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14胡元礼

商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陕西基础设施高质量

房 超,胡元礼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数字时代”的大势所趋

(一)数字贸易的特征

数字贸易的解释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从贸易标的的角度来解释,主要分为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贸易、数据化知识与信息三大类;二是从贸易手段来解释,是将传统的产品和交易金额,转化为“代码”,并将转化后的“代码” 传输给交易双方,这种转化的过程称之为数字化程序,转化的手段称之为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的过程和结果称之为数字贸易。

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传统贸易相比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比较优势来源不同。数字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劳动力、原材料、土地、厂房等自然、生产资源,而是来自于对本身不具备稀缺性的数据转化成可交换的数字信息的技术创新能力。(2) 依托及贸易方式不同。数字贸易主要依托的是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以及测试平台等基础设施,就供应双方的需求进行快速匹配,并提供进出口物流服务、电子保单、线上支付等服务,形成数字贸易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个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同时在供求两方终端都设置了完善的保护机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不对称性。(3)贸易对象不同。数字贸易的交易对象主要是数字服务(如搜索引擎服务、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服务)、数字产品(如图书、音乐、远程视频、游戏)和基础数据(如有关研发、生产、消费的数据)。(4)贸易主体的地位不同。数字贸易的“数据流”跳过中间商极大地缩减了供求双方寻求信息的隐性和显性成本,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数字贸易发展趋势。

截至2020 年5 月31 日,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46.48 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9.6%。2018 年,美国和欧盟数字服务的总贸易量约达2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全年数字贸易出口总量的65%;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占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量的7.69%;根据《2019 年全球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分别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二者占所有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的75%,全球物联网支出的50%,全球公共“云计算”市场的75%以上,全球70 个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90%,七个“超级平台”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腾讯、阿里巴巴约占全球总市值的67%。数字贸易在全球领域内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时代”已经到来。

二、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与潜力

(一)外商直接投资

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于强大的经济基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区)在推进数字贸易的过程中,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全球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并且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并且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根据各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陕西省2020 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84.43 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15 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为9.2%,在全国排名第10 名。二项指标在全国31 个省市地区的排名中均处在中游的位置。这一方面说明陕西自贸区具备了发展数字贸易的一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陕西自贸区发展数字贸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进出口贸易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2020 年的统计数据,陕西自贸区在全国18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进出口总额排在第十五位,进出口增长率处于中游水平(见下图)。这种现象也说明陕西自贸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

2020 年中国18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http://www.customs.gov.cn。

(三)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贸易的发展水平离不开、甚至是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近些年出现了许多新型数字贸易基础设施(DIT),如数据中心、测试平台、5G 以及“超算中心”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此,陕西省加大力度实施网络运作,提高一般技术、核心技术的数字转换速度,对新一代的数字技术进行革新合成,并进一步强化符合检验标准的源头企业的扶持补贴,全面提升对公用平台、各项软硬件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陕西自贸区的数字研究中心,促进数字转换,构建全省完整统一的数据库。从2015 开始,陕西省不断贯彻落实各项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西安市互联网特供数据通道无线宽带已经达到870G,已规划建设5G 移动基站19000 个,5G 移动用户达到1027 万户。据测算,2020 年全省软件服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40%。陕西自贸易区咸阳片区,严格按照“整合开放共享”的准则,对整个市区的网络网路等设备进行联合重组,以陕西政府公共平台为基准,配备了数据共享和交换中心,全面提高了数字基建设施规模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搭建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确保了各类型部门和产业的信息交互流通。政府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涉及区域包含城镇和乡村,直线开通了线上的政务办理系统,大大增加了公众企业办理事务的效率,为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产业数字化进程

为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陕西省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做了许多基础工作,为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其中,秦云平台构建全省统一的“一云、一网、一池”的数字理念对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陕西省创办了农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为全省农业实现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数字基础,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各类新建应用系统要服从于大数据中心云化部署,已建应用系统逐步向大数据中心迁移,以实现各类平台及应用植根于大数据中心;为了能够达到有效化解来自各方信息数据的屏障,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业、各级政府机构和个人资料的融合,相关数据将集中显示在大数据服务中心;为了借助于外力推进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吸引了三星、Intel、富士通、IBM、华为、阿里巴巴、施耐德等36家世界著名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于陕西,为打造互联网产业群,建立互联网产业高端研发基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职责不明

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各职能部门的有机协调。从目前的情况看,陕西自贸区在政府行使职能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2021 年3 月31 日通过、2021 年5月1 日起施行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中明确,设立陕西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取代原有的隶属于陕西省商务厅、负责FTA 相关业务的三个处室的陕西自贸区办事处。但从《自贸区条例》有关“管理体制”的具体规定上看,陕西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从协调能力及权威性方面看满足不了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多头领导、管理分散、部门协调效率低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界定,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基础设施是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是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是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根据2019 年的统计数据,陕西自贸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其它自贸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18个自贸区中排在倒数第五位(见下表)。

2019 年中国自贸区各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排名表

数据来源:中国各地方政府统计局http://tjj.shaanxi.gov.cn/

省份/ 指标 基础建设发展 贸易基础 综合得分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山东省福建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重庆市陕西省黑龙江省广西区云南省海南省2.02 1.50 1.12-1.65 1.43 0.41 0.39 0.11-0.24 0.11-0.19-1.26-0.91-0.65-0.26-0.60-0.51-0.80 1.64 0.98 0.75 2.75-1.09 0.07-0.79-0.49-0.19-0.76-0.52 0.57 0.12-0.34-0.94-0.54-0.71-0.39 1.85 1.27 0.95 0.33 0.30 0.26-0.14-0.16-0.22-0.28-0.34-0.44-0.50-0.51-0.57-0.58-0.60-0.62

(三)数字贸易主体获取信息不对称

数字贸易是同时具备真实性和虚拟性的一种交易方式。在以网络传输、线上支付的手段达到交换的目的时候,通常是不需要中间环节的,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交易的完整性,又节约了交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多余成本。在电商时代,中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取掌握更多的数据信息,只能依靠“龙头企业”获取数据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在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建设中依然存在,必须通过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打破这种局面,使整个贸易链条形成两头活跃、中间萎缩的发展态势,适应数字贸易时代的发展需要。

(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数字贸易专业技术人才是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陕西自贸区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一是对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不能很好地满足生活需要,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与推进数字贸易发展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无法满足客观需要,比如陕西自贸区法律公共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西安调解中心,专业涉外法律人才短缺问题较为明显,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基于上述原因导致陕西自贸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四、推进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

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政府职能。这里所说的“强化”不是指政府主导、包办一切,而是指要摆正政府的位置、强化陕西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性。所谓摆正政府的位置是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所谓强化陕西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性是指要赋予该领导小组足够的行政权力,能够保障有效协调及约束各级政府机构的行为,真正实现对陕西自贸区的统一领导统一行动,使整个行政系统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只有真正摆正政府的位置、强化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权威性,才能真正扭转多头领导、管理分散、部门协调效率低的混乱局面,为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行政保证。

(二)加快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是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陕西自贸区要结合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基建的内容,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推进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奠定发展基础。为此,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加大对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推进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平台、互联网络工业、安全三大体系的基础建设,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区域数字化产业集群促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通过智能物流网络等新基础设施的联合建设促进以数据为主导的模式创新。

(三)完善数字贸易体系实现信息对称共享

完善数字贸易体系是陕西自贸区实现信息对称、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来的贸易需求会呈现出一种“小而多”、“多而散”的形态,数字贸易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解决贸易需求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不平衡。为此,通过有效整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司企业的技术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国家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与各个领域的企业的协作,完善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体系;通过电商平台、线上支付、智慧物流、数字监管等多样化的数字贸易方式理顺生产制造、交付消费的业务流、数据流,实现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数字贸易专业人才是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是陕西自贸区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一是培养与引进并重。人才的培养是基础,要立足于当地的人才资源,形成一个良性的政府政策引导、科研院校与企业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链条。人才的引进是刚需,在多元化开放的经济社会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常态,吸引高端数字贸易专业人才实现陕西自贸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二是为数字贸易专业人才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研究平台的搭建、研发资金支持力度、科技奖励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三是为数字贸易专业人才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在薪资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生活福利方面提供切实的保障;四是形成长效机制。人才的培养引进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远发展大计,因此必须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猜你喜欢

陕西基础设施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咸阳何以“一路向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