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镜术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分析

2022-11-15卜诗益刘嘉俊李镇丰吴丽仪李依群方琬茹林小玲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过性支气管镜体温

卜诗益 刘嘉俊 李镇丰 吴丽仪 李依群 方琬茹 林小玲

支气管镜自1968 年发明以来已成为下呼吸道检查的常规手段。支气管镜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约为5%-10%,支气管镜术后发热通常发生在支气管镜术后数小时,1 天内自行消退[1]。如何鉴别支气管镜术后患者发热的病因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尚无明确结果。本文总结支气管镜术后发热患者中,感染与一过性发热的鉴别方法,以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入选标准及分组:根据《2019 年成人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术应用指南》,支气管镜术后发热:术前无发热,术后24 h 内出现体温大于38℃的患者[1]。为扩大样本量,本研究收集了术后体温≥37.3℃的患者资料,并将术后临床诊断考虑感染加重并调整治疗方案后退热的患者列入感染组;术后发热自行缓解患者列入一过性发热组。(2)排除标准:①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已经出现发热,体温大于37.3℃;②术前插管或机械通气;③术后24 h 内出院;④术前或术后24h 内存在其他有创检查或手术。2020 年7 月至2021 年12 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气管镜室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1816 例,其中84 例符合研究要求。本研究所有临床资料均获得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SYSKY-2022-239-01),已豁免知情。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吸烟史、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气管镜下操作(活检、刷检、灌洗或EBUS 等)、术后出现发热时间、最高体温、发热天数、检查前1 周及检查后48 h内血常规、降钙素原、血培养结果及处理措施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连续变量用平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类变量用频数(百分比)表示。T检验用于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间的比较,Wilcoxon 秩和检验用于对非正态分布连续变量间的比较,卡方检验用于分类变量间的比较。以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均为两侧检验)。

2 结 果

2.1 支气管镜术后发热特点本组84 例术后发热患者中,根据临床判断分为感染组20 例,一过性发热组58 例,其他6 例。两组的基线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详见表1。感染组的热峰值38.9℃及发热时间3 天数均明显高于一过性发热组的38.9℃及1 天,P 均<0.05。44 例在术后发热时行血培养检查,仅感染组出现1 例血培养人葡萄球菌阳性。两组术后的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术前术后C 反应蛋白差值、白细胞计数差值、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在其他6 例中,考虑结核活动4 例,肿瘤热和药物热各1 例。

表1 感染组与一过性发热组的基线数据比较

表2 感染组与一过性发热组的术后感染相关指标比较

2.2 支气管镜术后感染加重所致发热的相关因素感染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较一过性发热组低,术前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也较一过性发热组低。而两组之间的肝肾功能及所做的支气管镜下操作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3。

表3 感染组与一过性发热组的感染相关因素比较

3 讨 论

研究显示支气管镜术后发热较为常见,成年患者中比例为1%-20%[2-4]。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一过性发热,不需要特殊处理。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临床干预才能退热。本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镜术后发热原因可能包括一过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及原有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体温异常。

3.1 支气管镜术后一过性发热AHA 协会提出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并不能降低支气管镜术后发热的比例,提示支气管镜术后发热的主要机制与感染无明显联系[5]。有研究对28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发现患者血白细胞、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期蛋白升高,认为术后可能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发热[6]。故在既往认为支气管镜术后发热绝大部分为一过性发热,无需进一步临床干预。本研究共纳入了1816 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后发热患者84 例(4.63%)。其中58例(69%)患者为一过性发热,无需特殊处理,或仅给予一次退热药物,患者体温可恢复正常,考虑为术后吸收热可能性大。

3.2 支气管镜术后感染所致发热由于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需经鼻咽腔及口腔,可能将上呼吸道病原体带入下呼吸道。在操作过程,使用的工具包括活检钳、细胞刷或穿刺针,灌洗使用的生理盐水等,均可能导致含有上呼吸道病原体的分泌物进入肺部或纵隔(常规TBNA 或EBUS-TBNA)。既往研究显示,200 例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中,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菌血症,发生率为6.5%[7]。本研究显示术后菌血症仅1 例(0.55%),为人葡萄球菌血流感染。该患者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疾病背景,支气管镜术后发热,感染指标明显升高(PCT 26.29 ng/ml),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治疗3 天后退热。因此,对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如果存在危险因素,如免疫抑制状态,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本研究中有20 例患者行支气管镜术后出现发热,且不能自行退热,需进一步调整抗生素治疗后退热。既往研究并未提出支气管镜术后发热具体病因区分及相关研究。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贫血、低淋巴细胞血症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时,需进一步警惕感染加重所致,需密切评估病情,以免延误治疗。

2.3 原有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体温异常本研究中4 例患者出现发热时间大于术后24 h,考虑与原发疾病相关。支气管镜检查后反复发热4 例,普通抗感染无效,肺泡灌洗液结核DNA 阳性,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予转诊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支气管镜术后发热另2 名患者考虑为药物热及肿瘤热。

综上所述,支气管镜术后一过性发热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是由于机体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所致,无需特殊处理。但贫血、低淋巴细胞血症、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出现支气管镜术后发热时,需警惕感染加重,同时应排查药物热、肿瘤热等其他原因。

猜你喜欢

过性支气管镜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一例牛一过性荨麻疹疾病的调查报告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