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2-11-14申俞
申俞
现如今,教育部出台了新课改的政策,其旨在发展学生学习的均衡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以此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事业发展主潮流,所以在小学体育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路和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板块,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体育学科的核心理论知识,对体育项目的应用能力,学生个人体育品质等。但是核心素养的全部并不是这三个方面的累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时期所学习的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定位和授课内容必须从核心素养的层次出发,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成果,进而帮助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而小学体育教学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其大体上可以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个方面。在小学体育传统的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完成預期的教学目标为终极目的进行教学。且教师多采用的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学科时出现的态度不端正的状况。同时这也难以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论述,其观点大致如下:
1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体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很多学校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因此其对小学体育的教学进度并不是很关心。更有甚者的学校会取消小学高年级的体育课程,改为其他文化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校的这种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同时,学校的这种做法也会导致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和应付差事的态度,对教学内容和模式不进行创新,从而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就目前来看,小学体育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重文化、轻体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思想,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并且了解到在升学考试中,也未曾涉及到体育考试,因此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文化课的基础上还经常占用了孩子体育课的学习时间,导致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所替代。基于此,学生家长之间经常讨论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互相攀比,因此,家长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也就是提高文化课成绩,学生就会产出错误的观念,一致认为要学好文化课就够了,其他一律不参加,导致学生脑海中出现错误的学习观念。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的这种方式,导致学生自身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一直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学生的观念自然而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现象表明,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通常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原因普遍是因为体育课并不像文化必修课堂那样的枯燥和乏味;学生普遍在体育课上比较放松,没有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总是抱有一种玩耍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有利也有弊。这样会让小学体育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但是其也会在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和运动项目的技巧时,让学生无法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态度,进而也难以掌握到更深层次的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态度和其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直接性的挂钩关系。由于学生对体育学科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继而导致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低下。同时,也导致学生无法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沿用老旧的教学模式来授课。体育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缓解课堂学习压力,给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育。但就目前来看,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阶段会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比如说,跑步,拉伸等,其次为学生示范几个标准动作,让学生一直重复新的练习,也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原本充满乐趣的体育课堂变得毫无意义,学生将会丧失对体育的热情,学生的兴趣也会渐渐丧失,没有真正的做到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就是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其次是通过丰富课堂,对学生进行身体各方面素质的锻炼和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体育是学生课堂学习疲惫的娱乐方式之一,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快乐,在课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薄弱,因此,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宣教,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都能够主动投入其中,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
要想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单单注重文化理论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要注重体育课程的教学进度来促进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小学体育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和项目,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技巧,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方式和习惯,进而实现学生全方面健康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在小学期间,是培养身体各项综合素质的黄金期,因此,教师要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为学生讲解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体育的潜能,加强身体锻炼,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以后,将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其中,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这将会给学生以后的体育课程带来极大的影响。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总是有很多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来共同完成的运动项目。因此教师可以牢牢抓住体育集体合作活动的时间段,让学生意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帮助学生形成顽强拼搏,不卑不亢的体育精神。同时,还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项目和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2.3 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推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均衡性进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落实国家新课改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渠道,同时也是新课改政策下的必然要求。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课堂中,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开展多彩的体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思路来帮助学生增强体育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3.1 结合体育文化课,渗透学生的德育培养
很多人普遍都认为体育学科的学习就是让孩子玩一玩而已,学生只要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运动项目的技巧和健康正确的运动方法即可。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普遍都存在的想法。其认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和学生的升学考试无关,因此教师和家长便觉得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对学生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端正对体育学科的看法,注重学生的体育课程,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小学体育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到各种运动项目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体育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的成功构建与否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直接挂钩的。因此,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文化课基础理论知识,进而来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体育精神和品质,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糅杂对学生德育培养的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在小学体育长跑训练是对学生意志力和耐力的黄金训练时期。教师要在日常长跑训练中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己,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境界。与此同时,教师要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目标进行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的战胜目标和挑战,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长跑技巧。学生在长跑训练过程中还能形成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培养其优秀的体育素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以后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
3.2 开设集体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还是以课外实践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项目的开展,通常是以多人合作为主的,因此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很难完成一项体育项目。体育项目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大家一起参与,共同完成的,进而实现在小学体育具体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表现欲强,争强好胜的能力和欲望都比较强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体育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并在团队里面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主动合作的体育意识。从另一方面来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足球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足球项目的运动技巧后,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并让其之间进行足球比赛。学生通过比赛时团队之间的相互传接球,进攻和防守的过程,会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两个队伍比赛完后进行点评,教師也要注意点评过程时使用语言的技巧性,让学生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同时也要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也有助于教师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3.3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现如今,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强盛,“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给其思想和观念带来了空前的变化。同时,在时代潮流的发展下也衍生出了很多教学产物。而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就应该主动积极的利用多元化的教学产物,创新教学内容,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总是以老师教导为主,这样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同时也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到最大。因此,教师应该应用时代发展下的教学新产物,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体育场景,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很多现象表明,学生对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总是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有选择性的选取最适合最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毫无压力的学习体育项目,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效率,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日常体育排球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视频,学习运动员在赛场上不卑不亢,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在课下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并在室内体育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学生通过视觉上直观的观看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热血拼搏,会激发学生身为华夏儿女骨子里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体育品质。同时,教师要在学生观看过程中,重点对比赛规则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比赛规则,会让其形成尊重裁判,遵守比赛规则的良好体育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在室外体育课教学排球时,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着重培养。当学生比赛失误或者比分落后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快速学会调整心态,不要自乱阵脚,进而确保后面比赛的正常发挥。同时从大局角度来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品质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同时,这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策略。因此,作为教育事业工作者,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授课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养。另一方面,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前途的问题,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实现和五千年来浩瀚的文化底蕴传承的问题。又关系到家长对教师的殷切期盼和学生自身发展道路的问题,所以教师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马虎不得,教师要正视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融合新的教学理念,以此来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