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迎春活血化瘀安胎学术观点探析*

2022-11-15黄碧琴张迎春

中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瘀活血流产

黄碧琴,张迎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研究[1]表明70%复发性流产归咎于血栓前状态,当前血栓前状态(PTS)日益成为复发性流产、先兆流产的研究热点,此病理改变属于中医“血瘀”范畴。而基于传统安胎理论,活血化瘀的药物多被列为妊娠禁忌药物,如当归、赤芍、丹参、牡丹皮、川芎、益母草等都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而桃仁更被认为有动血之弊。随着现代人群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复杂化、人工流产造成的诸多影响,人们的体质也悄然发生变化,往往容易形成瘀血阻络型体质,因此活血化瘀的药物不仅可以被大胆地应用于保胎领域,而且临床非常有必要使用此类药物。张迎春(以下尊称张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北中医名师,湖北省首届中青年知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学科带头人。张师行医多年,医学功底深厚,在中医药治疗女性疑难杂症方面有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尤其在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及孕期安胎方面独有建树。张师是“活血化瘀法”应用于临床安胎的先行者。笔者跟师多年,现就张师活血化瘀安胎的临证经验予以分析总结,旨在探析张氏活血化瘀思想,为中医妇科临床安胎用药提供参考。

1 秉前人思想,注重活血安胎

中医安胎之法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在安胎中惯用以补为主的“静”药,补脾肾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于所有的证型,而活血化瘀类“动”药,有动胎之弊,将其应用于安胎方中历来存在争议,活血化瘀药物在妊娠期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受《黄帝内经》“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实宜决之”的影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中提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妇人怀娠,腹中疒丂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首次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安胎中,为后期活血化瘀疗法在安胎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清任《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指出:“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胞胎,从旁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创少腹逐瘀汤安胎治疗。由此可见,瘀血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气血不得顺利运行下注养胎,瘀不去,则胎不安。张师认为此时予以活血化瘀,则瘀去络通,冲任畅达,胎有所养,邪去胎自安。目前很多医者将活血药物灵活运用于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 承现代医学病理机制,运用活血化瘀法安胎

随着对流产病因之“血栓前状态”的深入了解及研究,血栓前状态对妊娠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血栓前状态孕妇的血液往往处于异常高凝状态,因凝血功能异常增高、纤溶功能降低而致纤维蛋白沉积于胎盘和子宫局部组织,改变胎盘的血流状态,局部组织形成微血栓,影响母胎物质交换,降低胎盘血流灌注量,胎盘血供能力降低,胎儿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导致胎儿因发育不良而流产[1]。患者易发血栓,还与复发性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有关[2-6]。血栓前状态的病因有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由于凝血相关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缺乏引起,后者主要与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获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获得性活性蛋白C抵抗(activ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等引发高凝状态的疾病有关[7-8]。临床针对血栓前状态开展的辅助检查有:相关基因检查、D-二聚体、抗β2蛋白抗体、血小板聚集率、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阴道B超检查子宫动脉血流等。血瘀证与现代医学对血栓前状态的认知高度一致,两者均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9]。因此子宫内血流供应充沛与否与胚胎的发育密切相关。张师认为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孕妇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子宫动脉阻力,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使子宫血供充足,充分营养胎儿,提高保胎成功率。张师受张仲景活血化瘀思想的影响,临床安胎常在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当归贝母苦参丸等经方基础上加以拓展运用[10],常用当归、川芎、白芍、丹参、牡丹皮等活血安胎,结合患者具体证型,辨证用药,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3 活血化瘀须辨证施治,活血不忘调气机

《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普济方》中提到:“亦有妇人年方壮岁。致服补暖之药。而使胞门子户反为药所燥搏。使新血不滋。旧血不下。设或有子。不以迟晚则必堕。”从而启示后学,孕期致血瘀原因有多种,治疗妊娠期血瘀证,不可只知攻伐,一味破血逐瘀,而应通过辨证论治,以辨虚实寒热。肾之元气亏虚,气虚不能行血,血行迟涩而成血瘀;阴虚内热或血分实热,血液熬炼成瘀;寒凝胞宫,血行凝滞成瘀;七情内伤,而致气滞血瘀,瘀阻子宫冲任,使胎元失养而不固,故宜审因论治。因此在治疗时,针对不同“瘀”形成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如益气活血化瘀、补肾活血化瘀、滋阴活血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温经活血化瘀。“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调畅气机,是活血化瘀安胎的重要方法,在活血化瘀药物中稍加入通利血脉之品,气血调和,胎儿自安。在理气药物的选择上,张师常用砂仁、香附、丹参、延胡索等。张师盛赞香附行气之功最优,认为“血气药必用之”。活血药中当归及川芎誉被为“血中之气药”,因其能活血养血,又能调经行气,深得张师重用。林蓉等[11]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症早期先兆流产患者30例,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得以显著改善,12周活胎率为73.3%。赵翠英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清热法治疗虚火内扰,迫血妄行致先兆流产患者40例,总有效率达95%[12]。水正等[13]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先兆流产68例,方药如下:小茴香6 g,干姜1 g,延胡索3 g,没药3 g,当归10 g,川芎3 g,肉桂3 g,赤芍6 g,蒲黄10 g,五灵脂6 g。夹热者加黄芩6 g,生地黄10 g;夹寒者加艾叶6 g;气虚者加黄芪15 g,山药15 g;气滞者加香附6 g,香橼3 g。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0%。

4 活血止血,祛瘀生新

《血证论》中提到:“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离经既久,则其血变作紫血。”指出凡是离经之血,无论其色鲜红或者色黯,均为瘀血,瘀不去则冲任不通,瘀不散则新血不生,胎失所养,治疗以止血化瘀安胎为要。张师认为血不归经而致阴道出血或宫内积血,一味运用止血药强止其血后,经络瘀塞,易为瘀血之证,故止血之方多配伍活血化瘀之品,止血不留瘀,活血而使血归经。前人有“诸花皆升,诸子皆降”之论,桃仁善治疗在下之瘀血。三七具有活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兼补益之功。常用三七粉3 g冲服,桃仁6~10 g,二者常被用于治疗妊娠期抗磷脂综合征及子宫血流阻力大,甚至双侧子宫动脉血流缺失的患者。张师常在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或宫腔积血不消时选择以上两味药物,以活血化瘀止血,促进宫腔积血的排出或吸收。亦有文献表明,活血化瘀的中药能加快绒毛膜下血肿及胎盘后血肿的吸收,可能与活血化瘀药物能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宫腔坏死组织有关[14]。但临证时需密切关注患者腹痛、阴道流血量及血色等情况,服药后若阴道流血为褐色或黑色,考虑宫腔积血排出可能性大,应及时予B超监测以了解胚胎发育及绒毛膜下血肿范围变化。张师承《黄帝内经》之法临证常用海螵蛸,多取其补肾收涩止血之功,兼温和化瘀之力[15],而茜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之效,两者相伍时常治疗阴道活动性鲜红色出血,寥寥数味,活血止血兼备。黄艳娟等[16]利用寿胎丸加减治疗68例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液患者,发现患者佐以三七粉或益母草治疗后效果显著,总好转率为100%。

5 活血化瘀安胎用药与“有故无殒亦无殒”

5.1 慎用活血,取药精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记载:“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是妊娠病重要的用药原则。妊娠期用药原本十分慎重,妇女妊娠前3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决定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胎儿的各个器官开始萌芽,此时感染、药物、辐射等因素最易引起胎儿畸形。活血化瘀在安胎领域被列为“禁药”。本着“用药如用兵”的原则,血瘀证的药物选择更是应该精简,同时在临床应用中适当选用药性较缓和的活血化瘀药物,活血不动血,化瘀不伤血。

5.2 因病论治,因人制宜,注重药量 《黄帝内经》曰:“盖妊妇有疾,不可不投药也,必在医者审度疾势轻重,量度药性高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视其疾势以衰,药宜便止,则病去母安,子亦无损,复何惧于攻治哉!”“有是证,用是方”,若妊娠期血瘀证,仍要辨证论治,辅以活血化瘀之品,但其用药需要小剂量递增,重药轻投,勿大量、长时间用药。更要重视个体差异,视体质强弱用药。

5.3 用药轻缓,中病即止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阐明,虽以“禁药”“慎药”等治疗妊娠病,但都以丸散剂徐徐图之,治病与安胎并举,掌握适度原则,遵循“衰其大半而止”,药到即止,而活血化瘀毕竟为驱邪方法,有耗气之虞,不可一味攻伐,以免损伤胎元。

6 典型病案

患者,女,31岁。初诊:2021年5月6日。主诉:停经40 d,阴道出血1 d。患者平素月经规则,量偏少,色暗,夹有小血块,痛经拒按(++),末次月经2021年3月27日,4月30日查血HCG(+)。不良孕产史5次(孕6产0,2次空囊妊娠,2次生化妊娠,1次胎停),孕后一直予黄体酮胶囊口服(100 mg/次,2次/d)、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保胎治疗。现患者停经40 d,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褐色分泌物至今未净,偶有腹痛,休息数秒后自行缓解,平素倦怠无力,食欲一般,尿频,大便溏。舌质暗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沉滑。2021年5月4日查血HCG:3 294.09 mIU/mL;孕酮42.03 ng/mL,雌二醇438.57 pg/mL,D-二聚体0.2 mg/mL。2021年5月5日查妇科彩超:宫腔内见0.6 cm×0.4 cm无回声区,边界清,其内未见明显卵黄囊显示;子宫周边可见液性暗区,其中子宫后方一范围约2.1 cm×1.3 cm;提示宫内早孕可能,宫腔积血。西医诊断: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中医诊断:胎动不安;滑胎。辨证:脾肾亏虚兼血瘀证。治法:补肾健脾,活血安胎。处方:续断15 g,桑寄生15 g,盐菟丝子15 g,白芍20 g,生甘草10 g,当归15 g,川芎6 g,茯苓15 g,泽泻15 g,麸炒白术15 g,砂仁10 g,盐益智仁10 g,山药15 g,乌药10 g,党参15 g。7剂,颗粒剂冲服,1剂/d,分2次服。嘱患者注意休息,调节情志。

2诊:2022年5月13日。现停经47 d,诉仅擦拭时有明显褐色分泌物,量较前减少,腹痛症状缓解,精神可,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暗,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滑。2022年5月12日妇科B超示:宫腔内可见2.0 cm×1.8 cm×1.5 cm的孕囊回声,孕囊周边可见2.0 cm×2.1 cm的液性暗区,血流阻力指数(RI)为0.88/0.90;提示宫内妊娠,宫腔积血。处方:守前方去乌药、益智仁,加三七3 g,桃仁6 g,茜草10 g。7剂,颗粒剂冲服,1剂/d,分2次服。西药处方:丹参注射液1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7 d。

3诊:2022年5月20日。现停经54 d,诉服药3 d后阴道褐色分泌物止,现无阴道出血及腹痛,食欲一般,嗜睡,大小便正常,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滑。查血HCG:100 306.00mIU/mL,雌二醇(E2)2 108.00 pg/mL,孕酮36.30 ng/mL,D-二聚体0.2 mg/L。妇科彩超:宫内早孕(估计孕周约为7周+),胚芽长约1.0 cm,并可见原始心管搏动;子宫动脉RI为0.75/0.75。中药守初诊方去益智仁、乌药。按上法继服7剂。嘱患者定期监测血β-HCG、雌二醇、孕酮、D-二聚体,必要时复查B超了解胚胎发育情况。随诊至孕18周,目前胎儿发育正常。

按语:本例患者既往5次自然流产史,此次妊娠又出现先兆流产征象,B超提示宫腔积血,结合患者病史及舌脉,辨证为脾肾两虚兼血瘀。处方是寿胎丸合当归芍药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菟丝子、续断、桑寄生补肾固冲,以养先天;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砂仁健脾益气,培补后天,先后天相互补充;当归、川芎、白芍、茯苓、泽泻、白术健脾活血化瘀以安胎;桃仁、三七、茜草活血通经以安胎;丹参(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性寒,活血化瘀,凉血除烦,防止瘀而化热,养血活血而不动血。全方共奏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安胎之功,治病与安胎并举。

在当下中医如何精准安胎?通过临床辨证论治,张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活血祛瘀虽不能尽数覆盖中医安胎全领域,但是通过活血化瘀这种祛邪之“通”法,可调节全身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胎儿得以滋养。张师正是通过“以通为补”、扶正祛邪,使邪去胎自安。

猜你喜欢

血瘀活血流产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关于自然流产的知识
做阴超(经阴道超声检查)会引起流产吗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