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现状分析及质量提升建议

2022-11-13程立彬

中国纤检 2022年8期
关键词:塔城地区棉机棉农

文/程立彬

一、新疆塔城棉花整体情况

(一)面积同比持平,价格10年不遇,成本大幅上扬。

据塔城地区农业农村局报表显示:2021年塔城地区棉花播种面积360.33万亩,其中乌苏173.21万亩,沙湾、和丰187.12万亩,棉花平均单产为147.5公斤/亩,同比增产0.76公斤/亩。全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与2020年相比略高,皮棉总产达到58万吨。

2021年塔城地区籽棉收购价格创10年来历史新高:2021年9月25日开秤初期机采籽棉收购价格在9.5元/公斤左右,同比增加64%;开秤10天后飙升至11.3元~11.5元/公斤,持续3天;10月5日至7日收购价跌落至11元/公斤左右;10月8日,由于国家抛储、股市开盘等因素,籽棉价格回落至10.5元/公斤;10月底以后,采收基本完成,加工企业由于收购逐渐饱和、更严格执行优质优价,加之籽棉等级、品质及水杂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轧花厂收购价跌至9.5元/公斤左右。当地棉企均表示,尽管后期籽棉收购价格有所下降,但籽棉杂质较大,衣分率下降明显,即便籽棉价9元/公斤,收购成本也是很高的。由于籽棉价格和跌宕程度,都远远超出种植户和收购加工企业预期,致使2021年籽棉交售状况是“加工厂赌博抢收、地头保价包运、棉农盆满钵满”。

同时,棉花种植和采收成本也水涨船高:机采蛋花270元/亩、散花180元/亩,分别上涨90元/亩、30元/亩;尿素由1000元/吨涨到3000元/吨。经测算,2021年棉花种植成本在2000元~2400元左右(不含土地承包费),每亩成本增加了400元~600元,同比增加40%。即便如此,棉农平均亩收入4000元,纯收入也达到1000元左右,棉农收入大幅增加。由于皮棉超过国家保底价18600元/吨的价格,未发放2021年种植补贴,顺应了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大趋势。

(二)播种品种繁多,受温度及病虫害影响,均产降低。

根据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依据2020年、2021年在各植棉乡镇棉花品种比选试验示范结果,通过对各个主要棉花品种田间取样品质检验检测数据分析和综合评测,塔城地区农业农村局每年年底都会向涉棉县市推荐4~5个棉花主栽、辅栽品种,供广大棉农选择。塔城地区各乡镇也会通过网络、传单、村镇大喇叭等各种渠道宣传推荐“一主两辅”品种,以期进一步统一棉花品种,提升棉花品质,提高棉农的植棉效益。2021年推荐的优质棉花主栽品种乌苏1个即新陆早70号,搭配品种3个即新陆早76号、新陆早78号、新陆早83号。其中沿312国道一线的乡镇以主,北片乡镇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沙湾5个即新陆早76号、新陆早78号、创棉508、新石K18、新陆早61号。实际播种后,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塔城地区2021年实际种植品种为新陆早70号21.4万亩,新陆早76号12.5万亩,新陆早78号17万亩等,新陆早838.1万亩,其他品种推广面积33.8万亩,主推品种实际种植面积占比为38.76%。棉农实际种植更信任自己的“经验”、更追求高产而不是“优质”的品种。譬如乌苏15个乡镇实际播种173.21万亩,具有一定规模量的品种就近30个。

温度及病虫害影响情况导致籽棉衣分、出棉率整体降低。2021年由于气候原因,气温升降不利于棉花生长,积温不足,热时又过热:5月中下旬温度低造成棉苗不长;6月中下旬温度始终在20℃~28℃、滋生了枯黄萎病;7月初和下旬持续高于35℃高温天气,造成蕾铃脱落严重,同时形成了部分不孕籽棉桃;9月23日后温度低于正常年份,造成晚播棉花生育期不够。以上天气因素造成了棉花生长周期长、采摘同比延迟了10~15天。肥料投入量大、种植成本增加,部分农户棉花减产。据了解,乌苏棉花病虫害发生程度3级,发生面积191.5万亩次,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虫害发生面积136.5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55万亩次,虫害重于病害。乌苏病虫害以棉蓟马、蚜虫、红蜘蛛为主。棉蓟马连续两年高于历年、危害相对较大:前期较重,由于其习性为昼伏夜出、会飞,而乌苏棉田多为松散式管理,致使治理难度大;棉蓟马吸收养分后产生僵瓣、影响产量。沙湾病虫害以蚜虫、红蜘蛛为主,较往年轻。

(三)籽棉采摘交售情况及原因分析

2021年塔城地区棉花4月19日前后播种,由于生长周期长,采摘比往年晚10~15天;9月11日开始打第一遍落叶剂,一周后第二遍; 9月27日前后首采,到10月21日,塔城地区机械采收才陆续完成。99%以上为机采棉。沙湾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采收进度及收购价格均优于乌苏与和丰等地。2021年采棉机普遍进驻较晚,出现“棉花熟了、采棉机不到位”现象;由于价格跌宕原因,10月8日至16日,棉农只采不卖,期望涨价;后面涨价无望,10月17日、18日又出现集中交、排队售局面。调查分析原因为:

1.由于棉花种植期气候原因,2021年采摘、交售进度明显滞后了10~20天。

2.采棉机作业量不均衡。由于政府现场会召开晚、采棉机外出跨地区作业回来晚,导致本地区采棉机作业量不够,影响整体采摘进程。据悉,10月中下旬,塔城地区采棉机多到南疆进行采收。

3.采棉机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箱式采棉机保有量过多、打包式采棉机保有量少的现象,不能满足市场对打包式采棉机的需求。

4.2021年籽棉价格飙升导致个别承包地出现了牧民与承包户纠纷,致使采摘不顺利、过期采摘的情况。

二、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2021年经自治区公示,塔城地区符合收购加工153条生产线(两条线有5家企业),新增企业0家、0条生产线。沙湾辖区符合收购加工资质的企业一共43家(地方资质42家、兵团资质1家);48条生产线(两条线有4家企业)。乌苏共有105家棉花加工企业,2021年度地方公示99家,兵团公示5家,未公示1家;一条生产线的103家,两条生产线的1家。2021年度塔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开工率96%,收购籽棉147万吨。

三、皮棉检验情况及质量分析

(一)皮棉公检情况

塔城地区2021年度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自2021年10月2日开检,到2022年5月16日全部结束。共检验皮棉255万包,检验重量达57.52万吨,占全国棉花公检量的十分之一。质量方面,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抽检样品13555只,其中长度相符率77.36%;长度整齐度相符率83.33%;断裂比强度相符率78.69%;马克隆值相符率91.41%;反射率

Rd

相符率86.36%;黄度+

b

相符率96.32%,各项指标相符率与全国水平保持一致。

(二)皮棉质量情况

2021年度公检皮棉质量整体提升,主要质量指标表现情况:

长度级:29mm(29.0mm~29.9mm)的棉样占比5 9%,同比提升3 5个百分点;长度级3 0 m m(30.0mm~30.9mm)占比20%,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颜色级:白棉3级占比59%,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白棉4级占比39%,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棉花颜色级淡点污类占比不到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马克隆:B2(4.3~4.9)占比79%,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马克隆C2(5.0及以上)占比26%,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轧工质量:P2(中等)占比9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断裂比强度:S2(强 29.0cN/dtex~30.9cN/dtex)及S1(很强 ≥31.0)占比58%,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

(三)皮棉质量分析

1.检验检测数据显示,棉花整体内在品质明显好于2020年,尤其是棉纤维长度值和断裂比强度值较2020年品质有大幅度提升;马克隆值相对上年数值有所下降,B2比例提高、C2比例下降。纺织企业反馈2021年棉纤维纺纱性能明显优于2020年。

2.棉花颜色级同比下降,目前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的皮棉杂质含量相对较多(不孕籽、棉叶),在测试过程中降低了棉纤维原有色泽反射率,这是颜色级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①有些企业为降低籽棉加工过程中的衣分亏损率降低了排杂力度。②2021年前期的棉花马克隆值较高、棉纤维柔韧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损,有些企业为确保长度值降低排杂力度。③加工企业对即将加工的籽棉回潮率没能做到实时检测,再加上烘干设备的参数调整不匹配,影响棉花加工过程中的杂质排除效果。④有些企业由于棉花价格原因收购量不大基本上是现收现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籽棉夹杂的碎棉叶并没有完全丧失水分,棉叶颜色还处于绿色状态,在加工过程中不仅影响杂质排除,甚至嫩绿的棉叶受机械作用,液汁污染棉纤维,造成加工皮棉颜色级别下降。

3.塔城地区市场监督部门前期通过技术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棉花收加企业在棉花收购、分级分垛、加工等各环节秩序,强化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意识,中后期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督促企业减少收购和加工超水分棉,提高棉花生产质量,有效降低淡点污类棉花占比。

四、棉花质量提升措施及建议

(一)广泛筛查比选,推广优质棉种

新疆棉花种植品种繁多,棉农注重高产忽视优质,不能很好把控源头严重影响原棉品质。对此,新疆实施“一主两辅”棉花用种模式,逐步引导棉花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任重而道远。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税收优惠、诚信积分等利好政策,调动有实力、有意愿致力于种子事业发展的制种企业积极性,把注意力和发展重点放到优质棉花种子的生产研发上。科研院校、棉种企业、监测机构可以形成产业链,从市场尤其是纺织企业需求入手,对当前种类繁杂的棉花品种进行广泛筛查比选,把符合纺织企业需求、适宜气候、品质较好、产量较高作为比选要素,确定适合当地的棉花品种,从源头上为优质棉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持续引导,改善棉农注重高产忽视优质的现状。

(二)集约协作发展,促进优质优价

集约合作化发展、精细化管理,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棉花品质,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格局。4年来的棉花质量监测专项行动已经充分证明,凡是按照监测试点种植合同约定品种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的棉花交售高于市场价0.2元/公斤,以质定价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显现,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影响。监测数据显示,精量播种每亩地播种量由2公斤减少到1.5公斤,每亩可节约成本13元左右;通过农机作业全程招投标可节省机械费63元/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可节肥20%左右,每亩节约成本54元;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购置农药等可降低成本20元;总体每亩可降低成本160元左右。

(三)加强机械合作,提升籽棉质量

调查发现,当前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农机合作社、机采运输队、采棉机的快速更新换代,是不断提升机采籽棉质量的有效途径。专业采棉高效完成机采工作的同时,确保籽棉不落地,直接“捆蛋”装车,不仅减低成本,还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杜绝“三丝”和杂质异物,使机采籽棉质量明显提升。通过专业纤检机构连续4年的质量跟踪监测发现,单品、单种、单收、单储、单轧的皮棉经公检“三丝”含量为0.01%,含杂率普遍控制在2.0%左右,已经达到“无‘三丝’”标准,有效解决了困扰纺织企业多年的难题。

(四)强化技术能力,提升皮棉质量

从企业应对疫情的总体情况来看,凡是平时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过程管理系统比较健全、风险管理预案比较科学的企业,做出的反应就比较快,复工复产效率就比较高,疫情造成的损失就比较小。实践证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细化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强化的技术能力,是收购加工企业有效应对机采籽棉叶杂多、棉农凌晨采摘增重、品种差异性大等难题的有效法宝。部分加工企业对设备进行了系统技改,轧花生产增加免烘干、四道清花、加湿等环节,并严格按照单品、单种、单采、单堆放、单加工、单运输、单销售进行生产,促使棉花一致性加强,加工后皮棉的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织均匀性指数等5项指标明显提高。

(五)加快全国棉花大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平台让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能适时、有效发挥作用,指导企业改善加工工艺的作用。同时,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引入棉花生产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数据追溯、价格补贴等各个环节,通过互联网将数据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形成棉花生产大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做到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以有效推进棉花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塔城地区棉机棉农
国产采棉机替代进口成趋势
棉农
塔城地区皮棉公检量突破30万t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顺利完成2016年度棉花仪器化公检工作
采棉机介绍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塔城地区农田化肥投入分析
采棉机清洗液的研制及乳液的性能评定
进疆棉农铁路运输启动