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大省如何挑起发展大梁?

2022-11-16曾勋

廉政瞭望 2022年19期
关键词:雁阵大省省份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勋

今年,中央召开的多次会议上,“经济大省”一词屡次被提及,引起业界与舆论高度关注。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要求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年经济发展重在“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对经济大省发展提出“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要求。

8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务院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赴地方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这次会议再度要求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但更聚焦企业和民生需求。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在培育市场主体,应对新一轮经济下行的压力。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频频被提及,与当前国家经济财政形势有关。受新冠疫情冲击、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形势不明朗,经济大省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需发挥“领头雁”作用。这背后,既有国家“一盘棋”的考量,也给各经济大省出了一道考题。几个月以来,各省又交出了怎么样的答卷?

挑的是什么“大梁”?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传统经济大省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压力。在2022年上半年全国GDP成绩单中,增速超过4%(含4%)的省份有10个。宁夏以5.3%的GDP增速领跑全国,山西以5.2%的增速紧随其后,江西和新疆以4.9%的增速并列第三,而西藏、贵州、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份的GDP增速同样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青年经济学者付一夫认为,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总量一般小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加之低基数效应使得这些地区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因此,2022年上半年中西部各省份的经济增速普遍高于东部地区。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传统的经济大省面临着经济增速的压力,但比起财政更加依赖于转移支付的省份,经济大省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庞大,具有更完备的产业体系、更具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更出众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更为强劲的消费能力,因而这些省份对于稳定全国经济大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则认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不是单一维度地要求经济总量增速,而是要按照国家的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挖掘经济大省的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达到预期目标。

这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的观点不谋而合。杨志勇认为,这些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增速放缓是必然现象。但这些经济大省的“能量”仍在,时机成熟会迎来有力反弹。

以什么抓手来挑?

自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6个经济大省主动作为,认领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重任。各省纷纷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将打好稳经济大盘攻坚战。

广东、江苏的上半年经济增速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都强调要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努力。其中,广东将力争下半年经济有较好上升。江苏则明确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上半年经济增速实现持平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山东、浙江、河南、四川4省,均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年初预期目标增速为5.5%的山东明确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浙江提出确保下半年GDP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的发展目标;四川则提出将力争全年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河南虽未公布具体发展增速目标,但也明确要求“奋战三季度、决战下半年,努力完成好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如何“拼”,如何“挑”?宏观政策与具体实践的抓手缺一不可。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超认为,下半年经济修复主要依赖两条路径,其中之一是经济的内生修复。一方面依靠经济大省发力带动全国经济增长,根据广东、江苏、浙江等区域的经济特性,制造业发展仍是重心;另一方面依靠常态化核酸检测对疫情进行有效预防助力消费稳步复苏。在扩投资方面,广东省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作为稳投资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则持续掀起重大项目建设热潮,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不遗余力推进省市县数据贯通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经济大省对于稳定全国经济大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各经济大省核心聚焦固定资产投资,以制造业为重要支撑。广东省强调“健全链长制”,江苏明确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35.8%”的目标。

9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为50.1%,非制造业PMI为50.6%。分析人士解读称,9月全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近期出台的盘活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基建项目落地。随着政策加码,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基建和保交楼可能是增量和发力点。

如何应对雁阵新队列?

从2022年上半年各省统计数据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省GDP排在全国23个省的前六位,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其中,6省里4个沿海省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6成;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4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6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6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这6个经济大省总体上是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沿海4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经济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比较高,而且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好,回旋余地更大,家底厚实,再加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支撑,预计4个沿海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问题不大,从而确保全国财力稳定和中央本级支出,实现区域财力均衡。另一个板块是河南、四川,这两个省份后发优势较大,这两年发展速度较快。6个省份经济块头大,所以,这些省份的发展对于全国保就业、保民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今年7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山西、江西、湖南、福建、河北、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省份陆续表态,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在“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背景下,经济大省与大省经济构成了中国当下经济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增长极。聚焦大省经济战略,加快推动形成大国雁阵模式,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雁阵模型”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本意指东亚发展中国家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进口技术或设备来发展国内市场。之后,再结合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与国际市场需求开发海外市场。这种从进口、生产再到出口的发展模式,神似三只大雁飞行,于是称其为雁行形态发展模式。“雁阵模型”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使整个增长梯队受影响,而且学习和模仿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会逐渐衰竭,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来自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幅员辽阔,不少省份的GDP、地域面积、人口规模都很大,中国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布局同样可以实现雁阵理论的预测。这些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产业大规模地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有经济人士向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指出,目前,东部地区因创新技术的压力面临地区经济疲软,而一些西部省份无力承接产业转移,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产业从西部回到东部的逆转。因而,国家在布局大国雁阵模型时,应该针对不同省份出台针对性强的方针政策。

最近,浙江省提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机制,四川省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工程,启动“珠峰攀登”计划,打造更多“一流企业”、培育更多“单项冠军”,都是积极的尝试。

猜你喜欢

雁阵大省省份
构建人才“雁阵格局”——基层干部谈人才的聚集效应
寻找童话的世界——读雁阵《我的白雪公主》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咏菊
雁阵的秘密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农业大省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制约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