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下我们依然渴望旅行
2022-11-16伍里川
● 伍里川
前一阵,当我们一家人从凉意十足的威海回到酷热难耐的南京之后,有人问:“这个时候你们还要旅行?”“这个时候”当然指的是疫情期间。我把全家人在海边快意大笑的照片拿给他看,告诉他这就是“不得不去的理由”。
在遵守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旅行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样艰险。朋友中,走得最远的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和西藏。回想一下,中国地图上,差不多每个地方都有“外乡人”的“打卡记录”。
一位朋友拉上全家自驾游,因天热未能尽兴游玩。他虽认为此行乏善可陈,却依然强调:“不管去哪儿,只要能让我出去就行。”这话颇有代表性。“出去”的难度越大,机会越珍贵,人们越是兴致勃勃。
今年暑期,很多地方的旅游市场都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或“报复性”反弹。某知名旅游网7月订单环比增长112%,对应出游人次环比增长146%。“三亚夏季旅游淡季变旺季”“苍山洱海变成人山人海”“新疆独库公路变堵哭公路”,亦为人们乐道。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不顾一切”出游的冲动?
旅游市场的深情呼唤是一个原因。例如,从今年春季起,三亚旅游业便积极推出优惠产品揽客。对旅游市场来说,没有游客,再好的景点和服务也白费;对游客来说,旅游市场需要“我”。看到游客“挤爆”景点时,大理导游小黄说,她等这一刻快等到绝望了!在没有游客的日子里,她甚至做过房产中介。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顺从了内心对于旅游的审美。人们扎堆出游现象的经济学意义再大,也无法冲淡“行色匆匆”的人文美学价值。我曾反复比对《徐霞客游记》涉及的今古地域,想象着那个瘦弱文人的一路颠沛。我发现,今人和霞客先生的一大共同点,就是一路寻找美、传递善意、互相温暖。
旅途中,我曾在老街上被酒家掌柜“喝一杯?”的揽客声所吸引,我大声说“喝一杯就喝一杯”,坐下来喝啤酒,和邻座陌生男青年碰杯致意,吃他递给我的炒青豆,继而一笑而别。旅行当然难免有烦闷时刻,但随缘、相悦,才是旅行的主题。
30多年前,歌手齐秦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的姐姐齐豫则把“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唱成了追寻“橄榄树”的旅行者们的内心情结。在我看来,“旅行的意义”应该是,一群旅行者冲破心理和现实的障碍,勇敢而浪漫地在天地之间自由畅快行走,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发现真正的自己。
人若是没了身心放松和“修行”的旅行,就很难说是拥有完整的人生。疫情之下,更是如此。“不确定性”渐渐成为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我们抵御“不确定性”的武器,是我们的鞋子。旅行,是我们练习重新掌控自我生活、尽力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份倔强。
一位前往洱海的朋友告诉我,啤酒和风轻云淡很配。这个在写字楼憋闷已久、“快要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朋友,在旅行中眉飞色舞。还有一位告别“大厂”的失业朋友说,他的第一反应是趁着“天赐良机”,看没看过的山,等没等过的日出。游人中,有失意者,有得意者,有荣辱相忘者……但他们共同的名字是,时空转换者。
我们需要对千篇一律的状态来一次小小的“反叛”。当我们在“流浪”的路上过上另一种人生之时,“旅行的意义”已和我们的心灵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