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

2022-11-15张建昆张学杨刘加强刘聘黄少萌汪银梅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08

化工管理 2022年30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市政校企

张建昆,张学杨,刘加强,刘聘,黄少萌,汪银梅(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08)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专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该中心旨在依托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联合建立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教育平台,借助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发挥企业真实工程环境的优势,以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2]。徐州工程学院联合徐州建邦环境水务有限公司、徐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爱尔沃特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申报并被遴选为江苏省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文就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意义、必要性、目标、思路和内容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育中心提供借鉴。

1 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国长期以来的资源高消耗在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环境质量差、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突出,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不仅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还促使了环境相关事业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推动了环境工程相关技术的快速提升,这使得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治理环境污染能力,并能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则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合格市政与环保人才的重任。

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的转型发展中,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的现象尤为突出。在徐州市的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中,煤矿、钢铁铸造、水泥、造纸、焦炼、化工、玻璃、食品加工等企业造成的氰化物、硫化物、氮化物、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严重。例如,采矿场露天堆放的煤矸石经自然风化、降水淋滤后,大量无机盐和微量重金属等直接进入大气、土壤以及水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徐州市受损环境面积大、污染源种类多、污染程度重,受损环境的生态恢复重建已迫在眉睫。基于此,可通过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为解决徐州、苏北乃至江苏的环境问题提供人才保障。因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的建设适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1.2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环境污染治理亟须专业人才,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则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人才质量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指标来衡量,而需由社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评判。这种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对于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步入社会体现各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提升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表现。

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实践教学环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现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3-4]。通过环境化学、流体力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实验与实习,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通过水、气、固废等专业实验、课题设计以及专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程能力;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和企业生产实践等,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加强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适应了提高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3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环保任务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市政与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紧密围绕徐州市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面向水污染治理与环境污染防治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在促进徐淮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水质,亟须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尾水走廊生态工程的建设;为改善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需要加大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分析淮海经济区生态承载力,需进行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和受损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综合研究。而要完成上述不断涌现的新任务,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实力,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提高实验室分析测试能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因此,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适应了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

2 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在建设中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突出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应用,提升科技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深化徐州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改革,构建既能贴近工程实际,又能符合学科发展前沿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市政与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建设,通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运行力度,改善仪器设备及教学环境条件等途径,构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校企的科技、人才、文化、信息、设施等资源优势,在合作培养人才的同时,校企双方在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文化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也进行了合作,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3 建设内容

实践教育中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资源使用效率,形成适合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特色。

3.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实验、实践和设计”为要素,从学科专业基础实验训练入手,通过实验、实习等内容教学,上升到对工艺及设计、设备和控制、施工等各专业技能的培训,再通过科研训练和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实践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优化“专业实验与专业训练、技能培养、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入教学研究,根据校内课程与企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与专业拓展课程等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开展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式、问题探究式、案例讨论式、项目参与式等不同教学模式的研究。深化教学研究,推动以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应用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形成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组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双师团队”,以企业培养计划为重点,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实施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环节在内的企业培养方案。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建立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5],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课堂、实验室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4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结构优化

采取校内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造就一支既具备扎实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和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充实师资力量;依托学校的“教授培育工程”“教师学位提升工程”鼓励专业教师继续深造,提高教师职称和学历;派遣中青年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聘用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博士或高级工程师担任校内课程的兼职主讲教师。校企联合共建企业课程的主讲教师队伍,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双师教学团队,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方案以及考核标准制定、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指导。

3.5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中心服务水平

建设实践教育中心,需要进一步完善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职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合作企业的设备资源、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并修订完善内部设备设施使用管理、实践教学人员管理、实践教学水平考核、实验室开放管理、合作项目管理等一系列人、财、物相互独立的有效管理制度。

3.6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以提高面向市政与环境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导向,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和多元化”的建设原则,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构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生产性实训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功能上体系化。

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内涵还需不断充实、完善,实验教学精品要素资源的范围仍需扩展与建设。此外,需要重点建设扩建、待建的实验室,分阶段建设优化各实验平台,形成集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工程训练中心,如图1所示。

图1 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体系图

3.7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明确建设责任,建立企业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校企联合的力度,加强校企联合的实际效果,根据各实践基地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在专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共同开设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专业的发展。

4 结语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的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求,还有利于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和综合水平,加快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有利于提升高等学校实验室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市政校企
关于市政道桥改扩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顶管法在市政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期刊融合发展平台
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及处理措施研究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