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江战役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2022-11-15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文/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大部分人对桂林的印象,漓江美丽的风景不禁让人流连忘返。然而除漓江之外,还有一条与之对应的湘江,漓水南流,湘江北去。
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脉,全长900多公里,广西境内流长190多公里。土地革命时期,在湘江上游广西桂林境内,因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将士马革裹尸,湘江水鲜血染红,将这片绿土地染上了厚重的“红色”。
一、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中央红军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布设的三道封锁线后,兵锋直指广西东北部的湘江上游。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湘军、粤军、桂军共30余万部队,在桂北的全州、兴安、灌阳等地,凭借湘江天险布下了第四道封锁线。
11月25日,中革军委正式下达强渡湘江的作战命令,湘江战役打响。从11月27日至12月1日,为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江,红1、红3军团在脚山铺、新圩、光华铺与湘军、桂军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殊死搏杀,后卫红5军团在湘桂边界浴血阻击国民党中央军。11月30日,军委1纵、2纵分别于凌晨、黄昏从界首渡过湘江。12月1日,红5、红8、红9军团冒着空中敌机的狂轰滥炸和地面敌人的疯狂追击,从凤凰嘴渡过湘江。至此,红军主力进入全州所属的西延山区,但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18团,被敌人阻断在湘江东岸,最后因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战,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付出极其惨烈牺牲,以饥饿疲惫之师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域的企图。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不仅在桂北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同时也保存了革命的中坚力量,发布了长征中第一个民族工作文件《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对红军长征及中国革命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建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湘江战役在党史、军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曾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湘江战役。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建成的。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战场旧址,以“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为主题,主要包含纪念馆、纪念林两大功能区,占地面积970亩,是全国首先提出以生态自然理念建设的烈士纪念园。
2019年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68个遗址遗存修缮保护项目圆满完成,以实际行动告慰牺牲在湘江战役的数万名红军将士。
纪念馆是展示红军长征全貌的专题展示馆,建筑面积7479平方米,展陈面积4545平方米,整体外形以十面红旗簇拥着中间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展厅共三层,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血战湘江突重围、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等七个部分,以革命文物、油画、战斗场景、雕塑故事、声光电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重点展示了湘江战役这一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呈现红军将士“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纪念林安葬有红军烈士遗骸,规划建设有凭吊广场、湘桂古道、石林石阵、连心树广场、战壕遗址等,是缅怀红军先烈、开展祭奠活动的主要场所。凭吊广场依托安放烈士遗骸的山体为背景,通过一组“红军魂”湘江战役主题雕塑,构成凭吊纪念红军先烈的核心区域。纪念林区选取了上万块桂北大地常见的黑色石头,依据山形地貌以自然方式进行排布,象征着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上万红军将士,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表现出“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意境,表达对红军英烈的永久纪念。
三、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位于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
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
中小学生在纪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来到纪念园凭吊广场,面向“红军魂”雕塑静静肃立。“红军魂”雕塑长80米、高7米,巨石琢就,形如长城。主雕塑眼神坚毅、目视前方,原型正是“断肠明志”、壮烈牺牲的陈树湘烈士。两侧,一个个红军战士的形象呼之欲出,或怒吼拼杀,或英勇战斗。习近平总书记缓步上前,仔细整理书写着“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花篮缎带,率领随行人员向红军烈士三鞠躬。雕塑背后的山坡上,一面面红旗招展。那里,埋葬着红军烈士们的遗骸。往日硝烟早已散去,英雄之气仍在这青山绿水间纵横激荡。
纪念园的东面,坐落着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血战湘江突重围”展陈,了解红军浴血奋战、突破湘江的革命历史。红军长征路线图、脚山铺阻击战模拟场景、油画《浴血湘江》……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吸引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问得很具体:“四道封锁线都在哪里”、“湘江有多宽”、“湘江战役牺牲了多少红军”……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反复讲湘江战役?正如他所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油画《陈树湘》前,停下脚步,凝视良久。画面中,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这位“绝命后卫师”师长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离开纪念馆前,习近平总书记同这里的工作人员亲切交谈,深刻阐释湘江战役的重大意义:“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透过湘江战役,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归结于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将士具备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迸发出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四、牢记嘱托用好红色资源
“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这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的。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实做好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完善红色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建设,连接贯通红军抢渡湘江各渡口,修复湘桂古道红军长征路,修建长征红色驿站,打造纪念园游客集散服务中心。
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纪念设施教育平台,丰富红色教学课程体系,打造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抢渡湘江渡口+湘桂古道等多条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开创了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多个精品课程。组建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队伍、讲解员宣讲团等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以及全国各省市等宣讲红色文化,强化与主流媒体沟通对接,充分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渠道,建立红色基因库和网上展馆,以多种渠道有效传播湘江战役文化,弘扬了长征精神。加强与各高校联系共建人才高地,开创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既能促进学生就业又能满足纪念园人才需求,加强与各企业共创党建品牌,让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目前,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为中心的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已成为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中小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广大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阵地。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自落成开放以来,接待参观人数达到700余万人次,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旗帜引领方向,奋斗开创未来。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胸怀理想信念、艰苦奋斗,赢取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年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如今发生巨变;昔日炮火纷飞的战场,如今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今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之情,修缮战斗遗址遗存,规划建设纪念设施,表明了我们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坚定心中信仰,坚实脚下力量,在重温历史中汲取不断奋进的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