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22-11-14李磊
□李磊/文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事业内,正在大力实行素质教育工作,使舞蹈教育事业可以向着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渗透,促使国内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其次阐述了舞蹈教育事业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最后对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以期对国内的舞蹈教育工作中的人才培养工作有所帮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逐渐提高对教学事业的关注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为保证舞蹈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应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增加其在此领域内的渗透,保证各国之间的竞争力度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增加设计内部的舞蹈人才,达到提升舞蹈教育在教育行业内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 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就我国舞蹈教育事业而言,国内的舞蹈发展时间相对悠久,一方面具有本土民族的特点,另一方面融入了多元化的舞蹈类型,将不同种类的舞蹈进行融合,展现出国内舞蹈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增加了国内舞蹈教育工作在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作用下,由于目前国内学习舞蹈的人数众多,为保证舞蹈事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着重考虑舞蹈人才的培养计划,增加在舞蹈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丰富内容,给予我国的舞蹈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相应的保障。
其次,国内舞蹈人才的技术能力相对较高,其不仅可以展现出我国舞蹈事业的先进性,更对目前的舞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测定我国舞蹈专业的基本水平,可检测舞蹈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状况,重视此部分人才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出我国舞蹈教育的先进性水平。
最后,由于国内被称为顶级的舞蹈家人数相对较少,导致舞蹈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舞蹈教育事业的开展仅注重效率,缺少在自我创造、自我探究方面的思考,导致舞蹈院校以及社会存在脱节的问题,增加对舞蹈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长此以往,则会直接影响舞蹈院校的发展水平,使部分企业为增加自身盈利,运用盲目宣传以及竞争的方式,缺乏在艺术创造环节的精力,导致舞蹈人才的综合能力存在缺失。
2 舞蹈教育事业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舞蹈专业课程内容的延续,是从薄弱的规程发展至今,展现出我国舞蹈事业相对雄厚的实力。而在此背景下,舞蹈教育事业内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创新我国的教育模式,将学科资源能够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内,运用总结以及全面分析的方式,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增加我国艺术类活动中的助推力量,使国家在文艺发展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更好地完善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升级,进而运用细致比对的方式,了解国内教育事业的比例结构,凸显出舞蹈教育事业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3 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针对于我国舞蹈教育事业而言,为培养出文化艺术涵养能力较高的人才,需控制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全面培养的方式,增加全面型人才的数量,让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3.1 协调不同层面人才培养计划
3.1.1 国家以及社会方面
为保证公众舞蹈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可增加舞蹈基础设施的应用,例如:运用设置专项舞蹈奖励的方式,增加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热情以及激情,调动其对舞蹈事业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领域内,强化全民的倡舞风气。这样,则可保证舞蹈不仅可以作为一门的艺术学科存在,更可以满足国家以及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要求。由此方式,则可让各部门都能支持此事业,强化人们在专业舞蹈行业内的自信心,促使群众都能学会舞蹈,学好舞蹈。
与此同时,舞蹈教学人员更应加强对舞蹈事业基本导向的重视,使其作为一种可以登上舞台的艺术形态存在,使学生不会过分在乎名利,而是注重在舞蹈演绎环节的实际体验。这样,则可保证国家以及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形态,确保舞蹈教育事业能够顺利地实施,保证舞蹈学习人员可以结合舞蹈艺术的本质进行分析,掌握舞蹈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质性内容。
3.1.2 个人方面
首先,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其学习舞蹈过程中,应在教师的熏陶下,自行进行研究以及摸索,使其可以在舞蹈教学环节自行进行思考,领悟舞蹈课程的内涵,不应只了解形式上的内容,更应掌握舞蹈教育事业的内涵,确保学生所掌握的舞蹈不是机械性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在此环节的真正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有所思考的前提下,将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勤加练习,强化自身在舞蹈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基本功,保证在学生日复一日的联系后,其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部分内容。
其次,可提高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悟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授课环节应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使学生可以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深思,加强其在课后的练习,坚持“勤能补拙”的基本理念,运用提升自身舞蹈水平的方式,正确培养舞蹈专业的人才。
3.1.3 学校方面
首先,在学校内的舞蹈教育工作实施环节,可增加教学基础设施的应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舞蹈教育事业中。而部分舞蹈培训机构以及院校内,存在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使其在一间教师内进行学习,共同使用校内的训练器材,出现“一对多”的尴尬局面,严重情况下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教师所教授课程的内容,更无法在课后自行学习课堂内教师所传授的技巧,使其难以独自联系,在一定程度内增加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因素。
因此,部分校园应增加师资投入量,在招聘环节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让其可以对舞蹈教育工作有独到的见解,确保教学队伍的水平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则可保证“良师出高徒”,使教师成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榜样,让其可以在学生内部起到先锋性作用。在此背景作用下,则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舞蹈教学事业的培养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结合教师自身进行分析。为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可适当提升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让教师能够正确面对舞蹈教育问题,使舞蹈可以成为艺术融合阶段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导,全面掌握舞蹈的内涵,学好舞蹈。
3.2 确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拓展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空间,可深入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了解目前学生在校内的发展近况,增加在舞蹈教学事业中的适用性因素,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校内舞蹈课程,满足自身的舞蹈职业发展需求,夯实舞蹈专业的发展基础,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舞蹈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在此背景作用下,则可保证学生可以强化自身对社会的认知,理解学校内的舞蹈教学事业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
例如:著名教学家约翰·杜威所指,学校的表现形式在于社会组织,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政治观,更可以为其今后的舞蹈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可以在此种社会生活形态中更好的生存,让教学人员运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并继承舞蹈行业内的相关知识内容。由此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运用集中管控的方式,确保舞蹈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个过程,完成对后续生活的预备。
3.3 强化舞蹈专业地域元素优势
运用特色课程的开设,让教学人员掌握课程的设置状况。例如:在《辞海》内容解读环节,可立足于舞蹈学校的自身性质,加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教学人员可以运用特定的教学计划,增加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确保特色课程可以在此阶段开展,进而融合多民族的艺术内容,展现出我国在舞蹈教育领域内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这样则可运用整合专业内容的方式,增加民族舞蹈的教学任务,丰富学生的舞蹈专业知识,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3.4 创新舞蹈专业固有教学模式
3.4.1 增加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
结合教学媒体内容而言,为创新舞蹈专业固有教学模式,可增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人员的先进技术掌握能力,让多媒体设备以及影视设备能够在教学领域内展现出其实际功能,这样,则可保证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提高手机、iPad、电脑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的利用率,让给学生可以通过先进设备记录教师在课堂内讲解的内容,使其可以记录动作要点,在课后时间内执行回放操作,避免在学生理解舞蹈动作中存在问题。
以iPad为例:在授课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利用iPad为学生查找相关舞蹈视频,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通过暂停—播放—暂停等过程,了解到舞蹈动作的各个细节,从而更好的掌握动作。与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相比,上述科技产品的运用,能够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够规避以往教师自主演示动作导致学生难以仔细观察的问题,对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在理论课程授课环节,可增加电子白板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创建出生动且形象的舞蹈授课环境,适当缓解教学人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内愉快地度过,实现对舞蹈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学习。
3.4.2 执行因材施教课程培养计划
首先,在舞蹈专业内,由于多数内容会运用灵活编排的授课方式,使教学人员在内容教学方面,应规划出具体的教学大纲,强化自身的授课能力,确保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增加在理性、客观方面的判定,使丰富的教材内容可以适用于此领域内。
其次,可根据舞蹈课程的内部组织方式进行分析,控制舞蹈课程教学工作的难易程度,稳定实践环节以及理论知识讲授环节的逻辑关系,让教学人员严格遵循授课的内容的排列顺序,执行因材施教计划,确保授课形式以及教学组织工作能够相互转变,进而激发出学生在生活中对舞蹈的兴趣。
最后,教师同样可以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以及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教学法展开教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专攻舞蹈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则按照教材流程进行教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需尽可能拓展教学内容,使其延伸到更高层次。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保证舞蹈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可加强对社会内部适应性发展需求方面的思考,掌握国家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正确地应用国内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手段,增加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确保舞蹈教育人员在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能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以及特点。由此方式,则可增加国内民族舞以及古典舞的融合,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避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健全舞蹈人才的培养体系,实现此部分内容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
引用
[1] 孙月红.试论新媒体发展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影响与价值研究[J].戏剧之家,2022(11):127-129.
[2] 张丽丽.刍议中国舞蹈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J].品位·经典,2021(4):149-151.
[3] 李昕.浅析中国“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动态[J].戏剧之家,2020(27):135-136.
[4] 赵爱芳.舞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