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体育电影的文化透视与时代价值解读

2022-11-14何志杰刘希佳

当代体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运动体育

何志杰 刘希佳

体育作为社会感染力极强的文化活动,是电影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表现元素。电影作品对体育而言不仅仅只有记录作用,透过对体育运动的刻画展现社会生活面貌,探讨现实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传达体育精神文化是影视作品更深層次的价值体现。体育电影作品作为一种传播力强,吸引力高的文化产物对人的体育意识产生显著的增益效果,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运动健身氛围,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有力宣传工具。

1 体育与电影的碰撞与成长

1.1 体育运动在早期华语电影创作中的身影

由于我国运动事业和电影发展起步晚,体育电影发展受到时代的约束致使体育电影一直处于力量较为薄弱的状态,但是从国人自制电影之日起就不乏体育元素的参与。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电影作品要数联华影业公司于1934年拍摄的《体育皇后》,影片讲述了黎莉莉饰演的林璎因为短跑天赋得到了盛极一时的名利,逐渐沦陷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后又回归短跑事业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形象带有强烈的自强精神,与同时期的阮玲玉、蝴蝶等饱受城市生活磨难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林璎的阳光活泼甚至假小子般的性格都透露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气息,在情节设计上也不再像传统电影只局限于儿女情长,而将目光聚焦在家国情怀,救国强体的时代主题。影片出现在我国动荡时期,国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像这种的早期优秀体育影视作品还有很多,《女篮五号》(谢晋编导,刘琼、秦怡、曹其纬主演)《女跳水队员》(刘国权导演)等。此外,体育科研单位和院校也拍摄许多体育教学片、训练片,如《武术》《体操》。

1.2 现代体育电影的价值延续

体育电影的发展变化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多次划时代的飞跃,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化影像,从单一视角到全方位摄影等。在内容构思上,体育电影对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加立体细腻,对故事情节的设计性更加复杂真实,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会邀请专业的运动员参演影片。在类型分化层面上,体育电影发展至今大致分为体育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几种类型。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出现了众多以奥运会为题材的体育电影,比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筑梦2008》等。电影《筑梦2008》以不同人群视角观察国家为筹备北京奥运会做的各种工作,影片耗时七年拍摄不同时间段、不同背景下的同一主题,那就是北京奥运会,呈现了许多奥运会的背后故事:奥运会的策划、运动员的训练以及志愿者和社会群众的各种辛勤付出,彰显出中国当时对举办好北京奥运会的重视与期待,从侧面表现出我国民众的整体体育意识的提高,体育与国家荣誉在国家和群众心里已经相互挂钩,是对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真实记录与展现。关于宣扬奥林匹克文化的体育电影也是在这一时间点上进入中国体育电影创作者的视线中,成为新的体育电影创作对象。中国体育事业自发展之初就历经磨难与艰辛,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奥运健儿,衍生了大量的体育故事,为体育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体育电影对于我国体育文化的形成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运动逐渐受到大众关注的时期,体育电影利用自身属性为营造良好体育文化环境,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下正确引导社会价值观取向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

随着体育运动逐渐普及化,竞技比赛逐渐国际化,体育运动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自身的基础属性,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人文属性。虽然政府作为行政力量对体育电影进行方向上的调控和干预,保证体育电影不偏离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但市场经济的改革对整个体育电影产业转型产生深刻影响,这使得娱乐性与市场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逐渐成了国产体育电影新的文化消费价值。

2 体育类型电影的时代价值显现

2.1 体育类型电影丰富体育精神文化

我国体育电影的价值取向由崇尚集体主义,对抗个人主义到宣扬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兼并的转变。早期体育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主要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歌颂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摒弃,呼吁人们树立集体荣誉要先于个人荣誉的思想意识。而到了中期和现代这种主题思想逐渐发生迁移,在以国家利益和集体荣誉为主要创作主题的背景下,个人主义,榜样力量开始得到肯定,对主人公的刻画不仅仅停留在大局观层面,大量影片的部分内容开始对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品格魅力进行戏剧化呈现。

2.1.1 对国家利益与民族荣誉的意识的增强

宏观上,保证“国家与集体的荣誉处于第一地位”永远是体育电影创作的主线任务,通过体育电影所表现出的国家利益至上,体育运动的开展围绕为国家增光添彩的社会体育运动现象对建设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有着特殊的价值。结合时代特征,《排球之花》的故事是对当时我国众多专业训练员,运动员的真实写照,为国家体育事业放弃个人家庭,个人生活,无条件奉献自己的一切,影片既是赞颂老一辈体育人无私奉献,为国为民族的伟大体育精神,以此呼吁大众学习那些为我国体育事业献身的榜样,加强对国家荣誉和集体利益的道德观念的认识和熏陶。

2.1.2 树立运动员榜样形象

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除了自身过硬的体育专业技能外,个人道德品质与体育精神也是在竞赛场内外取得成功的关键。将运动员成长历程纳入到体育影视故事中给情节设计上赋予了真实性和感染力,也更加符合大众口味。人们对每一个成功的运动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观看体育影视作品了解运动员训练经历成为了人们最直观、最简便的渠道。

体育电影利用镜头语言对主人公运动员的刻画,为大众树立了良好的运动榜样,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体会到体育文化精神的力量。影片《夺冠》聚焦两任女排主教练郎平与陈忠和,以线带面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经历和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导演陈可辛首先利用从初代女排运动员郎平的比赛经历到成为女排教练的故事线路来介绍我国早期女排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而视角转到现代女排运动队的组织构成,并对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几个主力队员进行人物的支线塑造从而更加具体展现女排在成长时期面对的种种困难,使得影片更加具有共情能力,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引发观众对特别事件产生特定的爱国情感共鸣不仅是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内核,而且是其作为一种社会艺术形式的责任所在。2008年北京要运会期间上映的体育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不惧日本侵略者的要挟,代表中国赴美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故事,此片是献给中国奥运先驱刘长春及中国奥运历史上不甘屈辱不懈奋斗的民族英雄,歌颂刘长春在民族大义面前的不屈不挠,影片以刘长春为例代表了千千万万为维护民族尊严而自强不息的体育人,将体育人的不惧险阻、敢为人先的体育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2.1.3 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梦

体育电影不仅仅是人类生活和体育运动的银幕表达,也不仅仅是体育竞技和电影艺术的天作之合,它还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宣扬核心价值观念的双重重任。中国体育电影历来不是只注重自身趣味性的挖掘,停留在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的层级,在中国体育电影萌芽时期就以民族自强作为戏剧内核,在中国历史最黑暗屈辱的社会环境下体育电影是敲醒国人的警钟,是向为国争光的体育人的摇旗呐喊。如今我国的体育电影事业已经到了创作的旺盛期,近些年体育电影作品呈井喷式涌现,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体育电影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

2.2 体育类型电影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2.2.1 体育电影的票房收入

票房总额是一部电影的主体收入,而电影票房收入受社会大众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总票房除了能反映电影的经济价值外也是受社会大众欢迎程度的评价指标。票房是体育电影产业的重要经济体现,与其他类型电影相比,无论在视觉性还是娱乐性都稍有逊色,然而票房收入是每部电影的最终追求,也是得到大众好评的具体表现。我国体育电影目前都以小成本低投资为主,主要成本集中在影片前期筹备时对演员的专业性训练上,并且演员对专业体育技能的学习程度决定了影片拍摄的可行度,这也是许多电影导演抵触制作体育电影的原因。现存的体育电影大都利用人文因素弥补在技术层面的缺陷,改编真实的故事和人物,以情节设计来打动观众,从而让观众忽视对影片整体制作水平的关注。对于能保证票房成绩的优秀体育电影来说可以成为减少影片成本,扩大投入效率的制作模式,但在另一方面对整个体育电影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体育电影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观众对体育电影的印象不佳没有形成有效的二次吸引力,体育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也被大打折扣。如何使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理念融入体育电影行业,是体育电影工作者亟需考虑解决的问题。体育电影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加快体育电影产业的深化改革,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电影,愿意观看体育电影,给体育电影带来更大的票房市场的同时也为体育电影产业奠定行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体育电影才能为体育文化和体育事业更好地服务。

2.2.2 体育电影带动周边收入

在传播学角度上看,体育电影是一种宣传手段,能够利用影像的形式向社会传播体育运动文化和传达体育事件,对社会民众的运动情绪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调动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这个倡导全民健身的时代,体育电影抓住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与其他体育产业融合,不仅推动自身产业升级,也带动了整个体育产业的结构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是复杂的,单独的体育产业分支并不是独立经营,体育产业支链发生变化必然也会影响周边产业的变动。体育电影属于体育产业中的文化产业,作为这种特殊体育产业的体育电影在促进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时势必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器材和体育场馆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条件,尤其是集体性体育活动对体育用品及衣、食、住、行等相关物质服务有更大的需求,体育电影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体育人口,从侧面拉动了体育产业经济的多方面发展。消费的主体是人,只有当活动的人口基数得到不断扩大才会保证消费额的稳定上升。体育消费是人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或者参与体育运动时购买的服装,器材以及健身训练、体育医疗等方面的开销。人们观看体育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消费外,体育电影作为体育意识的引导,还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其他的体育消费行为。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以少林功夫和现代足球相结合,独特的创作思路不仅给影片赚足噱头,也让更多的人对少林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尝试接触相关的培训学习。

3 体育电影市场规范策略

3.1 传播社会价值观,唱响时代主旋律

在中国,体育电影不仅仅是对体育运动的单纯纪录,体育电影所传递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社会核心精神价值的缩影。把握时代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是体育电影永保活力的沃土,如今体育电影的主题不再局限于政治因素和民族振兴,开始关注普通群众对体育的诉求,视角转换到了社会生活的基层,贴合体育真正的现实状况。植根于现实的体育运动发展情况可以增加观众对体育电影的故事演绎的体验感,在向社会大众传播主流价值观时提高教育民众体育知识与体育精神文化的效率。

3.2 合理的艺术性,客观的纪实性

我国的大部分体育电影都是来源于现实体育运动的改编,虽然在素材来源方面能够得到保障,但影片拍摄依然注意要与现实体育紧密联系,正确还原和包装体育运动。将竞技体育与游戏叙事深度联结、意识形态与类型叙事融合互渗,拓宽题材范围与深耕叙事主题,在增强体育电影的故事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同时,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段与叙事模式使观众在电影游戏中得到沉浸式体验,从而产生意识形态传播中的良性互动与参与。

3.3 适应社会需求,迎合观众口味

爱国主题曾一直以来是国产体育电影的主要价值选择,但也正是由于国产体育电影长期依赖相应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励志精神,未能有效的做出改变和深入,从而使得国产体育电影在主题呈现上颇为单一、乏味,继而失去原有的地位。进入新时代以来体育电影题材不断扩展,讲述拼搏激励的体育故事的同时也不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为博得年轻消费群体的视线,体育电影开始揣摩观众心理,在价值选择上逐渐包含娱乐性。弘扬体育精神兼顾娱乐精神,体育电影的拍摄越来越立足于现实社会,借鉴艺术形式并加入世俗的感官,以各种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体育现象发现体育本质,将得到的价值真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受众,让观众感觉到影片所传达的思想贴合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寓教于乐”是现代体育电影的教育艺术精髓,把握好“教”与“乐”的度是所有体育电影制作者的必修课。打开體育电影市场仅仅靠技术和物质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抓住体育类型电影的内核才能利用好这把培养民众体育精神的利器。

4 结语

体育运动的普及化与世界化为体育产业打下了市场基础,消费升级、科技迭代、政策加持让体育产业结构从单一实体经济到与体育电影产业等多种文化产业并行,成就了体育产业与电影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在体育产业与电影产业共同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延伸体育产业在电影方向上的道路,在不断吸收先进经验夯实产业基础的前提下,我国体育电影正在悄然发生着变革,为体育电影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随着观众和市场对体育电影接纳程度的加深,未来体育电影也会更好的完成意识形态任务与经济任务。

通讯作者:刘希佳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