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素养

2022-11-15肖夏

记者摇篮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受众

□肖夏

一、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素养的必要性

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极大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收模式,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媒体环境,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意识到传播格局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提升广电新闻记者素养是提高所在媒体竞争力的前提。毕竟新闻记者是媒体发展的主力军。新闻记者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媒体报道的品质。如今,人民群众的观看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如果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不能及时转型,就无法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最终将阻碍传统媒体自身的发展。只有广电新闻记者意识到时代和环境的巨变,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增强职业素养,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经得起考验的优质新闻作品,让广播电视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提升广电新闻记者素养是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的保障。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已经渐渐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在选题创意、信息搜集等方面暴露出弱势。而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吸收新媒体的长处来弥补,即取长补短。广电新闻记者要多学习新媒体相关技能,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既能胜任传统媒体新闻工作,也能在新媒体平台上大显身手,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二、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素养提出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职业能力要更强。职业能力是胜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没有职业能力,便不能称之为专业的新闻记者,顶多只能算是业余。其提供的新闻作品,必然是质量不高的。当今受众对新闻作品质量、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调乏味的新闻作品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为广大受众提供多样化的优质作品。

2.思想觉悟要更高。新闻记者作为百姓的代言人,其思想觉悟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新闻作品上。新闻记者要牢记,优秀的新闻作品必然是雅俗共赏的。雅,指的是精神方面的高雅,能够给群众带来正能量,带来精神上的熏陶。而俗,绝对不是低俗,而是要贴合民众、符合民情,作品务必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若是太过追求高雅,而脱离了人民群众,不接地气,晦涩难懂,必然难以被群众所接受,难以被时代所接纳。想要作品雅俗共赏,新闻记者必须提高思想觉悟,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作品,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新闻记者的光荣使命,是为国家、社会、人民乃至整个时代作贡献。新闻记者要谨记这一点,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不求作品流芳百世,但也要在这个时代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3.心理素质要过硬。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大的抗压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新闻记者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阻碍,这就需要新闻记者保持理性和镇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新闻作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过了某个时间点,那么便不能发挥传播效力,甚至不能再称之为新闻。新闻记者得做好心理准备,跟时间赛跑,不能有偷懒的心理,而耽误了新闻信息的获取和撰写。懒惰会让新闻记者不愿意作出改变,从而导致能力的落后,终究被时代淘汰。

新闻报道必然影响舆论导向。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记者,必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面对诱惑不动摇,心里时刻谨记着党和人民,谨记着弘扬主旋律的社会责任,保持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赤子之心。

若新闻记者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成为媒体的中流砥柱,脱颖而出,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三、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素养的策略

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素养迫在眉睫,其要立足实际,补足短板,堵塞漏洞,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记者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任务已经不仅仅是采访与撰写稿件,整合、利用碎片化信息也是其任务之一。要知道,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几乎铺天盖地。若不能对其加以整合利用,新闻记者是难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新闻记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新闻记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更是信息的解释者,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满足受众的需求。

其次,新闻记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受众的需求便是新闻记者转型的方向,新闻记者要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不要闭门造车,不要想当然,而是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爱好、兴趣等,做到有的放矢。若脱离了受众的需求而盲目创作,其作品必然不会得到认可,也更谈不上优质。新闻记者要紧紧围绕受众需求,创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如新闻记者通过热线了解到大多数受众更喜欢民生节目,希望通过这一节目,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等问题。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新闻记者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了解百姓对民生方面话题的关注点,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撰写相应稿件,这些新闻播出后会引起社会的反思,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切实解决了一些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为受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如此贴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心理的新闻节目,定然能够受到追捧,具备较强的传播力。

2.记者要恪守职业道德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新闻记者做好工作的基础保障。在工作中,新闻记者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或者遭受不同形式的威逼。无论怎样,新闻记者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新闻记者要提高辨别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搜集信息时,难免会搜集到一些模棱两可和负面的信息,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提高辨别能力,自动过滤掉那些会造成恶劣影响的虚假信息,选择那些真实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以正面鼓劲为主,宣传好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次,新闻记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具有较强的正义感。例如:在报道一起无良商家造假药的新闻事件时,无良商家先是想“贿赂”新闻记者,希望新闻记者“笔下留情”。但该新闻记者伸张正义,在利益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坚持公平公正报道。眼见利诱不成,该商家又通过一些威胁手段,想让新闻记者屈服,但该新闻记者无所畏惧,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正义能够战胜邪恶,最终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商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3.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新闻记者的监管力度。有关部门要完善新闻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闻记者的监管,强化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最大程度净化新闻生态环境。毕竟新闻记者也是人,尤其刚入行的新记者,难免会有意志动摇和一时糊涂的时候,但相关部门的监管可以时刻为新闻记者敲响警钟,督促新闻记者遵纪守法。

4.记者要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新闻记者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优质的内容和高水平的文字表述,是提升新闻作品感染力的关键。新闻记者在掌握文字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文学语言的表达技巧,为新闻作品增色。例如:在报道一名农村篱笆院长大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回农村支教的事件时,一名新闻记者原本想以《女大学生支教山村》为题,但这样的标题难以达到吸睛的效果,该新闻记者就用文学语言拟了个《篱笆墙的影子还那么长》的标题,这一标题首先让人联想到歌曲《篱笆墙的影子》,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制造了悬念,能够激发出受众的观看兴趣。除了文学语言,新闻记者更应学习新时代的新兴词语。比如一些时下热门的网络用语。当然,网络用语参差不齐,作为新闻记者,更要加以辨识。一些影响不好、难登台面、容易造成歧义的网络用语,要杜绝使用,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其次,新闻记者要提高信息整合与策划能力。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新闻记者在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整合,第一时间给人民群众带来真实可靠的优质新闻作品。高超的策划能力也是新闻记者的必备素养之一。同质化的内容难免会让受众感到乏味无趣,这就需要新闻记者策划好的选题,让新闻作品脱颖而出,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例如:很多媒体在做人物类专题时,往往会采访名人,如果新闻记者转变思路,将镜头对准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百姓,作品则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曾经有一档民生普法节目叫《谭谈交通》,专门在街头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老百姓进行采访。内容十分有趣,也很接地气,起到很好的普法和教育效果。虽然采访对象都是百姓,但普通人身上的人生故事让整个节目增色不少。故而《谭谈交通》播出时的收视率相当可观,其做法值得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借鉴。

5.记者要进一步增强文化素养,储备更多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让作品更具质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若想制作出高水平的新闻节目,就必须博学多识,做一个多面手。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新闻记者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一定求精深,但求面广,保证在编写新闻报道时不会出现专业上的“硬伤”。例如:××市郊区出土了一堆明代文物,各新媒体都竞相报道,但由于对考古及文物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导致撰写的报道缺乏说服力、吸引力。而××电视台的记者由于平日里阅读了大量的考古方面的书籍,对文物有一定的研究,在撰写报道时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使新闻节目亮点纷呈,吸引了很多受众观看,节目的收视率很可观。哪怕记者原本对于所负责的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积累知识。这并非是提倡临时抱佛脚,平日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是新闻记者要深入群众中去,从群众身上学习更多知识,活学活用。新闻记者切忌曲高和寡,书本里的文化往往不如民间文化更有生命力。雅俗共赏的新闻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6.新闻记者要提高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要以内容产品和用户为导向来组织产品架构,并建立新的业务流程。新闻记者唯有提高创新意识,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制作出更好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新闻记者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手段制作节目。比如在字幕制作上下功夫,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其次,新闻记者要创新新闻思路。好的思路是成功的一半,新闻记者要另辟蹊径,选择最佳的角度撰写稿件。例如:在采访一位成功的商人时,新闻记者没有直接采访该商人,而是去采访他身边的人,获得对他的真实评价,从侧面探寻该商人成功的密码。这种思路避免了作品的千篇一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种采访角度的创新,也是创新的一种。内容上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创作手法上的创新等,都值得新闻记者去探索和实践。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新时代对新闻作品的新要求。作为新闻记者,也要在创新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

最后,新闻记者要进一步强化移动优先、直播优先、短视频优先战略,整体推进媒体融合转型,提供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质融媒体产品。这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直播新闻为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可预知性。与录播可以反复多次、采访可以进行补采、视频可以多次剪辑不同的是,直播新闻这场战役,在开始直播的第一分钟,其实已经走到了后半段。前期的准备工作甚至比直播开始之后的工作更重要。而在关机结束直播的那一分钟,这场战役就彻底结束,没有机会重来。为大力提升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影响力,该台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各部门成立融媒体直播小组,每周至少自办或承办一次网络直播。新闻记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更多新本领。此外,新闻记者也要有“统一编辑部”理念,推倒电视、广播、新媒体之间的“高墙”和壁垒,从策划、采集、制作到传播,顺应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快、准、精”的特性。依赖于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一线记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将现场获得的图文声画信息及时上传至数据库。这些原始资料被导入开放式编辑平台,进行统一加工、集中处理,形成模块化的素材库,供所有编辑各取所需,最大化地利用新闻资源。根据不同终端的传播特征及用户需求组合生产出不同形态的新闻产品。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利用、多样呈现、多元传播。

四、结语

鉴于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素养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从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制作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受众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