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记忆视角下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创新设计

2022-11-16徐云董珂欣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鸡仔锦鸡服饰文化

徐云 董珂欣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 文化记忆与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

1.1 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是指从社会的角度对人的记忆进行整理和重组,是一个社会全部知识的总和。在特定的互动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和体验总是受到这些知识的影响。

集体记忆由一个社会集体共有的符号组成,是一种与群体身份相关联并共享的个体记忆,可以理解为特定的人群对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共有的回忆。集体记忆具有唤起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共鸣、增加成员身份认同感与情感归属感的作用[1]44。同时,集体记忆确保了群体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可以使群体的文化得以延续并区别于其他群体。

文化记忆建构在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是集体记忆中通过被固定下来的客观事物发挥作用的部分。文化记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它通过高度成型的、固定的客观事物向外投射,并通过博物馆、节日等公共空间向公众传播,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文化记忆实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从一种时空向另一种时空的迁移[2]。此外,文化记忆并不是对过去毫无保留地接受,而是在当代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并重组,所以文化记忆同时指向过去和未来。

从文化记忆的视角看服饰文化,是指在了解民族服饰呈现的外在特征的同时,也要注重深度挖掘传统服饰文化和现实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文化记忆是个体形成文化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的重要成因,在服饰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巧妙利用文化记忆的特性,就能够使传统服饰文化适应现代生活,保持鲜活性和时代性。

1.2 白裤瑶服饰文化

在当今广西南丹和贵州荔波等地有一支瑶族的支系,因男子常年穿着齐膝短裤,被称为“白裤瑶”。早在南北朝时期,瑶族就居住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当时被称为“莫瑶”。《隋书·地理志》中记载,在武陵等地的山区中,有一支“莫瑶”,其“男子由著白布裤衫,更无中袴;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3]。文中对这支“莫瑶”外表的描述与今日白裤瑶的装束十分相近,应当与白裤瑶的祖先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白裤瑶隋朝时期已在西南一带定居。白裤瑶长期生活在大山之中,与外人少有交流,民族文化保存得十分完整,因此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喻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其中,白裤瑶服饰特色鲜明且保存完整,在2006年被定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IX-67)[4]。

1.3 记忆在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中的适用性

文化记忆一经提出,就为提升国家与民族归属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近年来逐渐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传统文化的跨时代交流中呈现了不容小觑的理论张力[2]。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要求人们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进行复制和重述,而是将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相结合,立足于当代社会框架,结合当代思想意识,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延续。服饰作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个时期和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要使民族服饰文化得到活态传承,就需要从本族人的自身需求与民族意识出发,对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当本族人不能将传统服饰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时,就需要借助文化记忆高度成型和固定化的特性,弥补传统服饰文化因素在现实生活交往过程中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造成的损失。深入发掘服饰表象特征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利用文化记忆的可重构性,将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民族情感、审美相结合,保持民族服饰的时代性和生命力。由此可见,将文化记忆的理论引入到白裤瑶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中是可行的。

2 白裤瑶服饰文化表征与成因

2.1 白裤瑶服饰文化特征

白裤瑶服饰有着固定的形制。从使用场合上,可以分为日常穿着的便装以及在节日典礼上穿着的盛装。盛装较于便装而言装饰更加丰富,制作也更加耗时耗力,更能体现白裤瑶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是白裤瑶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下文以白裤瑶盛装为例进行分析(图1)。

图1 白裤瑶盛装服饰

从整体上看,白裤瑶盛装采用上衣下裙(裤)的款式,以靛蓝、黑、白三色为主,辅以红、橙、黄三色进行装饰,给人对比强烈、冲击力强的观感。

白裤瑶女子秋冬穿着右衽黑色土布上衣,春夏因昼夜温差大而形成了非常具有特色的“两片衣”。“两片衣”前后衣片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侧缝处不缝合,肩部一条约10cm宽的长布条将两个衣片连接起来。女装上衣的背后绣有瑶族的代表性纹样——瑶王印,白裤瑶也称之为“背印”。“背印”是一种非常规整的组合图案,外轮廓为方形,内部图案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合形成。按照组合框架的不同,瑶王印可以分为“田”“井”“回”3种类型(图2)。

图2 白裤瑶民族纹样“瑶王印”

白裤瑶的女子常年穿着百褶裙,面料朝一个方向打细褶,且因经染液处理过的面料较为硬挺,所以裙子有类似于蓬蓬裙的视觉效果。裙子用料极多,甚至可以平铺形成一个圆形。裙子正前方有一条略长于裙子的挡片,即起到遮挡裙缝的作用,也增加了服装的华丽程度。

白裤瑶男子上衣为黑色无领无扣对襟的款式,利用腰带进行固定。上衣在对襟、袖口、衣摆处均有蓝布镶边,后背中缝处与左右侧缝处均有开叉,且在后背开叉处有向外突起的蓝布镶边,镶边上用橙色的蚕丝线绣有纹样,模仿锦鸡翘起的尾巴。衣摆的后半部分在蓝布镶边上装饰了4层精美的鸡仔纹(图3)。

图3 “鸡仔花”在服装中的运用

白裤瑶男子的裤子长及膝盖,裆部因独特的服装结构而形成了较多的松量,到膝盖处收紧裤脚,形成了类似于哈伦裤的视觉效果。膝前用橘红色丝线绣有“血手指印”图案,“血手指印”由手指抽象简化而来,两个膝盖前分别有5根等宽等距、长短不一的长柱,与白色的裤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2.2 白裤瑶服饰文化成因

阿斯曼曾经提出“一个事件若想在群体记忆里继续流传,必须借助一个重要真理的丰富内涵来充实自己”。反过来,一个社会思想体系中的哲理、概念想留存于集体记忆中,总要借助某个具体的形式。这个形式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社会约束力,可以是具体的人、事件或是地点,但不必是真实的历史。人们把这样一个具体的形式称为回忆形象,它是回忆附着的象征物,为现下发生的事件提供阐释依据,以保持社会群体的独特性和持久性[1]50-51。换句话讲,回忆形象决定了白裤瑶服饰文化的艺术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是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形成原因。

2.2.1 锦鸡崇拜 白裤瑶的居民信奉锦鸡,在服装中处处可见崇拜锦鸡的痕迹。如服装中红橙色系的使用是在模仿锦鸡的颜色;男子扎起头饰后翘出的一撮头发和上衣背后突起的“尾巴”都是在形态上模仿锦鸡的翘首昂尾[5],以及服装的衣摆等处高频率出现的鸡仔纹都是白裤瑶锦鸡崇拜的体现。

在白裤瑶的民间故事中,相传古时天空中曾同时出现10个太阳,在把其他9个太阳射下来之后,第10个太阳竟因害怕而躲了起来,白裤瑶社会陷入了黑暗之中。最后还是请公鸡打鸣唤出了第10个太阳,结束了黑暗与混沌的时光。因此,锦鸡在白裤瑶社会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在传说中,锦鸡还与白裤瑶服饰的形成息息相关。相传白裤瑶的先人一开始将芭蕉叶裹在身上当作服装,但芭蕉叶美丽易损,需要经常更换。一天,族人发现一个老婆婆坐在山头,身边放着鸡笼和鸡壳,鸡笼里正在织着布,旁边的鸡壳里放着织好的面料,大家感到新奇,回家之后便争相效仿[6]4。自此,白裤瑶的先人开始穿着纺织面料制作的服装。

从这些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白裤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并借助锦鸡的形象将历史保存,利用神话故事这一媒介使其能够在白裤瑶社会中流传。正是因为白裤瑶有一系列关于锦鸡的回忆形象,才使得“杀鸡看眼”“预测交融”等仪式有了充分的情感依据。

2.2.2 迁徙与家园 相传白裤瑶的先民并不居住在西南的大山中,而是生活在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但在与外族的战争中战败,只能离开肥沃的家园,历尽艰辛迁徙到今西南一带。

在关于白裤瑶与外族抗争、守护家园的传说中,每个版本都略有差别,其中以土司骗取瑶王印的传说流传最广。相传瑶王曾被外族首领设计骗走了瑶族的宝贝“瑶王印”,最终导致瑶民痛失家园。筋疲力尽的瑶王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撑在膝盖上,坚持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次战争过后,族人将“瑶王印”缝制在女子服装的背后,将裤子上的血痕演变为“血手指印”,以教育族人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5]。

这场战争的真实原貌已很难复原,但可以肯定的是,白裤瑶的先民一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且痛失家园,最后隐居在大山之中。这样的一段历史依托瑶王与外族血战守护家园的回忆形象存在于白裤瑶的集体记忆之中,对白裤瑶民族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例如服装中的血手指印和背印,砍牛丧葬仪式中一些行为都是受到了这段历史的影响。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仪式和图像,白裤瑶人才牢牢地记住了这段悲痛的迁徙史,对土地和家园有了强烈的渴望,对死后灵魂回归故里有无比的希冀。

3 白裤瑶服饰文化内涵

族群共同享有的集体记忆保持了白裤瑶民族的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当集体记忆不再被人回忆的时候,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面临不发展或是隐匿消失的风险。服饰的文化内涵隐藏在集体记忆之中,通过对白裤瑶族群集体记忆的归纳提炼,分析出服饰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服饰的创新设计中以其为参考,使白裤瑶服饰文化再次被提及,从而达到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目的。

3.1 对美的渴求

从白裤瑶对待服装的态度以及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可以看出,白裤瑶对美以及美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利用植物进行染色时,鲜艳的颜色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白裤瑶人费尽心思从深山取得染料,并且用蚕丝作为色彩的载体,最终制成精美华丽、色彩浓烈的白裤瑶服饰。在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中,丝绸和艳丽的色彩一直和等级、地位等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但在白裤瑶民族中,这种散发着美丽光泽的织物是全民族皆可使用的。这就表明,在白裤瑶社会,对美的追求是普遍的,是全民皆有的[7]。同时,由这种美丽丝线制成的纹样也多有着光明、多子多福、平安吉祥的寓意。综上所述,可以从服饰中发现白裤瑶人追求美的共同情感。

3.2 对祖先的尊崇

祖先崇拜是很多民族都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借用神话传说的记载,将祖先进行神化,使人对祖先产生敬畏之心,认为祖先拥有超越自然的神力,并通过祭拜等方式,渴望得到先祖的庇护。

在白裤瑶服饰的纹样中多处显露出了该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感。首先,白裤瑶服饰中最重要的两个纹样:背印与血手指印,都与瑶族先人与外族奋战、守卫家园有关。白裤瑶有着惨痛的迁移史,曾多次失去家园,稳定的居所和土地对白裤瑶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白裤瑶的先民为保护土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后人为了纪念先祖将这段历史编成故事以便传颂,并将瑶王印与血手指印绣在服装上以便教育后代铭记历史,在纪念的过程中,白裤瑶人对先民形成了敬畏之情,将祖先进行神化,逐渐形成了今日白裤瑶人的祖先崇拜之情。其次是蜘蛛纹,蜘蛛纹的出现源自白裤瑶人对蜘蛛的尊崇,传说蜘蛛曾帮助瑶族的祖先走出困境,因为对祖先的崇拜,使白裤瑶人开始尊崇蜘蛛。

3.3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指的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繁殖能力的一种向往和崇敬,是在各个民族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风俗。过去卫生医疗水平欠发达,生活条件不高,导致婴儿夭折率高,因此期待多子多福成为了普遍的情感。白裤瑶独具特色的鸡仔花便是其生殖崇拜的具体体现。白裤瑶人认为锦鸡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以及繁殖能力,在白裤瑶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以及婚礼中,锦鸡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以期待锦鸡保佑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以及男女婚姻顺利,早生贵子[4]。

巫文化以巫术为主要途径,贯彻在历史文化、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等形式中,体现于鬼神观念、祭祀行为、趋吉避凶行为中。瑶族深受楚巫文化影响,认为万物有灵。在远古时期,瑶族先民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限,当遇到无法与之对抗的自然现象时,认为自然界存在无法捉摸的鬼神力量,便会反过来崇拜敬畏自然,进而形成巫文化崇拜,并希望通过祭拜等行为得到其力量或得到其庇护。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崇拜的形象绣在服装上,白裤瑶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当属蜘蛛纹。蜘蛛在白裤瑶的民间传说中具有通鬼神、与灵魂交流的能力。在服装上绣上蜘蛛纹就是希望能够保护穿着灵魂“安宁”,防止“丢魂”的发生。

巫文化崇拜也是祖先崇拜形成的基础。正因为白裤瑶相信世上存在灵魂,人肉体死亡后灵魂不灭,会回到最初的故里由祖先统一管理,所以才会逐渐形成祖先崇拜。在白裤瑶的葬礼文化中,男女皆会用一块背印作为陪葬品,这是他们辨明身份的信物,以求被祖先顺利接纳[8]。

4 白裤瑶服饰元素的创新运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白裤瑶人与外界交流越来越紧密,受到趋同心理的影响以及穿着方便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再穿着民族服饰,这就使得白裤瑶民族服饰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一个民族的持久性和独特性依靠对文化记忆的反复回忆来保持,如果文化记忆的叙事载体被遗忘,那么文化记忆就有被遗忘的可能。因此,将白裤瑶传统服饰文化因素与现代服装形态结合,使白裤瑶人穿着现代服装的同时,也不忘对民族的集体记忆进行回溯,从而达到保护民族文化的意义。

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不应该是对传统毫无保留的接受,文化记忆不是对过去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对历史与文化有选择性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形成符合当下时代要求的文化记忆。

4.1 元素提取

4.1.1 纹样选择 白裤瑶的服饰纹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白裤瑶的文化与历史,还有着很高的辨识度,是白裤瑶服饰区别于其他支系服饰的典型特征之一。“鸡仔花”是白裤瑶独有的装饰纹样,共分为3层,自上而下分别是鸡头、鸡腹和鸡脚,形成了有层次、有节奏的视觉效果[6]61。“鸡仔”的形象在这里被高度抽象,外人很难辨识出“鸡”的各个部位,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其次,“鸡仔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记忆,记载了白裤瑶服饰产生的历史,反映了白裤瑶人民对生殖的崇拜以及对鬼神的敬畏。因此,以“鸡仔花”为设计主题,对纹样进行提取、变形、重组,并将其运用在服装当中(图4)。

图4 白裤瑶“鸡仔花”

4.1.2 色彩因子提取 色彩是人们对一件事物的第一印象。换句话说,当人们第一次见到一件服装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色彩。其次,色彩使人们产生联想,是传达情感、氛围非常重要的元素,即使是同样的色彩,以不同的比例呈现,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9]。综合这两点特性,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将白裤瑶服饰色彩进行提取,并利用软件得到各颜色在服装中所占面积,最后将多组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得到白裤瑶服饰中主要颜色的大概占比(图5)。

图5 白裤瑶服饰主要色彩占比

4.2 衍生设计

在对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中,往往是先提取纹样的图案基元,再将其中一个或多个图案基元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图案。鸡仔花由3层结构组成,且左右对称,构成简单。在对其解构重组时,先将3层结构拆分成3个图案基元,再分别将3个图案基元连续地平移复制,形成二方连续纹样,再将二方连续纹样连续垂直翻转,形成四方连续纹样(图6)。

图6 鸡仔花”图案基元提取及重构

在得到新的二方(四方)连续纹样线稿后,将其按照不同的方法处理,最后得到多个图案。方法一,将四方连续纹样按照前文提取到的色彩及比例直接填色。方法二,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单独抽离出彩色色块或黑色色块,使图案更具有趣味性。四方连续纹样适用于纺织品的印刷,且使用灵活,成本较低,适合用在现代服装的生产中。方法三,将得到的二方连续纹样按照前文提取到的色彩及其比例直接填色。方法四,与方法二相同,在方法三的基础上,分别将其彩色色块和无彩色色块剥离,形成新的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适合作为服装的边纹出现,或几种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组合,组成一个全新的装饰图案。鸡仔花在结构上并不复杂,如果仅用一种设计方法,在视觉上难免会令人感到单调,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更容易形成灵动的视觉效果(图7)。

图7 “鸡仔花”纹样的衍生设计

4.3 在服装方面的实践运用

在进行以白裤瑶服饰为灵感的现代服装设计时,不仅要运用民族的传统元素,还应充分考虑现代形式美法则[10]。白裤瑶传统民族服饰中堆叠而成的美感不再适用于现代服饰,但其纹样蕴含的文化内涵是现代服装中欠缺的。因此,综合上文提取的色彩及“鸡仔花”,并结合现代服装款型,遵循服装构图形式美法则进行服饰创新设计,既可以丰富现代服装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使白裤瑶的文化记忆得到继承与发展[11](图8、图9)。

图8 白裤瑶服饰元素现代创新设计

图9 白裤瑶服饰元素现代创新设计说明

5 结语

文化记忆集合了白裤瑶人的历史、文化、观念,服饰作为传播介质的一种,在对其制作技法的“学习——接受——传承”的过程中,白裤瑶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研究通过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深入分析,洞察了该族群对自然万物、历史变迁、社会结构、生活空间的理解[3]。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将白裤瑶服饰的元素运用到现代服饰的创新设计中,在赋予现代服饰持久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传承。

猜你喜欢

鸡仔锦鸡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老母鸡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我家的那些鸡
我家的那些鸡
集石会锦鸡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