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22-11-15陈敏
陈敏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完善,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专业技能的课程。只有学好这门课程,才能够为学生今后成为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奠定基础。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形成良好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针对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也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将重点针对高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高职财务会计人才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革,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校必须发挥出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积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视对财务会计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财务会计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在我国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为培养更多的财务会计人才,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财务事业人才。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学科化
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师一般按照会计要素内容进行分章节的讲授,按照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等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学科体系色彩,这种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业务逻辑思维和技能。
(二)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脱节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枝叶工作能力,逐渐增加了会计实训环节,但是时序与理论教学往往分开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对实际的业务没有形成理解和认知,在完成实训任务后对理论知识早已忘记,理论与实践分离。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尤其财务会计课程所涵盖的业务知识内容过于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许多高职院校在地财务会计课程进行考核时,一般都采用学生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通过这种考核形式培养的学生往往是应试型学生,学生只要在考试前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就会顺利过关,但是考试结束后学生会逐渐忘记所学的内容。
三、高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更新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观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财务会计教学工作,必须要顺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下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实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和优化先进科学教学策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在拥有兴趣的基础上才可以投入更好精力学习相关知识。
(二)注重师资水平的不断完善
在高职院校开展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将教学团队不断完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专业教师进行及时的补充。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将互联网知识与财务会计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真切的感情关爱学生。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交流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尽力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教学。互动式教学法可以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纠错式互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判断题目的对错,让学生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尝试分析错误问题的原因,从而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四)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开展财务会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或教师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教学情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设计一些形象鲜明的图片、视频等,通过丰富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在具体开展情景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不明确的改革不会取得实效。要想对现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目标。高职院校要结合本地实际,综合分析研判市场需要哪些财务会计人才,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要深入企业内部,与企业高层主管深入交流,探讨人才培养方向。高校要站在时代前沿,放眼长远,深入分析本校所设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然后制定好相应的发展战略。结合新时代国家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未来的财务会计人才不但要具备健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高校要确立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满足本地和全国的用工需求。
(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改革的主要方向,将带动一系列改革的发起和进行。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让人才走出校门后与用工企业实现精准对接,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坚持“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让在校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技能实训,切实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七)推进校企合作,共育时代新人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很重视校企合作。有的国家用人企业是培训主体,承担着大块的教育任务。他们特别关注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均围绕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目的在运行。有的国家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法律支持,保障职业培训始终在阳光下运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同普通高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这为青年选择终身就业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的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宜企业进行工读交替式的学习,即一边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提升技能水平。这些国家的行业技术委员会与用工企业有时合作制定项目培训计划,学生可以选择申报具体的项目培训计划,学习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学生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就业,均需获得相应的资质。
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育人模式,高校需要积极与当地用工企业建立稳固的用工关系,并签订人才输出计划,在保证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保证本校学生的就业率,为今后完成招生任务打下坚实基础。高校要从用工企业引进理论人才,参与本校的专业教材建设工作,完善本校的专业基础理论。高校要建立规范的实习计划,让学生分期、分批到相应的用工企业接受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企业应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借助专业的实习流程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以纠正,针对共性问题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八)坚持“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
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推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校企合作日益紧密,学生入校后基本没有就业忧虑。目前,许多地方开展了“招人即招工、入校即就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高职院校与用工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方案,为人才培养和人才就业搭建了一座笔直的桥梁。
“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通常分为“2+1”校企合作模式和“3+1+1+1”工学结合模式。“2+1”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再用一年时间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和用工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此种培养模式通常由高职院校和用工企业共同提供师资,共同谋划专业课程设置,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3+1+1+1”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在高职院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四学期到用工企业进行实践,第五学期为学习提高期,学生需将在校期间所学理论与实习期间所学技能进行融合,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第六学期是以校外顶岗实习和以毕业设计为主的综合实践工作期。在此阶段,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将在工作和学习两个环节交替进行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九)设置科学合理的会计课程
当下科技发展速度飞快,社会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管理手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先进。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校的课程建设远远落后于社会管理水平。高校教师应树立责任意识,根据用工企业需求开发出一套适宜当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来。
1.课程要体现专业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要想编写出一套质量高的财务会计专业教材来,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教材所讲内容要体现较强的专业性,这样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足够的会计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总共要学习三年时间,因此,前后知识必须呈现一定的系统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更为全面、更为完整。当下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材建设又是一项慢活,短期内不可能重复建设。因此,会计专业教材必须具备前瞻性,确保短时间内不落后,不因社会发展而被淘汰。
2.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教学工具的出现对改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微视频技术均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课堂形式,为学生带来迥然不同的学习体验。教师应结合一些技术优势,让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来。
(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全面,不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业务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财务会计课考核需要具有过程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勤、课堂表现、实训、学习任务、答辩等进行。出勤和课堂表现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能使学生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在课堂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实训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答辩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自己的不足,提出完整的意见。高职院校在制定考核评价机制时,应充分参考社会用工岗位的用工标准。只有以此标准制定评价机制,才能相对精准地为一名在校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2.评价标准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会计人才,也是要让学生按照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完善自己。因此,评价标准出台后,必须让学生做到应知尽知。评价标准要体现公平性,所有学生均需按照相同的评价标准参与考核;评价标准应体现公正性,学校要规定由哪些教师负责评价,教师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评价过程要向全体学生公示,评价结果要让学生及时知晓。
3.评价要体现即时性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总计三年时间,学习成绩会呈现动态性变化。因此,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名在校生的综合实力,评价必须体现即时性,即每两个月左右最好对学生进行一次单项评价,每学期对学生做一次全面考评。毕业前,参考所有评价结果,才能针对每一位毕业生得出相对较为客观的评价来。
4.评价要体现客观性
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高职院校应以本校授课教师的评价结论为主要参考,以用工企业的评价结论为辅助参考,以实习软件的评价结论为成绩参考,以同学间评价和该同学自我评价为权重参考。综合考量后所得的评价结果才能保证评价的相对客观。高校应允许有意见的同学按程序对评价结果提出质疑,并针对具体问题建立二次评价机制,以确保每名同学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财务会计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师应大胆对传统教学方式做出改革,完善教材建设,完善教学结构,协调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技术优势,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竭力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