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何盛唐无人对?
2022-11-15□朱历
□ 朱 历
唐朝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将人类对感情的最自然的形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这也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我们看李贺的一生,用“坎坷”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
从族谱上来看,李贺其实是唐朝皇室的一个远支,他的祖上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叔父,当时被封为郑王。不过后来武则天清洗李氏宗室,所以李贺的祖先不得已远遁他乡,从此家道中落,到了他这里,已经非常潦倒。就连他自己都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不过作为李氏宗亲,从李贺身上还是能够看到李唐血液里的那股子拼劲。加上他自幼就非常聪慧,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单独作诗。既然有才华,加上唐朝已经大力推行科举,李贺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曙光,此后他埋头苦读,希望可以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奈何科举一直不顺,最终还是在韩愈的推荐下,做了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
也正是这一连串的打击,加上李贺此后为官时所经历的黑暗,这才使得他写出了不少发泄情绪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正是他失意难过的时候创作的。
李贺写的这句诗确实太经典,以至于后世从他的诗中摘出来单独使用,甚至很多名人都将其视为一个对子的上联,都希望能够对出合理的下联。不过奇怪的是,尽管唐朝诗人无数,但纵观盛唐,却没有人能给对一个非常好的下半句。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当时的创作风气是以创新为主,大家都想写出属于自己的名句,对于他人的名句,一般都是用来参详,并不会刻意模仿或者跟从。
到了宋朝,有一个文学家、书法家叫石延年,这个人除了文采好还非常嗜酒,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聊天,半醉之间的时候正好提到“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不过大家都觉得非常可惜,因为无人能够对出完美的下一句。此时石延年眼睛一闭,马上对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按照《温公续诗话》的记载,当时在场的人都是惊奇无比。
月对天,有情对无恨,月长圆的始终圆满对天亦老的生长兴衰。上下两句,一悲一喜,都体现出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都希望人生可以少些挫折,多些圆满。
虽然前后时隔200 多年,但李贺和石延年心有灵犀,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