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对策

2022-11-16文/郑

名师在线 2022年27期
关键词:时空历史教材

文/郑 波

引 言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引入时空观念内容,引导学生做梳理性学习,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使其建立完善的历史学科认知体系。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深潜教材中,对教学内容作详细分解,整合地图内容,创设历史情境,组织对比学习,编辑朝代示图,让学生在信息吸纳处理中建立时空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助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发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时空思维

历史学科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深潜教材中展开深入研读,能够找到更多时空介入的机会。例如,地图内容的整合、历史情境的设计、经典案例的展开都带有时空特色。教师要借助多种辅助手段作时空设计,从感官角度做引导,让学生形成崭新的学习形式。

(一)整合地图内容

时空是历史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历史地图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用于对历史事件进行直观展示。教师在发掘教材时,要重点关注历史地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对地图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便建立直观学习认知。历史地图能帮助学生对历史重点事件作详细解读。初中生思维活跃,对直观的地图有更强的认同感。为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并观看地图,从历史角度做对应学习,激发学生时空思维,让学生主动进入历史探索环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以下教材及版本相同)“原始农耕生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对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并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进行对比学习:“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原始时代农耕遗址分布极为广泛。你能够结合地理地图进行分析,找到你的家乡附近的农耕遗址地点吗?”学生大多对中国地图比较熟悉,在观察时展开热议,纷纷找出自己家乡的农耕遗址地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借助网络收集一些原始农耕遗址出土工具的图片信息,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研究其功能和使用方法。然后,学生便进入观察环节,对相关内容做内化处理。

教师以教材上的地图作为引导,借助网络收集图片信息,为学生带来了直观的学习契机。学生对这些信息比较感兴趣,自然会积极响应,在观察、分析、讨论中建立直观认知。教材中的很多图片都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信息,教师应加以科学利用。

(二)创设历史情境

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创设历史学习情境,能够触动学生内心。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图片、视频、动画、故事等信息引导学生,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学习效果更好[1]。特别是对影视资料的使用,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这些动态信息的精准投放,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时空学习契机。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动态信息的收集活动,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好。

很多学生喜欢通过媒体展示的方式接收信息,因此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设计,给学生及时投放更多新鲜的信息,对学生心理形成冲击。例如,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其场景是原始部落利用龟甲、牛骨、羊骨刻写符号记事,让学生对甲骨文产生直观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具体认识甲骨文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并结合语文知识,识记信息,使其学习体验带有时空特点和跨学科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青铜器图片,并归纳其特点。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情境设计手段作教学启动,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一些直观场景的介入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冲击力很强;让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时空特点更为突出;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知识点进行情境设计,针对性很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好。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时空体验

教师对教材作深入分析,设计一些带有时空特色的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历史案件梳理展开深度思考,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启迪[2]。教师在学法传授环节,需要对学情做出客观评估,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思考问题

学生对一些启发性问题有特殊探究主动性,教师借助问题设计作为调动手段,引导学生做学科研究,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思考问题,深度探索历史事件。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更鲜活,其时空特点也更为突出。

教师对教材内容作深度解析,有针对性地设计思考问题,能够取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先介绍“战国七雄”,列举一些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并推出一些思考问题:战国时期战火不断,诸侯国之间经常开战,人民对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商鞅变法包括哪些内容?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并结合文本相关图片信息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可适时给予学生引导,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材料信息,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学生手中有不少教辅材料,能为其阅读学习提供便利。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作对应阅读,使其找到一些答案信息。从学生解读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具有代表性。

教师组织学生解读问题、交流讨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能使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理清历史脉络,形成时空认知。

(二)组织对比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性学习,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对比学习有不同呈现形式,可以是横向对比,也可以是纵向对比。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及时布置一些对比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时空角度梳理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建立历史认知体系。对比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历史案例的对比、历史形态的对比、社会属性的对比等。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使学生顺利进入对比学习活动中。

教材中有一些图形带有树形图的特点,对此教师可适时推出一些编辑绘制任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这一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对应阅读,让学生根据时间将“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列出图表,不仅要标注时间,还要归纳、总结其他关键信息。在讲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设计对比学习任务:“周朝和秦朝的制度有什么异同点?不妨列出图表做对比,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在接受任务后,学生一般都能主动进行读后梳理。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要适时给予一些提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如“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地方行政制度”等。学生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便可以寻找并填写有价值的信息。在评价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多项交流,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历史学科知识众多,教师需要科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结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时空学习情境中,在立体构建中建立认知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对比学习时,需要设定适合的对比点,唯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才能赢得教学主动权。时空性学习强调知识内化的多元性,教师围绕历史知识作学习活动设计,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科思维,使其在多点互动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三、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时空认知

在设计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向学生呈现不同的选择,以适应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驱动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编辑“朝代知识示意图”时,有的学生梳理时间线,有的学生串联不同的历史事件,这样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时空观,形成立体学习认知。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延伸阅读学习任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时空认知能力的形成。

(一)编辑树形图

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朝代的划分。即便是在一个朝代内,也可能会分为不同的时期或者不同的阶段。学生对这些朝代进行树形图的编辑,能从根本上掌握时空线索,对历史做归类性学习。教师围绕历史内容进行分类设计,让学生主动设计树形图,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历史认知体系。树形结构图能够对历史知识和信息作串联展示,不仅直观、立体,还能够形成对接和关联,其归结特点鲜明,能辅助学生的系统性学习。

教师要科学地组织历史教学活动,如果能够组织一些对比性学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那么历史教学效果会更显著。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这一节时,教师可先给学生介绍“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然后组织学生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做具体探究,并让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说说这些学派的思想和文化特点。学生进入深度研究环节,借助多种教辅材料,进行补充阅读,能够找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并对相关学派特点进行归结和比较,自然形成系统性认知。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外收集更多阅读信息,对不同学派学说做梳理和归结,形成逻辑构建图示。学生手中有不少辅助材料,在延伸阅读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系统认知。教师组织学生作对比学习,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比互动性研学活动。

为完成教师设计的树形结构示意图绘制任务,学生会借助教材和教辅材料阅读展开具体行动,在图形构建中形成系统认知基础。虽然树形结构比较简单,但其运用效果很好。教师借助树形图形作调动,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让学生在阅读、梳理、归结、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学科知识的归类,形成有形的、系统的知识储备,其时空特质更为鲜明。

(二)拓宽阅读视野

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信息收集和阅读任务,有利于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建立历史认知。初中生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收集早已成为常态,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展开对应学习。

在进入教材学习环节后,学生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利用教辅材料辅助阅读,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历史学习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节时,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研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片段,并要求学生对相关有价值信息做梳理和归结,借助表格构建内容框架。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开始研究教材文本,筛选关键信息,形成表格,并进行对应记忆。为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外借助网络收集信息,整理涉及“丝绸之路”的相关事件,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上的启迪。学生对网络信息收集比较感兴趣,自然会主动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普遍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展示环节,教师要对学生讲述的事件做归结评价,并要求学生能够构建知识网络,完善学科认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课外延伸阅读,收集相关素材做集体展示,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从学生学习情况能够看出,教师任务投放比较及时,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学生对网络阅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评估,适时组织相关活动,这样能够建立更多的学习成长点,确保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时空认知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历史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渗透时空观念。在具体教学设计和组织环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解,对学生学情做出准确判断,让学生主动进入时空学习情境。问题引导、地图观察、对比阅读、情境演绎、故事讲述、朝代梳理、知识竞赛、信息展示等,都能带来丰富的时空信息,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冲击。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针对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

猜你喜欢

时空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跨越时空的相遇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历史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