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饮病证治探仲景顾护脾胃思想*

2022-11-15黄震洲钱占红任存霞荣宝山

河南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煎药半夏大枣

黄震洲,钱占红,任存霞,荣宝山

1.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2.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张仲景治疗各种疾病均顾护脾胃,这一原则亦体现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痰饮病的辨治中。痰饮形成根本为脾阳虚,水饮停留不化,痰饮既成,又随气血流布周身,而成他患,故治疗时需兼顾扶正祛邪,祛邪而不伤脾胃,扶正而不遏气血。笔者从痰饮病病机、治则、方药、病情缓急、药后调护角度探讨如下。

1 病机

《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临证指南医案》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1]《四圣心源》言:“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2]《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强调了脾胃健运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性。《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言:“其人素盛今瘦……谓之痰饮。”[3]指出患者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致水液停聚,生成痰饮;痰饮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悬饮、溢饮、支饮。脾为生湿、生痰之源,治病求本,当健脾以绝痰湿发生。痰饮久羁于体内,必与体内糟粕、宿食等相互搏结,化热化火。治疗时势必用到苦寒攻下、活血化瘀等伤及脾胃药物。脾胃一伤,痰饮又生,故治疗需时时顾护脾胃,祛邪不忘扶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顾护脾胃思想贯穿痰饮病治疗始终[4]。

2 治则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脾为太阴湿土,喜(温)燥而恶(寒)湿,赖阳气发挥健运之功。饮为阴邪,易遏阳伤阳,脾阳失运,又可加重饮邪停聚,温药可温阳化饮,助脾健运,布展气机,饮去则阳复。温药可以是甘温、辛温、酸温、苦温之品。《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补之。”《古今名医方论》亦云:“气虚者,补之以甘。”[5]甘味药入脾经,有益气健中、补养脾胃之效。张仲景常用甘草、大枣、蜂蜜等甘味性温之品补脾护脾[6]。《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虚易生痰湿,苦温之品可燥湿化痰祛其标,同时以酸敛之品制约辛散之弊[7]。

“当以温药和之”之“和”,即和其不和,其主要作用脏腑为中焦脾胃,具有相反相用、和合药性、缓而不慢等特点[8]。即在使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时,不可过量,防止过犹不及,且要与行气、消饮、通阳之品配合使用。张子和言:“饮当去水,温补反剧”。魏荔彤在《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中亦载:“痰生于胃寒,饮存于脾湿,温药者,补胃阳,燥脾土,兼擅其长之剂也;言和之则不专事温补,既有行消之品,亦概其例义于温药之中,方谓之和之,而不可谓之补之益之也。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9]。

3 方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仲景选方20首,用药33味,共用了五大类治法。①温阳化饮类,如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五苓散、泽泻汤、小半夏汤等。针对脾肾阳虚,气不化水以致水湿停聚之证,以茯苓、白术、桂枝等温阳健脾、利水化饮。赵锡武言:“五苓散为中焦淡渗健脾之剂,能恢复脾的功能,使脾阳振而吐泻止,而小便始利。”[10]②表里双解类,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针对表寒内饮之证,在解肌发表的同时佐以甘草、生姜等调理脾胃,以助解表之力。《本草汇言》载:甘草“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11];《神农本草经》[12]载:大枣“安中养脾……补少气,少津液”。大青龙汤中麻黄用至六两,其发汗之力峻烈,故加生姜、大枣合甘草以培中气,防其过汗而亡阳。又加辛甘大寒之石膏,既可辛寒解热以败胃火,又因甘能生津液,是预保阳明,存津液之先着,正如柯琴《伤寒来苏集》所言:“用石膏以清胃火,是仲景于太阳经中预保阳明之先着,加姜枣以培中气”。[13]③疏导肠胃类,如己椒苈黄丸、厚朴大黄汤。针对饮热胶结于胸腹,腑气不通之证,腑以通为顺,胃以降为和,故以苦寒能降之品通腑泻实以复脾胃升降之能。正如《张氏医通》载:“此支饮胸满者,必缘其人素多湿热,浊饮上逆所致,故用荡涤中焦药治之。”[14]《医宗金鉴》亦言:“支饮腹满,邪在胃也,故用厚朴大黄汤”。[15]④泻水逐饮类,如葶苈大枣泻肺汤、甘遂半夏汤、十枣汤。针对饮邪壅肺、留饮欲祛之证,在峻药祛邪的同时配以大枣、蜂蜜等滋养脾胃,顾护胃气。如十枣汤中以肥大枣十枚为君,以顾其脾胃。《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载:“沉取既弦,则邪之深伏胁下,自成一巢穴,如孤军独立,非单刀直入之将入虎穴而求虎子,不足以破其险阻也。芫花、甘、戟专主逐水祛湿,直达水饮窠囊之处,取效甚捷;和以枣肉,令不伤胃。治水之专剂,正所以攻胁下屈曲之邪,至当不易也。”[9]甘遂半夏汤中“芍药、白蜜不特安中,亦缓药毒耳。”[16]⑤扶正祛饮类,如木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组方时多以甘草、大枣、蜂蜜、饴糖等甘味药培补中气,使邪祛而脾胃不伤。

4 病情缓急

痰饮实为水液代谢失常所致。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常以援物比类之法,即以自然界的现象阐释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等,而水液代谢在人体中的过程与自然界江河的流淌相似。江河在自然界中的流淌异常主要分布在枯水期、汛期两个阶段。枯水期江河水量减少,在一些平缓地段、支流地段容易出现杂物瘀积甚至断流现象,相对应的措施为在巩固堤坝的基础上疏浚河道,给水以出路。对于痰饮病而言,此期处于病情较缓、症状较轻阶段,患者仅表现为脾虚湿盛痰饮内停证,或郁久化热,与燥屎、食积等搏结之证。治宜健脾与淡渗利湿、泻下攻积相合,以甘草、生姜、大枣、白术等护脾胃以固本[17];以茯苓、桂枝、葶苈子、大黄温阳利水、泻下攻积以治标。如苓桂术甘汤治脾胃阳虚饮停心下证,方中以茯苓、桂枝通阳利水,以白术、甘草健脾燥湿,益气和中。大青龙汤为治外寒兼里热之方,方中麻黄用至6两,发汗力峻猛,发汗太过则伤脾胃,故以生姜、大枣健脾胃、养阴津。汛期则容易出现洪水泛滥甚至溃堤的危险情况,相对应的措施为在巩固堤坝的基础上开闸泄洪,甚至主动决堤分洪以防止大面积的溃堤。对于痰饮而言,“标”象更急更重,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其标。如甘遂半夏汤,剂型为汤剂,金代李杲指出:“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然汤终属饮,在痰饮病脾胃本虚的基础上易致脾胃更伤,再加上患者反复出现“利”与“心下坚满”等症,为防久利耗伤气阴累及脾胃,故以甘草、白蜜以及顿服法等方式顾护脾胃。再如十枣汤证,虽名“汤”,但实为散剂,是以枣汤冲服三药。金代李杲指出:“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十枣汤主治饮停胁下,癖结不散之悬饮。所谓“悬”即如物悬空之意。饮悬半空,气血阴阳输布升降失司,非芫花、甘遂、大戟等峻猛之品,难达“去宛陈莝”之目的,而祛邪之品易伤及脾胃,故选十枣为君,以顾其脾胃,缓其峻毒。《伤寒附翼》载:“仲景利水之剂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已虚,而毒药攻邪,脾胃必弱,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主宰其间,邪气尽而元气亦随之尽,故选枣之大肥者为君,预培脾土之虚,且制水势之横,又和诸药之毒,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18]。

5 煎药、服药注意事项

煎药、服药注意事项为仲景顾护脾胃思想的重要体现。《长沙方歌括》载:“有此病必用此方,用此方必用此药,其义精,其法严,毫厘千里之判,无一不了然于心……宜汤、宜散、宜丸,一剂分为三服、两服、顿服、停后服、温服、少冷服、少少咽之,服后啜粥、不啜粥、多饮水、暖水之类,而且久煮、微煮、分合煮、去滓再煮、渍取清汁,或用水、或用酒、及浆水、潦水、甘澜水、麻沸水之不同。宋元后诸书多略之,而不知古圣人之心法在此”[19]。

5.1 煎药注意事项《本草纲目》载:“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则药也无功。”[20]可见,临证疗效的好坏除辨证准确、用药合理与否外,煎药注意事项亦不可忽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涉及煎药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先煎、后下、久煎、去滓再煎等。仲景在煎药注意事项当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中麻黄先煎。现代研究发现[21],麻黄先煎去沫后,可减轻对人体胃部及气道黏膜产生的刺激性伤害。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甘遂半夏汤中半夏用法为生用、久煎,现代研究发现,半夏生用祛痰作用最强[22],久煎可减轻对胃、肠、眼、咽喉的刺激[23-25]。

5.2 服药注意事项《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涉及服药的注意事项包括:服药时间、服药人群、服药剂量等。十枣汤服用时间为“平旦”,《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平旦”时,脾胃耐攻伐之力较强。用量根据“强羸人”的不同,斟酌用量(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依据药后反应逐渐加量(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以免伤及脾胃。“快下后,糜粥”,充养胃气,使邪祛而正不伤[26-27]。甘遂半夏汤,药性峻猛,仲景采用顿服法,中病即止[28]。仲景唯恐“汗、利小便”之法过度耗损人体阴津,故在五苓散的煎服法中强调用白饮(米汤)调服,以顾护脾胃,调和诸药。药后“多饮暖水,汗出愈”,温脾胃之阳,复脾胃运化之功[29]。

6 结语

脾胃五行属土,有化生气血以濡周身之功,居于一身之中,为阴阳气机升降之枢。脾胃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疾病的向愈与否。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不仅化生因祛邪而耗损之精微,同时各种药物功效的发挥也须先经脾胃的纳运和转输,方能达于病所。所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论虚实,必须时刻注意顾护脾胃,以达“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目的。虚者,扶正的同时,须健脾利湿,行气行血以防壅中碍胃。实者,祛邪的同时,须芳香醒脾,温中健脾助运以防祛邪伤正。正如叶天士[1]、李中梓[30]等所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猜你喜欢

煎药半夏大枣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古方常用之半夏,有哪些功效呢
基于互联共享的煎药平台的建设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半夏入药多炮制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中药并非越浓越好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大枣橘皮汤助消化
半夏入药多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