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15程璋彪
程璋彪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富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商洛 726301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工作规程和工作力度也在逐年增强,在畜禽产业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毒奶粉”“病死猪加工”等事件的发生,人们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1],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地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检疫重视程度较低
产地检疫是控制畜禽疾病传播,保障动物健康以及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的养殖业现状仍然是散户饲养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并存的,且散户数所占比例较大,农户报检意识差。在进行产地检疫时,数量不一、分布较为分散、报检率低等现状导致了产地检疫难以顺利开展。部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了节约成本,不去现场进行查验生产档案,临床观察等检疫措施,而是不检疫就出证[2]。这样的做法就失去了产地检疫的意义,检疫质量无法保证。
1.2 私屠滥宰屡禁不止
自从开展定点屠宰以来,减少了很多私屠滥宰的现象,在定点屠宰厂(点)进行屠宰也便于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执法工作集中开展。但在农村以及偏远乡镇地区,距离定点屠宰厂(点)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大,一般个体肉品经营户就自己购买动物自己私自屠宰,导致动物来源不明,不可追溯,往往检疫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3 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比较薄弱
根据我国的兽医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县级以上需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要成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但新的《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事业编制,执法权限剥离,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并入农业综合服务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形同虚设 。许多基层存在有岗无人,有人不专业,或年龄偏大等问题。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工作职责也不明确,阻碍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很多检疫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检疫与法律相关的培训,对相关法律认识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很难适应基层的检疫工作,这也导致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1.4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现在动物检疫收费已经全面停止,但基层财政对于动物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过低,导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检疫活动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才能得以实现,但由于资金欠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往往无法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导致部分检疫工作无法进行;二是没有经费保障导致检疫工作公务用车没保障,下乡工作经费不能落实;三是由于大部分地方由于经费紧张,检疫人员动物卫生津贴没有落实到位,挫伤了从事检疫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检疫工作没人愿意干。
2 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宣传工作
各地政府都应当主动加强引导,提升畜禽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产地检疫的重视程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条幅、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民众宣传《动物防疫法》的相关内容,让产地检疫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让所有从业人员能够积极配合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完成检疫工作。
2.2 定期组织培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部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欠缺,定期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可以以考评促学习,制定相应的综合素质考评机制,对于不具备独立执法能力的检疫人员进行脱岗培训。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的检疫能力,规范其检疫行为和检疫程序,真正做到工作中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违规违纪等行为。制定人才引进机制,将懂技术、懂法律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中来,积极的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编制以及薪资问题,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检疫执法积极性。
2.3 加大资金投入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各地应当将这一部分的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当中。将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解决好,将有毒有害动物卫生津贴按要求落实好,不断完善检疫设备,尤其是快速检测设备,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过程中必要的交通、差旅补助等必要费用问题,提高检疫人员工作积极性。注意定点屠宰厂(点)的分布问题,提高定点屠宰厂(点)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加大私屠滥宰打击力度,减少不规范屠宰现象的发生。
2.4 加快推进养殖场户信息化建设步伐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各地要加快推进养殖业信息化管理,落实养殖场户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全面有序推进养殖场户备案制度,养殖场户实现养殖生产档案,防疫档案,网上可查,可追溯,动物及其产品生产、销售全程可追溯,信息共享,全面提高动物卫生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