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茄子栽培技术、病害鉴定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2-11-15杨美玉
杨美玉
(辽阳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1 茄子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1)温度方面茄子为喜温作物,耐热性较强;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会造成授粉受精和果实发育不良,低于15℃则生长缓慢,易产生落花现象,低于13℃则停止生长。当温度超过35℃时,花芽分化的质量下降,长花柱花的比例降低,造成大量落花。
(2)光照方面茄子为喜光蔬菜。光照不足、受光时间短,花芽分化质量有所降低,短花柱花数量增加,造成落花现象严重,从且影响茄子表皮颜色。
(3)水分方面茄子生产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土壤含水量以70%~80%为宜。门茄形成以前需水量相对较小,门茄迅速生长后需水量逐渐增多,直到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要防止土壤过涝。
(4)土壤方面茄子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适宜的pH值为6.8~7.3,较耐盐碱。但对土壤的含氧量要求较高,通常以5%~10%为宜。
(5)营养元素方面对大量元素的要求以氮肥、钾肥为主,磷肥较少,果实膨大期需氮、钾肥最多,幼苗期需磷肥较多。一般每生产1000kg茄子,吸氮量为2.7kg,吸磷量为0.7kg,吸钾量为4.7kg。
2 设施茄子春茬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原则上选择适合当地生态型和生长期长短适宜的品种,通常根据栽培条件、栽培方式和消费习惯选定品种。春茬设施栽培应注意选择早熟、果实发育快、植株开张度小、耐低温弱光和抗病性强的品种,还应根据各地的消费习惯来确定品种的果色和果形。
(2)播种茄子播种前晒种6~8h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有效措施。高锰酸钾溶液浸种: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捞出淘洗后再放入55℃温水中浸泡15min,而后在30℃水中浸泡7~8h。温汤浸种:在55℃温水中浸种15min,捞出后放入30℃水中浸泡7~8h。催芽:温度以25~30℃为宜,但最好采用变温处理,即每天有16~18h的较高温(25~30℃),有6~8h的较低温(16~20℃)。一般需5~6d可出芽,出芽后遇天气不好不能及时播种时,应适当降低温度,以控制幼芽伸长。
(3)嫁接砧木播种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砧木品种具有高抗或免疫的特点,一般是从野生茄子中筛选出来,主要有托鲁巴姆和赤茄(也称红茄、平茄)。托鲁巴姆因其种籽粒极小,千粒重约为1克,种子成熟后有较强的休眠性,发芽困难,催芽时需要激素处理后再进行变温处理。
(4)嫁接方法劈接法和斜切接(贴接)法是茄子嫁接的主要方法,要求砧木和接穗的大小与粗细基本一致,如采用赤茄做砧木,只需提前7d播种;如采用托鲁巴姆做砧木,则需提早25~30天播种。嫁接适期决定了嫁接质量和成活率,当野生茄子茎秆达0.4~0.5cm粗、半木质化时最佳。
3 苗期环境管理
(1)温度管理土温保持在20~25℃时进行播种有利于出苗,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晚上棚室温度保持在15~18℃,土壤温度应在20℃左右。倒苗后适当提高棚内温度,利于幼苗成活,白天25~30℃,夜间15~18℃。缓苗后即2叶1心时需降低温度,以利于茄苗花芽分化,白天在25℃左右,夜温在15℃左右,最低温度应不低于10℃。嫁接后要保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在25~28℃,以促进伤口愈合。
(2)光照管理育苗期间尽量争取温室或大棚内有充足和较长时间的光照。但在嫁接期光照应特殊管理:嫁接后3d内要完全遮光,3d后可逐渐见光,7~10d后可完全见光。
(3)肥水管理为了控制地温降低,每次灌水要浇透,灌水次数尽量减少。采取控温不控水的方法,以避免影响花芽分化的质量。嫁接期间要进行高湿管理,保持相对湿度在90%~100%。可采用根外追肥的办法提高幼苗质量,用0.3%磷酸二铵或尿素叶面喷施。
(4)定植定植期在12月上旬~1月上旬,土壤温度需达到15℃以上。选择晴天进行定植,按55cm行距开5~6cm深的定植沟,然后按40cm株距摆苗、埋土和浇水。嫁接苗定植时,定植深度不可过深,嫁接口一定要露出地面。定植株数为2500~2800株/667m2。
4 定植后的管理技术要点
(1)环境管理移栽后缓苗前应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缓苗。白天棚室温度25~30℃,夜间15~20℃,尽量不要低于10℃,此时尽量不放风或少放风。3月份气温回升后,放风量可逐渐加大。昼夜放风必须当外界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进行。
(2)水分管理茄子定植时定植水一定要浇透,缓苗水在一周后再浇,门茄瞪眼(即门茄3~4cm长)时才可再行灌水。
(3)追肥茄子需肥量较大。追肥一般在门茄瞪眼时进行,以后每隔半个多月追一次,追尿素10~15kg/667m2或磷酸二铵10kg/667m2,为防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追施磷酸二铵次数不多于4次。
(4)整枝打叶门茄坐果后将主干上两大分枝以下各叶腋中的侧芽陆续去掉,当对茄开花坐果后再将两对2级侧枝以下的萌芽去掉,以后依此类推,各级坐果数分别为1、2、4个,一株茄子至少应当坐7个果。上面还可陆续留侧枝,结果数呈级数增加。
5 采收
采收茄子为嫩果采收,为不影响对茄的膨大门茄应及时采收。采收的适宜时期可根据茄子萼片边缘处果实上的白色或淡绿色环状带来判断。果实迅速生长时这条环状带非常明显,不宜采收;果实停止生长时这条环状带不明显或正在消失,应及时采收。早熟茄子一般花后20~25d采收。
6 茄子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鉴别
(1)僵果育苗期间弱光和高夜温形成短柱花,开花后不能授粉受精;低温下开花,授粉受精不良;植株弱或长势过旺;用激素处理花朵不当都可导致僵果的发生。干燥、肥料浓度过高、水分不足也会产生僵果。
(2)裂果多在夏季栽培中产生,白天高温、干燥,傍晚灌水情况下容易发生;长期干旱,突然灌大水或降大雨时发生多;激素处理不当,如使用浓度过高,或在中午高温时使用,或反复施用都会出现裂果。
(3)无光泽果冬季栽培怕降低土温不敢浇水,土壤含水量低,根系吸水少;土壤含水量不低,但土温低,根系活力差,吸收水分能力差,果实供水不足等都可导致茄子无光泽。
(4)着色不良果茄子果皮色素形成和积累与光线有关。当冬季温室光照较弱时造成茄子色素形成和积累少。防治措施:可采用经常擦拭塑料棚膜,增进进光量,能加深果皮颜色。采用合理的栽培密度、适时整枝、适当摘除老叶等对改善果实受光有一定作用,如果花瓣或碎叶沾在果皮上,黏附的那部分果皮着色很淡,呈花脸状。
(5)土壤次生盐渍化引起的茄子生理病害的鉴别
由于棚室多年连作、氮肥的过多施用、不合理的人为措施引起土壤盐化。如氮肥在土壤中硝化过程受阻,亚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积累,造成亚硝酸危害,亚硝酸使茄子的根部变褐,叶色变黄,严重时萎蔫黄化,生长滞缓或停止,有的叶缘焦枯,甚至落叶。
(6)有害气体造成的茄子生理病害鉴别
棚室内最为常见的有害气体是氨气和亚硝酸气,由于过量施用氮肥而导致的。施用过量尿素或其他铵态氮肥时,当温度较高时就会有氨气逸出,是由于氮肥分解造成的,土壤呈中性或碱性时更易发生。另外,在棚室内大量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由于农家肥在腐熟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氨气,造成氨中毒。氮肥在酸性(pH值≤5)土壤中积累,并且土温过低时就会产生亚硝酸气。二氧化硫有害气体是棚室生产中因加温泄露煤烟,施用生鸡粪而产生。
轻症的氨气中毒,使叶片形成大块枯斑,严重的全株叶片完全干枯。受害部位初为水浸状,干枯时多呈黄褐色。亚硝酸气危害叶绿素,受害叶片变白。受害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呈水浸状斑纹,并迅速失绿变干呈白色或黄白色。
7 茄子常见的几种侵染性病害鉴别
(1)茄子灰霉病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发病,残花、叶片、叶柄、茎秆、果实各个器官都可受害。发病多由染病的残花开始,残落到叶片上,从叶尖呈“V”字形向内扩展,或在叶面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大小1~1.5cm);病斑水浸状、青褐色或褐色,有的可见隐约的轮纹;湿度大时,产生致密的、青灰色(水泥色)或土灰色刺毛状霉层。茎秆发病,向上、下扩展,重者扩及全茎,变褐腐烂,湿度大时长满灰色霉层;严重时浸染茄子果实,造成大量烂果。
(2)茄子枯萎病病害多从成株期开花结果后陆续发病。发病初期在中午时病株中、下部叶片似缺水状萎蔫,早晚尚可恢复,几经反复后,萎蔫叶片随之增多,逐渐遍及全株,以后萎蔫不能逆转恢复;病株茎基部近地面处变褐色、水浸状、纵裂;病部生出白色略带粉红色(白粉色)的薄絮状霉层;有时病部可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后期病部干缩,表皮纵裂如麻;整个病株萎蔫而死;剖视病株茎蔓,维管束组织呈褐色。
(3)茄子菌核病主要在成株期发病,地上部各器官均可受害,以茎和果实为重。茎多在近地面20~30cm处较易受害,初为水浸状、褐色斑点,迅速向上、下扩展蔓延,可达10~20cm。病部生出白色絮状霉层,并伴有水珠溢出;以后病部组织腐烂,病茎表面和髓部形成黑色菌核(鼠粪状或颗粒状)。果实多为接触地面部位发病,呈青褐色至暗褐色水浸状腐烂,很快蔓延至整个果实;病果表面长满白色棉絮状霉层,不久也会形成黑色菌核;后期腐烂严重,往往坠落于地,少数悬挂于茎上失水后成为僵果。
(4)茄子疫病在果实上的症状特点多从果蒂部位先发病,产生水浸状病斑,迅速向果面和果柄扩展,使整个果实似水烫状呈灰绿色,以后呈灰白色软腐;后期病果变褐、腐烂、表面产生稀疏的灰白色粉霉层;病果常常脱落或失水干燥呈淡褐色僵果残挂于枝头上。
8 设施茄子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
(1)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病害的防治措施多施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采用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地下水位较深,灌溉方便的非盐碱土地区适合建造保护地栽培设施。科学合理的灌溉、有计划地换土和轮作、深耕、在夏季保护地闲置期进行大水漫灌都可有效防止盐分向地表积聚。
(2)有害气体造成病害的防治措施控制氮肥用量是对氨气和亚硝酸气产生的病害最根本的防治措施,分次按计划施用。首先,加强棚室气体检测,及时换气。及时通风换气是有害气体发生时最简单直接的途径,可防止有害气体积累;其次灌水淋洗可减少氮肥在土壤中积累,使亚硝酸根离子随水流失;为了减轻亚硝酸气的危害可施用亚硝化抑制剂。不在温室内明火加温、粪不生施等可预防二氧化硫的危害。
9 设施茄子常见侵染性病害防治措施
设施茄子病害的种类较多,为了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不同的病害要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因此,一定要根据田间的鉴别结果来选择药品,实行对症下药。
用药适时适量,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很重要,调查病害发生的情况要及时,在病害发生之前或发病初期施用,晴好天气喷药。确定蔬菜发病情况和致病菌类别对症选择药剂,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清除病菌,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生产中使用农药不可任意增加或减少用量,进行施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为了提高药效,喷药时要均匀。要想提高治疗效果,可控制棚内温度在30~40℃2h后再放风,然后结合喷药防治会增强治疗效果。
用药时轮换交替,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上单一长期使用一两种农药,单一、范围窄。因此,多种农药轮流使用,不仅可以避免致病菌产生抗药性,还可提高杀菌性能。利用设施栽培中封闭状态的特点,提倡烟雾剂防治,烟雾剂可均匀扩散,对环境的湿度没有影响,治病防病效果好。
所有农药都有安全使用期和毒性,安全用药尤为重要,要选择低毒农药进行病害防治,进行使用时应在安全期内,避免农药残留超量,人身安全避免危险。
10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合理轮作将茄子与白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等作物轮换种植,对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都非常有效。
(2)栽培制度的改进移栽时间错过发病期;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模式,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降低地面湿度应合理密植;病株要及时拔除,保持田园清洁,病穴要进行消毒处理。
(3)抗性品种的利用和应用嫁接换根技术提高抗病能力和防治土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是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品种。根系病害利用嫁接技术进行防治。并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在病害流行年和地区应用,是茄子稳产和高产的重要保障。
(4)土壤消毒大水浸泡:休棚时可用大水进行长时间的土壤浸泡,能有效消灭土壤中有害杂菌与病虫。高温闷棚:夏季棚室闲置时,进行土壤深翻然后浇水,密闭棚膜,闷棚时间一般在15~20d或者1个月。棚内温度可达70℃以上,能有效杀死棚内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虫卵。
(5)提高植株综合抗性施基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多施肥药双效的生物菌肥。由于茄子根部有益菌群在土壤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与多种病原菌竞争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产生各种酶类以破坏病原菌细胞,其产生的抗生素可以起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可选用EM菌肥料、腐殖酸冲施肥、高分子有机肥等。同时,为了使根系发达,可适当疏松土壤提高自身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