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现状的研究

2022-11-14吴楷炜赵紫仪杜一凡王力邹士靖

当代体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管理方校运会体育赛事

吴楷炜 赵紫仪 杜一凡 王力 邹士靖

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志愿者更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而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逐渐高校化,因此许多大学生会作为体育赛事志愿者参与到比赛中。本文主要研究杭州师范大学体育赛事志愿者在赛事过程中管理方面产生的问题,并以校运会为起点,分析在赛事过程中志愿者管理的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并针对这部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对策,进而提高志愿者管理方的管理效率。

2022年5月6日,杭州亚运会官方宣布,原定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延期举办。究其原因,无非是卷土重来的疫情。疫情自2019年爆发以来,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体育赛事被迫延期或者缩减规模,进而诞生了诸如“园区比赛”“闭环管理”等新方法。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逐渐高校化,即利用高校现有的比赛场地、设施,在高校内举办比赛,因此许多大学生会作为赛事志愿者参与到比赛中,而对这些赛事志愿者进行有效地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研究目的

新时代的体育赛事志愿者,凭借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及自身的特殊能力,已然成为了现代体育文化产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杭州师范大学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现状,以校运会为起点,探究在赛前、中、后期的志愿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进而在限制志愿者规模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方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保证体育赛事中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我校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管理形式;(2)现有管理形式下存在的问题;(3)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1)访谈法:通过走访校、院两级志愿者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负责老师,寻找校、院两级体育赛事志愿者在管理方面的共同问题,探讨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利用他们的实际经验丰富研究内容。向各院青协或青工部负责人发放问卷,收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集思广益寻找对策。随机抽取若干赛事志愿者询问其对于工作岗位、工作量等方面的意见或看法。(2)文献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学术期刊等各种资源数据库中查阅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其他国家、地区或学校在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本校现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3)实地调查法:组员亲自参与到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中,切身体会我校(院)在体育赛事前、中、后期的管理现状。

3 我校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管理形式

3.1 体育赛事志愿者定义

体育赛事志愿者也称赛会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的组成种类之一,主要是指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主动、自愿服务于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的人或群体。体育赛事志愿者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热爱体育运动,对体育赛事具有强烈情感的人,即“体育爱好者”;另一类是对于体育运动虽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但是受到号召或者乐于作为一名志愿者去劳动奉献的人,即“非体育爱好者”。那么高校中的体育赛事志愿者,就是自愿在课余时间,主动将精力、体力投入到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中,且不求任何回报的人。

3.2 体育赛事志愿者组成

由图4-1可得知,参加第四十一届校运会的志愿者,主要以女性为主,占比84%,男性占比为16%。这主要是因为我校是一个以师范专业为主的综合类院校,因此在参与服务的人数上以女性占主体地位,这也有利于发挥体育赛事志愿者活泼、友善、细心的优秀品德,在一些需要体力,较为艰苦的岗位,也安排了男生作为志愿者,有利于培养男性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由图4-2可得知,参加第四十一届校运会的志愿者,主要來自教育学院、医学部、外国语学院和人文学院。通过对比学院总人数,可以发现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数与学院总人数多呈正比,即学院总人数越多,参与校运会志愿服务的学生数也越多。但是参加赛事服务的体育学院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为体育学院的学生通常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会被安排到FOP区(Field Of Play,赛事核心区域)作为志愿者。

在分析参与服务志愿者的学段时,可以发现主要以19级和20级为主(图4-3),可见这部分志愿者兼备服务经验和可支配时间,将会是近期其他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此外,由于志愿者人数的限制,最终参与到体育赛事服务的志愿者,普遍拥有三次及以上的其他志愿服务经历或体育赛事服务经历,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将会有更丰富的经验去应对,能够保证赛事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

在高校中直接选拔体育赛事志愿者,其实最大化地利用了高质量的社会人力资源,使得志愿者的基本素养有基础保证,且在高校中选拔,符合现代社会对“德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对推动高校和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3 体育赛事志愿者招募

我校目前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招募形式以学生自主报名为主,也会有班级统一进行志愿服务的情况,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可分为学校招募和学院招募。

学校招募是指由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校青协”)发布招募通知,报名范围为全校全日制在读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活动的等级在校级及以上,如校运会、省运会、省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等。主要通过公众号发布推送、招募群内发布信息等形式进行招募。通过学校组织招募的好处是:来源广、效率高、人数多。

学院招募则可通过各院青协(院青工部)和校青协两个平台。首先,院青协可以在学院的年级群和志愿者群里发布招募消息,或是直接安排班级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若是通过校青协平台进行招募,则要由院青协编辑好相关通知,标注出时间、地点、人数、活动内容等信息。通过学院组织招募的好处是:专业匹配、标准统一、便于管理。

招募完成后,志愿者管理方要就崗位需求和实际人数的情况,进行补招或筛选。补招是在岗位出现空缺时指注明补充招募的人数后,再次发布招募信息;筛选是指在实际人数大于岗位需求的情况下,安排志愿者进行面试、笔试,进而筛选出一部分志愿者进行培训,成为正式志愿者和替补志愿者。

第四十一届校运会的赛事志愿者招募,主要是通过学校(校青协)招募的形式,结合了推送宣传和志愿者群招募结合的形式。本届校运会需要的志愿者数量较去年增加了10位,一共配备了60名正式志愿者和10名替补志愿者。

3.4 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的培训则视情况而定。对于常态化的志愿服务,管理方无需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只需在上岗前将各岗位的职能和注意事项通知到个人或组长即可。但是在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时,往往需要进行一次线下的“彩排”,即熟悉场地。志愿者和运动员一样,需要熟悉工作岗位的地形。由于体育赛事志愿者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时刻不仅需要志愿者有一个快速的临场反应,而且在作出决策之后要迅速执行,一旦志愿者对场地不了解,就会耽误决策的执行时间,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线下的体育赛事志愿者培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志愿者的通识培训,二是具体岗位服务培训。通识培训面向的是全体志愿者,内容以介绍赛事情况、基本交流礼仪、紧急医疗救护等基本知识为主,这部分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志愿者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身份认知与行为规范。具体岗位培训通常是由分管领队(老师)带头,将工作内容落实到事先划分好的个人或小组,这部分培训的目的是让志愿者了解在本次体育赛事中自己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负责内容,培训内容因岗位而异。

我校第四十一届校运会,在两天内就完成了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且没有安排统一的志愿者培训,仅仅简单讲解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与注意事项,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任务简单,且志愿者对场地较为熟悉,另一方面是不安排统一培训可以节省时间。此外,志愿者管理方也希望志愿者能通过此次运动会,学会在组织化的渠道中进一步学习掌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技能,培养志愿者在赛场上的交流沟通能力,从“原子化”状态变为“组织化”状态。

5 我校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现存问题

通过对校青协和院青工部的相关老师和负责人进行走访和发放问卷以及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志愿者进行调查,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5.1 管理方招募通知不具体

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招募要求不同于一般志愿者,从体型到发色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此外,它要求志愿者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如对体能具有一定要求,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等。但是在校运会的招募通知中,管理方并没有对这些要求作出说明,如果发生紧急状况,志愿者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反应。

5.2 管理方管理力度小

体育赛事中的志愿者往往分布在场馆的各个角落,因此会出现管理者无法同时注意到每一位组长的现象,同理,组长也无法同时关注每位组内的志愿者,如果赛场的某个角落有志愿者没有履行上岗期间的职责或是擅自脱离了岗位,那么可能直到问题出现,此类现象才会被发现,但为时已晚。

5.3 招募的志愿者素质、能力不一

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相较于其他日常志愿服务,举办频率较低,且每次报名岗位也有人数限制,因此不能保证每位志愿者都有过参加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经验,并且在招募完成后,如有举办培训会,即使是要求志愿者必须到场,但是到场率还是无法保证,从而导致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无法通知到每一位志愿者。此外,每位志愿者的性格和能力也有差别,有的人可能擅长交流,有的人可能行动力较强。校运会的志愿者岗位编排比较随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家都不擅长这个岗位的工作”的情况,如此一来,便无法确保服务过程的万无一失。

5.4 志愿者岗位与其专业不匹配

在体育赛事中,即便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专长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非体育系学生。在活动规模小、志愿者数量少,且事先征询了志愿者相关技能的情况下,志愿者管理方可以采用自动排岗和手动调换的方式安排上岗表。但是在活动规模扩大,人数增加之后,无法保证志愿者岗位和其专业相匹配,如投掷类专业的志愿者被安排到了跳跃类场地,擅长急救的医学生志愿者被安排到赛场门口进行引导工作等。

5.5 志愿者工作压力大

志愿者工作压力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方没有根据岗位需求安排合适数量的志愿者,导致人手不够或者换岗不及时,且志愿者本身能力、精力有限,不合理的排岗会导致志愿者工作压力偏大;另一方面,赛程的安排也会导致志愿者工作压力大,例如,持续时间短、批次多的项目(如100米等)的工作压力就要大于持续时间长、批次少的项目(如3000米等),志愿者要全程保持极高的注意力,无法轻易走动。在气温较高时,室外项目志愿者的工作压力也会大于室内项目志愿者。

5.6 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功利性较强

很多学院在期末的综合测评中会对学生一学期的志愿时数有一定要求,那么体育赛事作为一个能提供大量时数的活动,便成为了一部分学生的目标。也有一些体育赛事,能为志愿者提供福利和补贴,部分同学就会根据福利、补贴的量来确定是否报名参与本次活动。一旦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出现了偏差,那么就无法保证志愿者在上岗时能否尽职尽责,进而影响整个活动的完成度。

6 针对我校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问题的对策

6.1 落实招募通知细节

可以为志愿服务活动设立志愿服务活动专项负责人,加强与志愿者管理方的前期沟通,派专人与管理方确认志愿者的具体要求,从而掌握招募通知的具体情况。同时,延长前期发布招募通知的准备时间以确保志愿服务招募信息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加强志愿通知信息群与推送的审核环节,审查拟发布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从而有效防止招募到的志愿者与主办方要求不匹配的情况发生。

6.2 加大管理力度

加大管理力度,需要完善志愿服務管理体系。可以根据以往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的紧急情况及其解决方案,建立数据库。通过相互监督、第三方记录等途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志愿者评价系统,实现志愿者数据的线上交流与共享。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管理方要从赛事的前、中、后期进行管理,主要表现为,赛前评估志愿者的积极性与专业性,赛中评价志愿者的工作态度和表现,赛后考察志愿者的工作反馈与工作总结。安排专项负责人在现场统筹指挥,加强与小组长的沟通联系,从而及时了解突发情况,解决问题。

6.3 对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

解决志愿者素质、能力不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常态化培训与岗前突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培训可以提升大学生整体志愿服务的水平,可以借鉴杭州师范大学的优秀经验,开展有关志愿者的培训课程——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同时通过讲座培训、团日活动、新生始业教育等形式,将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逐步覆盖到各个学院,覆盖到各个有意愿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中,从而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水平。此外,还需要开展针对特定活动的专业志愿培训,如针对2022年亚运会志愿者开展有关大型体育赛事的注意事项培训以及礼仪培训等,从而提升志愿者对于具体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服务水平。将常态化培训与岗前突击培训相结合,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志愿者的素质与能力。

6.4 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技能

基于国外志愿服务招募平台对发挥志愿者专业技能的有效性,志愿者管理方应尝试搭建一个校园志愿服务招募平台。志愿者需要在招募平台录入个人信息、志愿服务经历及其特长和专业技能,活动组织人员可以借助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志愿者的个人专业技能与特点,根据他们的主观意向和客观情况,为其分配最适合的岗位,从而最大程度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技能。

6.5 合理分配志愿者资源

基于工作压力与天气情况等实际因素,校、院青协可以以赛事主办方的岗位需求为参考,根据实践情况灵活调整招募志愿者的数量,招募后备志愿者。也可以根据志愿者工作量的大小与天气状况,现场调控志愿者的岗位,比如为工作压力较大的项目安排轮班志愿者,从而最大程度地分配志愿者资源。此外,校、院青协可以为工作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额外的奖励,如评选优秀志愿者、给予志愿服务时数奖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

6.6 纠正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机

我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表现为多以证书、时数为目标,即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个人动机大于社会动机,如部分高校志愿者存在为学分、评优而被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现象。因此,纠正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动机势在必行。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我校已经开展有关志愿者的培训课程——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可以将类似课程进行推广,同时通过讲座培训、团日活动、新生始业教育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本质的理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此外,还可以让志愿服务成果直观化和具体化,加强优秀志愿者评选的表彰力度,从无形中提高志愿者自我认同感与获得感,促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

7 结论与建议

根据研究,保证体育赛事志愿服务顺利进行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在体育赛事服务志愿者管理的前期,即组织阶段,管理方可以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首先让志愿者了解投身赛事志愿服务的初衷和意义,其次要明确志愿者组织的形式与途径,最后要确定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做到“分配到岗、精准投放”。在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中期,管理方可以利用社会心理学的“群体规范”效应,在赛事进行的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管理重点,通过一定的奖惩手段规范志愿者的行为。在后期志愿者的绩效评价中,管理方可以依照《志愿者手册》以及相关的评选标准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有关高校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文献,都强调了志愿者激励措施的重要性,其中不仅要包含荣誉激励,还有经济、精神、兴趣等方面的激励。在活动后,管理方还要给志愿者一个渠道进行信息反馈和组织评价,并确保建议的收集和落实。

通过知网的发表年度趋势图可得知,近三年“高校赛事志愿者”的相关文献仅有个位数(9篇),因此,现代高校的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体系亟待完善。若能在我校现有的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体系上进行完善,提高管理效率,不仅可以保证诸如校运会等学校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更可以在今后校外的各项体育赛事中体现我校体育赛事志愿者的独特管理体系,为其他学校或社会组织提供借鉴意义,打造杭师大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金名片。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管理方校运会体育赛事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探究
难忘的校运会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漫画小知识
快来参加校运会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公共建筑项目标识布设策略的进化博弈分析
从法经济学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