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问题与趋势研究

2022-11-16索朗白玛次仁白玛次仁曲珍格桑次仁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

索朗白玛,次仁白玛,次仁曲珍,格桑次仁,刘 赛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

近几年,中国新媒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新媒体龙头企业也纷纷涌现[1]。新媒体市场十分广阔,其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正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该领域。此外,新媒体领域市场竞争力也不断提高,相关产业整体向纵深推进。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创新改变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更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体更关注用户需求,为用户制作定制化内容。互联网时代媒体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对于引导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新媒体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中国新媒体产业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全面的策略,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新媒体产业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1 互联网时代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新媒体产业和网络技术融合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中国数字经济占比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水平高、技术先进、用户数量多以及互联网企业实力强,为新媒体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以及外部环境。

1.1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结合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3 万亿元,占GDP 的比例为34.8%,数字经济发展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67.9%[2]。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近达到35.9 万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2020年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规模达到39.2 万亿元,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9 164.8 亿元。目前来说,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将推动传统传媒业的转型升级,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2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础好

1.2.1 网络基础设施好

结合《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数据可知,截至2020 年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16 亿;5G 网络用户数超过1.6 亿,约占全球5G 总用户数的89%;基础电信企业移动网络设施特别是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2020 年新增移动通信基站90 万个,总数达931 万个。

总体来看,2020 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稳定增长,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治理逐步完善,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2.2 与新媒体产业相关的应用普及率很高

由《互联网报告》统计资料可知,中国使用与新媒体产业相关的网络搜索、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等应用的网民规模以及使用率均特别高。例如2020 年微信月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2.06 亿,而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的月活数也达到9 亿左右,这些都为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形式同质化严重

当前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泛滥及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是整个新媒体行业都面临的问题[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形式同质化问题也越发严峻。大量新媒体产业的广泛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新媒体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新闻内容在不同平台上几乎采取同一种语言表达,无视原始创新的初衷,信息的原创性以及完整性未得到较好体现。信息的同质化和原创性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阻力。

2.2 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媒体不管是在管理体制亦或具体管理工作方面均比较严格。新媒体行业虽然在资源配置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加灵活,但是目前整个新媒体行业的管理体制依然不够完善。新媒体产业如需创新发展,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

2.3 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对数据分析、机器协作等方面的技术门槛要求很高,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然而目前中国新媒体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仍旧较差,这成为制约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子。例如,在户外新媒体的发展中,因为相关通讯技术的因素,信号不佳会影响信息的正常接收以及传输。特别是在网络直播盛行的新媒体时代,信号传输的快慢会对用户的观看体验与舒适度带来直接影响。此外,综艺节目制作的好坏也会受到技术的制约。技术创新不足会直接影响新媒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4 新媒体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不够完善

新媒体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分析学科设置方面发现,因为新媒体行业是一个新兴专业,高校开设新媒体对口的高等院校较少,基于新媒体行业需求培养新媒体行业的人才意识相对薄弱[4]。新媒体发展较快,高校无法及时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新媒体人才培养以及输出的速度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从新媒体行业的人才培养来看,即使很多学校开设了与新媒体领域相近或同级别的专业,然而人才知识培养的结构比较简单,势必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弱,无法和新媒体公司实现较好对接。

3 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趋势

3.1 推动内容创新和去同质化

为推动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内容,单纯模仿或照搬照抄很难发展长远,同类综艺节目的规模化制作将形成剥离趋势,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要及时解决信息泛滥以及同质化问题,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应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不断优化信息结构,在获取信息的同时筛选出有价值、有积极影响的信息资源进行发布;利用有效的传播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有选择地通过数字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发布内容;根据新闻内容、媒体以及社会,优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新媒体公司不能仅仅依靠社交平台,必须真正创建优质的新媒体品牌,才能实现新媒体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

3.2 新媒体注重加强和传统媒体共赢合作

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发现,新媒体比较侧重于传播以及插入形式的多样化,传播内容更多元且更加便捷。但是,新媒体信息和传统媒体官方权威信息相比,新媒体产业大部分具备平民性质,尤其自媒体的兴起,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信息真假难辨,其威信以及管理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众质疑。事实上,新媒体可以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呈现升级形态,这不但可以为大众打造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资金整合以及技术整合,大幅降低新媒体产业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5]。例如,一些书籍网站可以拓展智能终端服务,为移动上网用户提供部分新书和畅销书章节的免费阅读,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依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发展,不但可以让信息传播效果更为理想,而且还为双方媒体构造了非常可靠的盈利桥梁。在数字化经济环境下,新媒体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能够激发新的商业合作生产模式以及市场运作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革市场销售计划。为避免同质化现象,可采用多种可持续的商业服务方式,例如“付费平台”与“减免活动”,凭借这种营销模式,可更好地区分信息的价值。用户可以结合自身需求来选择自身所需的信息资讯,这样可以让用户获取更加美好的体验,相关企业也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扶持是新媒体产业实现制度转型升级的基石,政府政策扶持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新媒体产业作为技术导向型和内容导向型产业,政府应加大对其的政策扶持力度。应精准引导,不断完善法规以及行业政策,结合中国特色国情与特征进行选择与创新,使产业发展逐渐规范;应鼓励新型媒体为创新创业项目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国际视野,促进其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供有利条件;对一些不仅可以带来较大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来较大社会影响的企业或园区提供政策和减税支持,鼓励和高校、院所以及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与各行业协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创新平台以及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新媒体产业应用示范创新平台。

3.4 加强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媒体人才队伍。要发挥中央以及地方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复合型、高层次新媒体人才,缓解新媒体领域人才紧缺问题。新媒体行业从业热源的需求正在向多元化趋势转变。新媒体公司仅仅利用传统人才管理模式难以“留住人”,所以,还应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在为新媒体人才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的同时,还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吸纳更多的人才,并且激发其潜能,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3.4.1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应结合不同岗位设定不同激励措施。从新媒体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来看,企业可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选拔任用制度,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员工自我成长和理想的需求。健全薪酬制度,可为新媒体产业技术专业岗位制定技能工资方案。结合员工的技能种类和实际工作情况支付工资,涉及基本工资、技能工资、工龄工资以及能力工资等;对于生产创作岗位以及营销岗位,可以采用浮动工资方案,涉及基本工资、奖金以及项目(节目)利润分成等;对于经营管理人员以及高层次人才,不仅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外,而且还可以实行股权激励。可用一部分新媒体公司的股权作为对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奖励。

完善晋升制度。要想留住人才,不仅需要加强薪酬激励,而且还需要完善晋升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干事做事的热情。所以,需建立多阶梯的晋升制度,为专业人员给予相对应的阶梯,例如要为管理人才给予管理方面的晋升阶梯,给技术人员搭建技术方面的晋升阶梯。不同阶梯之间是平等的,不同阶梯中同样级别的员工的福利、报酬以及待遇应保持一致。员工可结合自身实际来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更好地为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4.2 加强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媒体产业,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综合性新媒体后备人才,并且结合公司自身需求,创新人才考核机制,将社交媒体流量以及点击率列入目标考核中,加强人才的精细化管理,为新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撑。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员工培训:①培养员工的跨媒体创作思维。培养新媒体公司的一线创作人员面对一个节目题材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规划出并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创作的跨媒体思维方式。②培养产品思维。新媒体时代的产品应注重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产品思维应从用户体验方面着手培养,要把传统内容逐渐转变成用户热衷的新媒体产品。此外,新媒体产品应具备服务以及社交功能。③培养互联网技术思维。新媒体背景下采用技术思维方式不单单是技术人员的专属,节目编创人员在节目创作初期也应充分思量互联网技术和内容之间的关联性。④培养用户思维。重视用户在新媒体中的位置,新媒体内容的传播主要凭借人际传播来实施,其动力源于用户。媒体内容的跨平台传播,更多的是依赖于用户的参与。⑤培养数字思维。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媒体。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产业需具备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6]。

要吸纳专业人才,引进新媒体经营管理人才。新媒体产业发展速度特别快且创新性高,所以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影视企业并不相同,可以通过吸引新媒体公司以及互联网领域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新媒体产业企业,在开拓新媒体市场、企业赢利以及用户之间寻找平衡。同时,还要招收新媒体技术人才。与传统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所涉猎的技术范畴更加广泛,所以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更高。新媒体背景下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懂得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以及传输技术的应用,而且还应了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长时间从事传统媒体技术的人员大部分没有办法适应新技术的变化,所以,通过社会招聘以及对技术类企业的并购,吸纳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加盟,为公司搭建新媒体平台。

4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新媒体产业在网民规模稳定增长、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但是,新媒体创新发展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若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动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内容,去同质化,加大政策扶持以及技术革新力度,并且加强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从各个方面着手提升中国新媒体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区域发展篇
智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毛遂自荐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