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以清远市清新区为例

2022-11-16朱志强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后备耕地土地

朱志强

(广东华远国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需要不断加强耕地保护的制度供给、强化耕地保护的制度执行、形成耕地保护的制度合力,推动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耕地的重要补充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清新区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村周边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城镇村建设侵占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耕地资源保护造成巨大压力。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守住耕地红线,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包括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等,并对其利用潜力作出科学评价,建立起科学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5-8]。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清新区为清远市市辖区,地处广东省中部,清远市西南部,东邻英德市和清城区,西连广宁县、四会市,北接阳山县,南面紧靠清城区。区境南北长约85km,东西宽约55km,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总人口70万人,总面积2353km2。

1.2 使用数据

本次调查评价的数据为国家统一下发的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底图图斑。调查评价的佐证资料主要来源于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清新区统计局、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清新分局、清新区农业农村局、清新区水利局和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清新分局。

1.3 评价方法

采取“限制性因子”分析法[9],对下发图斑进行逐一评价。评价图斑参评指标中,有任何指标项不符合宜耕条件的,评价为不宜耕,其余为宜耕。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态条件、地形坡度、≥10℃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土层厚度和耕作便利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地后备资源成果基本统计

2.1.1 宜耕土地的类型与数量

国家下发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共1705.43hm2,采取“限制性因子”分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10项指标进行评价,得到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全区宜耕土地面积共417.04h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4.45%。宜耕土地主要是其他草地和裸土地,共1263个图斑。其中,其他草地面积415.66hm2,占宜耕土地面积99.70%;裸土地面积1.38hm2,占宜耕土地面积0.30%。

表1 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资料收集汇总表

表2 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分类表

2.1.2 宜耕土地的空间分布

清新区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以禾云镇和龙颈镇面积最多,分别为99.65hm2、93.33hm2,分别占全区宜耕土地总量的23.89%和22.38%。

全区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的镇,其中中部龙颈镇和禾云镇主要集中在石岗村、河东村、新连村和富罗村,笔架山林场集中分布在坑口村,南部太和镇集中分布在白莲村、井塘村和五星村,太平镇主要集中分布在秦皇村,三坑镇主要集中分布在陂头村、枫坑村雅文村、矮车村,山塘镇主要集中分布在回正村和西沙村。北部石塘镇和浸潭镇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安村、东联村、联滘村、中和村和拱水村、六甲洞村。

2.2 主要限制因素分析

2.2.1 生态限制因素

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条件限制因素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石漠化防治方面,包括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连江中游石漠化-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笔架山林场、清远英西地方级地质自然公园、清远白湾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燕子岩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滨江水生生物资源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等,以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阶段性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以及河湖划界管理范围线等,作为划分是否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内,或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引发地质灾害的依据,制作生态条件分析图。

表3 清新区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分布表

2.2.2 耕作便利度因素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分布半径和耕作便利度。与耕作便利度指标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一般公路、农村道路、农村居民点。本次评价选取清新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中的公路用地、农村道路,经过数据处理,缓冲分析得出耕作便利度图。考虑到清新区的地形实际,清新区北部多为丘陵山地,地势较不平坦,耕作便利度取值标准稍低,而南部为平原,地形平坦,耕作便利度取值标准稍高。

2.2.3 土层厚度因素

根据清新区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报告,清新区土壤的成土母质以花岗岩、砂页岩、石灰岩、冲积物4大类为主,受不同母质发育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可分为上浜江、下浜江和清西南平原3个农业区划,上浜江包括浸潭、石潭2个镇,土壤的成土母质55%是砂页岩,34%是石灰岩,其余是宽谷冲积物,是本区石灰岩贫困地区。主要特点为山多,500m以上的中山面积占本区28%左右,裸岩面积大、土地干旱瘦瘠、稻田耕层浅薄,有机质不足,缺磷、钾面积大,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水土流失。下浜江包括禾云、龙颈2个镇,土壤的成土母质50%是花岗岩,42%是砂页岩,其余是宽谷冲积物,主要特点为山地丘陵面积大,占全区总面积67%左右。清西南地区包括太和、山塘、太平、三坑4个镇,土壤的成土母质67%是河流冲积物,30%是砂页岩,4%是花岗岩。

综上所述,清新区南部6个镇、场的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沉积岩,属于易风化岩石;北部石潭镇和浸潭镇有1/3土壤的成土母质是石灰岩,浸潭镇、石潭镇北部山区以及太平镇、龙颈镇、禾云镇的山区部分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是耕地后备资源的限制性因素。

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3.1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开发主体选定、地块选址、资金投入、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后期养护等多方面,因此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全面、详实的调查基础上进行。根据清新区各镇发展建设实际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因地制宜制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行全区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分重点、分阶段、分时序推进,保证项目质量。

3.2 拓展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融资渠道

受地形地貌影响,清新区东部、西部和西北部等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零星分布,不成规模,南部地区虽然耕地较为集中连片,但地块较小,规模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分布的零散导致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成本加大,甚至部分地区出现投入和产出倒挂的现象。为了顺利推进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衔接,加强政策解读和宣贯,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方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可探索设立土地整理开发专项基金,把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土地整治的部分集中起来,作为基金的固定来源;充分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通过合资、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探索村集体、村民和市场主体共同投资的多元投资渠道。政府要发挥引导带头作用,完善土地承包制,积极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有序流转;因地制宜制定奖补政策,根据土地开垦情况对个人和单位进行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耕地保护的新格局。

3.3 开发复垦与生态保护并重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积极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中,生态条件限制占比较大,其中北部镇分布中为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地表水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生态尤为脆弱,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守住“生态清新”的安全屏障。

3.4 借助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借助新媒体手段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的宣传,积极宣传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对守住耕地红线、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全体社会能够更好认清耕地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推动全社会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3.5 加强宜耕后备资源的管护工作

制定完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后期监管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成立以镇党委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主体的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管护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层层压实责任,抓好管护工作落实。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建设永久性建(构)筑物,或者借产业结构调整的名义随意占用耕地后备资源区域,确保全区宜耕后备资源数量保持总体稳定。

猜你喜欢

后备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