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权理论建立产权明晰的国有企业制度分析
2022-11-14崔培
崔 培
(衡水湖林业管理工作站,衡水 053000)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结构性改革有非常明确的指示,作为供给侧的主体,我国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开展产权体系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重组、清除“僵尸企业”会涉及大量的产权交易。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开展产权改革工作时,要遵循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现代产权理论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可以借鉴现代产权理论,为国企产权改革找到正确的途径。
一、现代产权理论相关概述
(一)产权的一般含义
对于产权的含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产权的构成要素和实质内容。产权也是财产权利的简称,包含权利和财产两个要素。对于权利来说,财产是权利设置的对象,是生产要素的重要资源。第二,产权结构。在经济学中,法律范畴上的财产权和经济学上的财产权有所差别,是根据不同产权的主客观条件、特点和性质进行产权安排的。第三,产权的本质属性。从本质上来说,产权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如果产权不同,那么行为特征也有所差别,产生的效应也不同。
(二)产权的基本功能
第一,减少不确定性。产权功能主要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削减,使稳定性特点凸显出来。明晰的产权能够使产权主体对可支配资源的确定性得到增强,能够更科学地分配这些资源,为经济的高效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第二,主体激励和约束。作为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预期利益的驱动下,行使手中的权力和职能开展工作,确保权利行使的高效化和合理化。要想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就必须将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三,确定分配关系。随着产权界定而界定分配关系,在社会经济环境下,劳动者的财产所有权是独立的。如果国有产权分解,企业员工作为产权主体存在,需要按照各方的投入产出比进行分配。第四,资源配置功能。产权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非常关键,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大量资源集中在大型企业中,通过重组、股票、信贷等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统的国有国营制度,需要对国有资源统一进行配置,而在市场经济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产权制度,能够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
(一)放权阶段
放权阶段的时间为1978—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了明确要求,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我国国企产权改革要围绕社会经济体制进行,重点内容是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深化改革,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式推行。当时,邓小平同志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加强落实责任制,解决机关单位存在的无人负责的问题,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手段发展国有企业,等等。该阶段改革的重点为农村经济体制,对国企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了分离,实现了放权让利,明确了企业和负责人的权利。并且,对国家和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了改革,激发出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的产权改革理论内容集中在分配关系、企业地位、经营机制、经营目标,以及全民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的关系处理等方面。
(二)承包经营阶段
承包经营阶段的时间为1984—1992年。本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两权分立,使国有企业的活力得到激发。1984年颁布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确定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蓝图,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包含的企业类型有服务业、交通业、工业、建筑业等。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存在较多缺陷,如企业活力缺失等,需要深化改革城市经济体制,对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尤其是将职工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给企业负责人放权、给企业放权、给职工让利。通过进一步规范国家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关系,搞活国有企业,落实两权分离、放权让利、承包经营,使国有企业的效益得到提升。
(三)改革攻坚阶段
改革攻坚阶段的时间为1992—2002年。这一时期是改革力度最大、出台措施最大,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纳入产权改革这一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加大建设力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也提出了打造多样化公有制形式的要求。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使国企的经营机制发生了巨大改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深化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对国企战略和国企制度进行深化改革,落实国企股份制改造。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标志着我国的国企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持。
(四)迅猛推进阶段
迅猛推进阶段的时间为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对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了规定,统一了国有企业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尤其是对国有金融企业建立了产权流转机制,确保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能够顺利发展,也确定了我国国有产权的市场化发展。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国有产权也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特别是推行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股权、物权、知识产权、债权有了明确规定,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巩固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维护了公有财产权,保护了私有财产,并推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现代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制度影响
(一)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现代产权理论中,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对外部性问题重新进行了研究,并融入了产权概论,提出了市场机制在有效零交易费用的前提下,权利的初始界定不会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结果造成影响,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但是零交易费用在实践中是不现实的,因为产权交易和产权界定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只要交易和界定大于成本的时候,就需要调整产权。如果收益小于成本,就算是后期得到更优的资源配置,在利润方面也是不客观的。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
因为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对于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企业,实际在开展交易时导致原有的产权状况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确保企业效率,监督者应具有剩余索取权,并根据索取权的归属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工人管理企业、资本家企业、企业家企业。在当前股份公司中,经营者掌握着经营权,如果没有妥善的制度对代理成本进行控制,股份公司就很难长时间健康运转。委托代理理论就是指通过对代理成本的限制,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将企业利润与经营者报酬联系起来,让经营者拥有股份公司的一部分股票,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
(一)国企、政府、公民之间的产权不清晰
产权清晰包含的内容首先是其他产权拥有主体的产权界定,也就是对企业法人财产权和出资人所有权的划分;其次是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下的情况下,界定产权所有权,明确所有权的归属。法人财产权和投资者所有权的产权清晰后,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更加复杂。因为国企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存在很多业务上的往来,而且很多政策需要得到双方的配合,很难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利边界。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首先需要明确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其次要明确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产权关系,最后是国企、政府、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不合理的产权结构导致国企内在激励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与市场经济的实际要求不符,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权能结构,未落实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和终极所有权的分离,采用的是单一所有权。而且国企无法摆脱行政干预的困扰,再加上内在激励和竞争机制的缺乏,国有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在激励不足,缺乏创新。
(三)产权配置凝固限制了国企产权流动
在传统的国企产权关系上,存在较多漏洞,尤为突出的是产权关系不明晰,在使用和占用资产上存在无偿性的特征。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资源配置极大浪费,各地区和部门为了占用最大资产而发生不正当竞争。再加上产权市场不健全,产权流动受到制约,对于国企产权流动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五、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建立产权明晰的国有企业制度途径
(一)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明晰产权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可以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对产权进行明晰。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引入多元投资主体的时候,政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会有所降低,而且在进行产权博弈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资产流失。虽然采取资产评估的时候可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明确,但还需要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确保第二层次的产权关系明晰。作为一个动态的市场化过程,产权明晰在进行动态博弈的过程中,要基于现代化国企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权责利进行明确,准确划分经理层、监事会、董事会的职责,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党委会的职能,使现代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更加健全,确保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落实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第一,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国资国企改革要求中,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确定国有企业的绩效和类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元发展结构,明确各方的权责,搭建更加高效的、相互制衡的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债转股。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社会负担较重,导致高负债经营的情况发生。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对国企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增加国企的现金流,减少国企的债务负担。比如,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于2016年对中钢集团600多亿债务进行重组,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对国企的股权结构进行改善,盘活国企资产,对现有的运行机制进行改进。
第三,职工持股。在开展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中,职工持股是指依照法定程序,职工拥有本企业部分股权,这对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先推行了职工持股,但由于超范围发行、超额度发行等问题而被叫停。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推进,职工持股制度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国企制度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科学管理、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和产权清晰。第一,理顺产权关系。此举对于打造强有力的产权制度效果显著,还能够约束国企经营者。第二,理顺政企关系。因为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所以要通过科学的手段理顺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应以增进和维护自身利益为目标,把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作为主要的录用标准,并通过实践进行考评,通过产权约束机制,确保国企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带领国有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结 语
国有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出现代产权理论的价值。尤其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时期,要充分了解现代产权理论的内涵和定义,积极学习和借鉴该理论的改革成果,合理分配利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构建国资管控的三级架构,使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和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在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要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建设支持性制度,在改革国企产权时要形成唯物辩证的改革观。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应当综合考虑劳动者素质、技术创新、法律体系建设,以及市场机制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定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