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会展城市研究

2022-11-15刘静李明辉吴芳先

商展经济 2022年21期
关键词:泸州双城经济圈

刘静 李明辉 吴芳先

(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市商务和会展局 四川泸州 646099)

城市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会展产业,同时,会展产业对地方经济建设又有着强力促进作用。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能有效拉动旅游、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十余年来,中国展会数量、规模和效益呈现不断增长向好趋势,行业地位大幅提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省会展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的契机下,泸州会展业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合优势产业,推进展会数字化、智能化,努力构建形式多样、服务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会展业新体系。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业发展现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包括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和自贡、泸州、德阳、内江、乐山、宜宾、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广安、资阳等14个城市。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业发展呈现以下现状:

1.1 会展业行业地位大幅提升

2016—2021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四川、重庆2016年举办展览1282场次,展览面积1513.53万平方米,到2019年,办展场次增加到2008场次,展览面积增至2021.84万平方米,会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影响,会展行业遭受重创,办展数量及规模大幅减少。2021年,会展业逐渐恢复,四川、重庆举办线下展览活动475场次,展览面积929.1万平方米。虽和疫情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会展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作用逐步加大,多地设置了专门的会展服务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会展业发展,会展业行业地位大幅提升。

1.2 城市会展产业发展不均衡

成都、重庆作为全国超大城市,经济总量、增速领跑西部,在城市经济体量、产业规模、人文旅游资源、城市基础设施的加持下,两地会展业发展迅猛。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显示,成都已持续几年蝉联全国第四,领先中西部其他城市,重庆市位居十名左右,而绵阳、乐山、泸州等城市与成都、重庆相比,会展规模、档次、经济效益等差异较大,根据《2019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见表1),绵阳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中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三,但在125个城市中,仅排名第62。根据《2021年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排名》(见表2),泸州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在四川省排名第四,但在183个城市中仅排名第54,会展集中化趋势明显,产业发展不均衡。

表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2019年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部分指标)

表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2021年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排名(部分指标)

1.3 会展区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近年来,成渝地区在会展领域开展了频繁的区域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会展业创新发展会议、投资推荐会、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等多个会议会展活动,成立成渝会展联盟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会展经济研究院等组织,促进区域会展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各类会展组织共同发布会展业合作发展倡议书、会展合作协议等,区域城市之间互相参展、观展的规模更大、频率更高,会展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间的区域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不断深化。泸州市也携手毗邻的自贡、内江、宜宾,重庆江津、永川、荣昌等城市商务部门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南翼城市群会展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建设高品质会展平台,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做出行业贡献。

2 泸州市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机遇

2.1.1 会展政策环境支持会展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国家、四川省、泸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国家层面,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支持建设线上展会及会展线上平台;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对发展数字展会予以支持。此外,《“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对会展机制、会展平台、展会模式、行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省级层面,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十三五”会展业发展规划》等多个会展业相关文件,为进一步推动全省会展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进行了规范引导。市级层面,近年来,泸州先后出台了《泸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20项措施(试行)》等政策,会展业作为全市现代服务业体系中的一个成长型业态备受关注。

2.1.2 地域、经济区位优势逐渐凸显

泸州地域优势明显,东西走向上位于成都、重庆之间,南北走向上与内江、乐山、资阳、眉山、重庆、贵州、云南相通。经济区位特殊,位于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中的沿长江流域发展带,与宜宾、自贡、内江等城市共同构成川南经济区,构筑起四川经济增长的第二极和成渝经济区腾飞的中心地带。而且会展业与泸州毗邻的宜宾、自贡、内江、荣昌、永川、江津等地市相比,泸州会展数量、规模、辐射范围等已具有了比较优势。展馆展场面积在全省排名第二,承办大型会展活动的整体实力仅次于成都,初步建立了“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全市会展业发展潜力的区域比较优势突出。

2.1.3 特色产业体系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为顺应新时期产业发展需求,泸州主动谋变,目前正系统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建立并基本形成白酒(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生态圈。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级优质浓香型白酒产业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重庆永川、江津共建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共同推进绿色(津合)产业城、白酒(津泸合)生态酿造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新业态,联动周边地区共建红色旅游生态圈。产业发展由以前的单一结构向特色多元转变,富有泸州区域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为发展会展业、打造会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挑战

2.2.1 疫情反复为会展行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传播,会展业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2020年,我国虽为世界范围内唯一可以正常组织举办线下展览的国家,但展会数量和展览规模接近腰斩。2021年,会展行业有所恢复,但全国会展规模与疫情前相比依然差距甚远,《2021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国内展览业市场主体超过半数亏损。目前,全球疫情状况并不明朗,疫情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长期存在,疫情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聚集性是会展活动的特征,糖酒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重庆国际车展等多个在川渝举办的知名品牌展会皆因疫情延期,泸州迎春购物月、茶叶开采周等活动直接取消,会展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巨大,泸州会展发展的未来阻力仍然较大。

2.2.2 现有会展规模、品类、层次不够

近几年,泸州平均每年举办会展活动30余场次,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连续举办多年,已成为酒业领域的重要展会活动,2022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让泸州新增一国际展会。但泸州现有的会展项目在规模、品类、档次等方面仍有所不足。规模上,泸州只有酒博会、地标会、商博会、农交会、迎春购物月5个会展活动有一定规模,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其余展会规模都较小,均不超过1000平方米;品类上,目前与区域主要产业匹配的会展只有酒博会,其他产业均无相关大型会展活动。现有展会覆盖内容品类不优,可替代性较高,商博会、农交会等展会活动,周边各市也在以不同形式开展,彼此协作不够,同质化竞争加剧。档次上,会展活动展出的商品及配套活动层次均有待提高,办展模式陈旧,配套活动吸引力不足,发挥不出高端展会应有的行业引领和促进作用。

2.2.3 现代会展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从配套设施看,泸州会展场所分散,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泸州市仅有的专业性规模会展场馆,周边酒店、餐饮、旅游、金融、电信、保险、运输等配套设施尚显不足,展馆一年仅举办一两场会展活动,利用率极低。西南商贸城、海吉星物流园、巨洋国际会议中心、奥体中心等会展场所星罗棋布,但与城市相关产业互动性差,接待能力、规模效益明显不足。此外,智慧会展设施建设滞后,办展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会展市场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需求;从人才支撑看,泸州实际开展会展业务有一定占比的只有泸州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等不足10家企业,而且科班出身人员极少,真正熟悉会展业务、了解掌握先进技术、富有操作经验的会展专业领军和高端人才十分匮乏,展会策划、设计、搭建等能力较弱,均无法独立承担类似酒博会、西博会泸州馆等中高端展会设计搭建项目,现代会展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泸州会展办展水平不高,会展活动经济效益较低。

2.2.4 城市对知名会展品牌的吸引力不足

城市魅力是吸引知名会展品牌落户的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泸州GDP在四川排名第六位,位于成都、绵阳、宜宾、德阳、南充之后,综合经济优势不明显。最新的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泸州常住人口425.42万人,排名第7位,泸州会展流量基础尚显不足。而且泸州虽为全国旅游城市,但和成都、重庆相比旅游资源、发展成熟度差距甚远,也无乐山大佛、自贡灯会、雅安碧峰峡等知名旅游IP,旅游资源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足;此外,泸州虽酒旅资源丰富但开发整合不够,未与展会活动有机融合,会展旅游市场尚未发展,也没有专业的会展旅游企业和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对参展商和观众吸引力不足。加之泸州毗邻重庆,不远于成都,发展极易受虹吸效应影响,存在自身流量支撑不够的情况下又被带走部分会展流量的可能。

3 泸州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会展城市路径

3.1 培育特色会展品牌梯队

一是提升酒博会、地标会两大国际性会展活动品牌影响力。酒博会作为泸州会展龙头品牌,通过争取承办国际性烈酒展会、国际性评酒赛事,提高酒博会专业化品质和行业影响力,同时,引导酒博会通过UFI等展览行业国际认证,将酒博会打造为世界知名酒类会展品牌。地标会作为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地理标志产品类国际性展会,可充分发挥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平台叠加优势,通过服务优化、平台完善、品牌提升等方式,塑造地标会品牌;二是持续推动西南商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现有会展品牌展会提档升级;三是依托泸州现有电子、能源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现代医疗服务等产业群,最大限度地挖掘优势产业与会展项目的结合点,积极谋划独具本土特色的行业展会,或引进相关行业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展会、论坛、赛事落户泸州;四是引导区县结合自身特点适时创新举办特色展会,培育发展形成多个展会新支点,形成会展产业集聚区。

3.2 完善会展业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会展行业组织管理机制。成立泸州市会展业协会,推动会展行业上中下游服务资源整合,推动物流、交通、酒店、金融、旅游、娱乐、零售等多方参与共同发展。同时,通过行业自律,指导行业繁荣、规范、有序发展;二是提高会展服务水平和效能。借鉴并认真学习国内外顶级展会的办展理念、管理组织标准、运营管理模式和业务规范,在重大会展项目的组织、策划、招商招展、展示设计、布展、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引进并应用国际标准。培育和吸纳高层次会展创意策划商、组展商、高技术搭建商、展会信息化服务商等,通过精细化、信息化的增值服务,创新“线上+线下”办展模式,开拓数字会展新空间,弥补会展业服务短板,从而提升展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三是落实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积极对接会展科研机构,寻求智力支持。实施“校政企”三方联合培养会展人才的育人模式,持续培养有创意、懂创新、愿创造的会展综合人才,为泸州会展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3 联合开发特色会展旅游项目

深入挖掘泸州白酒历史、民俗风情、长江码头文化、红色基因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内涵,并根据会展产业特点,打造泸州特色的会展旅游项目。一是打造特色会展酒旅项目。发挥泸州白酒产业优势,立足非遗窖池、白酒博物馆、酒镇酒庄、酒谷湖公园、白酒园区等特色泸州酒旅资源,开发“赏文物—忆历史—调美酒—做酒器—看酒企—观酒秀—逛酒市—吃酒宴”全链条具备体验化、产区化、特色化的会展旅游酒旅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会展酒旅品牌,增强泸州作为中国酒城的吸引力;二是以长江文化为主线,联合重庆、宜宾、乐山等泸州周边沿江城市,打造长江生态文化景观岸线,结合区域实际,建设有风景、有风情、有文化、有精神的多彩长江岸线。抓住成都、重庆庞大的旅游外溢市场,联合开发特色会展旅游项目,以会展产业带动旅游消费,以旅游促进会展产业转型。

3.4 打造区域会展合作平台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川南四市及重庆市荣昌区、江津区、永川区等城市接洽,成立区域会展业发展联盟,深入推动合作协议相关事项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会展支持力度与协作力度,进一步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加强重点展会协同合作,实现区域会展经济硬件支持和软实力共建共享,进一步探讨联合办展、轮流办展、一展多址等新的办展模式,实现差异化抱团发展,携手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展会和区域展会合作示范区,合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会展合作平台。大力邀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党政企代表团来泸州参展,组织专业观众观展,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品和企业到泸州参展参会规模及质量,持续深化川渝展会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合作高端平台展会,支持“泸菜泸味”“泸州产”“泸州造”等品牌产品“走出去”,协力推进会展行业交流合作向更大空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猜你喜欢

泸州双城经济圈
泸州老窖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四川泸州大力推广高粱漂浮育苗技术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泸州油纸伞
邢兴怀 泸州老窖香水背后的男人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三年
——大首都经济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