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不同手术时机临床疗效分析
2022-11-14吕恩振薛晓丽
吕恩振,薛晓丽
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德州 253009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临床神经外科的重症病例,也是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其还存在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情重的特点,手术时机也难以进行把握,对于患者个人或者是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和负担,大量的临床研究可见,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有效、合理规范的治疗和处理,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预后效果。目前,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如果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期,缺乏手术指导,不仅难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发生。在应用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时,还具备有手术方法简单以及手术效果明显的优势。为了让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在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基础上,进行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借此来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就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治疗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伤后6 h内接受手术,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5岁,平均(41.5±1.7)岁。对照组患者在伤后6 h后接受手术,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4岁,平均(41.6±1.5)岁。本研究的开展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指导原则,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有自主决定权,并且允许受试者无条件退出本医学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Table 1 Comparative of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60 60车祸外伤16 15 0.044 0.835高空坠落25 25 0.000 1.000打击伤10 10 0.000 1.000平地摔伤9 10 0.063 0.803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在病历中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明确记载;②患者具有完整的住院信息与随访记录;③患者均已经达到了手术标准,但未手术者;④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病案资料缺失的情况,无法对患者信息进行统计;②诊断不明患者,脑部肿瘤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进行严密观察,如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处置,确保大骨瓣减压术的顺利操作和进行。在实施该手术时,对患者全麻处理,首先在患者额、颞侧顶画一弧形切口,消毒之后沿着弧形线做一弧形切口。头皮切口深度要直达颅骨,形成肌瓣。应用棉垫垫好之后,将其翻向前下方进行固定处理,确保患者的颞、顶区颅脑充分暴露。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之后,在颅骨上平均钻5~6个孔,随后应用石蜡进行封堵处理工作。去除骨瓣,对坏死组织与血肿进行彻底清除,术后丢掉骨瓣,做好脑组织的保护工作之后进行头皮的缝合。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伤后6 h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伤后6 h后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进行临床体征的密切监控,并在患者手术后均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和营养补充支持治疗等方式,保证手术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随后在病情稳定之后转入到普通病房内给予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对比。痊愈: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已经恢复,还存在轻度的遗留症状。轻度残疾:患者生活可以自理,但伴随有一定的后遗症。中度残疾:患者生活勉强自理,但存在一定的认知与行为障碍。重度残疾:患者生活无法正常自理,需要他人照料,存在躯体运动功能、意识及认知丧失的情况发生。死亡。其中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轻度残疾例数+中度残疾例数)/总例数×100.00%。此外,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60 60痊愈15 8轻度残疾22 15中度残疾12 14重度残疾8 14死亡3 9有效率[n(%)]49(81.67)37(61.67)5.910 0.01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对比
两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中枢性发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60 60电解质紊乱20(33.33)41(68.33)14.704<0.001感染8(13.33)17(28.33)4.093 0.043肝肾功能不全5(8.33)16(26.67)6.984 0.008心律失常6(10.00)17(28.33)6.508 0.011中枢性发热4(6.67)12(20.00)4.615 0.032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神经科临床常见病种,随着交通事故以及工厂矿难事故的增多,因为外伤所导致的颅脑损伤发生率也进一步增加。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病症有恶心、头痛、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等情况,因该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据调查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40%,其中颅内压增高、脑挫裂伤症状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所以,探讨科学高效的救治方法非常关键,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快转危为安。虽然目前的医疗条件能够随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但是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跟预后效果,也就需要外科医师们能够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力度。一般车祸外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含有颅内压增高,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进行患者病情的及时缓解,势必会影响到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通过该研究证实,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患者伤后6 h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大骨瓣减压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临床上在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大骨瓣减压术进行临床治疗,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医学界神经科常用的一种开颅式手术,该种手术的优点:①暴露范围广,骨窗位置低,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进行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为后续血肿清除及术中止血手术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②减压充分,在应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临床手术治疗时,还有着减压充分的应用效果。因为骨窗范围前达额骨颧突,对于患者大脑凸面静脉的压迫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促进血液回流速度,减轻脑膨出等问题发生,从而获得良好的外减压效果。③在该术式下可以实现对额极、颞极的内减压工作,促使患者的颅内组织出现比较大的代偿空间,对于患者的颅内压增高情况进行缓冲,帮助患者顺利的度过脑水肿高峰期。④在该术式中,其能够有效规避骨窗较小造成术后脑组织在骨窗处嵌顿、坏死情况发生。通过该手术方式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的颅腔容量起到良好的扩大效果,并且能够为患者碰撞的脑组织争取更多空间,不至于因为颅内压过高所导致的脑疝等并发症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但是在手术模式应用过程中,一般还存在有手术创伤量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大的问题,而且手术后期的修复问题也会威胁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此外在单纯应用扩大容量来进行颅内压的降低时,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大脑因为脑水肿而出现了明显的体积增大情况,因为颅腔容积相对比较小,外加脑组织顺应性增大等问题影响,也就能够对脑水肿所引发的颅内升压问题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此外患者的脑水肿也可以得到显著控制,因为头部软组织能够拥有充分的弹性,对于脑水肿发展可以进行有效抑制。其次通过大骨瓣减压术的应用,也能够对患者的大脑血液供应情况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还可以进行患者脑干的保护。因此在应用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其手术目的不仅在于简单扩大颅腔的容积,改善患者的大脑内环境,减轻大脑负担,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以及预后也有着积极意义。
手术时机直接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效果。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还存在有发病急的特点,而对患者后期恢复影响最大的是出现损伤后的6 h内,这也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及时把握住手术时机来进行患者的治疗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预后也有决定性的优势。因此在患者出现了重型颅脑损伤后,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构建有效的抢救机制,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抢救方案的确定,让患者病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缓解,避免颅内压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因为重型颅脑损伤有病情发展特快以及抢救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在诊断完成之后还需要争分夺秒,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制订。为了缓解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恶性高颅压对生命造成的威胁,目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处理和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方式及其他特殊治疗方式(如亚低温、脑保护等),其中去除骨瓣减压是救治的关键,因此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大骨瓣减压有较好疗效,但针对部分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切勿盲目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发生,还能够有效规避不必要损害的发生。因此,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大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包括:①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处于中昏迷或深昏迷状态,一侧瞳孔散大或双侧瞳孔散大,发生脑疝者。②弥漫性脑损伤(脑轴索损伤、脑肿胀),头部CT示环池受压明显或消失,脑沟、脑回消失。③双侧血肿患者,中线移位>5 mm;单侧血肿患者,中线移位>10 mm,同侧或双侧侧脑室受压明显或闭塞。④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GCS评分下降明显者。⑤幕上血肿>30 mL或幕下血肿>10 mL。⑥上矢状窦、横窦破裂,引起大出血或颅内血肿。同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对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也需要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在达到了手术指征之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手术治疗,避免患者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可以说大骨瓣减压术在应用过程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就需要主治医师们能够在最佳手术时机内对患者进行治疗,确保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
实时根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把握手术时机。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适应证以及体征进行明确。一般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判断时,主要是将瞳孔变化作为重要内容。如果双侧瞳孔散大越早,表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脑组织损伤情况,患者自身的预后效果也存在有较多问题。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观察,尽量选择在双侧瞳孔散大之前应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影像学诊断标准也是掌握手术指征的重要内容,如果颅脑CT或者MRI影像学检查表示颅脑肿胀比较严重,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 cm,以及脑池或者脑室变窄以及消失的情况,表明患者随机会导致脑疝的发生,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脑干功能衰退的情况时,不得通过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血肿形成起到良好的减轻效果,降低患者脑组织受压时间,有效避免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的发生。因此在术后6 h内,结合患者临床体征进行手术治疗时机的合理选择,可以促进患者治愈率进一步提升,对于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0.05),与赵艳梅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1.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49%(P
<0.05)]。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在患者伤后6 h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这也就需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