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公司风险暴露及监管对策研究

2022-11-14廖宇豪孙会敏

商业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科技

廖宇豪,孙会敏

(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一、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金融科技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结合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打造全新的金融业态,衍生出了零售银行、云计算平台、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及征信管理等多种业务(尹若晗,2021)。

我国的金融发展路径大体经过了信息化和金融互联网化,最终进入现在的科技金融化和金融科技化。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上世纪的80年代,金融与信息技术初步结合,ATM 和线上证券交易等技术的运用,大大优化了金融机构的服务,使得消费者能更加便捷的获得金融服务。然而由于统一的金融管制以及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此阶段处于落后态势,金融信息化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引发了互联网革命,由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天然的相符性,互联网很快就和金融结合,金融服务纷纷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移动支付、P2P、互联网银行成为当时的流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脱颖而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使得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极大程度上改变了金融服务运行的逻辑和方式(任泽平,2020)。

我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大体是从两种类型的企业发展而来。一是传统的金融企业,或是主动求变或是为了自保,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截止2020年底,五大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另一类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为了业务的便捷或者拥有数据流量的优势而涉足金融领域,例如阿里、腾讯和京东等都是如此。

我国的传统金融行业发展总体来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却实现了弯道超车,发展趋势在全球呈现领先状态。在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发生了至少1097 例金融科技投融资事件,总额达4360.9亿元,其中我国例数和总额分别为615 例和3256.3 亿元,占比都达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2019年,我国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约2620 亿美元,占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估值的70%左右。可见,在金融科技领域,我国的总量和增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华夏,2018)

二、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风险分析

金融科技在解决金融企业部分痛点的时候,也相应的继承了金融企业传统的金融风险,同时自身还有相应的互联网风险。但由于互联网产品和金融产品都具有着虚拟性,结合速度十分迅速,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风险的交叉传染,且使得风险的传染具有了更多特性。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一方面使得金融获得了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金融风险隐藏在网络中而更加的复杂和隐蔽。

(一)传统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是传统金融企业最主要的风险,表现为贷款者因为一系列原因,出现不能偿还利息甚至本金的情况。金融科技公司因为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把金融服务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领域。但金融科技企业在进行放贷的时候很少会像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样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只依靠其提交的基本数据和网络消费记录等决定是否放款。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宽松的审查制度使得金融科技公司遭受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整个宏观大环境所隐藏的风险,如经济整体状况和利率汇率的变动等,金融科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由于我国的金融科技目前还处在稳步发展阶段,以及所服务的对象一般是个人和小微企业,他们大多无法接受较高的利率。金融科技企业为了争夺客户,会相互压低利率甚至出现零利率借款的情况。一旦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便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短期流动性不足,无法偿付负债或无法正常经营的风险。一般来说金融科技企业的流动性比率偏低,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首先,金融科技企业大多是轻资产经营模式,存货和固定资产相对缺乏,难以应付紧急情况;其次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宣传自己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监管层面对于科技公司的流动性要求比金融公司低很多,于是就有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打着科技的名号做金融的事;最后是这个行业的特性使然,金融科技进行的贷款主要是短期甚至超短期贷款,可以快速的回笼资金,使得公司自认为无需配备相应的流动性。

(二)新兴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一直困扰着互联网企业,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物,金融科技企业也有着网络安全风险。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拥有着数据库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这些信息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如何防止员工因为利益而主动泄露和抵御网络黑客的攻击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关注的要点。另一方面,有心人士可能投放虚假的某公司主页或者公司主页遭受篡改,一般民众极有可能辨别不出从而泄露自己的账户信息,不仅给民众自己造成损失,也会极大的打击公司的信用。

法律法规风险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往往是潜在的,但其打击却是最大的。因为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性,金融科技曾经历过无序发展的阶段且目前仍在许多方面无特定的法律条款约束。企业可能在空白地区进行过度创新从而诱发问题的出现,例如当年P2P 野蛮发展的时期,那时的P2P 作为新兴事物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该领域后,便发生了恶性竞争乃至于犯罪诈骗现象,最终演变成法律条款的小修小补也无法整顿该行业,监管机构索性禁止P2P 公司营业。行业禁令的出现,使得一些合法的P2P 公司遭到致命打击,纷纷破产清算。(陈红,郭亮,2020)

算法风险在金融科技企业风险暴露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资本市场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和他们一样经历过一次完整的金融危机,而金融科技企业目前的算法大部分是基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进行测试的。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日益发展以及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其算法未经压力测试的情况下有轻视风险的可能,当遇到有如疫情一样的突发事件时,其算法可能通过不了压力测试,从而使得公司风险难以控制。

操作风险涉及公司治理方面。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首先,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开展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而且操作更加频繁,员工操作出错或者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比传统机构更高。例如世界有名的巴林银行就因为一个交易员未经授权的操作而破产。其次金融科技的业务专业性比较强,然而在公司发展初期为了快速扩张,可能招募了一些非专业的人员,而且因为公司的迅速发展,存在着公司规章的不完善,员工的操作风险日益上升。

三、金融科技企业风险成因分析

(一)监管层面

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定义为科技企业,但从其从事的业务以及营业收入分布来看大多呈现出主金融弱科技的局面,金融业务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往往高于40%,其自称的科技属性备受质疑。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已经获得了所有7 大类型的金融业务牌照,事实上形成了高度的混业经营,利用其科技企业的性质进行金融业务可以形成套利监管,避免缴纳高额的风险准备金。许多企业已经在管理的资产规模、拥有的客户量及其忠诚度和市场影响力方面超过了传统的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加上如此大的交易规模,极易扩大风险头寸,使得风险急剧放大。

(二)社会层面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存在一些人无法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得到相应的金融支持,例如有些农民、贫困人口和残疾人等长尾人群。金融科技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可以触达一些过去未被服务到的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并快速、低成本地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以此实现普惠服务。截至目前,支付宝用户有大约10 亿人左右,京东数科和度小满用户也分别为4 亿和3 亿,可见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迅速。然而某些金融科技公司一年期利率可能高达13.6%,某些最高时超过20%,远高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类似的金融科技企业凭借着巨大的用户量,确实使得金融弱势群体也能享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也毫无疑问的把金融服务做到了“普”,但是在“惠”上做的还不够足。

另一个问题就是引导超前消费。许多公司都在宣传生活需要仪式感,大量的购物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充实,并宣传使用自己的产品可以获得有力的利率优惠甚至免息,有诱导超前消费的嫌疑,生活中的仪式感并不是靠超前消费得来的,消费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物品是透支未来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除了服装和生活用品外,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或者高单价的数码产品也开始通过线上或线下引导消费,一般人可能无意且无力购买如此昂贵的商品,但是这时候小额贷款的使用,可以把总价分摊到未来好几个月时,便让人们觉得自己可以消费得起原本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商品,即使其年利率高的不合理。

(三)金融杠杆方面

由于很多金融科技公司自定义为科技公司,所以其风险准备金率与真实应缴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伴随着流动性配比不足问题,这就会造成其金融杠杆比例过高问题。从单一的金融科技公司来看,其公司自身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其杠杆偏大。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为ABS)和联合贷款。

金融科技公司是如何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的?首先先把消费者欠款打包成一个资产池,但是这个资产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甚至因为多了不确定性,其价值还会大打折扣,但是公司用其客户的还款预期做保证,这样这个资产池就会定期产生现金流,现金流的出现赋予了ABS价值,随后用算法从优到劣评估每一个用户的信用,再根据信用的不同发行不同风险的债券。例如消费者以13%的利率分期12 期购买了一万元的电脑,A 金融科技公司把这份债务出售给B 金融公司,并承诺给予A 公司8%的利率,使用ABS,A 公司可以立即收回贷款继续放贷并获得了5%的利率收入,即使用户还不上钱了对与A 来说也不会造成损失,因为风险已经随着ABS 转移给B 金融机构。

更危险的是除了一边进行着资产证券化操作,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还一边进行着联合贷款。如上的例子,一万元的消费信贷是A 公司和合作银行一起进行的贷款,A 出资2%,银行出资剩下的98%。A 只提供资金需求者的交易需求、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并负责后期的催收等服务,绝大部分风险都是由合作银行承担。A 在联合贷款中能取得如此大的优势主要凭借着其巨大的用户流量和平台方面的优势。

基于事中的联合贷款和事后的资产证券化,A 就有了以少量资金撬动大量贷款的能力,从信用膨胀倍数来看,其杠杆倍数很大,风险很高。虽然其使用了各种手段使得自身的风险可控,但是风险只是转移到了其他机构上,总体的风险并没有降低。当碰到疫情这一类极端事件时,贷款的逾期率将会显著上升,一旦出现意外,将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极大的冲击。

四、金融科技企业的风险监管对策

(一)完善经营制度

严格缴纳风险准备金,金融科技公司应该被定义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新的应用而诞生的公司,其主要从事的业务还是金融业务,要用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要求来实施监管,保证其缴纳充足的准备金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风险。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阻止互联网公司过度涉足金融领域。金融靠信息不对称赚钱,这一直是被广为诟病的事情,而互联网可以让信息更好的传递,金融科技公司应运而生,原本人们觉得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然而许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开始变质了,原来阻碍信息传递的并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利益不对称。需要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放任金融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也要让金融科技企业回归信息服务的互联网本心(姜奇平2020)。

(二)完善法律法规

明确划分互联网和金融的界限,让科技服务于金融而不是变成金融。《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明确了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联合放款中金融科技公司出资比例不低于30%,新法规的颁布是我国对于小额网贷业务领域强有力的法律补充。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不能等着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才开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专门针对可能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金融科技的专业性和科技性要求专业的监管团队和技术。而目前的监管系统主要依赖于社会人员考试进入,专业性和认识水平可能没有其他金融从业人员高,对此应该提高监管机构中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甚至聘请有金融科技公司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加入监管团队,这样可以大幅提高监管部门的知识性和专业性。此外,金融科技使得金融交易随时发生,需要相匹配的监管科技来监控以秒计算的金融交易市场,监管设备的发展要跟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四)推动多层次监管框架的建立

金融科技发展至今,金融公司的营业网点也遍布全国给各地,使得金融服务跨越时间和地区,用户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显著下降,然而交易的迅速性和频繁性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传统的国家单一监管局面无法应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首先,金融网络化给社会监管带了可能,消费者可以对金融产品进行交流和评论,对于组建公司的信誉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刘孟飞,2020),其次,行业自律组织和公司的自我监管也是我国监管体系的有力补充。如何调动行业自律机构和社会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积极性,形成统一的多层次监管框架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种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监管过程中应该坚持统一监管。面对金融科技公司混业经营的现状,不能继续实行以往的分业监管,不然容易形成监管界限不清甚至没有监管的局面,这要求监管统一领导、穿透有力。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科技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