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田径传统校课余训练调查探究
2022-11-14师捷璇
师捷璇
1 引言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体育实力和发展体育人才后备储备的条件所实行的一种政策。从1960年到如今的2020年,在这60年的发展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山西的体育水平较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来说排在较后的位置,是体育弱省。而田径作为运动之母,在山西省的田径竞技体育发展更是较全国相比较差,田径弱省。太原地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作为山西省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渠道,也是对山西省田径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主要目的是研究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的课余训练情况,主要的研究意义是通过研究其课余训练去发掘在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发展中的优势和弊端,从而给予相应合适的建议使其更好发展,提升本地区的田径水平及田径后备人才的输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對象
太原市3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网络期刊检索工具《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传统校业余训练”“体育传统校”“田径传统校”为题的名字为关键词,并且使用中英文扩展检索功能共检索30篇相关文献并以核心期刊为首选文献。
2.2.2 专家访谈法
对三所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练、学校领导、体育局相关单位部门的领导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队伍建设、校方领导态度、队员输送情况、训练内容方法等。
2.2.3 观察法
对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情况进行观察调查。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发展现状
在目前的太原市来讲,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相对突出的分别为太原五中、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太原市第十五中学校。这三所国家级田径传统校中学,长期以来一直在太原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处在前三名位置,太原五中在前十几年中年更是一连蝉联16年的太原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山西省大中学生运动会上基本运动员都是以太原市市运会的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来报名的,所以在人员的配置中,基本上都是这三所太原市田径传统校的运动员,而有些运动员则是由当地的体育运动学校所选拔的,具体在这些人员中择优选拔。这些参加省运会的运动员中,太原体育田径传统校的人员数基本维持在队伍人数的75%左右,并且太原市代表队在我省运动会上多次取得的田径上的团体第一名的成绩。
3.2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经费、管理情况
经费的多少是决定是否能保障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校的资金分配上,各省市地区间有很大差异,而主要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在经费使用的途径上来讲,一部分有体育局来决定主要用在了赛事建设上,而另一部分由学校用在队伍建设上、场地、教练员补贴等方面。
3.3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教练员情况
当今,竞技体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训练的各方面是否科学性,早就是作为运动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在体校的学校内校队成绩,运动能力、竞技水平等,其核心都是教练员起关键主导作用。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团队、教练员队伍水平关乎学校体育的发展,对本校的体育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练员基本全是本校内的体育教师,在平时要完成本校的体育工作外,还要进行在课余时间抓起学校的训练工作。在学校内的体育教学工作教师中,很多教师没有丰富的优秀专项运动经历,更何谈其专项的运动教学经验和能力,这样一来这些教练更是不知该如何指导优秀运动员或培养一直成绩出色的学校运动队。
教练的水平是能否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的最重要因素。科学的训练体系决定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所以,在体育传统校应当提高教练员的专项知识水平,训练水平,训练手段,还有在其他多方面-教龄、学历、职称等入手提高。太原市的国家级田径体校,有的学校会有外聘用制的专项教练员,外聘教练都是专项专业教练员,有多年的训练经验,多数为以前退役运动员,这些外聘教练在外也有带队或者在体育单位任职,聘用其目的是为提高本校运动员水平,外聘教练的主要从事的项目是跳跃类群项目。
3.3.1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教练员基本情况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取得的成绩绝非偶然,其学校拥有的教师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同时执教的教龄年限都在十年以上,太原五中的教练更是有38年的执教时间。侧面体现出这些国家级田径传校的教练员拥有丰富的专项训练的经验和专项执教的经验。各自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去提高队员成绩。一些学校还有外聘专业的教练员对本校校队进行管理、训练,从而提高本校校队水平,同时为本校教练员分担训练工作,实行教练员任用制。一个教练的好坏首先是其师德方面作为首选,其次就是在专业领域的深刻见解和认识。发现队员问题的能力和如何解决队员的问题。善于发现队员问题的教练,说明教练员细致,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很高,队员的提高也是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来说,教练员发现问题后,根据队员的性格,心理状态,有许多种适合队员的手段的来解决队员身上的问题,好教练善于引导。教练能力有多大,决定了训练队的生存发展状态。
根据三所国家级田径传统校的教练员人数来看,教练员严重缺乏。首先,作为三所完全中学的田径校队,其队伍总人数在都50人左右,或者接近60人,但是师资力量和队伍人数是不平衡的,教练员人数不能满足于对队员的全面监督,所以这种“大锅烩菜”的粗放式训练模式使其训练水平下降,训练的质量不高;其次,标准配备的教练员最少应该有三名,分别涉及跑、跳、投相关项群,全面的教练员配置,保障了不管在选材还是在后期训练,竞赛竞争中都能有好的运动员,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出现,学校的项目发展也更加均衡,训练中将不同项目的分开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细化训练体系,教练员也能对所有的运动员负责,从而提高训练的质量。
从对太原市三所国家级田径传统校负责带队教练员的交谈中和在观察训练队的状态中,可以不难发现教练员对队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技术课和强度课要求高。这种高要求、严管理才使得中学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运动员、运动队有了良好发展。将运动员比作是艺术的材料,那么教练员就是艺术家,艺术家越细致,艺术品的成就就越高,同理教练员的水平和意志是通过运动员赛场成绩去表现的,所以在非常优秀的教练员中,基本全是都是完美主义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3.3.2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教练员培训体系
增强体传校教练员的在职工作培训以及在外的专业培训。山西省每年会有业余教练员培训,目的就是增强本省市地区间的业余教练员水平能力。国家体育总局按计划对各省市地区对体传校教练员实行专项培训。培训的主要讲师都是博士学位的和国家一线的教练员作为培训导师。培训主要在一到两年周期内,教练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专业水平,对平时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专业的培训体系是实现教练员专业化的一条途径。
3.4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运动员情况
在运动员情况中,主要研究运动员选材、学校制度、运动员人数、训练动机等方面进行研究。
3.4.1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运动员选材情况
选材的科学性是指通过现代科学理论、一些测试手段、方法,客观的去测评人体的一些数据和指标。通过客观数据来初步评定在未来运动员的潜能和发展。目前,很多传统校选材手段已经开始趋于科学性,但是还是主要教练员的主观经验为主。多数的体传校没有医务监督,生化指标的测是只有少数学校能有条件去测试。同时招收运动员渠道的狭隘,由于太原市政策影响有条件的苗子在区与区之间的转学也成一大问题,造成地区人才浪费,科学的选材程度低,身体条件没重视、更加忽略了心理上的判断。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校的选在方式是科学配合教练员经验来进行选材的,三所学校和省体育局、市体育局有一定联系,每年招收小升初体育特长生前会进行科学的骨龄测试,一定程度是对运动员的负责,学生是否能在竞技运动中取得成绩、是否有发展前途,这些都要提前考虑。了解运动员骨骼生理年龄状态,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才能更细致、合理、科学,考虑的更加长远。(表1)
3.4.2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学制对运动员影响
根据调查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为例,学校每年招收的初升高的体育田径特长生60%左右的运动员都是本校初中部三年来培养的运动员,是小升初到初升高的这一条线下来的,都是自己的“血液”,自己的“血液”来供自己队的发展。据教练员介绍,自己培养的运动员在升入高中后会有更好的成绩会有良好的提升,教练员自己的队员自己熟悉,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训练方法也熟悉,双方轻车熟路。不像招收的外校队员有磨合期,三者教练员、运动员、家长相互信任需要过程,如果出现不信任感,这样一来会浪费时间,从而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周期变长,影响运动员发展。教练员培养训练队血液的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太原市特长生政策影响,国际政策的限制,内陆家长思想观念闭塞,本来从小培养体育作为孩子发展的道路的家长就少,近些年,学校中田径的发展远远不如三大球。导致在市运会中运动员成绩不是特步突出,有突出的学生择校也是太原五中,其他省级或市集示范中學竞争力不强,只能靠培养自己的学生来出成绩。
3.5 太原市国家级田径传统校训练情况
训练的时间和训练次数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在每次训练课中,运动员是否能完成训练目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员是否积极,和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中学生和训练最大的矛盾在于学业和训练,也就学训的矛盾,运动员因为学业而是精力达不到在训练上,自然训练的目标要求达不到,巡练的效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太原市中学田径传统校的训练时间各不相同也就决定了其结果的不同。市级田径传校的训练时间是每周训练的次数都在4次到5次左右,每次训练的时间在1.5-2小时左右完成训练内容;省级传统校的训练时间在每周6到8次左右,每次训练时间也是1.5-2小时左右;国家级田径传统校的训练每周则是10到12次,每次时间在1.5-2小时左右。太原市的不同等级田径体传校的训练时间和次数相差甚多,也就造成了其运动员水平成绩的差距。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也是这样是需要训练的年限去积累的。首先,训练的年限的多少决定了运动员对项目的理解和认知;其次,长年的训练年限使运动员在教练员的计划中打下良好的基础素质,意志品质的提高,为以后的成绩提高做好了充分的积累;之后,运动员的从解剖结构和训练学来讲,大肌群的训练是很好训练的,但是小肌群的训练是需要时间去磨,去堆积来进行提高的,身体技能达到了另一个水平;最后,运动员长年限的系统训练,在专项技术的掌握和训练内容的目的性上,更加明确,“悟性”提高。这是个运动员的成熟过程。
4 结论
太原市省、市级的田径体传校的竞技水平的能力和成绩近些年虽然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体传校的经费问题,不论是体育局专项资金,还是教育局的行政拨款以及学校内的财政补贴,经费仍然根本不够实际的需求,还需通过社会途径来进行经费的筹集。
太原市田径传统校在教练员的数量上较为稀少这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国家级水平的田径传校,最起码应该保证有基础的三名教练员,分别涵盖跑、跳、投三种大项的专业教练员或教师。对于教练员的培养由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带领年轻的青年教练,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确保每个学校都有传承的精神,这样一来就保证国家级田径传统校的成绩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项目项群种类发展的多样化。同时,各个国家级教练员的教龄基本都在十五年左右,有的更是在三十年以上,缺乏一定的机制去培养青年教师或徒弟来接手训练队的相关措施、政策,如果这些教练员因为特殊原因导致无法带队,那么国家级田径传统校的成绩是无法保证的,并且在短期时间内会出现成绩下滑严重,升学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在体育发展方向作为主导,每过几年一变更的政策,决定多少运动员的命运,中间要牺牲很多人。太原市政策对于当地的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没有起到良好促进。因此在学制上田径体育传统校应该进行更加完善的“一条龙”学制,这样一来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进行,提高的培养出体育人才的质量。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