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合一”选前民进党提名情况分析

2022-11-15翁明源

统一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县市民进党英文

□ 翁明源

9月2日,2022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登记结束,根据台湾“中选会”数据显示,共有19825位候选人完成登记,将角逐11023个名额。其中县市长层面,将有95位候选人争夺22个县市长席次。特别是作为台湾地区政治中心的台北市,竟有12名候选人登记参选,可谓空前激烈。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在4年前的“九合一”选举中遭遇大败,仅获得6个县市长席次,后来“罢韩”成功才变成7席。此次选举不仅要“雪耻复仇”,更重要的是,这也是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卡位战。特别对于蔡英文而言,在2024年必须卸任的情况下是提前跛脚辞去民进党主席,还是完成布局延续对民进党甚至是台湾政治局势的掌控,“九合一”选举至关重要。

一、民进党提名情况分析

早在2021年11月14日,民进党便召开全代会,讨论2022年县市长选举布局。直到今年8月17日,在第八波提名中征召郑运鹏代替林智坚参选桃园市市长才完成了所有提名。22个县市中,民进党除金门县之外共提名21个候选人参选,其中除嘉义县、台南市、高雄市是谋求连任的在任首长外,都是新提名人选。整个提名过程中,民进党展现出权力集中、竞合相间、相互牵连的特点。

(一)权力集中:民进党提名方式内向化

第一,提名权力向党主席集中。民进党县市长提名方式一般有三种:现任者优先,民调初选和党主席征召。但是在2016年蔡英文上任以来,便出现了提名权力向党主席集中的趋势。一是“现任者优先”原则被废除。2014年,民进党专门规定了“现任者优先”的重要性,但2018年民进党就废除了“现任者优先”。二是民调初选的范围不断缩小。2014年除“现任者优先”外,其余各县市长提名但凡协调不一致者都可以举行民调初选;2018年,其范围便缩小到仅“执政届满县市长”可举办民调初选;2022年,就只有“执政届满‘非直辖’县市长”才可举办民调初选。三是党主席征召权限不断扩大。2014年,党主席仅承担一个程序性角色;2018年,党主席拥有了“连任县市长和非执政县市首长”的提名权力;2022年,所有“直辖市”市长的提名权力都交给了党主席。由此,今年仅基隆市、新竹市及屏东县符合条件举办民调初选。4月24日,民进党“选对会”又开会决议:“基隆市、新竹市因选情特殊考虑改采征召。”因此,除屏东县外,其余21个县市都由蔡英文决定最终提名。

第二,派系协调由蔡英文掌控。依循民进党的提名规定,党主席征召有个前置机构——“选举对策委员会”(简称“选对会”)。即由“选对会”征询、协调之后再由党主席征召提名,事实上是给党主席征召提供了一个派系协调的机会。“选对会”通常由党内较高威望的长者担任召集人,以保证“选对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但今年“选对会”却由蔡英文亲自出任召集人。一方面,蔡英文亲自担任召集人;另一方面,“选对会”成员以“英派”为最多。今年“选对会”由9人组成,“英派”独占3席,人数最多,如果算上与蔡英文关系紧密的郑文灿和林锡耀,数量则超过了一半。

第三,派系内斗被竭力限制。为避免派系内斗影响总体选情,民进党尽可能地限制派系斗争表面化。一是减少初选民调。仅保留“执政届满‘非直辖’县市长”举办初选,试图避免各派系斗争的激烈化。二是限制宣传竞争。民进党通过中常会规定:“所有初选参选人的文宣品,不得使用‘选对会’所有成员照片。所有初选参选人不得透过任何方式公开宣称,‘选对会’任一成员表示支持或唯一支持特定初选参选人。”三是加强派系协调。通过将提名权力集中,使得各派系间的利益交换和协调必须通过党主席来实现,从而减少党内站队和矛盾对立的公开化,强化对选举提名的统筹安排。

(二)竞合相间:民进党提名过程激烈化

第一,蔡英文影响无处不在。一是传统优势选区蔡英文影响力“如日中天”。高雄市和嘉义县提名人选都是“英派”人员,选举板上钉钉几无悬念。二是艰困选区提名人选违规打蔡英文“选牌”却被“人为忽视”。南投县历来是民进党的艰困选区,从规定来看候选人不能挂与“选对会”成员的合照,但此次提名成功的蔡培慧却处处悬挂与蔡英文合照,违规情况被“人为忽视”。三是优势选区争议人选被“英派”力保而提名成功。现任台南市市长黄伟哲被“正国会”爆料曾是国民党“线民”,此后罗文嘉也出面指控,选举前景堪忧。然而,在“英派”力保之下,黄伟哲仍然提名成功。

第二,派系间斗争剑拔弩张。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派系内斗,但利益驱动下的斗争却依旧激烈。一是举办公开“初选”的县市厮杀残酷。屏东县出现“三强相争”,同属新潮流系的钟佳滨、周春米和“英派”的庄瑞雄相互厮杀,现任、前任县长纷纷下场角力。二是不能“初选”县市仍有恶斗。彰化县一度出现“七抢一”乱斗局面、台东县赖坤成和刘棹豪再度结对争夺。三是“直辖市”竞争依然最为激烈。随着“正国会”推出子弟兵王义川,新潮流系蔡其昌宣布参选台中市市长“当仁不让”,台中两大派系对战进入白热化。台北市林佳龙先于征召启动了在台北市的竞选宣传。桃园市封禁初选后郑宝清退党参选。

第三,多个县市提名困难重重。虽然民进党在整体层面相对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但具体到各个县市却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是传统蓝营选区人选难定。传统偏蓝的苗栗、花莲和金马澎等地,民进党难以提出具有竞争力的人选,金门县民进党甚至都没有提名。二是民进党执政届满县市面临后继无人。桃园市和新竹市传统选民架构蓝大于绿,虽然经过郑文灿和林智坚8年的耕耘,民进党支持度已经有所增长,但是两人执政届满,接班人选却难以确定,最后勉强推出郑运鹏和沈慧虹。三是国民党执政绩优县市民进党难以撼动。新北市、台中市和彰化县等国民党执政县市执政绩效比较突出。以新北市为例,侯友宜在对全台政治人物信任指数的民意调查中长期雄踞榜首,显示出难以撼动的地位。

(三)相互牵连:民进党提名结果耦合化

第一,跨界提名存在随意性。跨界提名主要是指跨区域的提名,其实在历史上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甚至多有成功案例。例如苏贞昌出自屏东,当过屏东县县长,后跨界到台北县(新北市)当选台北县县长,其苏系人马后来也主要活动在台北县。跨界提名一般需要与在地有一定的联系或民意基础。例如苏贞昌参选台北县县长是做了台北县民意代表之后才参选的。但是此次民进党的个别提名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本来已经提出了台北市发展诸多政见的林佳龙被协调去了新北市;比如出生在新竹市、籍贯在台东县、从政在桃园市的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发言人谷辣斯·尤达卡因为老家在花莲县便去参选花莲县县长。尽管民进党做出这些征召的决策并不随意,但对于在地选民而言却存在随意性。

第二,人员布局展现整体性。此次提名最为胶着的当属北部5地,即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和基隆市,大体属于“台北都市圈”,政治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比较密切,选情也相互影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台北市市长候选人提名。蔡英文一方面属意卫生与福利部门负责人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但因为台湾疫情的反复而迟迟未能决定选与不选,抑或是选台北还是新北、桃园;另一方面又遇到前台中市市长林佳龙的逼迫,必须要处理好这位“正国会”人物的去向。同时,对于当时表态不留在新竹市的“政坛新星”林智坚是去基隆还是桃园也需要通盘考虑。而结果则是,先敲定了林智坚空降桃园,然后做通了林佳龙的工作改选新北,最后才对外公布了陈时中选台北。

第三,人员弊病影响连带性。布局的整体性意味着竞选过程的整体性,当个别候选人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必然会影响其他候选人的选情。这次提名中最典型的当属林智坚的论文抄袭案,如民进党民意代表高嘉瑜所言,极可能造成“一尸五命”的结果。首当其冲的是桃园市市长选举,虽然替补上来的郑运鹏实力不弱,但是引出了民进党桃园资深民意代表郑宝清的脱党参选,甚至现任市长郑文灿的后续发展也受牵制;然后是林智坚原来所在的新竹市,沈慧虹受其拖累,民调敬陪末座;至于台北、新北和基隆,则是因为蔡英文号召全党“挺坚”,甚至对抗台湾大学的学术威信,反而使民进党的形象造成重大损失。根据《美丽岛电子报》8月民调显示,蔡英文的信任度与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5.3个百分点及5.8个百分点,民进党的好感度正向评价严重下滑5.1个百分点来到41.4%,负向评价则急剧上升了5.7个百分点来到48.5%。

二、“九合一”选举走势分析及影响

目前,各县市提名人选都已确定,后续资格审核之后将不会再有变动,“九合一”选战也正式开打,接下来便是候选人及其政党各显神通争夺选票的阶段。

(一)选举影响因素

不同于“二合一”选举,“九合一”选举更侧重于地方议题的牵动和地方力量的整合。毕竟相对于“国际空间”“美台关系”这样短期内难有结果且关系并不密切的议题而言,家门口的道路规划、污染治理、经济收入、疫情防控等才是更为实际的问题。因此,结合当前台湾地区舆论焦点和历次地方选举核心议题,接下来几十天中影响选举走势有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传统的经济议题仍然是影响地方选举的关键。在地方选举中,选民更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对此,选民决定投票倾向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过去4年在任者的执政绩效,自己是否获利;二是候选人提出的未来政策愿景对自己是否有利。对于前者,在任者宣扬政绩和挑战者批评“跑票”是一个争斗的焦点;对于后者,双方都会提出提升地方经济的政策,甚至是给予补贴或减少税收等与选民直接利益相关的政策。同时,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双方还会用直接推行福利政策来“买票”。例如,今年4月通过的由国民党、民进党民意代表共同提出的“地方民意代表费用支给及村里长事务补助费补助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就通过提升“村里长事务费”,增加村里长收入希图获得地方桩脚的支持。

二是防疫问题左右选举走向。防疫成效关系到选民的生命健康,一个地区疫情防控的措施和结果会直接在选民心中形成对当政者执政能力的判断。尽管民进党不断弱化疫情在社会中的影响,但由于民进党作为台湾的执政党,疫情防控不力势必对其选情造成冲击。不仅会影响陈时中这样从疫情防控中“逃跑”参选者的选情,对于桃园市、新竹市等民进党执政绩效较为突出的县市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而相比之下,疫情防控比较突出的在任者就会得利。例如,选民结构绿大于蓝的云林县,县长张丽善的满意度高达68.91%,而其中县民最满意的地方就在于防疫作为,这也使得张丽善在同民进党候选人刘建国的民调对比中持续占优。

三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一般来讲,地方选举不太关注安全问题。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展,“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意识在台湾基层民众中广泛传播。俄罗斯断然出兵和美欧各方拒不参战都让台湾民众对于地区安全前景产生担忧,由此也会引起民众对政党及其候选人的担忧。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引起的解放军有关军事行动在台湾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给岛内各方势力都带来不小冲击。对于民进党而言,其长期宣扬的“抗中保台”在其毫无作为之下化为泡沫。对于国民党而言,如何站对立场,正确解读祖国大陆有关行动并转化为民众对其的支持是个不小的挑战。花莲县县长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谷辣斯·尤达卡就批评花莲县县长徐榛蔚没有对解放军靠近花莲进行谴责。

(二)选举结果预测

根据民进党在该地区竞选优势的多寡,可以将22个县市划分为铁票选区、艰困选区和胶着选区。

首先,“六都”民进党保二争四。台南、高雄民进党占据绝对优势,而新北则完全相反,结果基本确定。主要胶着地区在台北、桃园和台中。台北蒋万安实力强劲,但是自身素质不佳,立场一度与国民党自身党纲有所背离,在凝聚蓝营选民方面存在偏差。而陈时中“临阵脱逃”强行参选,在民进党的大力支持下,表现却并不算差。从7、8两月各机构民调看,虽然都落后于蒋万安,但差距并不大。而且,蒋万安还面临民众党和亲民党共同支持的黄珊珊分票,不排除被临阵翻盘的可能。台中卢秀燕虽然执政绩优,民众满意度和支持率也居高不下,但是面对身后红黑两派的实力衰弱甚至可能的不团结,其选情其实并不乐观。正如此前台中第二选区民意代表补选中,民进党林静仪面对黑派的倾尽全力依然获胜,蔡其昌仍然存在翻盘的可能。受惠于郑文灿8年的政治遗产和国民党朱立伦一意孤行空降张善政的举动,民进党本来最有希望的是在桃园。但由于林智坚论文抄袭问题,使得民进党在桃园市的胜选可能性骤降,还面临郑宝清的脱党参选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其他县市民进党力争5—7席。屏东、嘉义县都是深绿选区,民进党稳操胜券。与之相对,在新竹县、南投、花莲、台东、金门、马祖、澎湖等艰困选区,民进党翻盘的概率微乎其微。在比较胶着的其他县市中,宜兰、彰化、云林、嘉义市都是原绿大于蓝的县市,在2014年及之前都有过胜选记录,在目前国民党中央式微的情况下仍有可乘之机:宜兰县县长林姿妙及其子女牵涉弊案并被多次约谈搜查,选情对民进党极为有利;云林县刘建国基层实力雄厚,若能整合好全党资源获胜概率不低;彰化县黄秀芳政党资源凝聚力较差,但现在姚嘉文前去辅选或许有翻转可能;嘉义市4年前涂醒哲仅以2000票落败,担任两任民意代表的李俊俋也有翻转实力。因此这4个地方民进党有望拿下2—3席。基隆、苗栗和新竹市都是原蓝大于绿的县市,2014年基隆和新竹市都是两位年轻人当选,并在2018年顺利连任,可见民进党有一定基础。就今年而言,新竹市因为林智坚的论文抄袭问题倍受牵连,选举结果不容乐观;基隆市蔡适应虽然民调落后,但作为两任民意代表,凭借现任市长林右昌的加持仍有较强实力;苗栗县从未被民进党染指,但今年原国民党苗栗县党部主委钟东锦执意参选,蓝营出现分裂,给民进党留下一定机会。因此,这3个地方民进党将会有1—2席当选。

三、“九合一”选后政治发展趋势

尽管选举结果尚不确定,尤其是台北和桃园的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蔡英文及民进党各派系接下来两年的政治实力与布局,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在民进党党内、台湾政治格局和台湾对外关系中都出现了苗头性的趋势。

“九合一”选举民进党选情分析

一是民进党内以赖清德为首的“务实台独”派趁势而起。对于2024年的布局,各方势力已经开始提前角力。苏贞昌跃跃欲试,但是几无可能。如果选举落败,他将被蔡英文推出第一个顶罪卸任;如果选举获胜,那么蔡英文将加紧布局自己的人马。蔡英文方面,临时入党的陈建仁虽然形象气质都没有污点,但是在人气上和地方组织经营上却存在先天短板,较难凝聚民进党各方力量。新潮流系的郑文灿受林智坚论文抄袭问题拖累,如果参选桃园胜利还有进一步的机会,若是丢掉桃园则进军台湾中枢会面临不小阻碍。相比之下,最有机会的是赖清德。目前担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赖清德虽然并无实权,但是通过在国际场合的持续“露脸”和在地方四处奔波的辅助选举已经赢得了超高人气。许多候选人都已经挂上了“信赖”的广告牌,“九合一”选举将继续成为赖清德汇集人气的舞台,使其在2024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抢占先机。

二是民进党“一党独大”将进一步巩固。虽然民进党仍然无法在地方选举中形成压倒性优势,但是相比2018年,此次选举都会有所突破,最乐观的局面甚至会突破过半席次。其关键在于民进党已经一步步打碎了国民党所依赖的地方派系,并且通过发展社区发展协会,政治酬佣“拔桩”“倒桩”,从村里长开始培养青年人的“民主小草”计划等,建立起了自己的地方势力。而国民党在台湾中枢无钱无权不团结,地方分散倒戈不凝聚的情况下,整体实力每况愈下。目前的一个诡异情形是:与国民党中央联系越紧密反而更容易被拖累,而侯友宜、卢秀燕等与国民党中央步调不一的“不粘锅”反而更能在地方站稳脚跟。地方各诸侯依靠自身实力或许能够守住地方执政,但是对于全台性质的“二合一”选举却无法凝聚力量;而全台选举的失败又反过来会削弱地方各诸侯实力,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国民党的实力步步衰弱。在国民党、民进党号召力都有下降的地方选举中,第三势力通常会有发展空间。但是没有台湾中枢执政巨量的行政资源支持,第三势力将难以形成与国民党、民进党相抗衡的实力。

三是台湾当局全面倒向美国的对外政策将更加深入。在社会大众对安全问题产生普遍关切的情况下,民进党的一贯选择就是继续倒向美国,通过寻求美国人员、武器和“法案”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安抚民心。而这个过程中民进党当局也必将更加贴合美国的对华战略,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但这种选择目前在岛内却难以遇到阻碍,因为作为反对党的国民党目前从江启臣到朱立伦两任主席的言论和行动看,都选择了把亲美作为拯救国民党的“良方”。

猜你喜欢

县市民进党英文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日本民进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