史文化价值 村落的形成是从人类狩猎时期到农耕文明之后所产生的,是人们进行劳作生活和聚集繁衍之地。经过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村庄被称为古村落,包含着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村落具备比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完整的村庄体系、鲜明的地方特色四要素[6]。少数民族聚集在西南地区,经过历史的发展,记录着少数民族的繁荣衰败史,其中包含着少数民族大量的历史、社会、艺术和文化资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见证着少数民族的历史,其本身就是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体现。例如侗族村寨、白彝村落、苗族村寨、藏羌碉寨、哈尼山寨等,其中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列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太昭村(图1)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唐藩古道中路与东路的交汇点,此地在历史上来自汉族、藏族、回族和纳西族等民族及尼泊尔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是“唐藩古道”“太昭古城”遗址的所在地,在清代也是作为清兵镇守西藏边境的重要驻地。这些西南地区特色古村落的外部景观和内部建筑景观都是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兴衰发展史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见证,这些古村落的外部景观格局和内部建筑形式在现代依旧影响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民,拥有丰富且珍贵的历史资源。

图1 西藏工布江达县太昭村

1.3.2 经济价值 传统文化以古村落为寄居地,拥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在此背景下古村落自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国家和政府颁布实行的政策中有不少支持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村落数量众多,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三大地理单元,保留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少数民族聚集的村落成为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信息资源库。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大鱼塘村是哈尼族的聚集地 (图2)。村后是依山而建的梯田,共有九十多户人家,习俗、饮食、节日庆祝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与这片梯田息息相关。大鱼塘村民朴实厚道,热情好客,在村寨中开发了农家乐,成了旅游胜地。同时,大鱼塘村也属于世界遗产“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列。这些特色的少数民族古村落成为人们热爱的旅游胜地,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展现了古村落本身的经济价值。

图2 云南元阳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鱼塘村

1.3.3 人文艺术价值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历史的发展与积累。在少数民族古村落中无不体现着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俗习庆和生产方式。一些古村落保留着祭祀台,体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对于神灵的精神寄托和对于宗教的认同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村落中保留着历史传统的格局,建筑类型多样,空间丰富,在村落的建筑外观、住宅屋顶、墙壁上等都展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景观元素,其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外来文化渗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其传统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空间随之也会发生改变。同时,伴着国家政府政策的推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到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在得到发展的同时,本民族的传统地区文化及整体古村落的面貌也受到了影响。不少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村落面临着民族地区特色景观元素衰败、传统建筑保存不佳及社会改变等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其中以位于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的侗族程阳八寨为例。

侗族程阳八寨位于广西三江自治县,北邻溪乡冠洞村,南接周坪乡马湾村,西邻八江乡马胖村、高迈村,东邻湖南省通道县的张里村、洞雷村,由括平寨、马安、平坦、岩寨、平埔、懂寨、程阳大寨、吉昌8个自然村寨所组成(图3)。八寨保留着侗族许多传统的民俗,早在2007年被归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同时也是著名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在景区规划中建筑景观主要由风雨桥、鼓楼、戏台和吊脚楼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程阳八寨出现植被、建筑景观遭到破坏、环境被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保护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应重视解决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图3 程阳八寨示意图

2.1 古村落景观特色元素衰败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古村落是西南各少数民族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在自然作用下所形成的,代表着西南地区人们的智慧结晶,极具民族特色,同时也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演变和发展痕迹,但随着乡村的建设和城市化的影响,古村落中的一些民族特色正在被侵蚀,特征不够鲜明,逐渐变得现代化和商业化。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居住和生活的条件要求也自然上升。在建设和发展古村落的期间,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为了吸引商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会盲目将古村落进行现代化的改建,去除一些原有的景观元素,使用部分商业的广告招牌,使其古村落本身的特色元素变得不够明显甚至消失。同时也有一些古村落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会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村落建设或盲目按照城市化景观进行设计和改造,这样不仅不能使传统的古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反而会使原有的古村落景观受到破坏,原本蕴含的历史文化受到侵蚀,古村落的特色不够明显和突出。

侗族程阳八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侗族特色、最早开发旅游业的侗族古村落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打造了一条独立的风景线,使得村落原有的农耕模式转换为发展旅游的经济模式。虽然程阳八寨早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但在旅游和建筑行业上对其管理保护的方法并不科学,由几个旅游公司进行管理运营。在旅游模式之前程阳八寨中的传统建筑采用的是榫卯结构下的木制建筑,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逐渐被混凝土建筑所取代,采用钢筋水泥来建筑,榫卯结构特征并不明显,这就导致程阳八寨传统景观元素的衰败(图4、图5)。

图4 程阳八寨传统建筑图

图5 程阳八寨现代建筑图

2.2 古村落建筑保存现状不佳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是西南地区古村落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其鲜明的建筑风格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直接表现。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发展,本土的建筑受到外来文化入侵,使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本土的建筑遭受到了影响和破坏,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由于现在少数民族地区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一些当地的建筑变成无人居住,逐渐受不到保护而衰退,从而随着时间消逝。其次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建筑住房和古村落设施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们居住和活动空间的要求,一些古老村落会被用来当作商业资源或者进行改造,在重建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此影响下就会对古村落及古村落中的建筑进行盲目改造,使古村落传统的历史面貌发生改变,特征不够鲜明,失去本有的价值特色。同时也有建筑因保护不当造成失火现象,这对传统村落景观的维护有着严重的影响。

2.3 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

当今社会呈现出老龄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存在,侗族程阳八寨中的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出现“村落空心化”“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乡村凋敝”等现象[7]。在程阳八寨古村落中,老年人的数量远多于年轻人的数量,能看到不少老人在自家门口做手工、织绣衣物等场景,很少有年轻人在村落中进行手工艺的学习与制作。除了老龄化,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村落中同样也有着空心化的问题,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出现人口比例失衡的现象,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建设和发展不利。

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保护措施

古村落作为村民聚集的一种形式,凝聚着村落内部的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现在新兴建筑的大规模建造,原有的古村落空间形态遭到破坏,导致传统村落失去了百年延续的格局与文化脉络,因此如何使得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与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也一直是研究的重要领域[8]。文章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以程阳八寨为例,在空间上分为内部增长、外延扩张、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4个部分(图6)。

图6 古村落保护措施图

3.1 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保护

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内部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村民是自身古村落文化的主人,是村落保护利用的主体,应树立起自觉的保护意识,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主导者。由文化自觉形成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我创建、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这样才能使其民族文化保持其民族自身的特色,同时又能紧跟新时代发展进步的步伐,从而不断产生内生发展的动力。程阳八寨当地的村民作为自己地区的文化拥有者,只有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侗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觉,了解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和热爱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空间,爱护其环境空间承载的民族文化。例如让程阳八寨的村民经过培训来作为导游、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实现八寨内部的内生增长性保护。同时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成为彰显民族特色的重中之重,少数民族作为特色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者,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并颁布许多政策措施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及少数民族古村落的发展。国家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将“留得住乡愁”写入文件中,这标志着对传统村落保护已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重点保护好乡村文化,村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的载体[9],实施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发展战略,这些都对传统村落的方方面面带来机遇与挑战。政府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也不断提出相应的支持措施,中国的学者也早在20世纪80年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展开研究。

一系列的内部增长与外部扩张保护的结合能使程阳八寨地区古村落的村民增强自身对于村落文化的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心;国家、政府与学者不断对古村落进行措施调整并提出合理的保护与发展建议,实现外延扩张性保护。内生增长性保护与外延扩张性保护相结合能够改善程阳八寨村落建筑在发展中保存现状不佳的状况,以达到对程阳八寨古村落更好的保护效果。

3.2 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保护

对于程阳八寨古村落的静态空间保护,是建设地区自身的博物馆和原有村落博物馆,在原地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对八寨中村落的遗址进行保护,将原来的地区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保留程阳八寨侗族建筑中的特色元素,避免在改造过程中受到城市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原有的侗族特色文化元素消失。将程阳八寨古村落中的工艺品和文化艺术品等特色文化与工艺在当地的侗族博物馆中集体展示。静态空间的展示能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将程阳八寨古村落完整的面貌显示出来,给人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动态空间上的保护是在静态空间保护的基础上对于程阳八寨古村落空间格局的控制、周围环境的维护、传统建筑的保护、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生态发展。加强八寨村落的功能更新与空间活化保护,八寨村落的保护与空间活化机制协同发展[10]。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结合更能保护好程阳八寨古村落的原本面貌和核心文化不被破坏。

4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4.1 树立“文旅结合”理念

文化旅游是一种将文化作为核心、旅游产业为其提供具体操作及相关服务的手段与方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所承载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才是真正能发展的关键。旅游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和过程。通过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使观赏者能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从而促进发展。文化旅游的开发大致可以分为3个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将本地的各种旅游资源通过一定手段转换为旅游产品,再推销到市场打造目标形象[11]。

首先是进一步挖掘程阳八寨古村落的文化资源特色。一个文化旅游地区的兴起与发展,最吸引和打动游客的必定是它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针对程阳八寨古村落的文化旅游开发,应先挖掘本地区的历史信息,从传统的民俗活动、风俗节日及传统手工艺等入手。程阳八寨拥有众多的民俗节日,对于这些进行整理筛选,再将其提炼,从而发现属于程阳八寨村落的文化特色,程阳八寨侗族的文化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区侗族文化的重点所在。其次对于程阳八寨文化旅游的产品进行更新创造,对文旅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水平的变化,自然对文旅产品的要求也提高。八寨地区的文旅产品融入当地侗族的特色文化资源,依据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打造设计,在满足外观审美的同时在设计中加入实用性,增加人们购买文旅产品的需求性,打造特色文旅产品。除了传统文旅产品的售卖,可以将程阳八寨古村落传统的工艺产品化,如蜡染、酿酒、编织、刺绣等,将传统手工艺的操作过程进行展示,让游客了解制作过程并参与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活动中,感受传统工艺的特色和八寨的文化习俗,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再次可以更深层次地对八寨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延伸,延伸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在传统景观文化旅游产品和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所延伸出来的,如会议旅游、修学旅行等,所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内涵是文化[12]。

文化旅游业的开发能让程阳八寨古村落重新快速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树立“文旅结合”理念,有利于程阳八寨古村落现有遗存的保护,在旅游开发上得以保护古村落的建筑与景观,制定合理的保护发展策划方案,使其文化遗存得到保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程阳八寨地区侗族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其中承载着一系列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游客们在参观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八寨的民俗文化,购买特色文旅产品,这些都能使程阳八寨地区的特色文化得到传播;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为当地的居民带来经济效益,通过这些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居民们自己的居住水平,对程阳八寨古村落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村落的面貌就可以得到更新,适应居民的生活水平,避免村落内人口结构的调整导致年轻人口流失。对于程阳八寨古村落的文旅产业开发要适度,避免为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八寨的古村落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程阳八寨古村落的核心价值。由于各地区文化具有差异性,使得客源会自然地流向文化资源较多的目的地,这样的现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发展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潜移”[13],也要注意对于程阳八寨地区原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处理好原有村落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眼前和长远的利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14]。

4.2 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一些数据库构架模式、数据可视化形式、增强现实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等技术在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依托多样化的沟通,使古村落文化传播实现指数级增长和创造性转化,并凸显虚实合一、高频互动、跨越时空的特征,成为新时代促进古村落文化传承的利器[15]。

在程阳八寨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中,借助数字技术对程阳八寨古村落空间类型进行分析,针对村落的历史内涵与抽象特征进行研究[16]。将程阳八寨地区古村落的文化与数字文化、影视、动漫、表情包等数字文化元素相结合,变成人们喜爱的数字产品,有利于在网络空间中提高程阳八寨古村落的影响力,在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进行传播,增加八寨古村落文化的传承载体,扩宽程阳八寨古村落文化的传承渠道。同时数字采集和储存技术将程阳八寨古村落的信息资源及文化特征进行储存,再利用多样化的数字传播媒体,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介导现实(MR)等技术,将程阳八寨的古村落文化原貌进行复原,营造虚拟空间将其再现。通过借助数据驱动所建立的智慧场景,特别是疫情期间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得到亲身的体验,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参观和了解到八寨古村落的动态和信息。在进行程阳八寨古村落实地参观时,将数字技术融入到八寨古村落中,依据数字技术给游客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一个动态模型的古村落,古村落并不是静态的建筑群遗址,还承载了过去的动态活动,如村民们每年在鼓楼进行的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欢度重大民族风俗节日等。将八寨古村落中的树木、建筑、特色装饰作为动态模型加载的数据,给予数字体验,唤起游客们的参与和保护意识,带领游客们不仅领略表面的形态文化,还有古村落背后所蕴含的故事。

5 结语

传统的村落是中国的农耕文明经过历史的发展所留存下来的,是文化的聚集地,拥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值得保护和发展。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古村落数量众多,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古村落这个文化的聚集载体也越来越重视。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主要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展开,在保护和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古村落景观特色元素衰败、古村落建筑保存现状不佳和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等原因所导致的古村落人口结构的变化。面对古村落发展中的问题,首先是进行保护,避免古村落的核心价值受到破坏,同时在保护的过程中,也要促进其发展,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融入到古村落的保护和建设中,增加古村落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渠道,使人们能够多方面和多方位了解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从而促进发展。在促进古村落的发展中,开发旅游产业,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传播古村落文化,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发展中进行保护,在保护中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程阳古村落村落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程阳,你还好吗
程阳,你还好吗
程阳,你还好吗
Emerging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twisted bilayer materials∗
油画《村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