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ealth和eHealth在中医诊断、非药物疗法及传统功法中推广应用探讨
2022-11-15冉津川陈炳力李超楠阮铄荃杨梦伊屈之榆侯文光
冉津川,胡 静,陈炳力,李超楠,阮铄荃,杨梦伊,屈之榆,侯文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mHealth是由移动设备(移动电话、患者监护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和其他无线设备等)支持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实践[1]。eHealth通常是指在促进、预防、治疗和维护健康中使用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数字游戏、虚拟现实和机器人技术)[2]。随着5G通讯网络和新的诊疗模式需求,mHealth和eHealth技术在医疗系统中逐渐被研究应用,有望成为检测患者健康,缓解老年病、慢性病、健康心理学等医疗压力、均衡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系统模式[1-4]。同时,在疫情特殊时期,远程医疗借助相关网络技术,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医务工作者及健康筛查提供医疗帮助[5-6]。
尽管在中医诊疗体系中,无创中医诊断技术智能化不断发展[7];非药物疗法的智能应用转化不断加强[8-9];传统运动预防疾病不断推广[10];但在主流的智能移动手环及手机中医类APP内容的发展上还有较大空间[11-12]。本文基于mHealth和eHealth技术的发展,探讨其在中医诊断技术、非药物疗法及传统运动的运用,为中医的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1 中医诊断——通过mHealth和eHealth技术,构建中医特色健康监测体系
完善中医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中医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建立中国特色健康监测体系,满足人民养生防病的需求,离不开中医特色健康评估[13-14]。中医四诊为无创诊断,舌诊、脉诊等中医诊断技术在现代计算技术、数学建模、图像分析、声音频谱分析等技术的开发下可对相关中医诊断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设计出舌诊仪、脉诊仪器等[7],但仍存在仪器便携度欠佳、研究使用范围过小、未大规模推广等问题。
将中医四诊技术融入移动设备,建立中医四诊信息技术规范,在研究、推广中医四诊技术,预防、治疗疾病,维护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主流的智能移动设备检测心电图、记录睡眠结构等不断研发推广,为西医疾病筛查、后续诊疗及随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2,15],也为中医诊疗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基于移动电话开展了诊疗体系构想和望诊研究,并在疫情期间结合舌诊图像对诊疗进行了探索[16-18],但其研究内容较少。因此,在四诊仪器和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普及大众的移动手机或平板功能摄像头望诊,借助移动智能腕带进一步的研究切诊,通过移动手机、平板构建闻诊、问诊体系是未来中医诊断体系的发展模式之一。
除中医四诊技术以外,中医健康特色检测体系还可纳入腧穴诊察法、子午流注诊法等。腧穴是内脏生理机能、病理变化的感觉点和反应点,这种反应会随着疾病的消长而发生变化,可用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19]。红外功能镜头可检测腧穴的温度,在某些疾病中具有诊疗评价价值[20-21]。同时,在疼痛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肩周炎中,现多用VAS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基于图像采集标注腧穴诊察法可帮助患者和医生评估疼痛区域,为其提供客观指标。子午流注是人体气血随时辰流注经络盛衰变化的一门时间医学,针对不同时间段睡眠障碍患者可采用不同疗法[22],并可改善睡眠中断的夜尿症患者夜尿情况[23],现阶段智能移动手环设备能记录的睡眠结构,相较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能为其提供完整的睡眠结构[24],如何运用mHealth技术优化相关疾病诊疗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中医诊断还可参与女性月经周期记录,研究表明女性基础体温曲线变化与女性月经周期相关,其异常变化可与人体中医证型相联系[25],但目前研究较少,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2 中医非药物疗法——通过mHealth和eHealth技术,构建中医特色远程智能非药物治疗体系
中医非接触式诊疗模式正在不断探索[16,26],针灸推拿作为祖国非药物治疗方法,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实现科学普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远程辅助治疗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智能化转化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远程指导患者穴位准确定位、获得针刺得气、艾灸灸感、手法标准等,保证疗效;防止晕针、烧伤、艾烟等,保证针灸安全等[27-28]。
开发建立针灸推拿智能机器人,可为患者提供远程三因针灸推拿治疗:“因地——居家医疗场所无差别针灸推拿治疗、因人——个性化针灸推拿治疗方案、因时——根据患者发病和治疗需求时间提供针灸治疗”,并为针灸推拿医师提供可选择的针灸推拿机器人,解放针灸推拿医师高强度负荷劳动。目前,杨华元等研发实现了智能手机蓝牙控制智能艾灸手法模拟样机,可寻找穴位,做出相应的手法,同时,还可对艾烟进行净化[29]。徐天成等[30-31]研究的智能针灸机器人能进行智能穴位配伍、穴位自动定位。龚利等设计的中医推拿机器人可较好地还原治疗医师的按摩模式[32]。但目前其机器人化发展不足,未来还需对针灸推拿智能机器人研究投入更多精力。
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开发远程指导患者腧穴定位或可视化腧穴识别系统软件,红外监测系统艾灸安全性预警和人工远程简单的针灸推拿教导是现阶段可实现的mHealth和eHealth医疗模式。尽管研究显示利用人脸检测跟踪系统、手眼校准等开发腧穴识别定位,但参与移动智能设备不足[8-9,33],目前研究仍需非接触式指导[26]。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搭载红外线镜头可实时观察艾灸温度动态检测,超过上限即可发出预警,可保证艾灸温度的安全性,可为灸法的简单互联网+医疗提供基本条件,患者遵循穴位指导,自行做艾灸。借助mHealth和eHealth开展中医治疗研究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和智能机器人设计。
3 传统功法——通过mHealth和eHealth技术,构建中医全民健身保健体系
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是政策所需[14],同时,传统功法可均衡人体身心健康,改善如血脂等生理指标,有效改善失眠、精神、糖尿病、关节炎、慢阻肺、脑卒中等疾病带来的影响,提高国民体质,可参与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10]。目前,可穿戴设备已实现监测人体休息、步行、跑步、骑车、睡觉时相关指标如心率、步数、距离、睡眠结构、消耗能量,并设有相关健身知识,但主流移动设备未囊括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11-12],因此,基于移动设备发展推广传统功法项目还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VR) 可应用于传统功法项目推广则可增加趣味性,指导运动动作。VR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多媒体和三维技术生成的逼真的视听触一体化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34]。VR技术将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动作拆分,针对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设计成游戏任务,帮助规范动作行为,同时,可增加传统功法的趣味性。
4 小结
5G通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为中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mHealth技术和eHealth技术构建中医诊断-非药物治疗-传统运动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及健康保健体系对平衡中国医疗资源、缓解老龄病及慢性病危害有巨大潜力。同时,参考基于mHealth技术构建的试验设计中医方面相关的大样本人群筛查、治疗、管理试验[15],并基于现状根据中医诊疗特点建立中医mHealth和eHealth试验系统[35-36],将中医四诊技术数据化纳入客观指标,是提高中医非药物疗法、传统运动试验可信度及学科地位的潜在方法之一。目前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中医相关mHealth和eHealth临床试验不足,其技术在中医中的运用值得重视。除此之外,中医运用mHealth和eHealth技术仍需中医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统计、法律等多学科人才共同推进,在各届人士的帮助下,相信中医能得到更好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