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媒体的医学科普平台建设
——以WE-Medical Popularization平台为例*
2022-11-15张浩南马乐乐朱俊晖庄安琪李欣悦
俞 锦,张浩南,马乐乐,彭 倩,朱俊晖,庄安琪,李欣悦,李 悦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201318)
1 国内外医学科普发展现状
西方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医学科普。国外较为权威的科普平台包括Pubmed和WebMD,两个平台略有区别:Pubmed专业性较强,使用的人群大多为医学从业者;而WebMD则针对普通大众,平台尽量避免了专业用词,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值得一提的是,WebMD成立至今已有25年的时间,平台在文章的创作、审稿到发布方面都非常专业。内容丰富,涵盖营养、疾病、药品、健身、孕产及育儿等方方面面,甚至还包含了宠物健康的相关内容。
国内的医学科普开展以大城市居多,在大城市主动去了解医学科普方面知识的人数相较于乡村及小城市要多一点。国家疾控中心官网中的健康主题是人们获取最权威医学科普知识的来源。据调查,公众对于医学科普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会主动去搜索相关知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这种趋势不会下降,因此建设医学科普方面的公众号是有需求和市场的。而公众号相较于小程序更便捷,更容易在闲暇时刻翻阅。对于公众号的开发者而言,公众号上发布的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示出来,且不用下载任何应用软件。因此,公众号既在手机内存上占据优势,也在时间上占据优势,仅靠在闲暇时间就可以让读者阅读完一篇医学科普方面的文章。在受众范围上,公众号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可积累口碑,对于影响力的扩大有极大的优势。除了高校医学生之外,其他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以及医学爱好者,乃至普通大众均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来获取医学科普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使大众渐渐提高医学素养。②短视频作为衍生,则有利于吸引那些相对不爱阅读文字,更倾向于浏览短视频的用户。同时,这些用户应该是医学科普针对的重点对象。近年来,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平台用户增长迅猛,短视频已逐渐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阵地。所以短视频也必将成为未来科普的重心。短视频也同样拥有着传播性强、方便营销、制作简单等优势,便于制作与推广。
预防医学的重新崛起,也成为21世纪医学的特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可见,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病才治疗,而更需要无病促健康。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卫生保健知识不够普及,社会人群还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和科学知识来实行自我保健。在寻求健康和推迟衰老的努力中,人们往往过多
2 医学科普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WE-Medical Popularization医学科普平台主要以公众号这一自媒体形式为基础,短视频为衍生来进行运营。选择该形式有以下2个原因:①公众号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碎片化、交互性、群体性等特点,作为医学科普平台的载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以吸引到不少喜欢阅读文字、擅长思考的用户,他们往往渴望获取各类不同方面的知识,只要文章内容精良,他们便会成为黏性最强的一批用户。依赖于现代医学技术和设施,较少发挥和运用人类自我防卫的天然本能——自我保健。让广大人民学会自我保健,担负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依靠自己的保健知识和行动努力,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知识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新任务[1]。要解决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生态紊乱、公害污染、吸烟酗酒、心理紧张、不良卫生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个人行动。这种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是离不开医学科普的。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尽早让群众掌握和应用,需要一个传播科学技术的形式和渠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就是这一传播的理想方式。而自媒体平台正好是医学科普最完美的载体。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会长郭树彬这样形容健康科普具有的重要意义:“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很多已经发生的疾病也能够通过科普更好地预后。”[2]从中便可以看出科普的作用不仅仅只局限于预防,还可以延伸至预后,这也是人们要重视的领域,同时现在许多医生意识到了,医生的职责除了救死扶伤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过程中。有越来越多以张文宏为代表的医生开始科普,向大众科普,以另外一个角度“治病救人”,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医学知识,并从中获益。
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2018年全国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启动仪式上指出:“青年医生,作为医务人员中的新生力量、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肩负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要努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3]这也体现了政府和国家对于新时代医学科普的重视,尤其在如今网络发达、信息快捷的今天,经常会有各种谣言满天飞,这时就需要医护工作者们在医学科普的战场上继续战斗,为大众传输真正正确、有用的知识与观念。
3 预期建设成效
WE-Medical Popularization医学科普平台意图通过公众号、知乎、短视频等自媒体以更易阅读、传播的形式向大众进行医学科普,在此期间通过向大众呈现一些简单而重要的医学知识和医学人文故事,以掌握一些急救的必备常识,同时引导、积累、提高受众的医学素养,有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再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受众的满意程度以及个人对医学知识的前后掌握程度,探究新方式下(尤其在像短视频的自媒体形式下)进行医学人文科普的效果。项目以医学文化科普为主题运营公众号、知乎、短视频账号,尤其以已运营半年的公众号为根基继续发展,通过已具有的用户不断扩大用户的规模,并在期间对用户对可能的目标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研,同时在线下也对医学生开展随机调查,对回收的问卷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并形成调查报告。
项目拟解决如下问题:首先,要选好公众号、知乎、短视频的内容,有计划、针对性地推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文化科普,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兼具的医学人文信息,要使读者有阅读的兴趣,通俗易懂,还能带来一些小知识,切实提高受众的医学人文素养。其次,要让受众通过不同的板块来更加全面地了解医学文化,加深对医学的了解,提升公众的医学素养,以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医学科普平台建设实践
笔者所在的项目组于2020年初即启动WE-Medical Popularization医学科普平台公众号的建设,在指导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经过一年余的学习与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营公众号的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建设主体。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的建设以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团队为主,学生自主讨论确定各期文章、视频的主题和内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由医学院在职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对平台内容撰写进行指导、审核。
建设方式。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同步进行,分别为文字版和视频版,以此供不同需求的读者阅读与观看。
建设内容。目前科普平台内容主要分为3个版块;①医学回廊版块,顾名思义,此版块有关于医学的历史,版块内容分为医学正史、荒诞医学和医学人物3个部分,为增加读者阅读兴趣,扩宽读者的知识面,项目组开创了荒诞医学版块,讲述医学的野史,也让受众侧面了解医学发展过程的艰辛。②医影人间版块,分为当下热议的医学话题、医学伦理2个部分,通过结合当下医学方面的热点事件和讨论一些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医学问题,来向读者传播医学人文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和讨论的兴趣。③叙事医学版块,叙事医学是由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它的存在为医学与人文构筑了一道桥梁,所以项目组将最后的板块设定为叙事医学,希望能够更好地用文字来表达医学,更好地将医学的专业性和普世性相融合,让没有医学经历的读者也能接受医学。
除此之外,项目组持续在每一版块推荐、撰写和制作一系列值得深思、有价值且通俗易懂的文章或音、视频材料,并将引用链接放置于文末供大家参考。项目组希望借此能够利用零碎化时间潜移默化地培养读者的医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在公众号方面,项目组在每篇推送文末设置了“每日一思”板块,每期都会提出一个讨论的开放性问题,读者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发表看法,还可以发表对其他读者给出的答案的看法,以期起到不同观点碰撞的效果,最后项目组会在收集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后,公布相对正确的答案。从而真正锻炼读者对医学的思考能力,并增加读者对公众号黏性的效果。在短视频方面,项目目标群体更倾向于在校大学生,因此更关注视频投放的平台,诸如b站、微博等等。同时在标题、内容的剪辑、配乐等方面则是制作侧重点,在制作完后会请在校大学生预览,并根据反馈进行调修,希望以此得到受众认可。
交流反馈。在每次公众号和短视频的推送后都会留有反馈交流的界面或二维码,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或二维码的数据统计和受众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了解用户对于内容及形式的观感与偏好,以此来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其中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
5 受众对平台反馈的建设反思
项目组成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用户的兴趣度进行了调查,在关于喜欢的内容板块里,“当代热门医学话题”占到了30%、“医剧推荐”占28%、“医学史”占27%、“医学伦理”板块占15%,由此看出大家对于一些热点话题更感兴趣;调查发现不少用户对于插画及一些网络用语十分感兴趣,喜欢视频的用户占40%、喜欢图片的用户占40%、喜欢文字的用户占20%,显然视频是大众最喜欢的一种形式,未来也应以短视频作为发展重心,图文为辅来进行创作;还有一部分用户反馈希望医学科普平台能够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基于用户反馈,医学科普平台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①目前平台的建设原本计划以图文推送为主,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用户更倾向于短视频,可以更多地制作一些时长较短而内容精湛的短视频,投用户之所好,并在每个短视频后增加一个求点赞的动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用户的浏览量和点赞数量,了解到用户对于哪种类型的短视频感兴趣,之后的内容便向着这方面的内容倾斜来创作,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进来。②平台需引入更专业的图文和视频制作人员,增强平台内容的吸引力,舒适的图文与视频的排版对于平台用户而言,也是一处加分项,对于平台本身而言,也能加强一定的竞争力。另外,在应用网络用词及插画的过程中,需在文末加上内容来源,提高推文的可信度,同时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在开展相关调研时,项目组发现有部分的微信公众号对于图文以及视频的转载,没有任何的来源说明且部分内容截取过于片面,大大降低了可信程度,也因此导致了平台用户数目较少且用户质量较低。③要增加更多专业医生或医学教育者创作的内容,以此强化科普平台的专业性和用户黏性,同时也能增加用户对内容的信服度。在调查中,了解到其他部分平台存在对于内容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意图变成“万能的应用”,但没有考虑到,一旦平台的功能越多,核心服务功能就越容易弱化,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关注平台的用户过于杂乱,所喜好的方向不同,直接导致难以确定平台的重点内容,这点对于平台的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6 总结
医学科普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工作,它的对象虽然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但也包括医务人员。有关专家将医学科普划分为群众性科普和高级科普两大战线。所谓高级科普就是针对医务人员的,旨在帮助医学科技人员甚至是高级专家及时了解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推广医药科技成果、新技术与新方法。医学科普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动态发展的目光观察和看待现今生活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事实上,科研人员往往会在浏览到某一科普读物后豁然开朗。因为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学科的分割是人为的。作为一个医学研究人员,在完成学业和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生态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等。同时,医学科普要责无旁贷地向广大医务人员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较广泛的了解。进行医学研究,除了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大量的科普知识作补充。输送知识者,自己必须先输入大量知识,不能不说“高级科普”是一条捷径,医学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