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循经补泻法治疗躁狂症
2022-11-15陈允章刘素琴
陈允章,刘素琴
(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躁狂症,中医也称“癫狂”,是指以情绪高涨或易怒为特征的精神失常疾病,其表现伴随着旺盛的精力、狂妄的言语、多动、幻觉、妄想和紧张症状。躁狂症一般发作持续1周以上,通常伴有阵发性。其在每次发作后进入间歇性缓解期,在缓解期精神状态正常,大多数患者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1]。
本病与先天禀赋、心理因素有关,多由七情内伤所致。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胆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癫因痰气,狂因痰火。基本病机为痰气郁结,蒙蔽清窍,或痰火上扰,神志逆乱[1]。躁狂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该因素只是其中发病原因之一。情绪高涨或易怒是躁狂的特征表现,有时候伴随着思维的跳跃、高声歌唱和奔跑等意志和行为的增强。躁狂症表现为协调的心理运动兴奋,即内在体验、情感情绪、意志和行为能力的和谐,再延伸至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病情严重患者也可能出现不协调的症状,如言语障碍、行为障碍、幻觉、幻听、妄想,兼见彻夜不眠、极度亢奋和其他精神症状。《灵枢·癫狂》曰:“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2]情绪的巨大变动而致神气衰少也是躁狂症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刺循经补泻治疗躁狂症就是通过疏通经脉、调理脏腑、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而达到调和阴阳、宁心守志之功,从而消除躁狂症。
1 针刺循经补泻治疗躁狂症之原理及认识
1.1 针刺循经补泻治疗躁狂症之原理 《黄帝内经》之针刺循经补泻原理是针刺循经补泻治疗躁狂症的理论基础。而《黄帝内经》之中提及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经脉学说,以及经脉气血与五脏六腑的联系,是循经补泻操作的支撑点。八纲辨证,四诊合参,从患者“神、形、气、血”来判断患者与平人之不同之处。《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云:“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3]察神观色,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及情志方面有否异常,是否与四时五行之变更相合,再审其脉,得到五脏六腑的表里虚实之关系。不知病脉之所处,不知三部难懂九候,正如《黄帝内经》所云:“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3];“不知始终,针道咸绝”[2]。因此,天地人合参理论、四时更替理论、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针刺循经补泻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之补泻精髓在于“迎而泻之,随而补之”,用之调理阴阳、泻实补虚为针灸补泻之最终目的。《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2]此之所谓营气和卫气之分,周而复始之运行状况。病在血,调理营血。病在气,补泻卫气。营气循经每天昼夜循环50周。而卫气白天在阳分运行25度,夜晚在阴分运行25度。清气(营气)在下,浊气(卫气)在上[4]。因此,对于营卫之气运行规律的运用和把握,是针刺循经补泻疗法之根本。
对卫气运行时间的准确推算,是泻实补虚成功的关键。营气的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一昼夜“五十而复大会”。但是,以漏水下百刻(漏水下一刻约等于现代14.4 min)计算的卫气,其运行时间对于每一个人各不相同。首先,卫气在人醒来以后进入阳分而且首入太阳经,其次到达少阳经,第三步到达阳明经,最后入于阴(肾经),昼行50刻。日落入于阴分,首先入肾,第二入心,第三入肺,第四入肝,第五入脾,一个循环结束后再入肾,如此夜间循环50刻。因此,阳经及腑病,选阳经上五输穴针刺;阴经及脏病,选阴经上的五输穴及原穴针刺补泻,调和阴阳。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述“天地人和谐统一则病除”的思想。由此可见,准确地推算卫气运行的时间,是针灸循经迎随补泻有无疗效的先决条件。针刺补泻的具体选时方法参考《灵枢·卫气行》。
1.2 中医学对躁狂症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躁狂症的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邪入侵五脏六腑而伤阴。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实证为痰热扰胆,气滞扰心,火内热,热陷心包;虚证则为热火伤阴,气血双虚等。初期可表现为长期失眠症。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致心、脾、肝、胆等经络脏腑阴阳失调,蒙蔽心窍[5]。中医辨证为热证、实证者,多能取得显著疗效[6]。《灵枢·邪客》曰:“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剽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2]“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2]《类证治裁·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7]可见,阳气太盛而卫气难以准时进入阴分,是失眠的主要原因;而长期失眠造成的精神上的困扰和焦虑,是躁狂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3]。使水火相济,阴阳和谐,是中医治疗躁狂症的一大优势。治疗躁狂症的针刺补泻治疗手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其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调和阴阳,泻实补虚。这种针刺技术在古代运用很广泛。中医药对躁狂症的治疗有非常大的优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好[8]。化痰、通经络为针刺治疗躁狂症的基本方法。针刺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针刺疗法可能通过正性调节谷氨酸通路达到治疗躁狂症的目的[9]。可见,中医针刺补泻治疗躁狂症其最终目标是治本。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失眠焦虑型躁狂症 《素问·口问篇》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吸,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3]疏通经脉,调理阴阳,使水火既济,阴阳和谐,则寐安。泻太阳之盛,补肾阴不足,同时疏通八脉交会之处,使经脉流畅,脏腑得到滋养,九针之功,无出其右。疏通此两个八脉交会之处可以消除失眠,减轻躁狂。
操作: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申脉穴,皮肤局部消毒后,选用0.5寸(12.5 mm)毫针,醒来后在卫气进入太阳经(漏水下一刻,或五刻或九刻,以此类推)之前进针。迎着经气来时方向进针,在患者针处有凉感后立即出针,摇大针孔,迎而泻之,泻出阳邪。行针的同时要求患者配合进针吸气出针呼气。同样,在漏水下四刻(或八刻或十二刻,以此类推)之后,也就是卫气到达肾经之后,快要到达太阳经之前(建议到达太阳经5 min之前),此时选足少阴经照海穴进针进行补阴,进针呼气,出针吸气。进针并留针10 min左右,在患者针处有热感后,迅速出针,同时用消毒药棉按闭针孔,以使正气得存,达到补阴的效果,此所谓“随而补之”。经过一泻一补,阴阳达到平衡,失眠症逐渐消除;寐安食可,生活规律,神志相感,心平气和,躁狂症也会随之痊愈。间隔3 d治疗1次,30 d为1个疗程(普通患者1个疗程即可见效)。
2.2 治疗热陷心包型躁狂症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3]躁狂症与心脾关系紧密。心包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心包代为受病,称为代心受邪。心气宜降,接济温煦肾水。如果心气不降,则肾功能受影响削弱,水火不济,则易形成阳盛阴衰从而躁狂。对于热陷心包的实证患者,泻手心包经,祛除阳邪,助正气回归,定气凝神。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关于“治神”的论述,“治神”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的思维之中,尤其是针刺治神[10]。古代医籍中关于治神的论述颇多,如《类经》《标幽赋》《金针梅花诗钞》等医籍对治神均有论述,治神也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治神对针刺的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11]。
操作:选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原穴大陵穴,皮肤局部消毒后,选1寸(25.0 mm)毫针,在日落以后漏水下二刻(或七刻或十二刻,以此类推,卫气进入心包经)前5 min左右进针。患者要配合进针吸气,出针呼气。深度为12.5~25.0 mm,在患者针处有凉感后出针,出针要慢,摇大针孔,尽泻邪气。出针后患者感觉无凉气从针孔泻出后用药棉堵住针孔,以免过分泻出正气。如此,治标固本,心能摄火,火不至于反侮肾水。水火相济,气血流通顺畅,躁狂就会逐日减轻。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对针感的感觉存在差异,所以感受会有所不同。同时影响针感还有正气的强弱、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经气运行的时间段的不同。月圆之时用泻法,即1次/月,1次为1个疗程。
2.3 治疗脾胃失调型躁狂症 《素问·逆调论篇》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3]《景岳全书·不寐》亦云:“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饮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扰也。”[12]脾胃不和,导致睡眠不安,以致内邪滋生,侵扰脏腑。脾主运化,脾也统血。脾运化功能正常,才能布输水谷精微,滋养脏腑。健脾能使身体机能恢复,除痰去湿,阴阳协调,气血流畅。脾胃相合,卧和睡安。
操作:(1)补脾虚。取坐位,选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消毒后,选1.5寸(37.5 mm)毫针,在日落以后漏水下五刻(或十刻或十五刻,以此类推,卫气进入足太阴脾经)后10 min左右进针,患者要配合进针呼气,出针吸气。进针要慢,深度25.0mm左右,针处有热感后留针10 min左右,出针要快,出针后用药棉迅速堵住针孔,使患者觉得补有所得,留住正气。阴分得补,脾胃之气相合,卫气就会正常进入阴分,容易入睡。(2)泻胃实。四诊确定胃有实证后,对于长期失眠躁狂患者,选“谷气三刺”法泻胃经之浊邪之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2]。“谷气三刺”也叫“三刺谷气”。《灵枢·官针》云:“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至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2]也就是说,第一针刺透皮肤,以泄泻卫分的邪气;再刺下去是泄泻营分的邪气;最后深刺,以致到达分肉之间,泄泻谷气中的浊气。具体操作如下:①在卫气到达足阳明胃经(醒来后漏水下三刻,或七刻或十一刻,以此类推)之前5 min,医者选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并消毒皮肤局部。②左手按住穴位附近皮肤,右手持2寸(50.0 mm)毫针先入皮肤2.5 mm,弹其针柄,并摇大针孔,泻其卫气之邪。③1 min后继续进针,进针至25.0 mm后停止进针,手指再弹针柄,摇大针孔,泻出营分浊气。④1 min后继续进针,深入足三里穴分肉间,此时进针长度为37.5~50.0 mm(根据患者神形把握进针)。此时患者感到针所到之处有凉意,立即摇大针孔,缓慢出针,泻出藏于分肉间之邪气。⑤出针后,患者休息0.5 h,当天不进行剧烈运动,不饮酒。“谷气三刺”1次即为1个疗程,普通患者针刺1次/月,疾病好转即停。
2.4 治疗肝阳上亢型躁狂症 肝藏血,肝气主升,宜补不宜泻。生命旺盛则肝气上升。肝胆相照,互为表里。肝气血不足难以助力胆分泌胆汁助消化。疏肝利胆,助力肝增强疏泄功能,避免肝阳上亢,有利于气血津液布输并荣养其他脏腑及经脉。实证泻胆经,祛除湿邪、热邪、浊气,恢复胆分泌胆汁助脾胃消化腐熟功能。补泻后患者阴阳协调,情志和畅,有利于消除抑郁,减轻躁狂。
操作:取坐位,选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太冲穴,皮肤局部消毒后,在日落以后漏水下四刻(或九刻或十四刻,以此类推,卫气进入肝经)后10 min左右进针。患者要配合进针呼气,出针吸气。进针要慢,深度根据患者体形及穴位深浅调整。在患者针处有热感后,留针10 min左右,出针要快,出针后用药棉迅速堵住针孔,使患者觉得补有所得,留住正气。肝经通畅,则带动气血畅行。第2天,泻肝经之表胆经之阳邪,在醒来后漏水下二刻(或六刻或十刻,以此类推,卫气进入少阳经)之前5 min进针刺阳辅穴,进针要快,深度25.0 mm左右,迎着经气来时方向进针,进针后患者针处有凉感后立即出针,摇大针孔并缓慢拔出,泻出邪气。行针的同时要求患者配合进针吸气、出针呼气,以祛除阳邪。此补泻1次/周,30 d为1个疗程。
3 验案举隅
3.1 验案1 患者,女,17岁,2015年9月15日就诊。主诉:失眠1个月余。患者自诉2015年夏季以后就一直难以入睡,进入秋季以后彻夜难眠,易醒,同时出现幻听、幻觉。西医及心理医生诊断为躁狂症,予安眠药(具体不详)及心理疏导,成绩先升后降,后来无法正常上学。刻诊:彻夜难眠,易醒,伴有幻听、幻觉,纳可,二便尚调;舌红,苔燥,脉大而滑。西医诊断:躁狂症。中医诊断:癫狂;辨证:痰火扰心,阳盛阴衰(阳实而阴虚)。当即约定第2天(2015年9月16日)复诊,并请记住早上醒来时间。
2诊:2015年9月16日,患者05:45:00醒来,在患者醒来后(以患者醒来时间计刻,下同)漏水下五刻(卫气进入太阳经,约06:57:00之前5 min,皮肤局部消毒以后,用0.5寸(12.5 mm)毫针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进针7.5 mm。进针同时要求患者配合吸气。不足2 min,患者有明显针感,针下有凉意。立即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同时患者配合呼气,迎而泻之,尽泻邪气。患者明显感到畅快身体轻松,若有所失。在漏水下八刻(卫气进入肾经,约07:40:00)之后10 min,再次用0.5寸(12.5 mm)毫针针刺足少阴肾经照海穴,迎着卫气去向入针,也就是循经“随而补之”,同时要求患者配合呼气,进行肾经正气回补。约15 min后,患者感到入针温暖,整个脚部都是温热针感。有了针感以后,要求患者配合吸气出针,并同时用消毒药棉按闭针孔。
3诊:2015年9月17日,患者诉昨日下午头痛缓解,19:00:00左右当即入睡,今日08:00:00左右才醒。予调理肝、脾经。日落时间18:09:00,选肝经太冲穴,皮肤局部消毒后,用1寸(25.0 mm)毫针在日落后漏水下四刻(卫气进入肝经,约18:54:00)之后10 min左右进针。患者配合进针呼气,出针吸气。进针要慢,深度12.5~25.0 mm,在患者针处有热感后,留针10 min左右,出针要快,出针后用药棉迅速堵住针孔,使患者觉得补有所得,留住正气。日落后漏水下五刻(卫气进入足太阴脾经,约19:09:00)之后10 min,取坐位,选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皮肤局部消毒后,选1.5寸(37.5 mm)毫针,进针深度25.0 mm左右,留针10 min左右,其余操作同太冲穴。这样经过1个多月的针刺调理,患者逐渐恢复正常,还准时参加了高考。
4诊:2016年6月11日,予再次平补平泻手少阴神门穴。1年后随访,患者食可寐安,精神见长。5年后随访,期间未有躁狂症再次发生。
按语:患者由于身感外邪以致经脉堵塞,又因阳气太盛而脏腑受伤,阴阳不接、水火难济、荣卫不通,导致营气、卫气难以起到正常的阴阳调和的作用,再加生活起居失调,情志受伤,饮食起居失调,躁狂症病发。躁狂症病机是由痰气郁结,蒙蔽清窍,经脉堵塞,阴阳失调等原因致病。治法为针刺循经泻其阳邪之有余,补其阴之不足。初诊四诊合参,阳盛阴衰,决定泻实补虚。2诊补泻调理阴阳跷之虚实,调和阴阳,泻申脉穴,补照海穴。3诊补益脏腑,予补太冲穴、三阴交穴。4诊宁心定志,予平补平泻神门穴。针刺循经补泻治疗痰火扰心型躁狂症有效。针刺循经治疗急性、短期起病者的疗效比较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此番操作,正是《黄帝内经》中循经“迎而泻之,随而补之”之精髓。
3.2 验案2 患者,男,58岁,2019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躁狂失眠1年余。患者自诉2018年丧妻,心理受到重大打击,已1年多无法正常入睡,平均每天只睡3 h左右,睡眠质量差。有时彻夜难眠,同时幻听、幻觉,自觉生存环境苛刻,生命无意义。多言,每天放声高歌。工作懈怠,情绪低落,易悲易哭,丧失求生意志,伴随轻度抑郁。心理医生诊断为“躁狂症”。具体治疗不详。刻诊: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伴幻听、幻觉,情绪低落,纳可,二便尚调;舌红、无苔,肾脉小迟。西医诊断:躁狂症伴轻度抑郁。中医诊断:癫狂;辨证:火盛伤阴,阳实而阴虚(肝阳上亢)。当即约定第2天(2019年10月21日)复诊,并记住早上醒来时间。
2诊:2019年10月21日,患者06:15:00醒来,在患者醒来后漏水下九刻(卫气进入太阳经,约08:10:00)之前5 min,皮肤局部消毒以后,用0.5寸(12.5 mm)毫针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进针7.5 mm。进针同时要求患者配合吸气。不足2 min,患者有明显针感,针下有凉意。立即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同时患者配合呼气,以泻阳邪,此之谓“迎而泻之”。出针后患者明显感到畅快身体轻松,若有所失。在漏水下十二刻(约08:53:00)之后10 min,再次用0.5寸(12.5 mm)毫针针刺补法足少阴肾经照海穴,迎着卫气去向入针进行随着经气去向而补之,同时要求患者配合呼气,进行肾经正气回补,以滋阴长。约10 min后,患者感到入针的孔穴温暖。有了针感以后,要求患者配合吸气出针,并同时用药棉按闭针孔,以补肾阴。
3诊:2019年10月22日,患者诉昨日21:00:00左右当即入睡,今日04:30:00左右才醒。予晚上日落后针刺调理心包经。日落时间17:50:00,选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大陵穴,皮肤局部消毒后,选1寸(25.0 mm)毫针,在日落后漏水下二刻(卫气进入心包经,约18:05:00)前5 min左右进针,深度12.5~25.0 mm,其余操作同2诊针刺申脉穴,出针后患者感觉无凉气从针孔泻出后用药棉堵住针孔,以免过分泻出正气。随后在日落后漏水下四刻(卫气进入肝经,约18:35:00)之后10 min左右进针肝经太冲穴,深度12.5~25.0 mm,留针10 min左右,其余操作同2诊针刺照海穴。经过两次针刺调理,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按语:患者由于受到情志影响,肝阳上亢,扰乱神志,又因阳气太盛而脏腑阴阳失调,荣卫不通,再加情志受扰,起居失调,以致躁狂症病发。肝阳上亢型躁狂症是由肝失疏泄而肝阳上亢,火扰神明,导致阴阳失调而致病。治法为疏肝利胆,恢复肝的疏泄功能,沟通阴阳,恢复神明。初诊四诊合参,诊断为阳实而阴虚,决定泻实补虚。2诊泻阳邪之有余,补阴经之不足,予泻申脉穴、补照海穴。3诊调理心包经,凝神定志,予泻大陵穴。
4 讨论
针刺循经补泻法治疗躁狂症,是古代针刺循经补泻技术在现代中医实践中的一种传承和创新,可补阴精之不足,泻阳邪之有余,调和阴阳,宁神静气,其作用直接而有效。躁狂症是一种情绪失调的系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易激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严重者可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易给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13]。躁狂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多怒为特征[14]。《灵枢·五色》曰:“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2]表现为幻觉和有厌恶感的精神异常,是由于阳邪侵入阳分而阳气过盛引起的疾病,治疗时要灵活变通施治。
中医学对“狂证”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5]。采用针刺循经补泻治疗躁狂症有一定的疗效,急性起病者的疗效比较好,配合中西医的其他方法治疗效果更佳。中西医结合治疗躁狂症有良好的改善病情、减少毒副反应的作用[16]。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躁狂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17]。对于严重的躁狂症患者,在对其治疗过程中,要进行严密的监护,家属还应该配合护理,防止自杀以及伤人毁物的情况发生,同时,患者还应该接受心里辅导治疗和药物治疗。将整体护理应用于躁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18]。躁狂症患者会伴随轻度抑郁。对于无法用针刺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改良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躁狂症效果明显,安全性高[19]。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快而好,副反应少[20]。
由此看出,无论是痰火扰心型躁狂,还是脾胃失调型躁狂,亦或肝火上亢型躁狂,都可以针刺循经补泻治疗,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躁狂症是由痰气郁结,蒙蔽清窍,经脉堵塞,阴阳失调等原因致病。实践证明,针刺循经补泻治疗躁狂症,疗效好,恢复快,病程短,直接循经补其正气不足,泻其邪气有余,调理经脉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则病已。综上所述,针刺循经补泻技术临床治疗躁狂症,在治疗躁狂症的同时,兼治抑郁,并调理了脏腑,具有满意的效果,为治疗精神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