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的困境及其对策

2022-11-14柳小红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困境青少年对策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承担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近年来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确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心理健康管理策略,以期能够促进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1-0091-03

引  言

人才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了各界关注的重点,健康、积极的心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而患上了抑郁症,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无论是相关部门、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题,采用相应的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帮助青少年重新认识自我,走出阴霾。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分析

首先,青少年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他人的刺激。青少年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很容易冲动行事。很多青少年参与的打架纠纷事件中,产生纠纷的原因也许只是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但由于他人的挑唆,青少年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斗志昂扬”的错觉[2]。

其次,青少年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今正处于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但是由于信息的错综复杂,相关的信息监管制度和管理没有完善到位,青少年接收到很多不良信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3]。同时,被众多青年追捧的网红或者明星自身的素质不过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最后,青少年自尊心较强,容易自卑或者自大。青少年的心理十分敏感,也很在意外界的评价,容易受到评价的影响。很多青少年都存在无法清晰认识自己的问题,要么自卑、要么自大:自卑则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慢慢抑郁;自大则容易使青少年过于自负,无法接受失败或者不如他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一)相关法律制度缺乏监管,效果不显著

随着《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政策的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政策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学校、教师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有了显著提高,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切实监管,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没有取得很显著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4]。

比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建立,为青少年提供了专业的保障性服务。在实际情况中,尽管很多学校都对这些热线进行了宣传,但真正能够记住或者记下这些热线的青少年少之又少,甚至大部分的青少年把这些热线当作“笑谈”。

又如,尽管很多学校都在校内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也进行了相应的宣传,但这些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置的位置比较偏僻,咨询室的空间较小,设备也不够齐全和先进,甚至仍有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找到心理咨询室的准确位置。由此可见,很多心理活动的开展和推进仍然需要更加有效的监管制度,确保心理健康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5]。

(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完善

首先,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缺乏完整的体系。校园心理工作虽然也在不断推进,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不固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完整的计划和体系。学校工作原本就比较复杂,所以在积极倡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部分学校的应对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校都是“强行”挤出一定的时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如此匆忙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可想而知[6]。此外,很多学校也暂时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缺乏具体的规划和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尚未健全。

其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缺乏有力的宣传。加强对心理教育的宣传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长期且稳定的宣传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引起师生的注意和重视。

最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缺乏校内外的监管制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容易“偷工减料”,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对此,学校领导有必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排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进行监督,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缺是目前学校面临的重要困境之一。虽然《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规定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师生比例不能够少于1:4000,但是很多学校目前都达不到这一要求,校园心理咨询师的缺口还是很大。因此,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扩大仍然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除了教师资源短缺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也是一大难题。尽管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具备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书,但是实际的心理辅导水平并不高。长期以来,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也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十分“清闲”,教师对提高自身心理辅导水平的动力不足,心理教育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很多学校甚至出现了“一师多职”的现象,即一个教师担任多个职位,这样的现象虽然能够缓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缺的局面,但这不仅会提高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还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家庭心理教育管理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来自家庭。家庭教育主要存在“溺爱”和“严管”两个方面。“严管”是指,很多家长的思想比较传统,认为自己小时候都是在“棍棒”下长大的,因此并不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孩子只是“矫情”,对孩子动辄打骂。在“严管”的家庭环境下,很多青少年内心十分压抑,但是无法反抗父母的命令,十分自卑,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而“溺爱”则是指,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认为孩子什么都是好的,毫无底线地夸赞、宠爱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类孩子容易出现唯我独尊、内心敏感、霸道任性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违法犯罪。无论“溺爱”还是“严管”,只要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可能导致学生在心理方面产生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

政策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有效保障,监督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贯彻落实的重要支撑。有关部门有必要安排专门的督察人员对学校、社区、医院等地进行走访调查,根据青少年的实际反馈来调整学校、社区、医院等的工作进度和安排,要以切实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目标,加强对有关院校、医院等的监督,保障相关政策制度的实施。以学校为例,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虽然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缺乏完整、科学的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评估体系,监督的方法和措施不够有效。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科学的心理教育工作评估和监督体系,以问卷调查、走访、访谈等形式调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实际效果和进度,通过学生的实际反馈来改进学校的工作方案,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7]。

(二)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完善。学校领导人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解读和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走向和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合理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开展定期、定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要以学期为单位,对整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预先安排,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学校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黑板报、海报、广播等。同时,处于互联网时代,学校还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利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来督促学生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同时,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还可以成为学生的“网上心理辅导室”。学校可安排专门的心理教育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帮助一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线上解决心理问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此外,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监督和管理部门或者人员,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记录和监督,定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利用自检制度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三)加强校园心理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部分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质,但是实际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去参加专家座谈会、校本教研、上公开课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可以突出学校的特色,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的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和成长[8]。

学校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来应聘,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和心理健康专业或者师范专业高校的联系,利用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吸引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来校任教,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储备库。

(四)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管理

学校要加强和家庭教育的联合,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患有抑郁症孩子的家长,要对其多沟通、多疏导,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抑郁症青少年逐渐走出阴霾。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访谈活动或者心理教育宣传活动,为家长解读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峻,并为家长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了解,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向学校和教师反馈。此外,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也可以鼓励并安排家长旁听,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构建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有利于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峻,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要之举,也是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张月.浅析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J].才智,2021(17):104-106.

卞文志.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轻视[J].青春期健康,2021,19(08):8-11.

王琦.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多方发力[N].中国人口报,2021-05-07(03).

孙金诚.构建“家—校—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N].人民政协报,2021-03-17(06).

陶芳标.推进学校心理卫生服务从数据和理论走向行动[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1):1-4,9.

刘培华.浅析从不同心理状态的行为特点来看当前的青少年心理教育与辅导[J].长江丛刊,2020(33):92-93.

蔡玉芹.小议疫情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97.

杨璐.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基于心理咨询预约数据的年度对比[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7):17-21.

作者简介:柳小红(1985.10-),女,江苏如皋人,

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困境青少年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青少年发明家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