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11-14于奉鑫张应华
于奉鑫 张应华
(九江学院经济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经济实力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现今,中国经济快速恢复,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美国等西方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数字人民币推行,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碳交易热潮等,新发展阶段理清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于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新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我国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距离美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稳定提升。在国际支付货币市场中,人民币晋升到世界第五大支付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中,成为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在新兴市场交易货币中居于首位;人民币逐渐超过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5.02,较上一年增长54.20%,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程度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
(一)人民币作为国际支付货币的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经常项目跨境结算规模达到6.77万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12.1%;在直接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金额达到3.8万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19.55%;人民币流出回流的规模扩大,收付比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货物贸易为主,2020年货物贸易累计发生4.78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12.7%,增长速度平稳。
(二)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获得了一定发展
人民币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从2016年的902.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2675.2亿美元,储备份额达到2.25%,外汇储备规模实现了连续十个季度增长。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的避险性和稳定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越高,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
(三)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融资货币的功能持续深化
2020年,人民币对外投资和使用外资的规模再创新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916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3%。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5万亿元,同比增加38.2%。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继续推进,2020年,离岸市场共发行374支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额2065.2亿元,较2019年增长15%。截至2020年底,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达到8.98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40.11%。人民币外汇交易保持基本稳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0年外汇市场上成交量为206.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73%。即期外汇交易额82.06万亿元,同比增加4.78%;外汇衍生品成交量为123.98万亿元,同比增加1.48%。
(四)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2020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更加注重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了汇率宏观调控经济和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外汇市场运行有序,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对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贬有升:人民币对美元呈先贬后升的走势,年末汇率为6.5249,同比升值6.92%;人民币汇率对欧元汇率中间价呈双向波动的状态,年末汇率8.0250,与上一年相比贬值2.61%。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先升后贬,下半年呈现止跌回升的走势。2020年底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9.04,较上一年升值4.05%,扣除通胀因素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26.31,同比升值3.33%。
二、新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将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于世界第二,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的崛起,提高了我国跨境贸易的竞争力。我国自主开创研发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日益完善,覆盖范围至200个国家和地区3400多家银行法人机构。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随着发行越来越多的央行数字货币,深入跨境支付领域,通过其便捷度提升货币流通规模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数字货币点对点无中介的交易模式,成本低效率高,能够避开复杂烦琐的SWIFT系统,便于扩大人民币的使用流通,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周边国家形成支付联盟,搭建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绿色金融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发展路径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必须减少碳排放,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成为全球投资主流,全球绿色投资的崛起,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启示。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1200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增长趋势稳定;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立了全球最大碳资源交易市场,人民币未来挂钩碳,对标碳交易商品,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绿色债券的种类增加,碳交易市场的不断扩大,境外投资者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人民币作为绿色金融的计价结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三)RCEP的生效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12年发起,2020年正式签署,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已经与9个成员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有效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效保障。RCEP的经济技术合作章节设置了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能够有效扩大人民币的使用场景,激发境外人民币的真实需求;单独设置了中小企业章节,激发中小企业出海需求,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增强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功能,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小企业降低外汇风险的现实需要;中国在投资领域承诺,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新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
作为国际货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可自由兑换。综合考虑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金融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等原因,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人民币已经完全实现自由兑换,但是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资本管制,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这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身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将是一个渐进可控的过程。
(二)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当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已经跃升为第三大国际支付货币。但是人民币在国际金融投资交易和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依然很低,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相吻合。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不高,导致国内金融产品,不能供给国际投资者进行交易。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高,国际投资者就可以用美元在美国市场交易其金融产品,为美元提供了巨大的交易场景。
另一方面,专门在国际上可供交易的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产品供给较少。美国在推动美元国际化的初期,大力发展了美元债券市场,特别是商业银行融资的票据市场;后来又通过发行美元国债,既为美国政府融资,也为美元的国际持有者提供可供交易的金融产品。
我国虽然也发展了人民币国债以及其他债券,但是总体上规模较小,体制机制不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落后,无法有效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惯性
国际货币存在着使用的惯性问题,当人们在交易中习惯性使用一种货币了,一般情况下较难改变这种习惯,而且由一种货币转换为另外一种货币存在着较大的转换成本。自二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现在已经形成了以美元为核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一超多强并存的格局,美元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人民币的份额还非常小。在国际贸易交易、金融交易、计价支付、投融资、资产定价、国际储备等多方面,国际社会已经习惯了使用美元。而且这种惯性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以上,这也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挑战。
四、新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将国内大循环作为根本,协同推进国内大市场建设,从而带动国际循环,吸引全球要素聚集,将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要将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协调好,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制造强国,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紧密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一个更有利的背景。
(二)协同推进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建设
打造更多的人民币使用场景,要求发挥直接投资的优势,以投资来拉动贸易,夯实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金融市场的建设可以为国际贸易提供人民币资产作为融资条件,从而增强人民币的投资和储备功能。构建人民币流出、流入的双闭环,扩大人民币使用场景。
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要从扩大市场化以及扩大对外开放深度两方面入手。对金融的市场化的改革,需要通过一定范围的汇率价格来实现其市场化,设计汇率的最优波动幅度,建立宽幅汇率的波动机制。以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港为着力点,是探索金融账户开放的开端。进一步开放国内国外市场丰富投资渠道,逐步解除限制,控制总量的变化,放开投资主体,改变传统的单边监管,推动资本开放。对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为了拓宽更多渠道的人民币融资方式,我国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建设高水平的离岸金融市场是我国未来重要任务。借助离岸市场通道,在第三方国家的离岸市场为东道国的企业开设离岸账户,搭建人民币资金流出和回流的有效机制。
(三)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贸易中,大力开展人民币业务
在现有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带一路”建设结算大多以美元为主,我国企业在与沿线国家开展贸易时美元的筹资渠道有限,难以满足大额的资金需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支付货币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提高人民币投资与结算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元结算的局限性。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大本币互换力度,进口沿线国家初级产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的贸易顺差,保证沿线国家金融系统中一定的人民币流动性。其次,大力推动对外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提高人民币在进口贸易中的结算比例,推动沿线国家与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对接,依托CIPS开展结算业务。最后,通过金融政策推动在海外重大投资项目中使用人民币。以政策先行,在相应的贷款投资项目中优先考虑人民币形式的对外投资,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相关的人民币金融账户,鼓励企业以人民币形式进行对外投资,降低跨境投资制度门槛,提高东道国对人民币投资的认可度。
(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债券市场开放相结合
一个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市场,可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依托。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债券市场开放:第一,大力推行注册发行制,丰富债券品种,将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向市场的监督管理,债券的发行规模、价格以及风险波动由市场决定,有利于提升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顺应债券市场的国际趋势;第二,完善债券评级和违约机制,逐步统一市场监管,建立集中、透明、高效的监管制度。重新整合监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清晰,把握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效率;第三,深化市场统一性,整合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建立集中的托管系统,提高跨市交易灵活性,减少复杂的交易手续,通过统一的结算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