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2022-11-14李博雅邢干宋立丰
李博雅 邢干 宋立丰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一、引言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自2014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提出以来,京津冀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协同共赢的发展格局。然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京津冀三地生产要素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在要素集聚方面优势明显,经济要素与各类人才纷纷向两地聚集;第二,产业链衔接不畅。京津冀三地产业基础与发展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未形成明确的分工、协作与联动机制;第三,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入。京津冀地以政府主导为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三地在产业转移、承接、合作方面面临诸多障碍。
2020 年9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北京自贸区建设掀开崭新篇章。北京自贸区建设旨在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以提升京津冀开放水平、推进三地要素高水平流动、促进三地产业协同为主要任务。经历一年多的建设,北京自贸区已推出114 项试点任务,并在促进京津冀协同方面做出诸多创新部署。一是在京津冀三地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同事同标”,减少因地区之间政策差异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障碍;二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通过实施工作许可、工作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加速聚集高端人才要素;三是在特定区域开展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放宽享受税收优惠的技术转让范围和条件,对于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保留其高新企业技术资格,降低企业迁移成本,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四是推出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协同、供应链金融、碳交易等一批应用场景,加快与国际接轨,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将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群第一梯队。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不仅面临全球经济萧条、贸易失衡等外部问题,也面对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引擎、引领全国发展的内部需求。因此,需进一步整合京津冀三个区域的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效的产业协调机制,解决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和布局调整等问题,谋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北京自贸区的建设为突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的视角出发,以临空经济为抓手,以大兴机场片区为突破口,探索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的路径,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立足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的临空经济发展
临空经济是集物流、航空运输、工业开发、休闲娱乐等多种经济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形态,是以机场为中心,发展航空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各类相关产业的航空经济集群。临空经济依托机场资源,通过航空制造或者航空运输形成集聚效应,促使人口、资本、信息、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具有推动地区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合作、提升地区综合实力的功能。
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总面积19.97 平方公里,其中9.97 平方公里隶属于北京自贸区的高端产业片区,10平方公里隶属于河北自由贸易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跨省市设立的自贸区片区。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大兴机场片区主攻科技创新与贸易服务,既是北京和河北共建共享制度创新的新平台,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兴机场片区具有四大区域特征:第一,区位优势突出。大兴机场片区占据京津雄中心区域,向东连接廊坊市中心、向西毗邻北京城区,一小时交通圈内含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三所大型国际机场和天津港特大海运港口,是城区集中、通勤便利、经济富有活力的黄金地带;第二,战略叠加优势。大兴机场片区拥有自由贸易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及综合保税区三重政策红利叠加,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整合具现,涵盖了国家多项战略定位;第三,临空产业基础良好。自2016年国务院批复《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2016-2020 年)》以来,大兴机场片区已初步形成临空型综合服务集聚区、临空型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临空产业发展新区三大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以生命健康为引领,以枢纽高端服务和航空保障业为基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的“1+2+2”临空产业体系;第四,协同机制已初步形成。为共建共享大兴机场片区,京冀两地现已成立京冀合作领导小组、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平台公司等合作组织,在产业布局、政策协调、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大兴机场片区及京冀交界地区发展。
自贸区与临空经济在产业构成、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决定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同时,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临空经济和北京自贸区建设的共同目标,二者在战略定位上亦具有一致性。临空经济与自贸区融合发展能够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既能够引入高端生产要素与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临空经济发展,也能够便利国际性生产要素流动,使内陆地区获取更多参与全球经济往来的机会。
三、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分工相对独立,协作水平较低,同质化竞争明显,尚未形成合理的产业梯度与紧密的产业链。因此,借助北京自贸区建设契机,通过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从要素流动、分工协作、区域发展、利益共享四个方面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一)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资源共享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京津冀三地发展基础与要素禀赋具有一定互补性,北京集聚了大量的人才、资金与高新技术,天津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优势地位,河北拥有大量的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源。北京自贸区和临空经济区在人才引进、资金规划、基础设施布局等生产要素配置上具有一致性,这也决定了二者能够在土地、人力、技术等资源要素上实现共用共享。依托大兴机场的区位优势和自贸区的政策创新,使各类生产要素优先在大兴机场片区集聚共享,并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在不同地区之间加速流动,进一步降低要素交易成本,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形成以大兴机场为中心的要素中转站,聚集临空产业发展所需人流、物流、资金流并向要素所需地运输,从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要素有序流动。
(二)自贸区与临空经济优势互补构建分工协作格局
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的需要。按照京津冀三地产业基础与发展定位,以临空产业发展为重点,发挥北京的科技创新与研发优势以及在航空客物流、商务服务、文化会展领域的市场规模优势,重点布局研发设计、航空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环节;利用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海港优势重点发展原材料、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领域;依托河北的资源禀赋与制造业优势,围绕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总装等环节融入京津冀临空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航运、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布局航空制造产业链探索三地临空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工与协作格局。
(三)自贸区与临空经济关联互动提升区域发展层次
河北各市与京津二市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产业链衔接不畅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发展层次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临空经济主导发展的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附加值高的特点,通过布局航空关联产业,围绕已有的重点领域补链、增链、强链,构建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不仅有利于使北京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而且能够提升河北发展层次,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与空间格局优化。大兴机场片区范围涵盖北京南部与河北廊坊,这一区域范围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利用自贸区的开放环境和优惠政策拓展临空经济发展空间,在大兴机场周边地区形成与临空经济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提升区域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和社会管理水平,能够提高区域发展层次,加速京津冀产业转移与承接。
(四)自贸区与临空经济制度协同实现利益共享共赢
由于临空经济和自贸区在产业特点上的相似性,在二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贸区建设中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的航空零件税收政策、外资股比分配限制政策、个人所得税优化等政策规则引入临空产业建设中,从而达到优势政策溢出的效果。同时,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既能促进投融资便利化,也有利于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临空产业发展亦可以此为契机,借助自贸区政策红利提升国内航空制造业实力。此外,京津冀三地可在生态工程建设、产业布局调整与地区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互利互惠的合作切入点,如通过优化财税分配机制促进跨地区项目合作,通过设立京津冀临空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具有较强临空特性的领域发展,进而实现利益共享。
四、结论与建议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任务的北京自贸区建设凭借扩大开放和政策改革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北京自贸区建设可率先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结合京津冀三地产业基础与发展条件,围绕临空经济布局相关产业链,整合要素资源,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以拓展京津冀产业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加强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支撑。首先,以共建交通网络体系为先导,有规划地布局航空运输与物流业,发展物流型临空产业,拓宽京津冀三地的要素流通渠道,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以空铁联动叠加效应整合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资源,加快三地间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联通,加强航空港、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尽快实现地区货运“无缝隙衔接”和客运“零距离换乘,打造无缝化衔接的交通体系;其次,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合作。积极布局医疗、教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基础设施联网、公共服务对接,逐步降低京津冀三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将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成为具有完备城市功能的区域,吸引各类就业人员到本地择业定居,进一步强化三地的联动发展。
(二)扩大临空经济规模效应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产业集中布局与集群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京津冀三地应遵循国际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原则围绕临空产业进一步细化分工,发挥临空产业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关联度深的优势,构建临空产业发展的要素闭环,推动关联产业集聚。加快形成包括航材制造、飞机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在内的临空经济全产业链,引入产业错位发展的高质量项目,促进临空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同时,从区域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对临空产业分布合理规划,避免出现产业同构和产业链布局失衡的现象,把大兴机场片区打造为自贸区协同创新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
(三)发挥自贸区平台支撑作用促进跨区域合作
充分发挥自贸区平台支撑作用,结合京津冀三地各自在资源、市场、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开展跨地区交流与合作。一是围绕临空经济重点领域,共同推进航空制造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创新发展;二是共同构建临空经济区和自贸试验区多层次规划体系,明确临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适宜区域和实践路径;三是建立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共享项目信息,共同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打造双向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以联合出资、项目合作、资源互补、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共建大兴机场片区,最终将合作成果在京津冀三地自贸区范围内复制推广。
(四)围绕自贸区与临空经济深化协调机制改革
立足三地临空产业发展基础与经验,探索形成三地协商交流组织和机制。一是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构建平等的地区利益表达渠道和反馈途径,确保京津冀三地的政府和企业都有机会表达利益诉求;二是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导,通过协商等手段规范地区利益分配问题,防范利益分配不公;三是构建利益补偿机制,对于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区域竞争、环境损耗、利益让渡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补偿基金、转移支付、税收减免等方式进行补偿;四是完善利益保障机制,京津冀三地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与处罚措施,如各级各地政府间通过签署相关协议或设立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利益协调机制能够有效执行。同时,通过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进一步推进三地“同事同标”“政策共享”,打破属地机制,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跨区域落实,提升三地政务服务效率与互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