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程中的美育渗透与融合研究
2022-11-16吴迪银川能源学院
吴迪 银川能源学院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加强高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重视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历史歌曲在高校美育教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经典历史歌曲的传承发展模式,结合大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大学生对多元化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德育全面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一、结合美育,畅读历史歌曲
在结合每一段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时代背景对我国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以来流传至今的赞扬祖国、歌颂革命、深受广大群众热爱的脍炙人口的进步歌曲进行筛选后,我们选用了《四渡赤水出奇兵》《党啊、亲爱的妈妈》《红梅赞》《我的中国心》《我爱你中国》等经典历史歌曲,依托《音乐欣赏》课堂进行了展示,让此类音乐作品在中国革命之路和国家建设的长河里独树一帜,如同号角一般振奋和激励着新一代中华儿女。
(一)“红”是中国人的血脉传承和文化图腾
红,是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是八一南昌起义中的炮火连天、是战士雪山草地的赤胆忠心、是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是新世纪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是伟大的祖国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唤醒着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红色记忆,成为了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为了不能忘却的“中国红”,我们应缅怀,当铭记,且将之发扬光大。
(二)历史歌曲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美育教育,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深化教育改革,将爱国的主导思想通过历史歌曲融会贯通至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做到在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能力的同时,加深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大学生对祖国悠久文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乐观、更加热爱生活,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二、音乐欣赏课程中历史经典歌曲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每一段历史事件,结合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我们制定了以下历史经典歌曲的教学内容设计。图表当中提及的时期,包含真实的历史时间,也包括后期音乐家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的作品再创作和改编。
以下是常用于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曲目:
根据历史发展脉络,将每一时期具有时代教育意义的历史经典歌曲做时代划分。诚然,其对应时期的作品不遑枚举,作为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课程安排,甄选出更加适合自己课堂教学安排的曲目。通过图表可见,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如表内所示:1919 年—1949 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逐步建立并发展。随着一些大、专学校音乐专业的开设,培养了第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音乐人才,他们将中国民间音乐素材融入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时代进步、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音乐作品风格则以“抗战救亡”为历史背景进行创作,作品风格意志坚定、曲调抑扬顿挫。1949 年—1978 年,对新中国由衷的歌颂成为了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缅怀战斗先烈、鼓舞人心士气,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为基调,音乐风格遒劲有力、开阔昂扬,旋律朗郎上口,唱起来豪气万丈,听起来颇受鼓舞,催人奋进。1978 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拉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曾经被禁锢的思想和压抑的感情得以释放,多风格、多色彩、多题材,多种类的优秀经典历史歌曲源源问世,这一时期的作品,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歌词更加丰富细腻、情感更加热情奔放,旋律更加动人流畅。为了家国齐安危,也为了表达全国人民对逆行而上、不畏牺牲、挺身而出的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崇高的敬意,音乐家们创作出了一首首旋律质朴走心、基调悲伤低沉,与热点结合、时效性强的鼓舞人心士气的歌曲。
三、新课导入策略
导入是一堂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程内容的定调所在。如果能运用有情有趣、绘声绘色、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想学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读歌词、猜谜语、讲故事、游戏等。欣赏一首作品,一定要多方位、立体地感受歌曲的美感与魅力,比如歌词、编曲、风格、旋律等,而在歌曲演绎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和声的运用、乐器的独特声响都会让整支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故事导入,拓展学生想象力、思维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结合音乐作品或者歌词内容,以作品故事作为教学辅助,在音乐背景下,可以由老师或学生讲述音乐背后的创作故事或作品来源,同时可以用视频展示的方式,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讲述或播放那些或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如欣赏音乐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视频,通过历史故事讲述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故事情节;如教唱、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对王二小这位历史英雄是陌生的,教师在教唱前可以将王二小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使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对小英雄王二小有一个一定程度的了解,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个时候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教唱,对歌曲做进一步处理,在反复的教唱或欣赏中,学生对英雄王二小的敬佩、欣赏、怀念之情必然不断加深,这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在歌曲旋律中不断升华,从而受到启发、感染,使小英雄王二小的陌生形象变得生动感人、可亲可敬;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时,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和关于家乡的记忆,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活动中去感受音乐、聆听音乐。
在音乐课堂中使用的故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音乐本身内容相关的故事,这类故事内容多与音乐作品本身有直接关联,如作曲家的故事、音乐作品表现的故事、乐器的故事等;另一种是与音乐作品外延意义相关的故事,这类故事内容多与音乐作品要呈现的情感、意义,或相关文化背景关联,如与歌颂伟人的主题有关的故事、与劳动主题有关的故事、与民族抗争相关的故事等。例如歌曲作品《十送红军》,其歌词基调以叙事展开,并借叙事传递了革命根据地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感激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之情。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人马再回山?”歌词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情真意切和对红军将士们的难割难舍之心。而这首歌曲在作为2001 年6 月播出的电视剧 《长征》中的插曲、片尾曲出现时,其悠婉而凄扬的歌声深入人心,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一直到2001 年7 月,剧中才补增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名字。在当时,这首歌经常被误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事实上,它是一首创编歌曲,随着《长征》在电视台播出爆红后,作为曲作者的朱正本正式向媒体介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经历,讲述了《十送红军》这首歌曲的创作经过:1960 年春天,空政文工团到江西采风,在当地,我们了解到,在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频繁迎战,只要红军上前线,附近村子的老百姓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头、河道、马路两旁送别红军,时常边送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歌词非常口语化,夹杂着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优扬婉转,这首歌曲的曲调时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回去后,部队党委决定由空政文工团负责编创《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其中就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者张士燮写出了《十送红军》的歌词拿给朱正本看,朱正本被歌词内容深深地打动,他当即想到了那首送别红军歌。随后,朱正本通过重新创作,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将六段歌词编写成了不同曲调、不同人声且变幻多样的样式,以达到真情实感的效果,《十送红军》整首曲调的谱写总共不到一个小时,完成的异常顺畅。
(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常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境,教师通过不同方式的情境还原,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境美。那么如何还原歌曲作品的情境呢?以图画再现情境是非常好的手段。图画是展开形象的最好方式之一,利用图画再现作品情境,实际上就是把历史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乐于接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图画内容的认知特点,在用图画方式再现作品情境时,需要教师通过描述、启发、指点,以主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方向性出发,切实去感受作品的背景内容、表现形式,逐步进入情境。如《贝加尔湖畔》一歌从歌名字面意义上就透出了浓郁的俄罗斯风味,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夏季草长鹰飞,冬天白雪皑皑,让这个清澈、深邃的胡泊犹如俄罗斯版图中的一颗珍珠,璀璨动人,是归隐田园的宁静让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赋予了这首歌浪漫的金边。此时在优美的歌声中,教师出示放大的歌曲插图后,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情感色彩,充满了辽阔湖面水波粼粼的气息,同学们几乎会全身心地倾注在这幅画上,仿佛自身变成了一只小鸟飞行在贝尔加湖面……
(三)实物导入,增添音乐欣赏趣味性
成功的活动导入才能让音乐欣赏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多样化的音乐导入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可选择实物导入策略。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与大家熟知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导入实物,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比如欣赏音乐《凤阳花鼓》时,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个花鼓,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拍一拍,体会音乐旋律与节奏;比如欣赏《红星歌》时,可选用红军帽、草鞋等,通过对实物的触觉、视觉等直观感受使得学生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引领学生欣赏音乐,缺乏由内而外的唤醒与激发,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反之,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了解历史,有效的引导和刺激学生,让学生自发的对历史进行感悟,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进而“以情带声”、越唱越好,当是当代高校音乐教育落实“课堂美育”的不二之选。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一点,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重心一定是优秀音乐作品欣赏体悟的过程,课程大纲培养方案诚然不能“喧宾夺主”,倘若将音乐欣赏课完全上成美育课,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但不能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内容,还影响了教学进度,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切忌不可刻板地生搬硬套,使“课程美育”成效最大程度呈现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课程美育”思想构建下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开展的思考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思考,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当代大学生他们到底在关心什么?他们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他们受哪些文化的影响较多?如何往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中融入更有活力、更具新意、更充满吸引力的教学素材,将它们完善到日常教学当中去是一个问题。其次,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提高对“因材施教”的要求,了解每一届学生情况也是“课程美育”的设计难点。最后,应当通过经典历史歌曲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认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想说不,从根本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美育”背景下,音乐欣赏课程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是可以映射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民族歌剧的排演和学习,也不乏是“课程美育”的有效路径。在角色甄选和歌剧排演的过程中,它大大丰富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剧中角色的饰演,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是怎样谱写碧血丹心的奋斗历史的,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与磨难,了解列强的侵略与欺凌史,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感恩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共同参与同一部剧目的排演,有利于拓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普及经典民族歌剧中的民族精神。
此外,我国经典电影中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也很值得我们去发现、探索。音乐欣赏素材的选择经常被禁锢在老师惯用的作品中,导致教学缺乏了最新的教学反思以及对教学材料的整合和更新,长此以往,这会限制师生的视野,学习成效也会相应大打折扣。电影音乐作为较新颖的音乐体裁,通过其动态的表现形式,选择合适的影视剧,能更有效地使课堂学习以情带声、进而声入人心。
五、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历史博大精深,独特的历史文化决定了教育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高校音乐课堂通过多元的表现形式,将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串起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的重要主题,使大学生能够知史厉行。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常常保持警觉,时时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必然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我们应当不断拓宽视野,努力挖掘与美育相关的教学点,开创更多灵活、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