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对焦技术与光线运用探析
2022-11-15□王冠
□王 冠
近几年,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视频时代的到来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如何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呢?首先就要从提高前期的拍摄质量开始,保证拍摄画面清晰、可用的同时,还要合理运用光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电视节目。
一、电视摄像对焦的类型及原理
1.对焦的类型
目前,摄像器材大部分具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功能。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摄像器材的推陈出新,很多摄像器材的自动对焦系统已经很成熟,因此,想要运用自动对焦获得清晰可靠的画面相对容易。但是清晰度并不是衡量画面好坏的唯一标准,还需要摄像师更好地运用虚化来营造画面的美感,这就要求摄像师熟练掌握手动对焦技术进行拍摄。手动对焦不仅可以快捷变换焦点,还可以使摄像机在黑暗等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聚焦。比如在访谈节目中,如果背景过于杂乱,摄像师常常会在拍摄的时候将焦点聚焦在拍摄对象的脸上,达到被摄主体清晰而背景虚化的效果,从而获得干净的画面。有的时候拍摄对象不方便或者不愿意在镜头中露脸,可以在其前面设置植物等物品作为前景,将焦点聚焦在前景上,对人物进行虚化,从而达到保护拍摄对象隐私的目的。
通过手动对焦,让焦点在前景、中景、后景之间进行变化,也是许多摄像师的选择,这种拍摄手法往往能够给影片营造出唯美的质感。比如,让焦点扫过整齐排列的物品就可以拍摄出不一样的画面,能够起到引导观众观看的目的。在实际拍摄中,笔者时常会选择这种方法拍摄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石板上的文字或图案。比如在拍摄宣传片《抚顺市交通局开展“雷锋号”双争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让驾驶员和公交车辆整齐地排成一排,通过变换焦点的方式使焦点由远到近扫过每个人,规避掉不需要的杂乱背景,营造出画面的秩序感和镜头的氛围感,使较为单调、枯燥的画面变得更具观赏性。这种利用焦点变化来表现画面的方式,不仅展现了摄像师的创作水平,更使拍摄出的画面颇具深意。自动对焦、手动对焦都是常用的对焦方式,具体工作中要求摄像师在拍摄前充分了解拍摄内容及想得到的拍摄效果,以便选择合适的对焦方式。
2.对焦的原理
在对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对焦的效果,应考虑到对焦遵循的原理,其中景深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景深是指在一个画面中以焦点为中心,区域内处于清晰状态的最大画面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距离焦点较近时,周围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清晰的,距离焦点较远时,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模糊的。一些经过摄影师刻意设计的模糊的画面也会带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感,清晰的画面距离范围可以称之为景深。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应考虑到影响景深的三种元素,分别是光圈、焦距、摄像距离,其中对景深影响最大的是光圈,影响最小的是距离。在拍摄时扩大景深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因此这也是很多摄影师选择大光圈镜头的原因,优秀的大光圈可以使画面展现出焦内锐利、焦外奶化的效果,让摄像师的创作独具艺术效果。通常在拍摄单个人物时,笔者会将光圈设置在f/2-f/2.8之间,拍摄双人时设置为f/4左右,拍摄多人时光圈设置为f/6左右,当然这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正确设置。
二、对焦的技术
电视摄像对焦技术可分为聚焦、跟焦、移焦、虚焦等,这些技术手段需要在不同场景下合理运用。
1.聚焦
聚焦这种对焦技术主要应用在新闻类、访谈类节目的拍摄中,由于此类节目的拍摄对象长期处于固定位置和特定方向,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只需要将焦点聚焦在一个特定位置,便能拍摄到较为理想的画面。
2.跟焦
跟焦是指摄像设备根据拍摄对象本身所产生的位移进行焦距的调节,跟焦的目的是保证拍摄对象的画面清晰度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在运用跟焦这种对焦技术的过程中,要求摄像师牢记“近顺远逆、近快远慢”的原则,这也是很多摄像师在大量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所谓“近顺远逆、近快远慢”,具体来讲就是,当拍摄对象慢慢向镜头方向进行移动时,需要对聚焦环进行顺时针调整,转动的幅度要根据距离远近程度进行实时变换;当拍摄对象慢慢远离镜头时,就需要对聚焦环进行逆时针调整,调整的幅度需要随着距离的扩大而不断变小。在跟焦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焦点前置”这一原则,当拍摄对象不断向镜头方向靠近时,为了保证拍摄对象的清晰、完整,焦点也需要随之向前调整。在进行人物拍摄中,笔者通常会将焦点直接设置在人物的眼睛上,以确保拍摄对象脸部的清晰度。
3.移焦
在电视节目摄像过程中,多个拍摄对象在同一个镜头中出现的情况非常多见,这就需要结合拍摄的实际需求,将焦点放在重点拍摄的对象身上。在拍摄中,需要摄像师对景深范围进行更加合理准确的把控,确保重点拍摄对象能够处于远离景深距离的状态,从而实现聚焦的效果。这种呈现方式会给人极强的立体感,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自然并迅速地找出画面中想要突出表达的内容。
4.虚焦
虚焦技术是指维持焦点的虚化状态。拍摄中多数的虚化是对焦失误造成的,虚焦画面无法使用,成为摄影师常说的废片。但是有些虚焦画面却是经过摄影师精心设计的,将其运用到影片中会给影片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今年年初时我们拍摄宣传片《外卖小哥卢旭东》,拍摄时间是晚上8点,选择了一条车辆较多的宽阔路面进行拍摄,夜色中路面车辆来来往往,笔者运用虚焦的拍摄方法,使车辆发出的灯光在虚焦的状态下呈现出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光斑,这组画面不仅没有成为废片,更增添了艺术气息,体现出夜色下灯光流动的城市的忙碌景象。
在电视摄像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就是利用虚焦技术形成焦点之间距离的变化,使拍摄对象在模糊状态和清晰状态之间转换。比如今年5月,我们在拍摄《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进企业》宣传片时就运用了这种拍摄方法。首先将焦点设置在镜头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然后让一名演员由远到近走入画面,营造出虚焦状态,观众在观看时只能看见模糊不清的画面,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随着演员一点点地走近,观众才逐渐看清了他的面貌。虚焦的拍摄方法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神秘感,更能很好地体现出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这种技术在电视剧、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十分常见,目前,在纪录片等电视节目中也得到了有效运用。
三、光线的利用
在电视摄像过程中,为了提高画面的整体质量,需要做好光线的运用。光线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自然光
自然光是非人造光线发射出的光,自然光的最大来源就是太阳。在电视摄像过程中,自然光的运用十分重要。自然光具有亮度更高、使用范围更广的优势,它的光线均匀,与人工光有明显区别,自然光下拍摄出的画面会给人以很强的真实感,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有的环境氛围。
但是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自然光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自然光是一种固定光源,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发生不受人为控制的改变。一般正午时阳光的色温约为5300k-5500k,光在这一阶段最亮,我们称之为“硬光”。阴天的时候,天空的光线色温约为7700k,我们称之为“散射光”,而在早晚时的色温就变为约2000k-3000k,光线呈现的效果相对较为柔和。有些时候太阳会被云层遮挡,光线将会出现突然变暗或者变亮的状况,在这种光线环境下被拍摄的物体或者人物的明暗度也会随之变化,给拍摄造成不便。例如,一次我们在摄制一个访谈类节目时,最初选择的拍摄场地是一处带有玻璃天井的宽阔大厅,由于当天是多云并且风很大的天气,在拍摄过程中大厅的光线便出现忽明忽暗的效果,这样光线变化极快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极为不舒服,又会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环境的变化上来,同时这样的光线效果还直接导致了被采访者一旦说错话需要剪接时,由于光线不一致而导致镜头穿帮的情况发生,最终我们重新选择采访场地,才使访谈顺利进行,所以在摄制这类节目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光线的变化,尽量选择光线变化不大的环境进行拍摄,避免光线给影片造成的负面效果。当使用延时拍摄时,这种光线变化也会随之加快。光线的变化要求摄像师能够合理地利用光线,有效烘托画面氛围,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引起观众的共鸣。
2.人工光
人工光能够有效地补充自然光在拍摄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可以模拟出自然光线,并景物或人物塑造出独特的效果。例如要拍摄一组阳光从室外照射进窗户的画面时,由于连续阴天导致无法拍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窗户外设置人工光源以模拟阳光照射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拍摄时间及人员成本,还能够更好地调整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从而达到更快、更好的拍摄效果。
在室内拍摄时,通常可以选择柔光灯、聚光灯、镝灯等人工光源,不同光源的灯光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光效。应用人工光线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更能屏蔽掉不必要的光源形成的杂色光,从而实现拍摄的预期效果。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有现场美术指导进行灯光的辅助设计,可以更好地增强拍摄效果。
四、光线的特点与作用分析
摄像师想要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视觉艺术氛围,就需要将不同的光线安置在不同的照射角度,照亮物体或人物。拍摄角度与光投射方向一致时是顺光,在顺光的情况下,物体或人物的色彩饱和度较高、拍摄出的画面清晰,适合展示细节。顺光是拍摄中使用率较高的光线。当光从被摄物体或人物的后方照射过来时,这种光线就是逆光。相对于其他光线,逆光拍摄比较困难并且难以掌握。在这种光线下,被摄物体或人物的饱和度和清晰度均有所下降,有时由于光线的亮度过强,还会使被摄物体或人物被光线包裹住,从而画面中只能显示一片白色,这让许多刚入门的摄影者头疼不已。但是如果学会逆光拍摄,也会使画面质量有很大提升,逆光拍摄可以营造出温馨、时尚等不同的风格,也可以营造出剪影的效果,给影片增添艺术气息。比如流转的星空、车水马龙的城市夜景等,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光线在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变化,还要对光线进行有效的运用和控制,这样才能提升影片的视觉效果。如何运用和控制好光线呢?对光线进行遮挡就是一种有效的控光手段。经常有人说摄影灯光是“三分打、七分遮”,遮挡光线可以赋予被摄物体和人物的全新视觉效果。例如在拍摄《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百名记者进企业》宣传片的过程中,我们想要一条光线直射向前,让一名记者走在光线中,从而营造出走向光明的效果。但由于拍摄现场比较空旷,对光线控制难度较大,我们利用遮光板、遮光布等进行遮挡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选择了一个很大的房间进行拍摄,利用房间的门作为遮挡,让光线透过门射到地面,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拍摄效果。
光不仅可以被运用于照亮物体,也可以透射过物体来制造出影子的效果。比如,将格栏栅板放在灯光前方,就可以营造出一道道的影格效果,这种效果不仅可以展示环境,还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从而提升视觉效果。通过玻璃等一些透明物体来折射光线,也是提升画面效果的好方法。对光线的运用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摄像师及灯光师进行不断尝试并灵活运用,从而使光线为影片增添色彩。
灯光还可以营造情绪和氛围。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光线可以明、暗及色温的冷、暖等方式来表达情绪,这也是拍摄者赋予影片的一种独特方式。拍摄不同特点的人物,选择的光线也有一定的区别,作为摄像师一定要特别注重这一点,明确拍摄不同场景和人物时表达方式上的区别,切勿使用与环境和表达内容不搭调的光线进行拍摄而引起观看者的不适。
五、运用光线的注意事项
对光线的合理运用是拍摄出优秀作品的关键,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利用光线的时候,不同物体表面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效果也大有不同。通常可以将物体分为吸光体、反光体以及透明体三种类型。吸光体的表面通常纹理粗糙不平,如橡胶、皮革、木器等;反光体表面则十分光滑,如镜子等;透明体通常是指玻璃、塑料等。不同的光线透射到不同物体上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摄像师应在平时多观察,利用光线的特点拍摄出好的作品。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电视摄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想要拍摄出质量更高的影像成片,最终还是要重视技术的运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像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像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摄像器材使用方法,优化摄像和制作技术,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视频作品,为广大观众呈现更多的优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