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 应对措施研究

2022-11-15余丽琴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监督

余丽琴

(上海祥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804)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生活品质,同时也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因此制造类企业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作为制造企业对自身财务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减少制造企业中的各种财务风险隐患与不良财务问题,并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制造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制定高效、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以解决。

一、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

所谓财务内部控制,即一个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方法、制度等对自身的内部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科学合理的约束与规范,从而达到自身企业的预期目标,提高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内部环境

作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内部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氛围,如设立专门负责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部门、明确划分各岗位的部门职责,积累综合素质强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等等。

2.风险评估

无论何种企业,在生产经营与长远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等,而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稳定经营与长远发展所实施的风险识别程序,即风险评估。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有所不同,而同一个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为了实现稳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提高对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

3.控制活动

对于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提供帮助的相关政策与程序统称为控制活动。通常情况下,控制活动在企业内部的主要体现为,企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信息系统、考核标准等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除此之外,控制活动还体现在企业的其他方面,如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思维中。企业应结合市场发展整体趋势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活动,从而明确自身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降低自身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进行内、外部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从而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所需的全部信息。在制造企业内部,信息与沟通可以提高企业领导层决策、指令与各部门反馈信息上传下达的效率;在外部,可以加强制造企业与上下游合作方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整体合作效率。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不仅是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在制造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监督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各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做好内部监督工作,是保障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实施与整体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对企业货币资金的控制。作为制造企业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形式,货币资金是制造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基础。如果制造企业缺乏对货币资金的控制,那么就无法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对货币资金的有效管理,进而导致一些贪污公款、挪用公款等现象的发生。制造企业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合理控制,提高货币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成本是制造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制造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更加合理时,其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与经济效益提升空间。

对企业预算的控制。制造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对企业预算的控制,其可以将制造企业的生产资源、生产目标与工作计划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对企业内部监督的控制。作为制造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监督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制造企业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内部监督进行控制,从而保障自身的稳定运营、健康发展。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制造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隐患呈正比,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帮助企业领导者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制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财务内部控制对于制造企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对于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是强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举措。制造企业若想实现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规划,就需要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并建设相应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从而对企业内部进行约束和自我调整。而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更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让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与升级有章可循。

其次,无论是何种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而当企业出现经济漏洞及财务风险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但随着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与真实性,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经济漏洞及财务风险。

(四)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1.授权审批控制

所谓授权制度,即制造企业将不同的审批权限分配给不同的部门,从而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相互制约,从而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整体生产经营效率。

2.组织结构控制

制造企业根据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内容与工作需求的不同,设立不同的部门与组织结构的方法,即组织结构控制。通常情况下,企业在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采用组织结构控制方法的主要形式为岗位分离与责任划分。以制造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部门为例,要将会计与出纳相分离,并明确划分二者的职责。由于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因此组织结构控制方法对于制造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来说是可行的。

3.会计记录控制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中的会计记录控制,是指财务人员根据各项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进行记账,从而确保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会计记录控制可以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反映给企业领导层,从而从源头处避免虚假交易、伪造凭证等行为的发生。

4.全面预算控制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法中的全面预算控制是指定期开展全面预算工作,从而提高各项资源的分配效率,并实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例如,制造企业可以制定月度、季度与年度全面预算计划,要求财务审计部门收集各个业务部门的全面预算情况,并制定公司整体的全面预算计划与全面预算目标。并在各个全面预算周期末,对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达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

5.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一些制造企业开始尝试引进信息管理系统配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交互、共享的效率,并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的方法,还可以实现对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工作情况的实时监督,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效率。

二、制造企业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

多数制造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企业的领导或财务部门负责人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甚至对内控管理有着错误的认知。通常情况下,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资金有限,管理能力不足,导致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领导人认为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费时、费力、费钱,另外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融合性较弱,对企业经营决策参与度不够,不明内情,导致财务部门往往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开展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总是处于企业业务链末端,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低下

如果缺乏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那么再优秀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只能成为空谈,部分制造企业在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普遍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如:第一,企业遗留的历史资金管理问题,企业的应收款与应付款都未得到落实,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二,合同的编制、签订过程存在漏洞,如当企业的资金流紧缺时,企业无法找到最合适的结算方式;当销售合同的回款期过长时,业务部门或者法务部门签订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这些潜在风险,给后续的合同管理带来阻碍。第三,部分企业的采购模式属于先采购后申请的“先斩后奏”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能存在采购人员从中“吃回扣”等问题,同时也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带来不便。第四,企业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由于企业在进行预算时未将所有业务的细节及可能出现的变动考虑在内,导致最终的实际支出与预算金额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企业面临不必要的资金流转压力。

(三)财务内部控制人才匮乏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在制造企业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专业人才的作用及价值不可忽视。但在不少的制造企业中,缺乏对财务专业人员及管理专业人员的选拔及培养,给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并且缺乏一定数量的综合型全能人才,无法涵盖企业各个部门的方方面面,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脱节严重,拉低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效率。

(四)缺乏健全的内控管理监督机制

除了上述制造企业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外,另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地加强监督,具体体现如下:首先,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审计部门主要负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实施,但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甚至部分制造企业中并未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从而导致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自主权力有限,经常受到企业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干预,导致审计监督工作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其次,虽然制造企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外部监督,但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由于外部监督体系的监督效率过低,且存在缺乏统一的监督标准、信息交互缓慢等问题,导致制造企业外部监督的效率不高,无法对企业起到真正的督促与规范作用,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不佳。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强化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

为了保证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上至企业领导,下至企业基层员工,都需要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全体员工的专题会议,定期向全体员工宣传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目标的统一性,只有制造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朝着统一的目标努力,才能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地开展。

(二)提高全体人员的内控执行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习主席对于党和国家建设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这句话,也正是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内控执行力,才能避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成为“纸上谈兵”。企业可以抽调各部门的骨干成员,成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专业小组,其中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其他部门的人员辅助配合,并给予其足够的自主权力,并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直接领导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小组,以身作则,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执行力,激发全体员工参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员工“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构建内控管理人才队伍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参与与支持,因此,企业只有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责任心的财务内部控制人才队伍,才能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企业可以通过外部聘请财务内控专家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并对阶段性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选拔的方式,从广大财务人员中选取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服从性高的骨干成员成立企业内控管理精英队伍,从而有效加快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促进企业稳定、长远发展。

(四)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尤其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全面、标准的监督机制,对于企业的内部监督来说,需要加强财务预算控制、加大对企业财务资金安全、资金核算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强化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职能,发挥其最大的监督作用与价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过度强调监督,可能会对业务出现“反向”作用,在保证财务管理监督职能时应注意将挑错思维转换为指路思维,把财务服务与财务监督相统一,才能更好推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汇总,不仅需要对外界市场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还需要对自身内部的经营实际情况、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财务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水利财务
夯实监督之基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