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配乳粉产业链创新夯实基础持续升级
2022-11-16
开展母乳研究,探索母乳的奥秘,以基于母乳研究的相关数据指导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对满足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4月7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召开期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支持的“母乳和生命早期营养研究”线上专题论坛同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和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等来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食品企业的专家与乳制品科技工作者相聚“云”端,聚焦母婴人群早期营养需求和产业化实践。专题论坛期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业界专家携手伊利集团,聚焦生命早期营养需求和产业化实践、生物活性成分高效保留等前沿研究,凝练出的《母乳与生命早期营养研究六大趋势》(以下简称《趋势》)发布,为我国母婴营养研究指明了方向。
六大趋势指引我国婴配乳粉创新发展致力解决产业发展核心问题
任发政指出,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与其一生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母乳为生命早期营养提供了重要保障。对母乳成分的深度探索,是发现生命早期营养奥秘的金钥匙,开展母乳营养的基础研究,保障生命早期营养,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科学议题。阐释母乳成分间的协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实现功能基料的创制与应用,可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精准添加提供依据和指导。
云战友表示,婴幼儿配方乳粉是母乳喂养的重要支持食品,关系着亿万家庭幸福和国家民族未来。中国母乳成分有自己的特征,为了研发出最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乳粉,开展自己的研究尤为重要。在母乳和母婴营养的基础研究方面,伊利已积累了20 年,采集中国母乳样本,建设中国第一个企业母乳研究数据库,探讨母乳科研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协同发展。“2021 年,伊利实现了从‘母乳成分研究’到‘生命全周期营养健康’的研究版块升级。20 年来,伊利已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始终致力于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应用。”
此次发布《趋势》的主要内容为:趋势一,生命早期营养需求解析— —系统掌握母婴营养需求,明确个体化营养特征;趋势二,母乳成分深度探索——深度探索母乳组成模式,完善母乳成分图谱;趋势三,母乳健康效应观测——开展真实世界研究,阐释母乳成分的协同健康作用;趋势四,功能基料创新创制— —建立乳基料的全分离技术,实现功能基料的自主创制;趋势五,新基料检测技术及评价方法开发——加强新基料检测方法研发,发展功效精准评价体系;趋势六,生物活性成分高效保留——创新加工工艺,实现高活性保留。
对此,任发政认为,《趋势》的相关研究将为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云战友也表示,《趋势》从基础科研出发,覆盖生产环节,致力于从整体上推动阻碍我国婴配乳粉产业发展核心问题的解决。希望未来可以携手共进,共同促进科研—产业创新链的持续升级,让宝宝获得更好的营养,为母婴人群健康贡献力量。
探索母乳和生命早期营养奥秘助力婴幼儿健康成长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从对生命早期营养需求的探索、母乳成分深度探索、特定成分的健康效应探索,到功能基料国产化、新基料检测技术及功能评价方法的探索、乳生物活性成分保留等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生命早期1 000 天是营养影响健康的关键阶段,幼儿阶段是膳食过渡的关键阶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梅介绍了近年来进行的“伊研究:中国10 城市母婴营养状况调查”。该项目对北京、广州、成都、沈阳等10个城市孕乳母、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评估孕乳母、婴幼儿膳食模式、营养素摄入、辅食添加对健康状况的影响。调查表明,幼儿营养有所改善,孕乳母膳食质量有待提高,谷薯类、蔬菜类、鱼禽肉蛋类、奶类和大豆类摄入未达到指南推荐水平,孕乳母的乳类、蔬菜的摄入量低于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中提出的建议值。此外,乳类、蔬菜、水果摄入量与血清、母乳中维生素A 水平呈正相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研究员郭慧媛从乳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外泌体— —乳源外泌体的新角度解析了乳品营养。郭慧媛表示,乳源外泌体被确定为母亲给孩子传递调控分子的一种新的机制,能够到达肠道并进入肠道细胞,促进类器官增殖和肠道更新修复,同时,还能够促进硫酸葡聚糖钠(DSS)损伤后的肠道更新修复。她指出,未来在外泌体层面上可以扩展对外泌体功能的关注,尤其是肠道以外其他器官的作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外泌体或进行改造。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功能蛋白,检测的母乳样本含多达500 余种蛋白质,其中15 种蛋白质占到总量的95%。”汪之顼在介绍母乳活性蛋白功能特性及对婴幼儿健康影响时表示,母乳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学体系,其中的蛋白质体系中α-乳清蛋白、酪蛋白、乳铁蛋白等不同成分之间也具有协同作用。“伊利开发了专门研究母乳蛋白质消化的体外模型,模型表明母乳中的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均较易消化,但不同的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可经消化提供氨基酸或者以完整的形式发挥特殊功能。如在促进矿物质吸收上,α-乳清蛋白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促进铁和锌的吸收,β-酪蛋白促进钙、铁的吸收。”此外,乳铁蛋白能调控肠道黏膜免疫,乳脂球膜蛋白具有支持神经发育及免疫等功能。
“母乳寡聚糖(HMOs)在母乳中的含量居于第三,近年来大量研究也表明HMOs 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其具有众多的益生功能,如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病原体侵染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进大脑发育等。”南开大学教授王硕在介绍HMOs 生物合成及制备的发展现状时表示,HMOs 主要通过生物合成来获取,经过菌株构建、高密度发酵、分离与纯化等几个阶段得到。王硕表示,南开大学课题组通过多年研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HMOs 合成酶家族库,并自主设计专利菌株,且已经完成HMOs 中含量最高的2'-岩藻糖基乳糖(2'-FL)生产菌株高密度发酵优化实验,并进行了2'-FL 工业级制备的研究。“HMOs 在合成生物学设计过程中,对合成产物的预见性、趋向性、稳定性要有量化标准;同时在生物合成与提取纯化过程中,应建立对风险菌株的实时检测技术、外源基因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及内毒素、重金属、过敏原等其他常见食品风险的监测技术;对于合成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应区别于传统发酵行业做针对性无害化处理。”王硕说。
“蛋白质是母乳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母乳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含量会随着婴儿状况、哺乳期、营养等因素而变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靳艳介绍了母乳蛋白质组学及肽组学的研究。靳艳表示,作为母乳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乳内源肽是指蛋白质在乳腺内被酶解所形成的肽,是自然筛选的结果。“早产母乳比足月产母乳中的内源肽数目多、浓度高,且蛋白酶活性高,这是由于早产儿的免疫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在母乳分泌时蛋白质被降解为肽,以满足早产儿消化需求。”此外,母乳抗菌肽是重要的活性组分,对婴儿早期的免疫系统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伊利开展的合作研究中,从母乳中发现12 个新结构抗菌肽。靳艳指出,母乳糖蛋白对婴儿免疫系统构建非常关键。母乳糖蛋白位点特异性糖型分析解析了母乳中糖蛋白的宏观特异性和微观特异性,揭示了对婴儿肠道菌群起关键作用的岩藻糖糖链的变化,首次发现了乳铁蛋白上新的糖基化位点N521 和N534。
“母乳在到达婴儿肠道被吸收或者是在肠道内发挥生理功能之前,可能会经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低温保藏、高温杀菌、消化酶解等,如何在外界影响下还能够保证活性结构十分重要。”江南大学教授周鹏从保持母乳中主要类别之一的乳清蛋白的蛋白活性入手,提出在冷藏条件(4 ℃)下冷藏48 h 后,乳清中的蛋白组分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冷藏条件下保存最好在2 d 以内,如果条件允许可控制在1 d 以内;冷冻条件下,-60 ℃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活性蛋白,同时保护乳脂肪球的结构完整,因此冷冻温度-60 ℃在长期冻藏(6 个月及以上)中明显优于-18 ℃;解冻条件下,温水解冻对乳脂肪球结构的保持明显优于空气解冻和冷藏解冻。他同时提出,相对来说,非热杀菌可以更好地保持蛋白活性,例如超高压杀菌可以很好地保持活性蛋白的天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